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D(Nasdaq:AMD)於 2025 年 11 月 4 日召開了 FY2025Q3 電話會議,繳出了一份營收與 EPS 雙雙超越預期的強勁財報。然而,市場的焦點並非 Q3 的亮眼數字,而是公司在電話會議上揭露的重磅消息:AMD 已與 OpenAI 達成一項多年期、高達 6GW 規模的 AI GPU 供應協議。
這筆交易的意義遠大於其短期財務貢獻,它被市場視為 AMD 的「AI 驗證時刻」,宣告這家晶片設計巨頭已憑藉其 Instinct GPU 藍圖,正式成為 NVIDIA 之外、AI 基礎設施競賽中最具威脅的挑戰者。以下為市場核心觀點更新:
市場核心觀點
- AMD Q3 財報亮眼,但 OpenAI 的 6GW 大單才是真正焦點
- AI GPU 獲 OpenAI 背書,EPYC CPU 迎來 AI 推論新動能
- 戰略升級:從晶片供應商邁向「Helios」機櫃級 AI 平台
- Client/Gaming 業務 Q3 意外強勁,但 Q4 遊戲指引下滑成短期隱憂
- AI 敘事確立,然高估值已反映完美預期
AMD Q3 財報亮眼,但 OpenAI 的 6GW 大單才是真正焦點
AMD Q3 總營收為 92.5 億美元,YoY+36%,高於市場預期的 87.5 億美元;Non-GAAP EPS 為 1.20 美元,亦高於 1.17 美元的預期。強勁的業績主要由資料中心和客戶端(Client & Gaming)兩大部門驅動。

Source:AMD、富果研究部
然而在電話會議召開前,AMD 股價已因 10 月初宣布的 OpenAI 合作案而大幅飆升。因此,市場對 Q3 財報的關注,已從當下轉向未來。
電話會議的真正核心,是 CEO Lisa Su 證實了與 AI 領導者 OpenAI 達成的 6GW 規模、多年期供應協議。首批 1-GW 的下一代 MI450 系列加速器計畫於 2026 年下半年開始部署。Lisa Su 更樂觀表示,此合作夥伴關係有望在「未來幾年內創造遠超 1,000 億美元的收入」。
這筆交易的重要性堪比 Oracle 的 RPO 暴增(關於 Oracle 1Q26 電話會議,可參考<ORCL 1Q26:4,550億訂單帶動甲骨文飆漲,宣告AI雲端新巨頭誕生>),它不是 Q3 的營收,而是對未來數年營收能見度的關鍵驗證。獲得 OpenAI 這一指標性客戶的採用,等於向市場宣告 AMD 的 Instinct GPU 藍圖和 ROCm 開源軟體堆疊,已具備足夠的性能和 TCO(總擁有成本)優勢,足以應對最頂尖、最複雜的 AI 工作負載。
AI GPU 獲 OpenAI 背書,EPYC CPU 迎來 AI 推論新動能
本季 AMD 資料中心業務營收達 43 億美元,YoY+22%,創下歷史新高。其增長動能呈現「CPU + GPU」雙軌並進的健康態勢:
- AI GPU(Instinct):當前的 MI350 系列 GPU 正處於「急劇爬升(sharp ramp)」階段,Oracle 已成為首個提供 MI355X 實例的超大規模雲服務商,Crusoe、DigitalOcean 等二線雲端廠商也開始放量。而未來的 MI450 系列則已鎖定 OpenAI 和 Oracle 兩大首發客戶,為 2026 年及以後的爆發奠定了基礎。
- 伺服器 CPU(EPYC):EPYC 處理器 Q3 銷售再創歷史新高,第五代 Turin 處理器佔 EPYC 營收近 50%。更關鍵的是,AMD 揭示了 EPYC 的新 AI 催化劑:隨著大型語言模型進入推論(Inference)階段,雲端服務商正大幅增加通用計算(General-Purpose Compute)容量來支持 AI 服務,這導致 EPYC CPU 的需求意外強勁。
這證實了 AI 基礎設施的建置,不僅是 GPU 的軍備競賽,也同時帶動了 EPYC CPU 業務的增長,打破了市場先前對 AI 可能排擠 CPU 預算的擔憂。
戰略升級:從晶片供應商邁向「Helios」機櫃級 AI 平台
除了產品線的成功,AMD 在電話會議上揭示了其商業模式的重大升級:推出「Helios」機櫃級 AI 平台(rack-scale Al platform)。
Helios 不再是單獨銷售 GPU 或 CPU 晶片,而是提供一個整合了下一代 MI400 系列 GPU、2 奈米 Venice EPYC CPU 以及 Pensando 網卡(NICs)的「雙寬機櫃解決方案」。
此舉意義重大,代表 AMD 正效仿 NVIDIA(如 DGX 系統),從單純的「晶片供應商」轉型為「全棧式系統解決方案提供商」。透過提供預先整合和優化的硬體平台,AMD 旨在簡化客戶(如 OpenAI)的大規模部署難度、縮短上市時間,並藉此提升產品組合的價值和客戶黏性。
Client/Gaming 業務 Q3 意外強勁,但 Q4 遊戲指引下滑成短期隱憂
在資料中心業務之外,AMD 的 Client & Gaming 部門 Q3 表現極為亮眼,營收達 40 億美元,YoY 暴增 73%。
- Client(PC):營收 $28 億(YoY+46%),創歷史新高,主要受惠於 Ryzen 9000 系列桌上型 CPU 強勁的渠道鋪貨(sell-in)和終端銷售(sell-out)。
- Gaming(遊戲):營收 $13 億(YoY+181%),歸功於半客製化(Semi-Custom)業務中 Sony(PS5)和 Microsoft(Xbox)為假期銷售季的備貨,以及 Radeon 9000 系列顯卡的強勁需求。
儘管 Q3 表現出色,但 AMD 對 Q4 的指引卻顯露隱憂。公司預計 Q4 Client 營收將持續增長,但 Gaming 業務將出現「強勁的雙位數百分比(strong double digits)」下滑。這凸顯了遊戲主機市場的週期性波動,並可能成為 Q4 財報的短期拖累。
AI 敘事確立,然高估值已反映完美預期
綜合來看,AMD 繳出了一份 Q3 營收、EPS、Q4 財測全面超越預期的「三殺」成績單。更重要的是,藉由與 OpenAI 的 6GW 史詩級協議,AMD 成功地將市場敘事從「NVIDIA 的追趕者」轉變為「NVIDIA 之外的唯一選擇」。
公司清晰的 AI 藍圖(MI350 -> MI450)、系統級的戰略升級(Helios 平台),以及 AI 浪潮對 EPYC CPU 業務的意外帶動,共同構建了 AMD 強勁的長期增長前景。
然而,市場也並非沒有隱憂:
- 高昂的估值:在 OpenAI 消息激勵下,AMD 股價已大幅上漲,目前預期 P/E 超過 60 倍,遠高於 NVIDIA 和其他半導體同業。股價已提前反映了未來幾年 AI 業務的完美執行。
- 執行風險:MI450 與 Helios 平台的成功,高度依賴 ROCm 7 軟體生態能否追上 NVIDIA 的 CUDA 護城河(關於 CUDA 生態系,可參考<AI 不是工具,AI 就是勞動力:從 GTC 看 NVIDIA 如何打造 AI 工廠>)。此外,從晶片到機櫃級系統的轉型,對 AMD 的供應鏈管理和製造能力提出了巨大挑戰。
- 短期波動:Q4 遊戲業務的明確下滑,以及管理層在電話會議上迴避提供具體 AI GPU 營收數字,可能導致股價在短期內因「AI 泡沫恐懼」或「短期獲利了結」而出現波動。
總結以上,AMD 此次電話會議無疑是其 AI 戰略的轉捩點,OpenAI 的背書為其提供了挑戰 AI 霸主的入場券。儘管高估值和執行風險是顯著隱憂,但其清晰的產品藍圖、雙軌並進的 CPU+GPU 增長引擎,以及向系統級供應商的轉型,共同確立了其明確的產業地位與增長前景。
本篇文章參考以下專家觀點和資料,搭配 AI 進行內容改寫。文章內容僅作為學習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 Advanced Micro Devices, Inc. (AMD) Q3 2025 Earnings Call Transcript
- AMD’s AI Bet Is Paying Off (NASDAQ: AMD)
- AI Fear Is Loud, AMD’s Execution Is Louder
- AMD 3Q25 Financial Results Presentation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