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IC 設計
法說會備忘錄
IC 製造
IC 封測
材料設備
記憶體
電子零件
產業分析
民生消費
AI
生醫
車用
能源
消費性電子
軟體
軟體
其他
生醫
投資入門
民生消費
投資心法
其他
金融知識
個股分析
量化分析
半導體
消費性電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台積電> 系列報告中, 我們認為台積電(市:2330)受惠於 5G、HPC、IoT、電動車等大趨勢,且又位居產業龍頭、具技術領先優勢未來營運將持續成長。

研究團隊持續追蹤,參加公司 2021Q2 法說會,整理了幾個重點,看完這篇文章,你將會知道以下幾件事:

  1. 2021 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展望
  2. 台積電 5nm 現況及 3nm 進展
  3. 半導體供應鏈缺貨現況
  4. 台積電 2021Q2 財務狀況及全年展望

 

產業面

1. 公司再次上調 2021 年全球半導體產值(不含記憶體) YoY 至 17% (前次預估 YoY+12%); Foundry (晶圓代工) YoY 至 20%(前次預估 YoY+16%) ,而台積電 2021 年營收則可享有 YoY+20% 以上的成長(前次預估 YoY+20%),顯示半導體產值將快速成長。

長期來看,5G、HPC(高效能運算,包含 CPU、GPU、FPGA 等)、AI 及其衍生出的應用將會是未來幾年的大趨勢(Mega Trend),而 Covid-19 則加速了世界數位化的速度。台積電藉由領先的技術及與客戶的緊密合作,預計公司 2020-25 年營收 CAGR 將可達 10-15% 的上緣,其中 HPC 將成為公司未來的主要成長動能。

 

營運面

1. 台積電 2021Q2 營收佔比為 5nm 18%、7nm 31%、16nm 14%、28nm 及以上 37%,其中 5nm 佔比提高(2021Q1 為 14%),並將持續上升,將拉升台積電未來的 ASP。

展望 2021 下半年,包括蘋果、AMD、nVidia、聯發科(市:2454)等客戶都將有搭載 5nm 的旗艦產品推出,尤其大客戶蘋果將推出 A15 及 M1(或 M2) 晶片,更在近期將 iPhone 13 備貨提高 20% 至 9,000 萬台。因此綜合來看,預計台積電 5nm 產能在 2021 年持續滿載,將佔全年營收 20%。

而公司也將推出 5nm 加強版 4nm,將在 2021Q3 風險試產,2022 上半年量產,預計 5nm 及 4nm 將是生命週期較長的製程。

Source:台積電法說

2. 以應用別來看,2021Q2 智慧型手機貢獻營收 42%、HPC 39%、IoT 8%、車用電子 4%、消費性電子 4%。

其中智慧型手機仍受到傳統淡季、部分原物料缺貨影響(CIS、AP),QoQ-3%。而 HPC 則因 PC/NB 需求仍然強勁、伺服器市場回溫拉貨,持續為公司主要成長動能,QoQ+12%。此外,公司前陣子宣布將挪出產能支援車用電子,因此 Q2 車用營收也有明顯成長,QoQ+12%。

展望 2021 年,台積電預期每個部門展望都較原先預期更強勁,其中 HPC 與車用電子業務成長幅度有望高於公司平均(YoY+20%),而智慧型手機、IoT 則預計與公司平均持平。

此外,未來隨 HPC 成為主要動能後,研究團隊預計台積電的淡旺季差別將逐漸減少。

Source:台積電法說

3. 3nm 將繼續用 FinFET 製程,預計 2021H2 風險試產、2022H2 量產,相較過往新節點都在 Q2 量產延後了一個季度,這代表了 3nm 技術的複雜使摩爾定律開始放緩,且也須配合客戶的導入時程。不過 3nm 目前進展及客戶詢問度都優於預期,預計主要應用將以 HPC 為主。

再次強調,研究團隊認為台積電採用 FinFET 的 3nm 在成本控制及良率上都將比採用 GAAFET 的三星優異,這代表台積電將在 3nm 製程持續領先同業,保持競爭優勢。

4. 由於近期車用晶片嚴重缺貨,台積電於 2021Q1 宣布將挪用產能優先供應車用電子,而以目前成果看,台積電 2021 上半年車用 MCU 產能已有明顯提升,YoY+30%,總裁魏哲家更預估 2021 全年產量將 YoY+60%。

研究團隊預計在台積電全力支援下,車用電子供需吃緊將從 2021Q3 開始緩解(主要用 40、55 nm 製程,未來將轉移到 28nm),也將使原先受車用電子產能排擠的如 PMIC、Driver IC 等產品供給缺口開始緩解。

不過由於車用電子目前佔台積電營運比例僅約 4%,且 ASP 也較低,因此即使後續增大產能也不會對公司營運造成太大影響,台積電營運成長關鍵還是在於智慧型手機及 HPC。

5. 目前下游需求仍非常強勁,客戶庫存水位雖因疫情較正常水準高,但仍屬健康,並未看到 Overbooking 的風險。另供應端新產能要到 2023 年才能明顯開出,預計整體供應鏈產能緊缺的情況將至少持續到 2022 年。

不過觀察台積電開始加大擴增成熟製程產能,綜合我們在 <晶圓缺貨潮何時緩解?從供需面找解答> 報告提到,目前各大晶圓廠都極力擴增 28nm 產能,因此研究團隊認為成熟製程供需缺口已開始緩解,最壞的情況可能已經過了

6. 隨摩爾定律放緩,先進封裝將是未來半導體製程持續發展的關鍵。台積電也將持續發展先進封裝,預計公司 2.5D 封裝 InFo 及 CoWoS 將持續成長,而 3D 封裝 SoIC(台積電的 3D 封裝) 將在 2022 年小幅量產,並以 HPC 為主要應用。預計先進封裝 2021 年將佔營收 8%,成長將高於公司平均,不過由於毛利率較低,預計未來隨佔比增加也將拉低公司整體毛利率。

此外,研究團隊認為,台積電至 2023 年預計僅將 10% Capex 投入先進封裝,因此未來公司主要策略仍將以先進製程為主。

 

財務面

1. 台積電 2021Q2 營收為 132.9 億美元,YoY+28.0%,QoQ+2.9%,而因匯損影響(平均匯率為 28.01 美元/新台幣,2021Q1 為 28.05),換算成新台幣後的營收僅為 3,721.5 億元,YoY+19.8%,QoQ+2.7%,但整體看來在 HPC 強勁需求帶動下,仍然淡季不淡。

2. 2021Q2 毛利率為 50.0%,YoY-3.0 ppts,QoQ-2.4 ppts,毛利率下降主因為 5nm 尚在 Ramp Up(影響 2~3% 毛利率,約需 7~8 季才能達公司平均水平)、匯損影響(財測為 28.4,但實際匯率為 28.01,影響約 0.5%)、存貨重估值等影響

而展望 2021 年,由於匯損、折舊、5nm Ramp Up 等原因,預估毛利率將較 2020 年衰退,但公司認為毛利率將可長期維持在 50% 以上。

3. 獲利部分,2021Q2 營業利益率為 39.1%,YoY-3.1 ppts,QoQ-2.4 ppts,EPS 為 5.18 元,YoY+11.2%,QoQ-3.8%,雖符合公司財測,但處於財測下緣。

Source:台積電法說

4. 台積電預估 2021Q3 營收可達 146-149 億美元,QoQ+11%(匯率預計為 27.9 新台幣/美元),毛利率仍將維持 49.5-51.5%,營業利益率則為 38.5~40.5%,顯示進入旺季營收將有較明顯成長,但毛利率則持續承壓。

5. 台積電 2021Q2 營運現金流為 1,874.4 億元;帳上現金則為 8,708.4 億元(含證券部位,詳見附錄資產負債表),佔總資產 28.2%,整體現金流及現金水位仍然健康。

此外,公司決定將現金股利由先前每股 2.5 元提高到 2.75 元,並於 2021Q1 生效,以此計算目前現金股利殖利率仍僅約 1.8%,然考量台積電需要較多資金進行再投資,此股利政策尚屬合理。


Source:台積電法說

 

結論及成長潛力

 

 

與先前在 <台積電>  系列報告中看法一樣,研究團隊認為台積電在 5G、HPC 等大趨勢帶動,及公司本身技術領先(5nm、3nm)、財務穩健(現金足夠、股利發放穩定)等優勢,預計公司未來幾年獲利都可穩定成長。

而台積電先前宣布上調 2021 年 Capex 至 300 億美元,及未來 3 年將投入 1,000 億美元 Capex,這意味著公司未來兩年(2022-2023)Capex 都將超過 300 億美元,以公司在 2021 上半年的 Capex 來看也都有在進度上。參考 IC 製造業是以高資本投入建立技術門檻的行業,且台積電過往都能將 Capex 有效轉換為經營績效,預計此次積極的 Capex 計畫未來也將能帶動公司營運明顯成長。

而由於毛利率不如預期,研究團隊下調台積電 2021 年預估 EPS 到 22-23 元(前值為 23-25 元),以目前約 590 元股價來看,本益比約 25~26 倍,位階並不算低。但是考量到它在產業的地位及未來持續成長的潛力,研究團隊認為目前評價對長期投資人來說仍然合理,並未被過於高估。

下行風險:疫情惡化、美元持續貶值、終端需求大減、5nm/3nm 量產、研發不順利。

 

附錄:台積電資產負債表:

Source:台積電法說

 

自我揭露與聲明:

本人/本撰寫相關團體( 以下簡稱我 )目前持有本文提到之股票的多方部位,但預計不會在未來 72 小時內增加持股。我與本文所提到的公司沒有商業關係,撰寫本文僅為分享,並無收取任何報酬。本文之資訊僅供分析參考,不保證內容之完整性與正確性,也不構成任何買賣有價證券之要約或宣傳。

責任編輯:邱翊雲(合格證券投資分析人員)

一、 未經合法授權,請勿翻載,本站內容僅供參考,本公司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二、 投資人若依此以為買賣依據,須自負盈虧之責。

三、 與本網站有關一切糾紛與法律問題,均依中華民國相關法令解釋及適用之。

閱讀進度


Author

CFA 國際特許金融分析師 / 富果資深投資分析師 / 凱德資本投資經理
台、政、清、交等各校課程講師
台大財金系畢業 / FB:Min 的投資說書小棧/ IG:投資人 Min
持有高級證券商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照
堅信價值投資,並從產業及財報分析出投資機會
一個愛投資同時熱愛歷史的自我實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