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碩天營運摘要
碩天科技(市:3617) 2025 年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57.53 億元,與去年同期約略持平,年減 1%。然而,受惠於內部成本控管得宜,上半年毛利率提升至 54%,優於去年同期的 50%。歸屬於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4.32 億元,上半年 EPS 為 4.59 元。
公司表示,營收表現受到美國對等關稅政策變動的影響,為維持健康的毛利率,公司主動調整營收策略。目前市場因關稅不確定性而普遍處於觀望狀態,通路客戶下單態度相對保守。
展望未來,公司將持續利用其在菲律賓及越南的生產佈局,應對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並憑藉其國際化的管理經驗,在市場變動中尋找擴大市佔率的機會。公司強調,長期目標是透過品牌經營與價值鏈的完整佈局來壯大自己,而非僅追求短期訂單。
2. 碩天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碩天科技成立於 1997 年,以自有品牌 CyberPower 在全球行銷,專注於電源解決方案。主要產品包括不斷電系統 (UPS)、機架式電源分配器 (PDU)、儲能系統及突波保護器等。
- 主要通路:
- 經銷通路 為營收主力,2025 年上半年佔比 69%,主要銷售體積較大、功率較高的產品,如應用於資料中心的 UPS 與 PDU,需要專業經銷商或系統整合商 (VAR) 進行安裝與配置。
- 零售通路 佔比 19%。
- OEM/ODM 佔比 10%,較去年同期成長。
- 主要產品:
- 不斷電系統 (UPS) 為最大宗,佔營收 57%,應用範圍廣泛,從個人電腦到大型機房皆有涵蓋。
- 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產品 為主要成長動能,佔比自去年同期的 30% 提升至 33%。此類別不僅包含 UPS,也涵蓋可聯網遠端管理的智慧型 PDU,提供客戶完整的機房電源管理解決方案。公司目前在此領域的滲透率主要集中在四大 CSP 業者以外的中小型企業市場。
3. 碩天財務表現
- 2025 年第二季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28.84 億元,季增 1%。
- 毛利率:54%,較第一季的 53% 及去年同期的 50% 均有提升。公司將此歸因於內部成本控管策略的展現。
- 營業淨利率:16%。
- EPS:0.19 元。(註:簡報顯示第二季稅後淨利及 EPS 大幅下滑,主要受業外收支影響,但會議中未詳細說明原因。)
- 2025 年上半年累計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57.53 億元,年減 1%。
- 毛利率:54%。
- 營業淨利:9.01 億元。
- EPS:4.59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驅動因素:公司強調內部控管是維持高毛利率的主因。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產品 的營收成長是主要的產品動能。
- 挑戰:美國關稅政策的變動是目前最大的外部挑戰。公司為應對關稅而主動調整營收,且市場觀望氣氛濃厚,導致通路拉貨趨於保守。此外,台幣匯率波動也對財務報表造成影響。
- 資產負債表重點:
-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現金及約當現金為 39.2 億元,存貨為 29.36 億元。
- 管理層認為目前的存貨水位在內部計畫之中,反映了管理效率的提升。
- 應收帳款管理嚴謹,針對有放帳的客戶皆有應收帳款保險,以控制風險。
4. 碩天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美國關稅衝擊與機會:美國關稅政策的頻繁變動(從暫緩 10% 到課徵 25%)造成市場極大的不確定性,導致供應鏈與客戶普遍採取觀望態度,降低庫存以規避風險。公司認為,此挑戰對所有競爭者均等,反而為具備彈性供應鏈(菲律賓、越南廠)及國際管理經驗的碩天帶來搶佔市佔率的機會。
- AI 伺服器需求:管理層觀察到市場對 AI 伺服器高功耗需求的討論相當熱烈,但尚未在銷售數字上看到非常具體的反應。公司認為,無論電力需求是集中化或分散化(如 BBU+PSU 架構),碩天在技術上皆能應對,並會持續觀察市場動態,提供最佳性價比的解決方案。
- 產品技術與應用:
- BBU/PSU vs. UPS:管理層解釋,PSU 加上 BBU 的本質就是 UPS,只是架構上的拆分。市場會根據不同應用場景的效率需求,在整合式與分離式架構間動態調整,公司認為兩者並非互相取代,而是並存的解決方案。
- 新技術導入:對於氮化鎵 (GaN) 或鋰電池等新技術,公司表示皆在產品規劃藍圖中,但導入與否取決於市場定位與性價比。例如,鋰電池 UPS 雖已推出,但其高成本、輕量化等特性在待機為主的 UPS 應用場景中,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有限,不如傳統鉛酸電池具成本效益。
5. 碩天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品牌經營與市佔率提升:公司的核心策略是持續深耕自有品牌 CyberPower,目標是在全球各市場提升市佔率。相較於專注研發製造,公司更強調「銷售」與後端通路管理、行銷、售後服務的完整價值鏈佈局。
- 全球化供應鏈佈局:為因應美國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公司已將銷往美國的產品絕大部分轉移至菲律賓及越南生產。此舉雖增加管理複雜度,但公司憑藉多年的國際化管理經驗,有信心應對挑戰。菲律賓廠區未來仍有擴充空間(已購置土地),而越南廠區則作為分散風險的產能配置。
- 競爭定位:
- 國際化管理能力:公司在全球多國擁有在地化的營運團隊,累積了豐富的跨國管理經驗。管理層認為,這種「因地制宜」的能力是公司在應對供應鏈轉移等複雜挑戰時的關鍵優勢。
- 市場追隨者機會:在市場框架因外部變數(如關稅)而重塑的時期,身為市場追隨者反而有更大的彈性與機會,可以觀察領導廠商的動向並從中獲利。
- 風險與應對:
- 匯率風險:為應對匯率波動,公司正在研究於境外設立實體公司,將部分資金水位存放海外,以降低跨境資金調度的成本與風險。
- CSP 客戶策略:公司不會為了爭取四大 CSP 業者的訂單而改變既有的品牌經營方針。策略是先將自身品牌做大做強,憑藉產品創新與在地行銷服務能力吸引客戶,追求「水到渠成」的合作模式,而非殺價搶單。
6. 碩天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由於美國關稅政策高度不確定,客戶與通路普遍抱持觀望態度,短期營收動能不明朗。管理層表示難以預測客戶何時會恢復正常的拉貨節奏。關稅成本最終將轉嫁至消費端,但時間點可能落在今年第四季或明年。
- 長期機會:管理層認為目前的市場混亂是挑戰也是機會。公司將專注於長期佈局,利用其供應鏈的彈性與全球管理能力,在產業結構調整的過程中爭取更有利的市場地位。
- 費用控管:公司下半年沒有計畫再額外增加費用,而是專注於提升現有費用的使用效益與投資報酬率。
7. Q&A 重點
- Q: 第二季毛利率較高的原因?下半年是否能維持?
A: 毛利率提升是內部長期控管方向的展現。上半年營收較低,是因應美國對等關稅而主動進行的策略性調整。在關稅不確定下,增加營收意義不大。未來毛利率沒有具體數字目標,但會持續尋求最佳的產品與市場組合。Q3 關稅又再度調整,變數仍然很多。
- Q: 不斷電系統 (UPS) 與資料中心電源管理產品的差異、通路與利潤?
A: 兩者有高度關聯,許多 UPS 也應用於資料中心。我們將「資料中心」獨立出來,是因為此應用場域的產品不僅包含高功率 UPS,還包括可聯網管理的智慧型 PDU 等,形成一個系統級的解決方案。資料中心產品因體積與功率較大,主要透過經銷通路銷售。這兩類產品線的利潤率都屬於中上水準。
- Q: 公司在美國的市佔率與客戶群體為何?
A: 以北美為例,市佔率約 4% 多,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目前客戶群主要集中在四大 CSP 業者以外的中小型企業,這些企業同樣有資料中心或邊緣運算機櫃的需求。
- Q: 因應關稅的價格調整,對市場有何影響?
A: 價格調整是同業間的諜對諜。我們在 4 月後已進行第一波調漲。目前市場因關稅變動而處於觀望期,大型同業尚未有明確動作。通路商為降低不確定性,傾向降低庫存。整個市場氛圍相對保守。
- Q: 公司目前的產能分佈?
A: 銷往美國的產品約 90% 以上在菲律賓或越南生產,以規避關稅。其他地區的產品則視情況而定。
- Q: 對於 AI 伺服器帶動的 Edge AI data center 趨勢看法?
A: 美國銷售團隊確實有回報此趨勢,市場討論熱烈,但尚未在實際銷售數字上看到非常具體的成長。
- Q: 第二季存貨與應收帳款下降的原因?
A: 存貨:管理階層認為庫存水位仍在計畫內,並未過低,這反映了庫存管理效率的提升。北美庫存週期約 2 到 4 個月不等。
應收帳款:部分原因是美金升值,同時公司對放帳管理非常嚴格,並為有放帳的客戶投保,以控制風險。
- Q: 新型態伺服器電流變大,或採用氮化鎵 (GaN) 等新元件,對公司產品的影響?
A: 這類技術趨勢皆在公司的產品規劃中。最終會考量市場定位與性價比,來決定採用何種技術與零組件。消費者購買 UPS 時,關心的是產品整體規格與效益,而非內部使用何種元件。對公司而言,這些都是達成產品規格的權衡 (trade-off) 選項。
- Q: 公司費用持續增長,尤其在行銷方面,未來的品牌推廣計畫為何?
A: 我們的商業模式需要投入較高的行銷、業務及管理費用,以支援全球品牌營運。Q2 費用較高部分原因是某些行銷計畫因關稅突然變化而難以立即停止。我們認為關稅等挑戰對所有競爭者都存在,這反而是機會。未來會更注重費用的使用效益,而非單純增加投入。
- Q: 公司如何看待爭取四大 CSP 業者的訂單?
A: 我們的基本方針是不斷壯大自己。當我們足夠強大時,CSP 業者自然會因為我們的產品創新、在地行銷與服務能力而來合作。我們不會為了搶單而改變既定方針,追求的是「水到渠成」,而非殺價競爭。
- Q: BBU/PSU 分離式架構是否會侵蝕傳統 UPS 市場?
A: PSU 加上 BBU 的本質就是 UPS,只是架構的拆分。市場是「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客戶最終需要的是解決備援供電問題。各種架構會依應用場景不同而並存,我們不認為 BBU/PSU 會完全取代 UPS。
- Q: 面對關稅壓力,公司有何策略增加市佔率?
A: 我們的優勢在於全球化管理經驗。我們很早就開始處理跨國營運的複雜問題,在多國擁有在地化團隊。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管理的複雜度極高,而我們過去累積的經驗讓我們在應對這類挑戰時更具韌性,這就是我們下一階段競爭的重要籌碼。
- Q: 公司如何進行匯率管理?
A: 傳統避險工具效果有限。我們正研究在境外設立實體公司,將部分資金留在海外,以降低跨境資金調度的時間成本與匯兌風險,但效果仍有限。
- Q: 客戶因關稅觀望的態度預計何時結束?
A: 很難具體回答。關稅政策變動頻繁,甚至還有法院判決等新變數,影響巨大。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更專注於長期佈局,確保公司在未來能佔據有利位置,而不是預測短期市場變化。
- Q: 菲律賓產能是否需要擴充?提早佈局是否帶來市佔優勢?
A: 菲律賓廠區目前夜班未全開,產能仍有提升空間,短期無擴充計畫。長期來看,已購置土地以備不時之需。我們也開始將部分銷美產能分配至越南,以分散地緣政治風險。我們的策略是「照表操課」,維持穩定的庫存管理,因此在通路上的庫存狀態非常良好。
- Q: 鋰電池在 UPS 產品中的應用與發展?
A: 我們已有銷售鋰電池 UPS。但鋰電池的優勢(能量密度高、重量輕、循環壽命長)在 UPS 的「待機使用」情境下並不明顯。UPS 一年可能只放電幾次,且本身就很重,為減輕幾公斤而大幅增加成本,消費者接受度有限。我們會提供符合不同應用的產品,但最新技術不代表在所有情境都是最佳選擇。
- Q: 公司成長動能是來自搶佔同業市佔,還是產品換代升級?
A: 我們的目標是透過產品、通路等多面向的組合,在各市場持續提升市佔率。UPS 產品的電器規格不易改變,但產業內仍有半導體、電池技術、法規、關稅等變化。我們的成長來自於能否跟上這些變化的腳步。此外,UPS 產品生命週期很長(7-10 年甚至更久),許多客戶傾向持續購買通過認證的舊規格產品,因此成長並非單純依靠換代需求。
- Q: 美國市場的觀望態度,是因經濟不佳還是競爭加劇?
A: 我要補充,我指的不是經濟不好,而是「觀望」。因為關稅等變數太多,從終端用戶到通路商都不想太早出手,擔心現在備的貨未來會因關稅取消而變成燙手山芋,或報價因成本變動而難以承擔風險。整個價值鏈的心態因此變得比較保守。關稅成本壓力鍋最終會釋放到消費端,只是時間早晚問題。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