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南紡營運摘要
- 2025 上半年財務表現:2025 上半年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78.9 億元,歸屬於母公司業主之稅後淨損為 7,078 萬元,每股虧損 (EPS) 為 -0.04 元。儘管本業仍處於虧損,但 2025Q2 毛利率及營業利益率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均有改善。
- 本業營運挑戰:紡織本業(紡紗與化纖)持續面臨全球產能過剩、市場需求疲弱的挑戰。公司稼動率偏低,化纖事業群平均約 六至七成,而越南紡紗事業群約 五成。為應對市況,公司已於 2024 年 8 月決議暫停化纖廠的聚酯棉與瓶用酯粒部分產線。
- 資產開發進度:公司積極推動資產活化,其中「南紡科技園區」首期開發案已於 2025 年 8 月經董事會通過,預計投資 21 億元,規劃於 2026Q1 動工,2027 年底 前完工。南紡購物中心第三期擴建計畫則預計於 2027Q1 啟動。
- 未來展望:公司對 2026 年紡織景氣抱持 審慎樂觀 的看法,預期將略優於 2025 年,但仍存在美國關稅、匯率波動及地緣政治等不確定性。短期內,品牌客戶庫存策略保守,訂單能見度僅約 一個月,市場復甦力道仍待觀察。
2. 南紡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主要經營兩大事業群,分別為紡紗事業群與化纖事業群,同時也從事資產開發業務,如廠辦及大樓租售。
- 紡紗事業群:主要原料為天然棉花,生產基地設於越南,產品包含純棉紗、混紡紗及各類機能紗種。
- 化纖事業群:主要原料為 PTA 及 EG,生產基地在台灣台南,產品涵蓋聚酯棉、聚酯絲、加工絲及各類聚酯粒。
- 其他業務:營收貢獻主要來自南紡購物中心及越南子公司。
- 2024 年營收比重:
- 化纖:40%
- 紡紗:38%
- 其他:22%
- 產能與生產調整:近年因全球聚酯產能過剩,公司已於 2024 年 8 月起暫停部分化纖產線。
- 聚酯棉:雖月產能為 9,900 噸,但實際產量較低。
- 瓶用酯粒:已暫停生產,目前以銷售庫存為主。
- 銷售市場:
- 紡紗:主要市場為亞洲 (63%) 及大中華區 (36%)。
- 化纖:以台灣內銷為主 (52%),部分外銷亞洲 (24%)。
3. 南紡財務表現
- 2025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37 億元,較 2025Q1 減少 12%,較去年同期減少 15%。
- 營業毛利:3.16 億元,毛利率為 8.55%,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均有改善。
- 營業淨利:虧損 8,750 萬元,虧損幅度較前一季及去年同期收斂。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698 萬元。
- 單季 EPS:0.01 元。
- 2025 上半年累計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78.9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8%。
- 營業淨利:虧損 2.43 億元。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損:7,078 萬元。
- 上半年 EPS:-0.04 元。
- 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
- 截至 2025 年 6 月底,集團資產總額為 452 億元,每股淨值約 16.2 元。
- 2025 上半年營業活動淨現金流入約 15 億元,主要係因存貨大幅減少所致。
4. 南紡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挑戰:
- 訂單能見度短:受全球景氣及品牌商保守庫存策略影響,紡紗與化纖訂單能見度普遍僅約 1 至 2 個月。
- 關稅不確定性:美國對外關稅政策的變動,直接影響供應鏈成本與客戶下單意願,是當前市場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 品牌庫存保守:品牌客戶在經歷 COVID-19 期間的庫存壓力後,現階段普遍採取嚴格的庫存控制策略,傾向下短單、急單,避免囤積大量庫存。
- 2025Q4 展望:
- 化纖:由於客戶在 7 月美國對越南關稅寬限期到期前已提前備貨,導致下半年出貨量下滑,預期 Q4 表現不見得會有明顯起色。
- 紡紗:傳統旺季效應不明顯,與 Q3 相比僅稍有改善,整體仍持保守看法。
5. 南紡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六大發展方向:
- 紡紗本業:持續優化產線與產品組合,提升競爭力。
- 化纖本業:加速產品研發與升級,應對市場變化。
- 轉投資事業:穩定支持南帝化工、南美特科技等公司,確保投資收益。
- 流通事業:南紡購物中心 2024 年營業額達 105 億元,創歷史新高,將持續發展。
- 資產活化:重點推動「南紡科技園區」與「後甲基地第三期」開發案。
- 南紡科技園區:首期投資 21 億元,興建廠辦大樓與管理服務中心,目標引進科技產業。預計 2026Q1 動工,2027 年底完工。
- 南紡購物中心第三期:基地面積約 4,200 坪,目前處於招商洽談階段,預計動工時程可能落在 2027Q1。
- 南向佈局:以南紡新加坡公司為核心,拓展海外事業版圖。
6. 南紡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5Q4):管理層對 Q4 旺季表現持保守態度,認為紡紗與化纖業務均難有顯著成長。主要挑戰來自於品牌客戶的保守下單策略及關稅政策的不確定性。
- 中期展望 (2026 年):
- 整體看法:抱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市場狀況會比 2025 年稍微好轉。
- 潛在機會:若全球關稅、運費等貿易條件的不確定性降低,外銷市場仍有回溫的可能。
- 主要風險:全球經濟復甦力道、美國關稅政策走向、以及品牌客戶庫存策略,是影響未來營運的三大關鍵變數。
7. 南紡 Q&A 重點
- Q: 目前各產線的產能利用率大概是多少?是否有減產計畫?A: 目前市況不佳,化纖事業群依產品不同,平均稼動率約 六到七成;越南的紡紗事業群稼動率約 五成。
- Q: 公司是否有幫客戶吸收關稅?A: 目前仍以市場價格為計價基礎,原則上由客戶自行吸收關稅成本。
- Q: 目前訂單能見度如何?A: 化纖:逐單生產的訂單能見度很難超過兩個月。
紡紗:能見度維持在一個月左右,並未出現好轉趨勢。 - Q: 對 2026 年紡織市場的看法?A: 公司整體看法為審慎樂觀,預期會比 2025 年好一些,但仍充滿變數。化纖內銷市場艱困,外銷則視貿易條件變化;紡紗業務則取決於全球經濟與品牌端的庫存策略。
- Q: 公司在資產開發方面有何最新進度?A: 南紡科技園區首期開發案已通過,預計投資 21 億元,目標 2026Q1 動工,2027 年底前完工。目前正在申請建照及進行營造廠商的選商作業。
- Q: 關於南紡購物中心後甲三期的規劃?A: 此為購物中心第三期的擴充計畫,基地約 4,200 坪,目前仍在與品牌洽商。由於公司明年重點將放在科技園區開發,購物中心三期擴充可能要到 2027Q1 才會啟動。
- Q: 季報中「在建工程」增加的原因?A: 主要是子公司太子建設因策略聯盟,購入一筆位於桃園捷運站附近的土地,與南紡本業的廠房建置無關。
- Q: 品牌商短單、低庫存的策略會持續多久?A: 短期內可能持續。主因有二:一是全球景氣不佳,消費緊縮;二是美國關稅政策不穩定,影響供應鏈成本,使品牌商態度趨於保守。
- Q: 公司棉花庫存策略為何?棉花價格落在哪個區間對公司利潤較好?A: 正常庫存為 4-6 個月,目前市況不佳,庫存水位靠近 4 個月。獲利關鍵不在於棉花原料成本,而在於市場的最終售價。若市場需求疲弱,即使原料價格下跌,售價也可能同步下修,壓縮獲利空間,最終仍需回歸市場供需狀況。
- Q: 第四季的營運狀況會比第三季好嗎?A: 化纖:不見得會有明顯起色,因客戶已在 7 月前提前備貨。
紡紗:與 Q3 相比僅稍有改善,改善幅度不大,對 Q4 至明年 Q1 仍持保守樂觀態度。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