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環球晶營運摘要
環球晶(櫃:6488)2025 年第三季營運面臨短期逆風,主要因應全球擴產計畫,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地的新廠陸續進入試產及驗證階段,導致初期折舊、試產成本及人力費用增加 。此外,會計處理變更將部分擴產成本由資本化轉為費用化,加上夏季電費高漲,共同導致單季毛利率顯著下滑。
- 財務表現: 2025 年第三季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144.93 億元,季減 9.5%。營業毛利率為 18.4%。受惠於持有 Siltronic 股票的評價利益,稅後淨利季增 17.1% 至 19.69 億元,單季 EPS 為新台幣 4.12 元。
- 主要發展: 全球擴產計畫取得顯著進展。美國德州 GWA 廠已獲 2 億美元 CHIPS Act 補助款,並有 2 家客戶進入量產。義大利 Novara FAB300 新廠已開始樣品出貨 。日本宇都宮廠 12 吋磊晶圓產能已成功提升並創下量產新高。
未來展望: 資本支出高峰已過,2025 年前三季資本支出較去年同期下降約三分之一 。公司預期 2026 年將在美國和歐洲獲得額外超過 1 億美元的政府補助款。管理層預期,隨新廠效率提升及季節性電費因素消除,第四季毛利率將優於第三季。
2. 環球晶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環球晶的核心業務為半導體矽晶圓製造,提供 3 吋至 12 吋的拋光晶圓(Polished Wafer)與磊晶晶圓(Epi Wafer),產品應用涵蓋邏輯晶片、記憶體、功率元件與感測器。
- 全球布局與擴產: 公司正於美國、歐洲及亞洲同步推進擴產,建構具韌性的全球生產網絡,以滿足客戶的在地化供應需求。
- 美國(德州 GWA & 密蘇里 MEMC): 德州為 12 吋旗艦廠;密蘇里州為 SOI 與矽光子生產中心。
- 歐洲(義大利 Novara FAB300): 歐洲首座 12 吋一貫製程晶圓廠,已於 2025 年 10 月啟用。
- 亞洲(日本宇都宮): 12 吋磊晶圓產能已成功提升並創下量產新高。
- 次世代晶圓研發: 公司正積極推進新材料開發,以掌握 AI 與 HPC 趨勢。
- 方形矽晶圓(Square Si Wafer): 針對 2.5D/3D 封裝趨勢,提供大面積設計與材料利用優勢。
- 12 吋碳化矽(SiC)晶圓: 因應 AI/HPC 功率密度提升帶來的散熱需求,提供優異的熱管理性能。
- 目前上述兩項次世代產品均已完成原型製作,並進入客戶送樣與小量生產階段。
3. 環球晶財務表現
2025 年第三季的財務數據反映了新廠擴張期的短期成本壓力。
- 關鍵財務數據(2025 Q3 vs. 2025 Q2 / 2024 Q3):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144.93 億元(季減 9.5%,年減 8.7%)。
- 營業毛利率: 18.4%(Q2 2025 為 25.8%)。
- 營業淨利率: 8.5%(Q2 2025 為 15.2%)。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19.69 億元(季增 17.1%)。
- 每股盈餘(EPS): 新台幣 4.12 元(Q2 2025 為 3.52 元)。
- 關鍵財務數據(2025 前三季 vs. 2024 前三季):
- 營業收入: 新台幣 460.96 億元(年減 0.4%)。
- 營業毛利率: 23.6%(2024 前三季為 32.2%)。
- 每股盈餘(EPS): 新台幣 10.68 元(2024 前三季為 20.19 元)。
- 毛利率下滑因素分析:
- 新廠成本認列: 美國德州 GWA、密蘇里州 MEMC、義大利 FAB300 及日本宇都宮新廠,尚處試產或初期量產爬坡階段,營收貢獻極低,但折舊費用、人力及營運成本已開始認列。
- 會計處理變更: 德州 GWA 廠部分先前被資本化的成本(如試產、優化成本),自 Q3 起依會計準則轉列為銷貨成本(COGS),對毛利率造成直接衝擊。
- 季節性因素: Q3 適逢夏季用電高峰,全球多數廠區的電費成本上升,侵蝕毛利率。
- 財務結構與其他亮點:
- 資本支出高峰已過: 2024 年為重大建設投資期,2025 年前三季的資本支出已較去年同期下降約三分之一。
- 利息成本下降: 美國聯準會 9 月及 10 月的降息有助於降低利息負擔。公司估算,每降息 0.25 個百分點,每年可節省約 220 萬美元的利息支出。
- 美元計價營收: 若以美元計算,前三季累計營收達 14.8 億美元,年增 2.45%,顯示營運表現穩定,新台幣營收下滑主要受匯率影響。
4. 環球晶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 AI 與先進製程領域的需求動能依舊強勁,但成熟製程及消費性應用則相對保守。晶圓製造設備(WFE)市場預計將持續成長,主要由晶圓代工與邏輯製程驅動。
- 全球擴產進度:
- 日本(宇都宮): 12 吋磊晶圓廠產能提升順利,已成功創下量產新高。幾乎所有主要客戶都已完成驗證。
- 歐洲(義大利 FAB300): 已於 10 月啟用。驗證樣品正送往多家客戶並獲正面反饋。Q4 將開始為關鍵客戶小量生產,預計 2026 年 Q1 進入量產爬坡。
- 美國(德州 GWA): 擴產進度順利,已有 2 家客戶完成驗證並進入量產(Mass Production)階段,另有 4 家客戶在驗證中。
- 美國(密蘇里 MEMC): 12 吋 SOI 晶圓的高產量製造(HVM)產能提升計畫已啟動,將持續至 2026 年。
- 重要合作夥伴:
- Apple: 8 月宣布與 Apple 建立新合作夥伴關係,共同強化美國半導體供應鏈。
- 政府補助: 德州 GWA 廠 6 月收到 2 億美元的 CHIPS Act 補助款及 100 萬美元的勞動力補助。AMIC 投資稅收抵免將於 2026 年從 25% 提高至 35%,進一步強化財務效益。
5. 環球晶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透過全球擴產(美、歐、亞)建構具韌性的全球生產網絡,以滿足客戶在地化(Reshoring)的強勁需求。
- 競爭優勢:
- 全球布局: 營運據點遍布全球,能就近服務客戶並分散地緣政治風險。
- 技術領先: 積極投入次世代材料(12 吋 SiC、方形晶圓)研發,掌握 AI/HPC 長期趨勢。
- 12 吋製程經驗: 擁有每月處理超過百萬片 12 吋矽晶圓的經驗,此製程能力(Wafering)是切入 12 吋 SiC 的關鍵優勢。
- 財務策略: 資本支出高峰已過,未來將更專注於新廠的營運效率提升。公司預計 2026 年將在美國和歐洲獲得總計超過 1 億美元的額外政府補助款,進一步強化財務彈性。
6. 環球晶展望與指引
- 財務指引:
- 毛利率: 預期 2025 年 Q4 毛利率將優於 Q3,因夏季電費因素消除、新廠生產效率(E.O.)逐步改善。
- 折舊: 2025 全年折舊費用將高於 2024 年。
- 市場機會:
- AI 與先進製程: 需求依然強勁,為主要成長動能。
- 記憶體市場: 已見復甦跡象,預期 2026 年價格將趨於穩定或改善。
- 在地化趨勢: 美國客戶對在地採購的需求非常明確,有助於新廠產能開出。
- 主要風險:
- 成熟製程: 需求依然疲軟。
- 現貨價格: 目前 Spot Price 非常低。
- 產業產能: 評估目前整體產業約有 5-10% 的過剩產能。
7. Q&A 重點
- Q1: 環球晶目前的產能利用率(Utilization Rate)?
- A: 12 吋(既有產能)超過 95%。8 吋低於 80%。6 吋(及以下)低於 70%。
- 在化合物半導體方面:SiC(6吋/8吋)目前低於 50%,但有看到一些需求回補的跡象。GaN(氮化鎵)則超過 100%,處於產能滿載並正在擴產中。
- Q2: 關於 12 吋 SiC 的發展、應用及競爭優勢?
- A: 12 吋 SiC 主要有三大應用潛力:
- 熱傳導(Thermal Conductivity): 這是目前 AI 和高效能運算(HPC)應用的主要需求,例如用於 2 奈米、1.8 奈米等先進製程的散熱。
- 中介層(Interposer): 理論上可行,但目前因 SiC 材料太硬,在加工(如研磨、鑽 TGV 孔)上仍有挑戰且成本高昂。
- AR/AI 眼鏡的波導(Waveguide): 在中國市場此應用相當受歡迎。
- 環球晶的競爭優勢在於擁有處理 12 吋晶圓(Wafering)的深厚經驗與 IP,這比單純的長晶(Crystal)技術更複雜。我們每月處理超過百萬片 12 吋矽晶圓,只需要適應 SiC 的硬度;而其他 SiC 廠商則缺乏 12 吋的製程經驗。
- A: 12 吋 SiC 主要有三大應用潛力:
- Q3: 成熟製程節點的需求展望?
- A: 仍然非常疲弱,這包含了 12 吋的成熟製程和 8 吋產品。目前尚未看到明顯的需求回升(big pickup)。
- Q4: 政府補助款(如 CHIPS Act)的會計處理方式?
- A: 這些補助款不會認列為收入。我們會將其作為固定資產價值的減項(minus item),這將使資產的帳面價值降低,從而在資產使用年限內攤提較低的折舊費用。
- Q5: 環球晶在 12 吋新產能的目標市佔率?
- A: 這很難精確計算,特別是因為中國的實際產能數據不透明。但我們內部的觀點和目標是(12 吋)市佔率約 20%。
- Q6: Q3 毛利率下滑的透明度,以及 Q4 的毛利率展望?
- A:(承認 Q3 毛利率下滑幅度超出預期)我們確實錯估了幾個關鍵點,包括客戶要求加速驗證導致成本增加,以及會計處理上將部分成本從資本化轉為費用化(COGS)。
- 我們預期 Q4 毛利率會比 Q3 好。原因包含:1)折舊費用(不會再大幅增加)。2)新廠的生產效率(EO)將逐月改善。3)Q4 的電費成本將低於 Q3(夏季高峰已過)。
- Q7: 目前的長約(LTA)談判和現貨(Spot)價格情況?
- A: 現有產能沒有新的 LTA 在談。新的 LTA 都是針對新廠的先進製程或在地化產能。
- 目前現貨價格(Spot price)非常低。LTA 的價格穩定,但面臨的狀況是客戶希望延遲(push out)LTA 的拉貨量,並轉而用較低的現貨價格購買部分需求。
- Q8: 記憶體市場的展望?
- A: 記憶體市場正在改善,我們已看到復甦的跡象(signs of recovery)。預期 2026 年(可能 Q1 或 Q2)價格將會穩定並改善。需求來自 HBM、DDR5 等,這些應用實際上需要更多的晶圓產能。
- Q9: 美國 2 億美元補助款是否在 Q3 認列?下次補助款何時?新廠的量產(Mass Production)時間點?折舊高峰?
- A: 補助款是在 Q2 認列的(6 月底收到)。Q3 没有重大補助款。下一次的大額補助款(來自美國 AMIC 和歐洲)預計在 2026 年上半年。
- 量產(MP)時間點:日本廠已在量產。美國德州 GWA 廠已有 2 家客戶在量產。美國密蘇里州 MEMC 廠預計 2026 年 Q1/Q2 開始量產爬坡。義大利 FAB300 廠預計 2026 年 Q1 開始量產爬坡。
- Q10: 針對 12 吋 SiC,誰需要它?
- A: 這是針對先進製程(如 2 奈米、1.8 奈米、1.6 奈米)的需求,它們需要 SiC 晶圓來做熱傳導。是的,這就像是每片先進晶圓都需要一片 SiC 晶圓來搭配。
- Q11: 重申 Q4 毛利率展望?
- A: 是的,我們預期 Q4 會比 Q3 好。原因如同先前所述(折舊穩定、效率提升、電費下降)。
- Q12: 目前產業的供需情況?磊晶(Epi)晶圓價格?
- A: 評估目前整體產業約有 5-10% 的過剩產能(overcapacity)。Epi 晶圓價格穩定。
- 我們預期 2027 年將是下一個「超級循環」(Super Cycle),屆時市場將再次變得非常緊俏(tight),因為目前晶圓廠(特別是 AI 和記憶體)仍在擴張,但晶圓供應商(我們)的擴產高峰已過。
免責聲明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各家公司法說會之影音內容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及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