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塑公司 2023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相較第二季有所回升。合併營收為 NT$ 507 億元,季增 4.7%,但年減 8.9%。營收季增主要由於除了 PVC、MTBE、MMA 及碳纖外,其餘產品銷量增加所致。

稅前利益為 NT$ 68 億元,較第二季顯著增長,主要歸因於本業營業利益改善,以及認列台塑石化 (FPCC) 與台塑美國 (FPC-USA) 等權益法投資收益增加。

從產品別來看,EVAPVC 為第三季主要獲利來源。然而,部分產品如碳纖因風電市場需求疲弱而由盈轉虧;液鹼、PE、PP 及部分特用化學品則持續面臨虧損壓力。整體市場需求呈現分歧,部分受惠於中國大陸刺激政策而回溫,部分則因全球通膨與經濟疲軟而持續低迷。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塑核心業務為石化原料與塑膠製品生產,產品組合多元,涵蓋泛用塑膠、特用化學品及纖維製品。

根據 2023Q3 營收結構分析,主要產品佔比為:

  • PVC (聚氯乙烯): 22%
  • PP (聚丙烯): 13%
  • PE (聚乙烯,含 HDPE/EVA/LLDPE): 24%
  • 液鹼: 7%
  • 丙烯酸酯 (AE): 8%
  • 特用化學品 (含 AN/MMA/ECH/MTBE): 9%

各主要產品業務摘要如下:

  • PVC:第三季因安排仁武及麥寮廠歲修,銷量略減,但受惠於中國大陸需求好轉及同業供應減少,價格微幅上漲,帶動營業利益由虧轉盈。主要銷售地區為中國大陸 (31%) 及南亞 (23%)。
  • 液鹼:因全球需求疲弱,價格持續走跌,儘管因第二季歲修基期低而銷量增加,整體營收及利潤仍下滑。台灣為主要市場 (超過 50%)。
  • PE (HDPE/LLDPE/EVA)

    • HDPE/LLDPE:受惠於乙烯原料成本較低,公司提高稼動率,銷量顯著增加,但產品售價同步下滑。HDPE 利潤狀況改善,LLDPE 則仍面臨挑戰。
    • EVA:為公司主要獲利貢獻產品。第三季因鞋材需求強勁,銷量增加,但價格因中國大陸需求疲弱而下滑。銷售高度集中於中國大陸 (72%)。
  • 丙烯酸酯 (AE) / 丙烯酸 (AA):受惠於中國大陸房地產刺激政策,塗料相關需求提升,帶動銷量與價格同步上揚,毛利率成功轉正。
  • 碳纖:第三季營運面臨嚴峻挑戰,因風力發電市場需求萎縮,導致銷量大幅下滑,稼動率降至不足五成,營運由盈轉虧。
  • PP:因中國大陸需求回溫,銷量顯著增加,帶動稼動率提升,毛利率由負轉正,但營業利益率仍為負值。



3. 財務表現

  • 2023Q3 合併營收NT$ 507.36 億元,較 2023Q2 的 NT$ 484.47 億元成長 4.7%,較 2022Q3 的 NT$ 556.53 億元衰退 8.9%
  • 2023Q3 稅前利益NT$ 68.38 億元,相較 2023Q2 的 NT$ 10.73 億元大幅改善。

主要驅動與挑戰因素

  • 正面因素
    1. 銷量回升:多項產品如 PE、PP、AE 等因原料成本或市場需求因素,銷量較第二季增加。
    2. 成本效益:相對較低的乙烯成本,有助於提升 PE 及 EVA 等產品的利差空間與生產意願。
    3. 業外收益:來自台塑石化與台塑美國的權益法投資收益增加,是推升稅前利益的關鍵。
  • 負面因素
    1. 價格壓力:全球通膨與經濟放緩抑制終端需求,液鹼、SAP 等產品價格持續承壓。
    2. 需求疲弱:特定市場如風電產業需求急凍,嚴重衝擊碳纖業務。
    3. 稼動率影響:部分產線安排歲修(如 PVC、液鹼),導致產量及銷量減少,影響固定成本分攤。ECH 產品因市況不佳,稼動率偏低,虧損嚴重,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均為 -40% 以上。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中國大陸市場:中國大陸的經濟動向對台塑影響顯著。其房地產刺激政策已對 AE 等產品需求產生正面效益;PP 需求亦在第三季出現回溫。
    • 南亞市場:印度等南亞地區是 PVC 及 AE 等產品的重要成長市場,公司正逐步提升銷售比重。
    • 新客戶開發:在 SAP 產品面臨中國大陸新增產能的價格壓力下,公司透過開發新客戶與新訂單來維持銷量成長。
  • 重點產品動態
    • MMA:雖然其關聯產品 AN 市況不佳,但因 MMA 本身仍具獲利能力,公司維持高稼動率生產。
    • MTBE:第三季受惠於歐美旅遊旺季帶動汽油需求,產品價格上漲,利潤改善。但因原料 BBR 供應減少,產量下滑。
    • 碳纖:為應對市場需求下滑,公司策略性減少低價品項的銷售,使平均售價提升,但仍難以彌補銷量與稼動率大幅下滑帶來的衝擊。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產能擴充計畫:公司持續投資以擴大產能與優化產品組合,主要計畫包括:
    • 中國寧波:年產 60 萬噸的丙烷脫氫 (PDH) 製程丙烯廠,預計 2023Q4 完工。
    • 台灣仁武:年產 1,600 噸的碳纖維擴建計畫,預計 2025Q1 完工。
    • 美國德州:年產 10 萬噸的 1-己烯 (1-Hexene) 新建計畫,預計 2025Q4 完工。
    • 台灣廠區 PVC 去瓶頸:計畫於仁武、林園、麥寮廠區進行 PVC 產線去瓶頸工程,預計於 2027 至 2028 年陸續完成。
  • 營運彈性調整:面對市況波動,公司展現營運彈性。例如,在乙烯成本較低時,提高 PE 相關產品的稼動率;在市況不佳時,透過減產或安排歲修來調節庫存與供應。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未於本次法說會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或量化指引。

綜合管理層說明,未來營運的機會與風險如下:

  • 機會
    • 中國大陸經濟若持續復甦,將有利於 PVC、PP、EVA 等多項產品的需求與價格。
    • 寧波 PDH 新產能即將投產,有助於垂直整合與成本控制。
    • 持續拓展南亞等新興市場,分散銷售區域。
  • 風險
    • 全球經濟前景不明朗,通膨壓力可能持續抑制終端消費需求。
    • 部分產品(如 SAP)面臨同業新增產能的競爭,價格壓力仍在。
    • 特定應用市場(如風電)的需求波動,將直接影響碳纖等利基產品的營運表現。
    • 原油及主要原料價格的波動性,將持續影響產品利差。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