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吉茂營運摘要
- 營收成長:截至 2025 年 8 月底,公司累計營收相較去年同期成長近 20%。主要動能來自客戶於 2024 年末結束庫存調整,訂單需求逐步回溫。
- 獲利表現:2025 前二季毛利率為 19.87%,營業利益率為 2.06%,每股盈餘 (EPS) 為 0.07 元。毛利率受到美元匯率下跌及墨西哥廠初期生產未達經濟規模等因素影響。
- 墨西哥廠進展:墨西哥廠已取得美墨加貿易協定 (USMCA) 資格,銷往美國的車用水箱產品享有零關稅優惠,成為公司最核心的競爭優勢。
- 未來展望:公司將持續提升墨西哥廠產能,目標於 2025 年底達到月產 2 萬片,並挑戰 2026 年全年產量 35 萬至 40 萬片。來自墨西哥廠的訂單將是淨增加,預期成為明年營收成長的主要動能。
2. 吉茂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專注於汽車售後維修 (AM) 市場的散熱產品,其中車用水箱為最主要的產品,佔營收比重超過八成。公司在台灣 AM 水箱市場市佔率高達六至七成以上。
- 市場分佈:美洲市場為公司營收主力,佔比約 65%,其中又以美國為最大宗。其次為台灣內銷市場,約佔 14%。此銷售區域佔比與過往年度差異不大。
- 產品組合:根據 2025 前二季數據,主要產品營收貢獻依序為:
- 車用水箱:約 9.87 億元
- 其他:約 8,295 萬元
- 半成品:約 7,644 萬元
- 車用機油冷卻器:約 5,240 萬元
3. 吉茂財務表現
- 2025 年截至第二季 (前二季) 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1 億 9,876 萬元
- 營業毛利:2 億 3,823 萬元,毛利率 19.87%
- 營業利益:2,471 萬元,營業利益率 2.06%
- 每股盈餘 (EPS):0.07 元
- 營收驅動因素:主要受惠於客戶庫存調整結束,訂單量逐步回溫,帶動營收成長。
- 獲利挑戰因素:
- 匯率影響:公司主要以美元收款,美元匯率下跌對毛利率造成壓力。
- 墨西哥廠初期成本:墨西哥廠現階段產能尚未達到經濟規模,初期營運成本較高,影響整體毛利表現。
- 費用狀況:2025 年營業費用已回歸正常水準,相較於 2024 年度因有賠償事件而費用較高的情況,已有顯著改善。
4. 吉茂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關稅優勢:在中美貿易戰背景下,美國對中國進口水箱課徵高達 72.97% 的關稅。吉茂墨西哥廠憑藉 USMCA 資格享有 0% 關稅,與中國競爭對手形成巨大的關稅差距,成為爭取訂單的絕對優勢。
- 供應鏈轉移:美國通路商客戶普遍有將採購來源移出中國的 KPI,吉茂的墨西哥廠正好滿足此一「去中國化」的供應鏈移轉需求。
- 重點產品進度:
- 墨西哥廠水箱:已於 2025 年 8 月正式通過 USMCA 申請,目前月產能約 1.7 萬片。客戶對此極具興趣,正陸續進行驗廠 (Audit),驗廠通過後訂單量有望顯著放大。
- 伺服器散熱:公司利用其在水冷、油冷散熱領域的既有技術,已開始為客戶送樣及小批量出貨。雖然與客戶簽有保密協定無法透露細節,但公司強調在此領域不會缺席,預期明年 (2026) 第一或第二季較有機會進入量產階段。
5. 吉茂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深化墨西哥佈局:將墨西哥廠定位為集團未來最重要的成長引擎,持續提升產能與在地採購比例,以擴大零關稅產品的規模與品項。
- 拓展非車用領域:積極切入伺服器水冷散熱市場,利用公司 40 多年累積的模具開發與散熱技術,尋求第二條成長曲線。
- 競爭定位:
- 獨特的地理位置:吉茂是目前唯一在墨西哥設廠的水箱同業。相較於多數競爭對手選擇在東南亞設廠,墨西哥廠更鄰近美國主要市場,具備交期短、降低客戶資金壓力的優勢。
- 垂直整合能力:公司配件自製率高,擁有大量自有模具,具備快速將模具與生產技術轉移至墨西哥廠的彈性。
- 產能調配:目前台灣廠與南京廠產能均接近滿載。墨西哥廠新增的產能將用於滿足客戶的新增訂單需求 (淨增加),而非取代現有廠區的訂單。公司會策略性地要求客戶在享受墨西哥廠關稅優勢的同時,也必須向南京廠採購部分產品,以維持各廠區的產能利用率。
6. 吉茂展望與指引
- 產能指引:
- 2025 年底:墨西哥廠月產能目標提升至 2 萬片。
- 2026 年度:墨西哥廠年產能目標挑戰 35 萬至 40 萬片。
- 成長機會:
- 美國客戶因關稅與供應鏈安全考量,將持續增加對吉茂墨西哥廠的採購,轉單效益可期。
- 伺服器水冷散熱業務若能順利進入量產,將為公司開創新的營收來源。
- 潛在風險:墨西哥廠的人力招募、員工訓練及生產效率提升,仍是達成產能目標需要持續克服的挑戰。
7. 吉茂 Q&A 重點
- Q1:請分享公司在伺服器散熱業務的近期發展、具體產品、預計營收貢獻及量產時程?A:公司本業即為散熱,尤其擅長水冷技術,因此在伺服器散熱領域不會缺席。目前已持續為客戶送樣,並有小批量出貨。因與客戶簽有保密協定,無法透露具體產品細節。營收目前已陸續體現,但尚難預估未來具體數據。量產時程預計在明年 (2026) 第一季或第二季較有機會。
- Q2:墨西哥廠目前的產能貢獻,是否都算是「淨增加」的部分?A:是的,來自墨西哥廠的訂單被視為淨增加。主因是墨西哥廠的零關稅優勢對客戶有極大吸引力,客戶持續詢問可提供的產能。目前正等待客戶陸續完成驗廠,一旦驗廠通過,訂單量會逐步放大。公司也會要求舊客戶若要在墨西哥下單,必須是增加採購的品項,而非從台灣或南京廠轉單。
- Q3:為何其他同業沒有到墨西哥設廠?A:主要有幾個原因:
- 起步較晚:吉茂較早規劃海外設廠。
- 人才與供應鏈考量:墨西哥缺乏生產幹部與完整的供應鏈,多數同業為求方便,優先選擇離亞洲較近的東南亞(如泰國)。
- 策略選擇:吉茂當初選擇墨西哥是考量其最接近主要市場(美國)。
- USMCA 的不確定性:在吉茂成功取得 USMCA 零關稅資格前,在墨西哥設廠的關稅與台灣相同,誘因不大。如今吉茂成功通過,未來或許才會有同業開始考慮。
- 管理挑戰:墨西哥的語言、文化及員工工作習性與亞洲差異大,對傳統製造業而言管理難度較高。
- Q4:關於墨西哥廠、產業及產能分配的三個問題:
- 為符合 USMCA,在墨西哥當地採購的成本比在泰國高多少?A:目前尚無明確的成本差異數字。公司正逐步調整供應鏈,例如紙箱已在當地採購,未來會評估將半成品、零配件(目前由南京廠供應)轉為當地生產,甚至將自有模具移至墨西哥,以符合在地採購比例規範。
- 為何車用水箱產業高達 90% 的競爭者都在中國?A:主要原因有二:
- 原物料與成本:水箱主要材料為鋁,而中國是全球鋁金屬成本最低、產能最大的地區。過去 20 年,中國的人工成本也最低。
- 成熟的供應鏈:中國已形成高度分工的產業聚落,例如有專門開模具的廠商,使得新進者能快速取得零組件投入生產,產業進入門檻相對較低。
- 未來產能如何分配?墨西哥廠的生產效率與良率如何?A:目前台灣廠一直處於滿載,南京廠也接近滿載。墨西哥廠的產能將主要供應美國市場的新增需求。業務端會進行調配,要求美國客戶在享受墨西哥廠優勢的同時,也必須向南京廠採購,以平衡集團產能。關於生產效率與良率,會中未提供具體數據。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