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Filter by Categories
軟體
其他
生醫
投資入門
民生消費
投資心法
其他
金融知識
個股分析
量化分析
半導體
消費性電子
IC 設計
IC 製造
IC 封測
材料設備
記憶體
電子零件
產業分析
民生消費
AI
生醫
車用
能源
消費性電子
軟體
時事短評
未分類
test

人的一生離不開醫療服務及相關生技產業,但生技產業複雜的專有名詞、技術流程卻讓投資人一頭霧水,從而提高了投資人的投資門檻。本系列文章(分上下篇)將揭開生技產業神秘的面紗,並分析不同生技產業類別的研究要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將了解以下幾件事:

  1. 生技產業有哪些類別?
  2. 醫療器材、醫療管理產業概況及分析要點

 

生技相關類股主要分為三大類別。

第一類藥物開發需要大量資金、人才和關鍵技術,因研發藥物非一朝一夕可達成,失敗率也高,投資風險相對高。

第二類則是用來偵測或緩解疾病的醫療器材股,如常見的血壓機、呼吸器等。

第三類則是販賣這些藥物和器材的醫療通路服務商。

醫療器材和醫療通路服務為最貼近我們日常生活的生技類,且因為不需要評估藥物開發的可行性,專業的術語、用詞也比較少,因此研究起來也比較容易。上篇首先將介紹這兩類將如何判斷成長性。

 

台灣醫療器材股多替客戶代工,類似製造業

醫療器材主要分為五大類,骨科與植入物(佔整體市場比例 12%)、牙科產品(7.5%)、醫用耗材16%)、輔助器具(13%)、診斷影像產品(23%)和其他(28%),整體產業受惠人類平均壽命延長所產生的醫療需求、科技發展使應用層面增廣呈現增長的狀態(根據市場調研機構預測 2021-2028 年醫材 CAGR 為 5.4%)。

醫材分成自產自銷和代工兩種模式,佔居世界前十大的多數以開發新產品或併購維持其市場地位,而台灣的醫療器材公司一般以代工現有醫材為主,跟製造業一樣分為較無技術性的專業代工 OEM(Original Equipment Manufacturer)、擁有自行設計和生產能力的 ODM(Original Design Manufactures) 廠和建立自我品牌自產自銷的 OBM (Original Brand Manufacture)廠。

以下將分別說明關注台灣醫療器材股的三大要素:自我品牌的建立、藥證的進入門檻、需求面的成長。

 

1.建立自我品牌毛利較純代工高,也不易被上游客戶削價或同業代工廠削價競爭

在觀察器材股時須留意是自有品牌的銷售(OBM)還是代工(OEM 或 ODM)。如製造血糖機的泰博(櫃:4736)在 2011 年時 OBM 產品比重僅 10%,後續透過積極推廣及技術的精進提升至 30%(2018 年),毛利率也順利從 37% 提高至 45.5%。隱形眼鏡廠的精華(櫃:1565)與晶碩(市:6491),其中精華自我品牌帝康僅佔 10% 營收,晶碩的自我品牌則佔了 20% 營收,因此也反映在晶碩較高的毛利率跟研究發展費用率。

若無自我品牌的支撐,產品又缺少核心技術,就會面臨製造業的循環:其他代工廠商的低價競爭,進而導致利潤下降或是客戶砍單的風險。因此建立自我品牌或是擁有自行設計與取得藥證能力的 ODM 廠才能維持其高競爭力。

Source:富果

2.醫療器材的認證將成為先進廠商的利基點

醫療器材大致上分為三類認證標準,依其對人體風險程度低到高分為 I 到 III 級別,等級越高,申請許可證的要求與需檢附的審查文件就會越多,II (少數發展已久或已上市產品可免臨床試驗)跟 III 級別甚至要經過臨床實驗才能通過認證,進入門檻較高。

認證不僅本身申請手續複雜,也需等待時間,通常要 1 年的認證期,加上代工廠也須經過客戶或國際的查廠認證,因此即使是代工商,也不易被新進代工商替代(須重新申請認證才能販賣),因此客戶的黏著度較高,訂單也會較穩定

 

醫療器材產業的觀察重點除了產品本身製程難度和藥證取得,當地法規跟銷售通路也很重要

例如隱形眼鏡在各國多屬於 II 類醫療器材,因此要申請藥證才能販售,並且須嚴格遵守後續產品規範,否則就會被禁止販售。例如隱形眼鏡公司優你康就曾因製程使用了非申請認證時的材料而被日本藥署勒令下架的案例,對後續的品牌形象也會留下污點。

如若損失當地通路商也將導致滲透率和營收不如預期,如製作血糖計的華廣因 2020 年與中國獨家通路商合作不如預期,收回其經銷權,導致喪失 20% 的營收,損失慘重。

 

3.醫療器材須留意技術變遷,避免被取代

第三觀察點為市場需求的驗證跟新客戶的開發,醫療器材跟其他電子產品一樣,依賴終端客戶(醫院或一般顧客)的需求,因此在研究醫材股的時候須留意醫療產業的技術變遷,注意被新技術或器材取代的風險。

像是國人常配戴的隱形眼鏡,因矽水膠可讓透氧度提升,配戴舒適感增加,使使矽水膠隱形眼鏡大量取代水膠, 2020 年矽水膠隱形眼鏡佔比已達 70%,水膠為 20%(2013 年矽水膠佔比為 49%,水膠約 33%)。

醫療器材產業未來將因應老年化的人口結構,發展高齡疾病相關醫材,因此長期照顧、慢性疾病等相關器材及應用於關節置換手術(客群為關節退化的高齡者)等骨科植入物可多關注。

( 3D 列印技術受惠關節置換手術需求,2022-2028 年的 CAGR 為 16%;醫療器材大廠百特(NYSE:BAX)也高額買下全球最大醫院病床製造商 Hillrom,其目的也為拓展長期照顧領域)。

綜合以上,醫療器材公司在多數器材上仍需各國認證才能銷售,因此在開拓市場前是否拿到認證也是投資者判斷的依據,其餘則是關注商品本身的競爭力(自我品牌建立或是 OEM 代工的價值)和市場需求是否持續增長。

看完醫療器材產業後,接著來看看我們生活更直接相關的醫療管理產業。

 

醫療通路商滿足顧客日常藥品需求,並以大量採購產生規模經濟

醫療管理可分為兩類:提供藥品和醫材的通路商和提供醫療服務的公司。

醫療通路商就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藥局。因台灣法規允許藥局販賣非處方籤的藥物,而民眾也會因方便性購買成藥治療小感冒、緩解輕微疼痛,或是依需求購買日常保健食品等,因此衍生出大樹(市:6469)、杏一(櫃:4175)這類的連鎖藥局。

這類通路商的營運模式為賺取銷售商品之間的價差,因此最重要的就是通路數量的佈建,增加自身能見度跟地區覆蓋率,以提高市場滲透率,同時大量採購下也能用較低的成本取得存貨,產生規模經濟

例如大樹從 2014 年 36 家拓展至 2021 年 558 家門市,產生規模經濟令銷貨成本率下降且營業費用率控管得宜,使盈餘隨著拓店數快速成長。而大樹 2025 年預計拓展至 1000 家店面,以滿足未開發區域需求,可望提升其營收成長。

Source:大樹公開資料、富果研究部

醫療管理服務商和診所密切合作,倚賴服務客群需求的成長

第二類則為醫療服務的提供商,如盛弘(櫃:8403)提供旗下敏盛醫院健檢服務、大學光(櫃:3218)提供視力諮詢和雷射手術給大學眼科。

醫療服務商以提供勞務為主要營收來源,在觀察時可留意服務客群是否持續增長或受惠於大環境,如大學光的眼科服務就受惠於近視人口比例持續增加,加上近幾年技術進步民眾接受近視雷射手術意願提高,使其雷射服務在近兩年有明顯成長。

品牌的推廣和通路的設立也很重要,同樣為眼科手術,醫院也可以執行,因此大學光花費大量推銷費用,找業配代言、增加曝光度,希望提升品牌形象。而 2021 年也在台灣和中國廣設診所,有助於提升品牌知名度。

Source:富果

醫療管理服務商高度倚賴自身品牌價值的打造跟合作客戶的成長,通常會以轉投資的方式和醫材廠或診所進行上下游的整合,例如佳醫(市:4104)就持有上游醫美器材廠曜亞 38.5%的股權,而集團旗下也有國內洗腎中心和醫美診所,達到垂直整合的綜效。

 

結論

以下內容僅限 富果帳戶 閱讀

搭配高價值的內容和好用投資研究工具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
【很有收穫】請幫我們拍手 1-5 下
【想看更多同類型文章】請幫我們拍手 6-10 下
【有其他建議 / 想許願文章主題】請留言在底下
也歡迎用 Facebook / Line / Telegram 分享文章給身邊有興趣的朋友!

277
Author

Fugle 富果研究團隊/台灣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相信投資沒有捷徑,喜歡從生活中找尋各種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