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下半年以來,電視、電腦、平板等電子產品因疫情帶起的宅經濟、遠端教學、視訊會議需求大增。而電子產品中最重要的半導體元件也因晶圓代工吃緊陷入缺貨。在供需失衡下,面板產業的報價自 2020Q3 以來一路上漲,全尺寸面板幾乎都有接近 1 倍的漲幅,讀者若有去逛 3C 賣場或網購平台,或許會發現不論電視、螢幕或電腦都已默默漲價,而面板雙虎友達(市:2409)、群創(市:3481)也從過往虧損走出,營運及獲利皆明顯成長。
然而,根據 Witsview 統計,2021/6 月上旬 32、43 吋面板報價與 2021/5 月持平,而其他尺寸報價也僅小幅上漲,面板價格漲勢自 2020/6 月以來首次趨緩,這代表面板產業上行週期結束,即將反轉了嗎?看完這篇報告,你將了解以下幾件事:
- 面板產業興衰史,為何台灣面板會被稱為四大慘業?
- 台韓新戰場:OLED 及 Mini LED
- 面板景氣反轉點到了?從供需角度切入分析
- 面板產業下一步,是否能被市場重新評價?
LCD 面板產業興衰史
在進入分析之前,我們先快速概覽面板產業的發展。一般面板主要分為以 LED 作背光源的 LCD ,以及自發光的 OLED。而面板廠通常會以玻璃基板的尺寸大小衡量製程先進程度,因為越大的玻璃基板就能切出越多片的面板,廠房的世代數越高則代表玻璃基板尺寸越大,目前產業已從最早的 1 代廠,發展至最先進的 10.5 代廠。
讀者可將其想成是矽晶圓產業,矽晶圓是半導體的載板,尺寸越大就能做出越多顆 IC,成本效益就越高,因此會說 12 吋晶圓比 8 吋晶圓先進,而同樣道理玻璃基板則是面板的載板。
不過和矽晶圓產業不同的是,LCD 的技術難度並不高,加上中國過去幾年大力補貼本土產業下, …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