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合庫金控於 2023 年合併稅後淨利為新臺幣 178.78 億元,較 2022 年減少 14.12%,每股盈餘 (EPS) 為 1.17 元。獲利下滑主因是核心子公司合庫銀行為強化資產品質,大幅增加提列備抵呆帳費用。然而,若排除此因素,呆帳提存前的稅前獲利較 2022 年成長近 20%,創下歷史新高,顯示集團核心獲利動能依然強勁。
- 財務比率:2023 年平均資產報酬率 (ROA) 為 0.39%,平均淨值報酬率 (ROE) 為 7.66%。
- 資產規模:集團總資產達 4.8 兆元,年成長 7.32%;合併淨值為 2,458 億元,年成長 11.33%。
- 海外佈局:合庫銀行申設日本東京分行已於 2024 年 2 月獲金管會核准,新加坡分行仍在申設中,未來海外據點將擴增至 28 處。
- 未來展望:展望 2024 年,公司將掌握全球景氣回溫契機,推動五大經營策略:強化核心業務、提升財務操作效益、優化授信資產品質、擴大集團行銷綜效及落實永續經營,期許再創獲利佳績。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合庫金控是以合庫銀行為主體的金融控股公司,銀行業務為最主要的獲利來源。
-
核心業務:
- 合庫銀行:為集團獲利主體,2023 年獲利貢獻佔比達 88.35%。存放款業務穩健成長,總放款與總存款分別年增 8.11% 及 7.36%。在政策性貸款方面表現突出,於「六大核心戰略產業貸款」及「青年安心成家優惠貸款」中,全體銀行排名分別為第二及第三名。聯貸市場帳簿管理行 (bookrunner) 市佔率排名全體銀行第三。
- 財富管理:高資產客戶數達 1,251 戶,管理資產規模 1,492 億元,市場排名第三。
-
各子公司表現:
- 合庫人壽:獲利貢獻佔比 6.80%,為集團第二大獲利引擎。受惠於財務收入增加,2023 年稅後淨利 12.54 億元,年成長 8.38%。
- 合庫創投:因金融資產評價利益增加,稅後淨利 1.27 億元,年增 19.81%,創開業以來獲利新高。
- 合庫證券及合庫票券:受資金成本上揚影響,獲利未能成長。
- 永續經營 (ESG):集團在永續經營方面獲得多項國際肯定,包括入選 DJSI 道瓊永續指數之「世界指數」與「新興市場指數」,並成為臺灣首家完成 5,000 家中小企業議合減碳的金融機構。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3 全年度):
- 合併稅後淨利:178.78 億元 (年減 14.12%)
- 合併總資產:4 兆 8,037 億元 (年增 7.32%)
- 每股盈餘 (EPS):1.17 元
- 集團資本適足率:123.12%
-
獲利結構分析:
- 淨收益:2023 年集團合併淨收益為 613.77 億元,年增 81.95 億元。主要成長動能來自金融商品含兌換淨損益增加 94.18 億元及保險業務淨收益增加 36.7 億元,惟利息淨收益減少 58.01 億元。
- 手續費淨收益:合庫銀行 2023 年手續費淨收益 76.21 億元,年增 17.62%,其中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收入成長 27.43%,主要由保險業務帶動。
-
資產品質與呆帳提存:
- 合庫銀行為強化資產品質,2023 年大幅增加提存 62.87 億元,總提存金額達 81.11 億元。
- 呆帳提存來源約六成來自國內中小企業,四成來自海外,其中柬埔寨地區因疫後復甦不如預期,為海外提存主要來源。
- 截至 2023 年底,合庫銀行逾放比為 0.18%,呆帳覆蓋率為 638.54%,資產品質維持穩健。
-
資本適足率:
- 合庫銀行資本適足率為 14.92%,第一類資本比率為 13.23%,均符合 D-SIBs (國內系統性重要銀行) 的資本要求標準。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
總經理陳美足指出,隨 AI 新興科技與半導體擴廠熱潮,市場預期全球商品貿易將回溫,可望推升臺灣出口動能。行政院主計總處已上修 2024 年國內經濟成長率至 3.43%,顯示今年景氣將優於去年。
-
產品與業務重點:
- 授信業務:持續推動六大核心戰略產業、都更危老、中小企業振興及青安貸款等政策性貸款,以穩固業務基礎。
- 財富管理:聚焦境外債券及債券型 ETF 商品,並以退休規劃、資產傳承為核心,推動相關保險商品。
- 海外業務:除申設新據點外,策略將以「穩成長、重品質、增利潤」為核心,提升海外資產品質與獲利貢獻。
- 數位轉型:持續優化外匯數位平台功能,並透過社群媒體與數位通路進行多元行銷,提升客戶滲透率。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合庫金控提出五大經營策略方向,以應對市場變化並追求長期成長。
- 強化核心業務動能:七家子公司將深耕本業,尋求創新突破,打造多元獲利引擎。
- 提升財務操作效益:因應 2024 年投資市場表現預期優於去年,將動態調整資產配置。
- 優化授信資產品質:持續強化風險控管,以穩健帶動獲利成長。
- 擴大整合行銷綜效:透過集團資源共享與跨業合作,發揮整合效益。
- 健全公司治理與永續經營:將永續理念落實於日常營運,發揮金融影響力。
6. 展望與指引
- 放款成長目標:2024 年放款成長目標希望能超越 2023 年的 8.11% 成長率。
- 手續費收入目標: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收入目標較 2023 年成長 10%。
- 換匯交易 (Swap) 收益:2023 年合庫銀行 Swap 收益約 90 多億元。預估因臺美利差可能縮小,2024 年此部分收益將下修至約 75 億元。
- 利差展望:央行升息對臺幣利差影響不大。未來全行利差 (NIM) 走勢將取決於存放款結構調整、Fed 降息時點與幅度,以及資金配置情形。若 Fed 降息,雖 Swap 收益減少,但可望刺激外幣放款動能,其利差優於 Swap,有助於改善 NIM。
- 資產品質展望:經過 2023 年的大額提存後,預期 2024 年資產品質將會改善,呆帳費用不會像去年一樣多。
7. Q&A 重點
Q1:2023 年換匯業務 (Swap) 收益有多少?2024 年展望如何?
A:合庫銀行 2023 年換匯業務收益約 90 多億元。展望 2024 年,因市場預期 Fed 可能降息,且臺灣央行意外升息,導致臺美利差縮小,預估今年 Swap 收益將下修一至兩成,約在 75 億元左右。
Q2:2024 年全行利差及淨利息收益率 (NIM) 的展望及目標為何?
A:近期臺灣央行升息半碼,對臺幣利差影響不大。未來 NIM 表現主要受存放款結構調整、Fed 降息時點與幅度,以及資金配置影響。公司將致力於調整存款結構,擴大活存比重以降低資金成本,並聚焦於收益性較佳的中小企業放款,期望對利差擴大有正面助益。若 Fed 降息,雖 Swap 收益會減少,但有助於刺激利差更好的外幣放款動能,進而改善 NIM。
Q3:2023 年逾放及提存增加較多,主要個案為何?曝險金額及提存進度?2024 年資產品質展望?
A:(個案細節不便說明) 2023 年提存增加主因是新發生逾放案件較多。公司皆已依 IFRS 9 規定按月提存適當備抵呆帳。經過 2023 年大幅提存後,期望 2024 年資產品質會越來越好。在呆帳回收方面,部分海內外大案的擔保品已在處理或拍定,預期今年呆帳收回情況會比去年更好。
Q4:2024 年放款、淨手續費收益的成長目標與業務重點?
A:
- 放款:2023 年總放款年增 8.11%,2024 年希望能超越去年的成長率。業務重點將持續放在六大核心戰略產業、工業區貸款、海內外外幣貸款,並輔導中小企業低碳轉型。
- 淨手續費:2023 年手續費收益年增 17.66%。2024 年財富管理手收目標成長 10%,業務重點在於提供多元信託理財商品,聚焦境外債券及債券型 ETF,並推動退休規劃與資產傳承相關的保險商品。
Q5:海外獲利在 2023Q4 轉正的原因?今年預期為何?
A:2023Q4 轉正主因是部分海外分行有大額備抵呆帳迴轉。展望今年,預期歐美經濟動能將因降息而展現,臺商業務為主的海外據點,資金成本下降速度較快,有助拉高放款收益率,且企業負擔減輕可望帶動放款動能。
Q6:合庫金就去年提列之特別盈餘公積 205 億元,今年可回沖多少作為可分配盈餘?合庫銀行去年 Q4 提列大額備抵呆帳金額及原因?
A:
- 特別盈餘公積:去年因其他權益為負而提列 205 億元,今年因其他權益回升約 143 億元,此部分可作為可供分配盈餘。
- 呆帳提存:2023 全年度提存約 80 億元,較前一年度增加六十幾億元。結構上,國內佔六成 (主要為疫後復甦困難之中小企業),海外佔四成 (主要為與中國景氣連動較深的柬埔寨地區)。
Q7:合庫人壽今年有規劃上繳現金股利嗎?
A:合庫人壽近年獲利穩定,RBC 與淨值比表現優異。今年希望配發現金股利,且配發比例可能比去年更高,但最終金額仍須經主管機關核定。
Q8:今年配息為何未動用其他權益回轉金額?
A:主要是為了維持穩定的股利政策並強化資本結構。去年已動用資本公積發放現金股利,為求股利政策的衡平性及顧及財務比率,故今年未動用此回轉部分。
Q9:柬埔寨分行提列大額呆帳情形及今年業務展望?
A:柬埔寨經濟依賴外資,疫情後復甦緩慢,對房地產與觀光產業衝擊較大,此為金邊分行主要授信領域。今年在柬埔寨的發展重點將致力於提升資產品質,並維持消金業務的擴展。
Q10:如何處理股本膨脹造成 EPS 被稀釋的問題?
A:公司已關注此問題,近年配息皆以現金股利為主。股利政策需衡酌獲利成長、資本強化及財務比率健全度。若未來淨利潤成長幅度大於股本膨脹比例,則不會有稀釋問題。
Q11:合庫對於 2024 年全球及臺灣經濟的展望為何?
A:
- 全球經濟:製造業庫存調整進入尾聲,景氣將從緊縮轉為擴張,預計最快 Q2 重啟成長動能。OECD 預估今年全球 GDP 成長率為 2.9%。通膨雖從高點下降但仍頑強,預計明年才可能降至 2% 目標。
- 臺灣經濟:今年成長將明顯優於去年,預測機構預估成長率介於 3% 至 3.4%。出口與民間投資預估皆會好轉,加上股市活絡與薪資調漲帶動,消費動能亦佳。央行考量電價調漲因素後,預估今年 CPI 為 2.16%,仍低於去年的 2.49%。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