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la(Nasdaq:TSLA)於 2025 年 10 月 22 日召開 FY2025Q3 電話會議,公布了一份充滿矛盾訊號的財報。儘管營收與交車量雙雙創下歷史新高,但每股盈餘(EPS)未達預期,且利潤率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引發市場對其核心汽車業務健康狀況的深度擔憂。

電話會議上,Elon Musk 一如既往地描繪了關於 FSD 全自動駕駛、Robotaxi 和 Optimus 機器人的宏偉藍圖,試圖將焦點從眼前的挑戰轉向遙遠的未來。以下為市場核心觀點更新

市場核心觀點

  1. Tesla FY2025Q3 營收創高然獲利未達標,利潤率壓力加劇引發市場擔憂
  2. Q3 Tesla 交車量受惠補助到期呈虛胖,Q4 需求逆風與價格戰陰影浮現
  3. 核心汽車業務增長乏力且利潤下滑,未來敘事高度依賴 FSD 與 Optimus
  4. 能源業務成唯一穩定亮點,然規模尚不足以支撐 Tesla 巨額市值
  5. Elon Musk 強調擴產決心並畫下宏偉藍圖,惟執行風險與高估值壓力並存

Tesla FY2025Q3 營收創高然獲利未達標,利潤率壓力加劇引發市場擔憂

Tesla Q3 總營收達 281 億美元,年增 12%,超越市場預期,主要受惠於創紀錄的 49.7 萬輛汽車交車量。然而,Non-GAAP EPS 僅為 0.50 美元,低於市場預期的 0.56 美元。

更令市場擔憂的是利潤率的急劇下滑。GAAP 營業利潤率僅為 5.8%,較去年同期的 10.8% 幾乎腰斬。GAAP 淨利潤更是年減 37%。儘管管理層提到原物料成本下降帶來正面影響,但顯然不足以抵銷降價、不利的產品組合(高價的 S/X 車型產銷下滑 )、關稅衝擊(CFO 提到 Q3 影響超過 4 億美元 )以及高額的營運費用(包括重組費用 2.38 億美元 )等多重壓力。

雖然公司 Q3 產生了創紀錄的近 40 億美元自由現金流,且手握 416 億美元現金,資產負債表依然強健,但核心獲利能力的惡化趨勢是無法忽視的警訊。

tsla 損益表

Source:Tesla、富果研究部

Q3 Tesla 交車量受惠補助到期呈虛胖,Q4 需求逆風與價格戰陰影浮現

Q3 創紀錄的交車量,很大程度上是受美國聯邦電動車稅收抵免政策於 9 月底到期的拉動效應影響。許多分析師認為,這等於是提前預支了未來的需求,為 Q4 乃至 2026 年初的銷售前景蒙上陰影。

為了應對補助取消後的潛在需求下滑,Tesla 已在 10 月初推出價格更低的 Model 3 和 Model Y 標準版。然而,這些「閹割版」車型是否足以刺激需求,以及是否會進一步侵蝕本已承壓的利潤率,仍是未知數。Musk 在電話會議上也坦承,未來可能會有「幾個艱難的季度」(a few rough quarters)。此外,持續存在的激烈市場競爭(尤其來自中國品牌 )也可能迫使 Tesla 採取更激進的價格策略。

同時,另一個過去重要的利潤來源——監管信用額度(Regulatory Credits)收入(註),在 Q3 大幅年減 44% 至 4.17 億美元。更糟的是,美國新通過的預算立法取消了未能達到零排放標準的車廠的罰款,這可能導致其他車廠購買 Tesla 碳權的需求銳減,進一步衝擊 Tesla 的盈利。

註:監管信用額度(Regulatory Credits)是政府為鼓勵零排放車輛生產而設立的機制。電動車製造商(如 Tesla)因僅生產零排放車輛而產生多餘的額度,可將其出售給未能達到排放標準、面臨罰款的傳統汽車製造商,從而產生高利潤收入。

 

核心汽車業務增長乏力且利潤下滑,未來敘事高度依賴 FSD 與 Optimus

從 Q3 的數據來看,Tesla 的核心汽車業務正面臨瓶頸。Model 3/Y 佔據了絕大多數的產銷量,而高價的 Model S/X 產量年減 56%、交車量年減 30%,Cybertruck 仍未大規模放量。在缺乏短期內能顯著貢獻銷量的新車型情況下,汽車業務的增長動能堪憂。

Tesla 交車量

Source:Tesla

面對核心業務的挑戰,Elon Musk 將公司的未來敘事重心完全轉向了更具想像空間的 AI 相關領域:

  1. FSD 全自動駕駛與 Robotaxi:Musk 強調 Tesla 在「真實世界 AI」領域的領導地位,並對實現「無監督 FSD」充滿信心,甚至表示這將促使他「盡快擴大產能」。他預計年底前在奧斯汀部分地區實現無安全駕駛員的 Robotaxi 運營,並擴展到 8-10 個都會區。即將量產的 Cybercab(無方向盤和踏板 )被視為 Robotaxi 規模化的關鍵。
  2. Optimus 人形機器人:Musk 稱其有潛力成為「史上最偉大的產品」。他預計在 2026 年 Q1 展示 Optimus V3,其逼真程度將令人難以置信。他甚至描繪了一個由機器人實現「可持續富足」(sustainable abundance)、消除貧困的未來。儘管承認製造(尤其是靈巧的手部 )和建立供應鏈是巨大挑戰,但他計劃在明年底開始以年產百萬台為目標的產線。
  3. AI 晶片(AI5):Musk 投入大量精力參與設計,宣稱其性能可能比 AI4 提升 40 倍,且能效和成本效益可能分別提升 2-3 倍和 10 倍。計劃由台積電和三星在美國同時生產,目標是實現「過剩供應」,多餘晶片可用於 Tesla 自己的數據中心。

然而,這些宏偉藍圖的實現時間表充滿不確定性,且面臨巨大的技術和執行風險。市場對於 Musk 多年來在 FSD 時間表上的跳票記憶猶新,對 Optimus 的商業化前景也普遍持懷疑態度。

 

能源業務成唯一穩定亮點,然規模尚不足以支撐 Tesla 巨額市值

相較於汽車業務的波動和未來 AI 願景的不確定性,Tesla 的能源儲存業務在 Q3 表現突出,成為財報中少數的明確亮點。

  • 儲能部署量達到創紀錄的 12.5 GWh,年增 81%。
  • 能源業務營收年增 44%,達到 34 億美元。
  • 能源業務毛利潤達到創紀錄的 11 億美元,毛利率顯著提升。
  • 推出了下一代工業儲能產品 Megablock,並計劃於 2026 年在休斯頓 Megafactory 開始生產 Megapack 3,年產能可達 50 GWh。
  • 在美國推出新的太陽能+Powerwall 租賃方案以刺激住宅需求。

儘管能源業務增長迅速且利潤率良好,但其營收規模(約佔總營收 12% )相較於汽車業務仍小得多,短期內難以成為支撐 Tesla 龐大市值的核心支柱。

 

Elon Musk 強調擴產決心並畫下宏偉藍圖,惟執行風險與高估值壓力並存

綜合來看,Tesla Q3 財報揭示了公司正處於一個關鍵的轉型期。核心的電動車業務面臨需求放緩、競爭加劇和利潤壓力增大的困境。為了支撐其高達 1.4 兆美元的市值,公司必須成功兌現 FSD/Robotaxi 和 Optimus 機器人這兩個極具顛覆性但高度不確定的未來願景。

Musk 在電話會議上展現了堅定的擴產決心,並試圖用 AI 和機器人的宏大敘事來提振信心。然而,市場對其執行能力和時間表的疑慮並未消除。高昂的估值本身就蘊含著巨大風險,任何執行上的延遲或技術瓶頸都可能引發劇烈的股價修正。此外,Musk 提出的巨額薪酬方案及其對公司控制權的要求,也為公司治理帶來了新的不確定性。

總結而言,Tesla 的 Q3 財報喜憂參半。雖然營收和能源業務表現尚可,但核心汽車業務的盈利能力惡化和短期需求逆風是迫在眉睫的挑戰。投資者面對的是一個艱難的抉擇:是相信 Musk 能夠再次創造奇蹟,將 FSD 和 Optimus 的夢想變為現實,還是更關注眼前汽車業務的基本面壓力與極高的估值風險 ?這次電話會議似乎加劇了後者的擔憂。

本篇文章參考以下專家觀點,搭配 AI 進行內容改寫。文章內容僅作為學習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


Alex Huang
Author

Fugle 富果研究團隊 / 臺大材料系 / Alex 的投資研究記事本版主
跨足商管領域的理工青年,持續培養跨域思維和能力
相信價值投資,喜歡從科技趨勢中找尋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