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Filter by Categories
時事短評
量化程式投資
產業關鍵報告
投資觀念
實用指標教學
法說會快報
個股關鍵報告
未分類
test

2020 下半年以來,電視、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因疫情帶起的宅經濟、遠端教學、視訊會議需求大增。而電子產品中最重要的半導體元件也因晶圓代工吃緊陷入缺貨。在供需失衡下,面板產業的報價自 2020Q3 以來一路上漲,全尺寸面板幾乎都有接近 1 倍的漲幅,讀者若有去逛 3C 賣場或網購平台,或許會發現不論電視、螢幕或電腦都已默默漲價,而面板雙虎友達(市:2409)群創(市:3481)也從過往虧損走出,營運及獲利皆明顯成長。

然而,根據 Witsview 統計,2021/6 月上旬 32、43 吋面板報價與 2021/5 月持平,而其他尺寸報價也僅小幅上漲,面板價格漲勢自 2020/6 月以來首次趨緩,這代表面板產業上行週期結束,即將反轉了嗎?看完這篇報告,你將了解以下幾件事:

  1. 面板產業興衰史,為何台灣面板會被稱為四大慘業?
  2. 台韓新戰場:OLED 及 Mini LED
  3. 面板景氣反轉點到了?從供需角度切入分析
  4. 面板產業下一步,是否能被市場重新評價?

 

LCD 面板產業興衰史

在進入分析之前,我們先快速概覽面板產業的發展。一般面板主要分為以 LED 作背光源的 LCD ,以及自發光的 OLED。而面板廠通常會以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衡量製程先進程度,因為越大的玻璃基板就能切出越多片的面板,廠房的世代數越高則代表玻璃基板尺寸越大,目前產業已從最早的 1 代廠,發展至最先進的 10.5 代廠。

讀者可將其想成是矽晶圓產業,矽晶圓是半導體的載板,尺寸越大就能做出越多顆 IC,成本效益就越高,因此會說 12 吋晶圓比 8 吋晶圓先進,而同樣道理玻璃基板則是面板的載板。

不過和矽晶圓產業不同的是,LCD 的技術難度並不高,加上中國過去幾年大力補貼本土產業下, LCD 產業早已陷入惡性削價競爭,附加價值降低,許多廠商也因此陷入虧損,使台灣的面板業在過去和 DRAM、LED、太陽能一起被戲稱為台灣的四大慘業。(註1)

註1:過往面板產業因政策及國際因素,先後由日本、韓國及台灣主導,然而在中國政府以燒錢戰術加入戰場後,台灣面板廠因資源不夠,從此陷入很長一段時間的虧損,而同樣的故事也發生在記憶體、LED 及太陽能產業上。

為擺脫困境,台灣及韓國的面板廠商近幾年都轉型開闢新戰場,韓國將重心轉往 OLED 技術,OLED 為一種可自體發光的有機化合物,其實就是一種半導體元件,因此技術的難度較高,附加價值也較大。

台灣則極力發展 Mini LED,Mini LED 其實是  LCD 的加強版,主要差別是將 LED 背光改為晶粒更小的 Mini LED,因此本質上還是 LCD。目前 Mini LED 關鍵晶粒技術掌握在台灣廠商,讀者可參考先前發布的 <Mini LED 系列報告>

以目前來看,OLED 已普遍用在小尺寸的高端智慧型手機,而 Mini LED 也已被 Apple 最新發布的 iPad Pro 及各大電視廠採用,已找到各自適合的發展領域。

簡單談完面板產業興衰史後,回到今天的主題 LCD 面板。目前 LCD 市場掌握在中國的京東方、華星光,及台灣的友達、群創、韓國 LG 手中,技術早已非常成熟,那是什麼原因讓成熟的 LCD 產業近期突然陷入嚴重的供不應求?

原因如報告開頭說的,2020 年疫情爆發以來,刺激電視、電腦及平板的需求,也使面板的需求明顯增加。根據Strategy Analytics 統計,2021Q1 全球筆電銷量達 6,802 萬台,YoY+81%;另根據 TrendForce 統計, 2021Q1 全球電視銷量達 4,996 萬台,YoY+12% ,以上數據皆顯示終端需求的強勁。

不過主要原因還是在於供給端的緊缺,2020Q3 以來由於車用電子搶單、下游需求強勁,晶圓代工陷入缺貨潮,市場甚至流傳「得產能者得天下」,全球陷入一片晶片荒,晶圓代工廠搖身一變為賣方市場,陸續開始調漲代工價格並選擇性接單,而面板的關鍵零組件之一驅動 IC(DDI)因附加價值較低(晶圓代工是以片數計價,驅動 IC 的 ASP 較其他 IC 都明顯較低),自然就更難以拿到產能而嚴重缺貨。

此外,面板的另一關鍵材料玻璃基板供貨也出問題,掌握全球玻璃基板 85% 市場的前三大玻璃基板供應商美國康寧(Corning)、日本電氣硝子(NEG)、旭硝子(AGC)於 2020Q4 開始接二連三傳出工廠爆炸、熔爐設備故障、停電等意外而停產,使玻璃基板也陷入嚴重缺貨。

 

再度從供需探討面板產業景氣反轉與否

展望未來,以需求面來看,目前歐美各國接種單劑疫苗的人口比率普遍已超過 50%,雖近期有像 Delta 的變種病毒傳出,不過觀察重症患者的比率並未明顯增加,顯示隨疫苗普及,Covid-19 對人們生活的影響將逐漸減少。這也能從歐美國家逐漸開始解封,並重新開放特定旅客入境證明。

可以預見,未來各國陸續解封後,對電子產品的需求將因消費轉移至旅遊、餐飲而有一定減少,不過研究團隊認為後疫情時代的 WFH、遠距會議等趨勢仍將持續,因此電視、筆電、螢幕的需求並不會急遽消失,例如近期研調機構 TrendForce 雖將 2021 年全球電視預估銷量下修 0.8% 至 2.21 億台,但仍將較 2020 年成長 2%。

而對面板來說,未來隨車聯網的發展,車用面板的滲透率將越來越高,根據研究訪查,目前最新車種的面板搭載數普遍都已有 3~4 片,尺寸落在 8~20 吋,以全球一年新車銷售量約 9,000 萬台計算,未來具有一定市場規模。

此外,消費者對面板的需求也在往大尺寸邁進,過往家中電視尺寸可能僅有 32 吋,但目前都已升級到 65 吋甚至更大,根據 TrendForce 統計,2021 年全球 60 吋以上電視的出貨佔比將達 17.7%,YoY+3.3ppts。 而由於面板製造是以面積為計算,因此尺寸變大對面板廠來說就意味整體需求的增加。

綜合以上,可預計未來各國解封後,面板需求將因消費轉移而有一定減少,然而在車用需求、大尺寸升級等因素驅動下,預計長期面板需求仍會穩定成長。

 

供給方面,我們從玻璃基板及驅動 IC 分別檢視:

觀察此次玻璃基板缺貨原因,主要是因暫時性的意外影響,並非產業有結構性的改變。根據訪查,此次意外性停產約會影響 2~3 季的產能,以玻璃廠發生事故時點推估,大約 2021Q3 就可逐漸回復正常生產。另根據康寧表示,公司位於中國武漢的 G10.5 代廠及廣州廠房的新產能將於 2021Q3 投產,因此,研究團隊認為玻璃基板的缺貨在 2021Q3 開始便將逐步緩解。

驅動 IC 方面,前文提到由於附加價值較低,因此在晶圓代工緊缺下較難獲得產能。驅動 IC 大多以 8 吋晶圓製作,雖目前各大晶圓廠擴廠計畫大多為 12 吋廠,8 吋廠並未有太大擴充,不過未來隨 12 吋產能開出, CMOS、MCU、PMIC 等附加價值較高的產品從 8 吋轉移至 12 吋製作,驅動 IC 的供給缺口就將緩解。(關於晶圓代工產能緊缺何時緩解,可以參考先前發布的 <晶圓缺貨潮何時緩解?從供需面找解答> 報告)

根據研究訪查,目前驅動 IC 的供需缺口大約在 20%(需求大於供給約 20%),然而預計 2021Q3 的供需缺口將可能縮減到 0~5%, 2021Q4 則進一步緩解。因此研究團隊認為,驅動 IC 未來幾季雖然仍處供需吃緊,但情況將逐漸緩解,未來再大幅漲價的可能性並不高。



結論與未來展望

 

綜合來說,在未來解封後的需求轉移,以及供給端的緊缺逐步改善下,研究團隊認為面板報價漲幅將趨於緩和,預計 2021Q3 仍會較 2021Q2 有 Single Digit 漲幅,但到 2021Q4 後則可能面臨反轉。

不過並不代表面板價格會陷入崩跌,而是回到正常的水平,因此對友達、群創來說,兩者在 2021 下半年的獲利仍然會成長,並不會突然陷入虧損。

由於面板產業屬景氣循環產業,營運波動較大,因此市場對於友達、群創兩間公司一直都以 P/B 法評價(本淨比:股價/每股淨值,適合用於評估重資產、控股公司、景氣循環產業)而不是更常見的 P/E 法。

然而,根據我們在 <白話文詳解 Mini LED 二部曲:從「台表科」剖析產業現況> 報告中提到,LCD 產業已不是中國政府重點扶持對象,目前市場也被京東方等中系廠商主導,因此未來中國政府再度用補貼戰使 LCD 產業陷入惡性價格戰的可能性並不高,且目前全球前五大 LCD 廠商已掌握全球 75% 市場,產業已逐漸由破碎趨於集中。

而長期來看,在車用面板需求、大尺寸顯示器升級的趨勢帶動,預計 LCD 面板需求長期將穩定成長。

因此,預計未來 LCD 面板產業將趨於健康發展,且市場將越來越集中,參考過往 DRAM 產業從紅海市場轉變到寡占,市場對 DRAM 相關公司的評價模式由 P/B 轉變為 P/E 來看,研究團隊認為未來面板產業亦有望複製此模式,被市場重新評價。因此相關公司如友達、群創等未來仍是可以持續關注的標的。

 

自我揭露與聲明: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未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且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責任編輯:邱翊雲(合格證券投資分析人員)

一、 未經合法授權,請勿翻載,本站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二、 投資人若依此以為買賣依據,須自負盈虧之責。

三、 與本網站有關一切糾紛與法律問題,均依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解釋及適用之。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
【很有收穫】請幫我們拍手 1-5 下
【想看更多同類型文章】請幫我們拍手 6-10 下
【有其他建議 / 想許願文章主題】請留言在底下
也歡迎用 Facebook / Line / Telegram 分享文章給身邊有興趣的朋友!

10
Author

CFA / 富果資深投資分析師 / 凱德資本投資經理
台、政、清、交等各校課程講師
台大財金系畢業 / FB:Min 的投資說書小棧/ IG:投資人 Min
持有高級證券商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堅信價值投資,並從產業及財報分析出投資機會
一個愛投資同時熱愛歷史的自我實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