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Filter by Categories
時事短評
量化程式投資
產業關鍵報告
投資觀念
實用指標教學
法說會快報
個股關鍵報告
未分類
test

<白話文看懂最新一代半導體和重點公司:宏捷科>報告中,富果認為宏捷科(櫃:8086)會受惠中國的去美化、以及專業分工(也就是專門代工廠會越來越成熟),然而自 2021 下半年開始,整個 PA 產業就因手機、WiFi 等需求急速降溫,而陷入去庫存。包含宏捷科、穩懋(櫃:3105)、以及 Skyworks、Qorvo 等射頻元件廠的營運、股價都持續衰退下跌。

但在經歷兩年的去庫存後,隨著手機需求回溫,砷化鎵代工廠的營收、獲利也逐季回溫。富果在參與了宏捷科的閉門法說後,以下分析宏捷科的最新觀點:

終端 PA 去庫存結束,宏捷科營收獲利將逐季回溫

宏捷科主要客戶的終端應用有手機 PA(放大器)以及 WiFi。

手機方面,目前終端廠商的庫存已大致去化完畢,並重新開始拉貨。

從最近的新機發表來看,iPhone15 系列在中國以外的地區銷量都較 iPhone14 同期成長,蘋果 iPhone 業務 2023Q3 的營收也較去年成長約 2.8%。

而中國品牌小米在近期發佈的小米 14,其首發銷量也打破歷史紀錄;另外在近期回歸的華為 Mate 60Pro,也在中國創下銷量紀錄。以上品牌商新機的銷售狀況,都可佐證手機市場需求已經回溫。(再往上游看,台積電也在 2023/10 法說提到手機、PC 的需求回溫)

WiFi 方面,宏捷科最大的客戶立積(市:4968) 2023Q3 存貨周轉天數已從高峰的 206 天降低至 103 天,恢復歷史正常水準。宏捷科也表示立積目前下單的量是 2023 上半年的一倍。

立積目前下的單全是 WiFi 6、6E,較過往的 WiFi5 的 PA 用量有 1~2 顆的增加(平均用 4~7 顆)同時,也開始在送樣 WiFi 7 的訂單(平均用 8~10 顆 PA),屆時 PA 用量將進一步提升。

回到宏捷科本身來看,公司的營收從 2023年開始逐月攀升,對照 EPS 來看,2023Q3 為 0.64 元新台幣(以下同),已轉虧為盈,也可證明整體需求的回溫。

目前宏捷科的產能滿載約為 2.2 萬片/月,但因部分設備閒置、工人不夠,目前真正能動的只有 1.2 萬片/月。

公司 2023Q1 產能利用率約 20%(以 2.2 萬片為基準),而 2023Q2 則提升到 35~40%;2023Q3 已接近 50%,2023Q4 則會超過 50%。

到 2024 年則會逐步把剩下的 1.2 萬片的產能開出,預估 2024Q1 總產能可達 1.5 萬片,2024Q2 則可到 2 萬片。

依此可推估,公司 2023Q4 單季的營收約可達 10 億元,QoQ+20~25%;而若產能順利開出,2024Q2 的營收將有望創下 2021/10 月以來單月 4.5 億元的紀錄,毛利率也會明顯好轉。

Source:富果

中國去美化,台灣代工廠可受惠歐美 IDM 轉移之訂單

隨著中美關係越趨緊張,越來越多中國客戶為了避免制裁,將訂單轉換到歐美 IDM 以外的廠商。

目前全球砷化鎵 PA 的產能分布約為 Skyworks 1.2 萬片(主要供應 iPhone)、Qorvo 1.2 萬片、穩懋 4.2萬片(但應用包括 PA、VCSEL、WiFi 等)、三安光電約 0.7 萬片。

單以代工來看,全球有 90% 產能都在台灣(穩懋、宏捷科)。而三安雖然近年急起直追,並從穩懋挖角許多員工過去,但目前技術仍只停留在 4G,產品以 IoT 為主。

以中國手機市場佔全球約 20~30% 來看,在供應鏈的轉移之下,台廠的穩懋、宏捷科將可直接受惠。

而宏捷科除了受惠歐美訂單的轉移外,公司也表示有越來越多訂單往穩懋轉移過來,尤其是高通的訂單。主要原因在於,客戶們也開始分散供應鏈,且宏捷科的報價較穩懋更低(因建廠成本也較低)。從 2023Q3 營收回溫的速度,宏捷科(營收 7.84 億元,YoY+32.84%)高於穩懋(營收 41.65 億元,YoY+5.54%)也可佐證此情況。

總結來說,砷化鎵產業庫存去化已經結束,而宏捷科則可受惠於中國、競爭對手的轉單。若再來產業狀況沒有太大變化,公司 2024 年的營收獲利預計將可逐季成長。

 

自我揭露與聲明: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有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但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責任編輯:林旻毅, CFA

一、 未經合法授權,請勿翻載,本站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二、 投資人若依此以為買賣依據,須自負盈虧之責。

三、 與本網站有關一切糾紛與法律問題,均依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解釋及適用之。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
【很有收穫】請幫我們拍手 1-5 下
【想看更多同類型文章】請幫我們拍手 6-10 下
【有其他建議 / 想許願文章主題】請留言在底下
也歡迎用 Facebook / Line / Telegram 分享文章給身邊有興趣的朋友!

122
Author

CFA / 富果資深投資分析師 / 凱德資本投資經理
台、政、清、交等各校課程講師
台大財金系畢業 / FB:Min 的投資說書小棧/ IG:投資人 Min
持有高級證券商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堅信價值投資,並從產業及財報分析出投資機會
一個愛投資同時熱愛歷史的自我實現者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