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長興材料 2023 年上半年整體經營狀況面臨挑戰。受終端市場需求疲軟影響,公司營運表現較去年同期下滑。
- 財務表現: 2023 前二季合併營收為 204.25 億元,較去年同期顯著年減。營業毛利率為 19%,營業利益率為 3%。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為 4.95 億元,每股盈餘 (EPS) 為 0.42 元。
- 資產負債狀況: 資產負債結構保持穩定,負債率約 59%。因應營收規模縮減,應收帳款與存貨水位下降,截至 2023Q2,應收帳款降至 151.7 億元,存貨降至 89.8 億元。
- 業務展望: 儘管總體經濟環境不佳,公司對光固化材料業務的銷量成長表示樂觀,預期將重返過去的成長軌道。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於傳統產業應用轉型 (如膠黏劑改用 UV 型) 與新興應用領域的拓展,而非整體市場復甦。
- 策略重點: 未來將持續鞏固中國市場的領導地位,並積極提升美洲市場的市佔率,以美國子公司為平台,提供在地技術服務與供貨。同時,公司將密切關注客戶供應鏈移轉至東南亞的趨勢,並評估相應的產能佈局。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本次法說會重點介紹特用材料事業部之光固化材料業務。
- 核心業務: 長興為光固化材料樹脂與單體的生產商,處於產業鏈中游。上游為石化原料 (酸、醇),下游應用於光固化塗料、油墨、膠黏劑等配方產品。
- 產品特色: 光固化技術具備環保 (無溶劑或微量溶劑)、節能、高效 (瞬間固化,有利於自動化生產) 及經濟效益等優勢。
- 應用領域: 應用範圍廣泛,涵蓋印刷包裝、3C 光電、汽車 (特別是電動車)、傢俱建材、PCB 印刷線路板、3D 列印及光纖等多元產業。
-
生產基地與產能:
- 全球光固化材料總產能約 10 萬噸/年,光固化塗料產能約 7,000 噸/年。
-
生產基地佈局:
- 中國: 常熟廠與珠海廠,合計產能約 8 萬噸。
- 台灣: 路竹廠,產能約 2 萬噸,並有擴建計畫,新產線預計於 2023Q3 末投產。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3 前二季累計):
- 營業收入: 204.25 億元
- 營業毛利: 37.8 億元 (毛利率 19%)
- 營業利益: 7.03 億元 (營業利益率 3%)
- 歸屬母公司淨利: 4.95 億元 (純益率 2%)
- 每股盈餘 (EPS): 0.42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挑戰: 2023 上半年,儘管上游石化原料成本下滑,但由於主要市場 (中國) 需求疲弱,競爭激烈,公司為維持客戶關係將部分成本優勢以較低的售價回饋給客戶,導致毛利率未能顯著提升,僅維持穩定。
- 前期比較: 公司指出,2021 年至 2022 年的獲利表現屬於異常高點,主因是原物料價格上漲及全球供應鏈問題帶來額外利潤。2023 年的表現是回歸正常水平,而非特別差。
- 資產負債: 截至 2023Q2,負債比率維持在 59% 的穩定水平。平均收現日數與銷貨日數因營收下滑而天期拉長。
-
資本支出與資產活化:
- 資本支出: 2023 年的資本支出預計較去年略增,但增幅不大。
- 資產活化: 公司於 2023 年 6 月公告計畫處分中國一間持有閒置廠房的子公司,目前仍在洽談中,年底前能否完成尚不確定。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中國市場 (佔營收 65-70%): 雖然面臨中美貿易爭端、出口下滑等挑戰,但環保永續與智能製造的趨勢不變,持續推動傳統溶劑型塗料轉向 UV 光固化技術,此為長期結構性機會。
-
海外市場: 被視為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 歐美市場: 市場成熟且需求穩定,公司目前市佔率不高,具備相當大的成長潛力。
- 東南亞市場: 受惠於全球供應鏈移轉,在地生產需求增加,成長可期。
-
關鍵產品發展:
- 應用橫向擴展: 公司成長動能來自於技術的橫向擴展,例如將傳統的膠黏劑、金屬塗料、膜材應用轉型為 UV 技術。
- 新興產業聚焦: 積極投入 ICT 及電動車相關應用,例如 UV 膠黏劑及 UV 水性材料,視為未來重要的成長動能。
-
合作與佈局:
- 美國市場: 將以既有的維吉尼亞州子公司為平台,轉型為特用材料的銷售與服務據點。未來規劃建立在地技術服務中心與庫存供貨能力,深化客戶關係,主攻膠黏劑、增材製造 (3D 列印) 等新應用領域。台灣路竹廠將成為供應美洲市場的主要基地。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鞏固中國領導地位: 緊跟中國「雙碳」政策與產業升級趨勢,持續推出新產品,並與國際大廠及在地龍頭企業深化合作。
- 拓展美洲市佔率: 透過美國子公司的在地化服務,短期內目標是提升市佔率以增加營收。
- 研發創新: 加速在新產業應用的研發,包括傳統材料轉型 UV 技術,以及在 ICT、電動車等新興領域的應用開發。
-
競爭定位:
- 長興在中國光固化材料市場具有領導地位。
- 透過全球化的生產佈局 (台灣、中國、東南亞),能彈性應對地緣政治與供應鏈移轉的風險。
-
風險與應對:
- 客戶外移: 公司正密切觀察客戶自中國移轉至東南亞的趨勢。目前已在泰國設有後段加工廠,並在馬來西亞擁有生產據點,未來若下游需求達到一定規模,不排除在東南亞進行更上游的資本投資。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
- 光固化材料: 管理層對 2023 年銷量抱持樂觀看法,預期將擺脫 2022 年的衰退 (-6.2%),重返過往的成長趨勢。此信心主要基於新應用與技術轉換帶來的市場擴展。
- 電子材料 (PCB 相關): 看法相對保守。PCB 產業今年市況不佳,2023Q2 客戶有驗收延遲或訂單延後的狀況。預期下半年表現可能較 Q2 略有回升,但空間有限。
-
機會與風險:
-
機會:
- 全球環保法規趨嚴及自動化生產需求,有利於光固化技術的滲透。
- 在歐美市場的低市佔率,提供了廣大的成長空間。
- 供應鏈移轉至東南亞,帶來新的市場需求。
-
風險:
- 全球總體經濟疲軟,特別是中國市場的消費力道,可能持續抑制終端需求。
- 市場競爭激烈,可能壓縮產品利潤空間。
-
機會:
7. Q&A 重點
Q1: 公司提到對今年光固化材料業務展望樂觀,但在總體經濟不佳的情況下,具體的成長動能來自何處?
A: 成長動能並非來自於整體 3C 等產業的復甦。主要來自兩方面:
- 非傳統塗料應用: 我們在一些一般人較少注意到的非塗料相關產業應用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 技術轉換與橫向擴展: 許多傳統型產品正轉向 UV 技術,例如膠黏劑。這種產業間的技術移轉,為我們帶來了市場的橫向擴展。我們預期今年的銷量能回到過去的成長軌道上。
Q2: 過去幾年光固化材料的獲利波動很大,前兩年異常好的原因是什麼?近期獲利回落的原因又是什麼?
A: 過去兩年 (2021-2022) 是比較好的時期,主要原因是原物料價格上漲,我們也因此獲得一些額外利潤。此外,歐美市場因供應鏈問題,也產生一些特殊的需求環境。今年的情況並非特別差,而是回歸到一個比較正常的獲利渠道。
Q3: 今年上半年石化原料成本是下跌的,為何這個優勢沒有完全反映在毛利率上?下半年展望如何?
A: 原料成本確實是下滑的。但我們的主要市場在中國大陸,整體需求偏弱,客戶拉貨力道不強。因此,我們必須在價格上做一些讓步,將部分原料成本下降的利益分享給客戶。這導致雖然原料成本下跌,但售價也同步下滑,最終毛利率僅能維持穩定,未能顯著提升。
Q4: 關於電子材料業務,上半年營收似乎接近去年同期,但展望卻不樂觀,原因為何?
A: 有幾個原因:
- 比較基期: 去年 (2022) 是下半年表現優於上半年,所以今年上半年與去年同期的 YoY 比較基期相對較低。
- 匯率影響: 匯率波動也對營收數字產生了影響。
- 產業趨勢: 整體 PCB 產業今年的狀況確實不好,我們在 Q2 明顯感受到客戶訂單延後或驗收延遲。展望下半年,雖然可能比 Q2 略有回升,但空間有限,整體看法仍偏保守。
Q5: 關於美國市場的策略與子公司規劃?
A: 我們在美國維吉尼亞州有一個成立超過 10 年的子公司,早期是做乾膜光阻的生產銷售據點。現在我們計畫將其轉型為特用材料事業部的平台,用來經營美國市場。規劃包括派駐營業人員、未來設立在地技術服務中心及在地庫存,以深化客戶關係。目前會先從台灣出貨量大、較大眾型的產品開始。
Q6: 可否再次說明光固化材料的產能分佈?
A: 目前總產能約 10 萬噸。大陸兩個廠 (常熟、珠海) 各約 4 萬噸,合計 8 萬噸。台灣路竹廠約 2 萬噸,且正在進行擴建投資。
Q7: 客戶是否有移出中國的趨勢?公司如何因應?
A: 我們持續在觀察客戶的動向。公司在東南亞本來就有據點,例如泰國有後段加工廠 (去年已做第一階段擴充),馬來西亞也有生產據點。這些都是未來可能的選項。但若要進行資本投入較大的上游生產,需要評估下游需求是否達到一定規模,才會具備投資效益。
Q8: 今年是否有規劃業外的資產活化?
A: 我們在今年 6 月有公告,計畫以股權出售的方式,處分大陸一個持有閒置廠房的子公司。該廠房目前僅供出租。此案目前仍在洽談中,加上大陸房地產市場不景氣,年底前能否完成還很難說,因此也無法預估可能的獲利。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