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Filter by Categories
量化程式投資
時事短評
產業關鍵報告
投資觀念
實用指標教學
法說會快報
個股關鍵報告
未分類
test

全球第三大的手機廠、同時也是最大的 IoT 廠商小米在本週召開了 2021Q3 法說會,雖然整體營運在缺晶片影響下並未太突出,股價也在隔日開盤後大跌逾 7%,但仍然有幾個亮點可以關注:

 

1. 剔除業外投資影響,整體表現符合預期

小米 2021Q3 總營收為 781 億元人民幣(以下同),YoY+8.2%、QoQ-11.1%,毛利率為 18.3%,YoY+4.2 ppts、QoQ+0.4 ppts。而稅後淨利則為 7.88 億元,YoY-83.8%、QoQ-90.5%,但主要是受到業外投資公司的股價在 Q3 受中國監管而明顯下跌影響,若剔除業外影響,則小米調整後淨利為 52 億元,高於市場 50 億元的預期。

其中智慧型手機營收為 478 億元、IoT 產品為 209 億元、互聯網服務則為 73 億元,分別佔營收的 61%、27%、9%,不過若以利潤貢獻來看,三大業的毛利占比分別為 43%、17%、38%,可見小米仍是以硬件作為入口、軟體服務變現的商業模式為主。

整體來看,小米 Q3 雖面臨全球晶片荒、貨運堵塞等困境,營運、獲利仍可維持成長,可見公司對於供應鏈控管、市場的掌握都很出色。

 

2. 智能手機站穩高端市場,未來將可更輕鬆變現

為了擺脫長期被市場貼以高性價比、低端的標籤,公司在去年將手機拆分為小米、紅米兩品牌,小米品牌往高端市場發展,紅米品牌則走極致性價比路線。

通常手機業務好壞可以用毛利 = 出貨量 * ASP(平均售價) * 毛利率這個公式來衡量。

首先出貨量方面,手機早已是存量市場,每年全球出貨量大約是 12~14 億台,因此廠商們成長空間就在於爭奪存量下的市占率。而 2020 下半年以來的小米因受惠華為倒台,市占率有明顯的成長,甚至在 2021Q2 超越蘋果成為全球第二大的手機廠。

不過隨著榮耀在 2021Q3 快速的回歸,以及缺晶片的影響,小米手機 Q3 全球出貨量僅為 4,390 萬台(Q2 為 5,290 萬台),市占率掉回全球第三,在中國也掉回第四。

因此,小米手機未來最值得期待的還是在於 ASP 的成長,也就是高端市場的發展。

小米今年陸續推出了 Mix4、Civi、及再來的旗艦機小米 12 衝擊高端市場,從結果論來看,公司 2021 前三季的高端手機出貨量達 1,800 萬台(售價 3,000 元以上),幾乎是去年全年的 2 倍,而 ASP 為 1,090 元人民幣,也維持在 1,000 元以上,代表公司在高端市場已逐漸站穩腳步。

 

3. 新零售持續發力,將是公司核心競爭關鍵

小米以線上商城起家,但自 2020 年開始便極力發展線下門店且展店迅速,從 2020 年底全中國的 3,200 家到 2021/10 月已超過 1 萬家,且已覆蓋 95% 城市、80% 縣城及 4% 的鄉鎮,不過相較 OPPO、Vivo 15~20 萬家以上,未來仍有極大發展空間。

此外,新零售的關鍵在於線上線下的融合、門店的沉浸體驗以及供應鏈、存貨的控管及週轉的效率,這些正好是小米最擅長的領域。其小米商城能有效與門店串接,多元的 IoT 產品也可以更加強化消費者到門店的體驗感,而供應鏈、存貨週轉管理更是小米的強項。因此研究團隊認為目前成效雖還沒明顯反映在公司業績,但預期等門店增加到 2~3 萬家,在整個中國有更完整的覆蓋,以及小米 IoT 產品的生態圈更完整後,新零售領域將給小米帶來更大的質變,甚至可以說新零售的成敗將決定小米是否能往下一個增長期邁進。

 

4. 海外互聯網成長快速,未來市場可期

小米 2021Q3 互聯網服務營收為 73 億元,YoY+27.1%,QoQ+4.3%,且毛利率高達 73.6%。其中廣告營收為 48 億元,YoY+44.7%,QoQ+5.9%;遊戲收入為 10 億元,YoY+25% 均創下歷史新高,且根據財報顯示,小米中國高端手機、遊戲手機的 ARPU(人均貢獻營收)分別是公司手機平均 ARPU 4、5 倍,代表高端機的發力也增強了互聯網服務的變現能力(主要和廣告質量有關)。

而海外互聯網則成長更快,2021Q3 營收為 15 億元, YoY+110%,營收佔比也從 2020Q3 的 12% 提高到 20%,其中海外搜尋收入 YoY+200%、廣告收入 YoY+100%,都有明顯的成長。

另截至 2021/11 月, MIUI(小米作業系統) 的全球月活躍用戶已突破 5 億人,而截至 Q3,小米 AIoT 平台已連接的 IoT 設備數(不含手機、平板及筆電)也突破 4 億台,擁有 5 件以上 IoT 設備的用戶則超過 800 萬,預計未來在海外手機、IoT 設備滲透率持續增加下,境外互聯網業務將成為公司重要的成長動能之一。

 

5. 造車在規畫內,預計 2024 上半年量產

小米目前造車團隊已擴增到 500 人,並預計在 2024 上半年量產,雖然目前尚未透露太多細節,但從雷軍在投資者大會提出的小米造車三大優勢:小米模式、品牌用戶及全智慧生態,以及近期收購自動駕駛技術廠商深動科技(Deepmotion Tech)來看,未來小米汽車聚焦的大方向會以軟件為主,而硬體則很可能以透過子公司、代工廠製造的模式達成。

不過預期電動車在量產後的前幾年將較難帶給公司獲利,因此關注點需更聚焦在電動車本身的評價、市場接受度等指標,而不是短期的財務狀況。

 

結論與成長潛力

小米自 2021Q2 受到中國政府對互聯網產業強監管波及以來,股價已從高點下跌超過 40%,然而若細讀公司 Q3 財報,雖然手機、IoT 受到缺晶片以及航運堵塞影響而未有亮眼表演,但公司發展策略卻越趨明確,包括智能手機站穩高端市場、IoT 持續以單款爆品衝擊個別市場,並以手機+AIoT 為入口,互聯網變現的商業模式。

另外全力發展新零售,透過線上+線下整合增強消費、使用體驗及效率,整體戰略佈局明確,考量到目前小米在高端市場的市佔率、IoT 的滲透率以及線下門店的數量都不還不高的情況下,未來尚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投資人可持續關注公司後續發展。

下行風險:高階機發展不如預期、晶片缺貨持續、來自榮耀等同業的競爭加劇、互聯網監管加大

 

自我揭露與聲明: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但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責任編輯:林旻毅(持有高業、投信投顧證照,通過 CFA Level 1)

一、 未經合法授權,請勿翻載,本站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二、 投資人若依此以為買賣依據,須自負盈虧之責。

 


看完這篇文章,如果你覺得:
【很有收穫】請幫我們拍手 1-5 下
【想看更多同類型文章】請幫我們拍手 6-10 下
【有其他建議 / 想許願文章主題】請留言在底下
也歡迎用 Facebook / Line / Telegram 分享文章給身邊有興趣的朋友!

3
Author

CFA / 富果資深投資分析師 / 凱德資本投資經理
台、政、清、交等各校課程講師
台大財金系畢業 / FB:Min 的投資說書小棧/ IG:投資人 Min
持有高級證券商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堅信價值投資,並從產業及財報分析出投資機會
一個愛投資同時熱愛歷史的自我實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