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白話文詳解 5G 產業,有哪些投資機會?> 及 <未來的市場,3D 感測產業介紹> 兩篇報告,提到射頻元件(RF)及 VCSEL 受惠於 5G 及 3D 感測趨勢,將是未來幾年快速成長的產業。而兩者都必須使用氮化鎵(GaN)或砷化鎵晶圓(GaAs)進行製造,因此今天要來介紹台灣一家專門的化合物晶圓代工廠:宏捷科(櫃:8086)。看完這篇報告,你將會了解以下幾件事:
- 半導體材料的發展,砷化鎵產業鏈概況及展望
- 淺談第三代半導體氮化鎵未來成長潛力
- 宏捷科:客戶從依賴 IDM 到轉型 Design House
- 從 Wi-Fi 6、智慧型手機供需分析宏捷科未來營運
- 宏捷科 2021/22 年財務預測及估值
公司簡介
宏捷科技(AWSC)成立於 1988 年,主要從事砷化鎵晶圓的代工製造,其生產據點位於台南科學園區。公司目前製程皆為 6 吋(製程佔比為 HBT 70%、pHEMT 20%)。產品應用以 Wi-Fi 及智慧型手機 RF 元件(主要為 PA(放大器),另也有 Switch(交換器) 及 LNA(低雜訊放大器))及 3D 感測元件 VCSEL 為主,終端應用佔比為 Wi-Fi 50-60%、智慧型手機 30-40%、3D 感測 5-10%,客戶則包括美國 Skyworks 及台灣的立積(市:4968)、中國的 RDA、Vanchip、Lansus 等半導體公司。
第一代到第三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簡史
目前半導體材料共經歷三個發展階段,分別是第一代半導體的矽(Si)、鍺(Ge),第二代的砷化鎵(GaAs)、磷化銦(InP),以及第三代的碳化矽(SiC)、氮化鎵(GaN)。
雖然用數字來區分,但並無後代優於前代的說法,而是分別代表了人類世界三次產業的變革,第一代的矽主要應用在 CPU、GPU、記憶體等需要高度運算的邏輯元件,代表了 20 世紀中集成電路(IC)時代的到來,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電腦的出現。
第二代半導體則應用在 RF 元件、光通訊、衛星、GPS、光電(LED、雷射) 等功率、通信及發光元件,代表了 20 世紀末移動通信和網際網路的快速發展。
而近期的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矽(SiC)、氮化鎵(GaN)則主要應用在高頻通信、快充、電動車零件、充電樁等,宣示了 21 世紀初 5G、電動車產業的興起。
若以發展成熟度來看,第一代的矽是應用最廣且最久的材料,發展也最成熟,而第二代的砷化鎵發展也已成熟,然因過往應用都較小眾且用量也不大,因此產業規模較小,而第三代的碳化矽、氮化鎵則剛開始發展不久,目前整體技術都尚未成熟。
Source:自行整理
大致瞭解半導體材料的發展後,再來就要開始介紹這次的重點:第二、三代的砷化鎵及氮化鎵,如果讀者對矽晶圓產業有興趣,也可以參考富果 <矽晶圓> …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