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新產營運摘要
新光產險(市:2850)於 2025 年第二季法人說明會中,揭示公司營運穩健,並重申其專注於核保利潤而非營收成長的經營策略。
- 財務表現:2025Q2 稅後淨利為 17.1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5.41 元,與去年同期 5.34 元相比微幅成長。股東權益總額達 184.5 億元,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維持在 18.15% 的雙位數水準。
- 經營績效:衡量本業績效的綜合率持續改善,2025Q2 降至 77.97%,較去年同期下降 5.3 個百分點,主要歸功於嚴格的損失率與費用率控管。公司強調獲利主要來自保險本業,2025Q2 核保損益與投資損益佔稅前損益比重接近 9:1。
- 資本結構與信評:資本適足率 (RBC) 為 391.84%,遠高於法定要求的 200%。信用評等維持穩健,其中 A.M. Best 於 2025 年 4 月將公司信用評等(ICR)由「a」調升至 「a+」。
- 未來展望:公司將持續落實核保專業與風險控管,並透過資訊系統升級及流程優化來提升競爭力,以達成永續經營的目標。
2. 新產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新產的業務組合以車險為最大宗。根據 2025Q2 整體產險市場數據,車險佔 45.39%,其次為商業火險 (15.46%) 及責任險 (12.69%),前三大險種合計佔市場超過 73%。
- 業務策略:公司明確表示,近年車險佔比相對下降,並非業務衰退,而是其他險種成長速度較快所致。面對市場變化,公司策略上不追求保費收入的成長,而是專注於提升核保利潤。
- 產品組合分析:從公司自身的保費收入結構來看,與整體市場分布相似,長期以來皆以車險為主要業務來源,佔比約五成。近年工程險的佔比有顯著提升,從 2022 年的 5% 成長至 2024 年的 11%。
3. 新產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Q2):
- 稅後淨利:1,710 百萬元
- 每股盈餘 (EPS):5.41 元
- 綜合率:77.97% (其中自留損失率 47.20%,自留費用率 30.77%)
- 股東權益總額:18,450 百萬元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18.15% (年化)
- 資本適足率 (RBC):391.84%
- 獲利驅動因素:公司的獲利主要來自穩健的保險本業。2025Q2 的核保損益為 1,851 百萬元,而淨投資損益為 270 百萬元,顯示公司經營以承保利潤為核心,而非依賴資本市場的波動。綜合率的持續下降,反映了公司在費用控管與核保篩選上的成效。
- 投資組合與策略:資產配置趨向保守穩健,近年逐步降低國外投資部位,同時增加國內債券等固定收益產品的配置,目標是提升收益的長期穩定度。
- 信用評等:
- 中華信評:twAA+ / 穩定 (2024 年 11 月)
- 標準普爾 (S&P):A / Stable (2024 年 11 月)
- A.M. Best:A / a+ / Stable (2025 年 4 月),其中 ICR 評等獲調升。
4. 新產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ESG 永續發展:公司積極推動 ESG,並將其融入營運策略。
- 環境 (E):通過 ISO 14064 (溫室氣體盤查) 及 ISO 50001 (能源管理) 認證,並持續研發綠色保險商品。
- 社會 (S):連續 18 年舉辦捐血活動,並因積極採購庇護工場產品而獲臺北市政府表揚為績優企業。
- 公司治理 (G):通過 ISO 27001 (資訊安全) 及 BS 10012 (個人資訊管理) 認證,並在 2024 年度公平待客原則評核中名列前 25%。
- 市場策略:面對市場競爭,新產採取差異化策略,不以追求市佔率或保費規模為目標,而是專注於可帶來穩定核保利潤的業務,此策略是綜合率能持續下降的核心原因。
5. 新產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公司的核心策略是「穩健永續經營」。未來將持續透過以下方式提升競爭力:
- 落實核保專業與風險控管:維持嚴謹的核保標準,確保業務品質。
- 提升營運效率:藉由資訊系統效能提升與作業流程改善,降低營運成本。
- 精進人員素質:持續投入員工訓練,強化專業能力。
- 競爭定位:新產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卓越的成本控管能力與穩定的核保利潤,使其在多變的市場環境中,能維持優異的獲利表現與財務韌性。
- 風險與應對:管理層指出,產險業的營運表現仍會受到天災等不可預測因素的重大影響,這可能導致綜合率出現波動。因此,公司雖持續精進內部控管,但無法保證綜合率能永遠維持在極低的水準。
6. 新產展望與指引
公司未提供具體的財務預測數據,但重申其經營方針。
- 成長動能:未來的成長將來自於持續優化業務品質與提升營運效率,而非追求保費規模的擴張。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透過嚴格的風險篩選與成本控管,持續創造優於同業的核保利潤。
- 風險:大規模的天然災害是產險業經營上最大的不確定性因素。
7. 新產 Q&A 重點
- Q:下半年車市好轉,對公司營運的正面影響多大?公司有何相關策略?A:即使車市好轉,公司不會以追求營收成長為目標。策略核心始終是專注於核保利潤。近年車險佔整體市場比重下降,主因是其他險種成長較快,並非車險業務本身衰退。公司的經營策略將持續著重於核保層面的考量。
- Q:關於 RBC 轉接軌 ICS 以及 IFRS 17 接軌後的股利配發率?A:目前主管機關尚未公布 ICS 的正式計算方式。至於股利配發率,公司將持續遵循保險法及公司法的規定,依法提列各項準備金後,再將剩餘盈餘進行分配。
- Q:新光與臺新合併後,集團綜效是否為營收成長的原因?A:營收成長並非來自集團綜效。公司再次強調,營收並非經營的重點,而是專注於核保利潤的精進與追求。
- Q:綜合率持續下降的原因為何?未來是否能維持?A:綜合率持續下降是公司長期專注於本業、嚴格控管費用及核保風險的結果。然而,產險業受天災影響甚鉅,此為不可預測的風險,因此無法保證綜合率能一直維持在相當低的水準。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