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LED 晶粒大廠富采(市:3714) 2022Q3 營運再次陷入虧損,研究團隊參與公司法說會,並拜訪公司更新產業動態,以下為最新觀點分析:
2022Q3 營運因產能利用率降低、提列庫存損失陷入虧損
營收為 66.8 億元新台幣(以下同),QoQ-14.1%、YoY-35.3%(晶電與隆達衰退比例大致相同),營收佔比為晶電 71%、隆達 29%。營收衰退主因面板需求下滑、Mini LED 無新品推出。
毛利率 13.1%,QoQ-9.7ppts,YoY-11.7ppts,其中提列庫存損失、閒置產能損失分別降低 2%、6% 毛利率;EPS 為 -0.48 元,QoQ-1.05 元,YoY-2.39 元,獲利因面板價格下滑、產能利用率降低(降低至 60~70%)而陷入虧損。
註:晶電營收占比為筆電/顯示器/手機背光 33%、看板 20%、車用 19%、照明 13%、感測/特殊應用 7%、其他 7%、電視 2%。
隆達為電視 38%、筆電/顯示器/手機背光 37%、照明 10%、感測/車用 15%。
Source:富采
Mini LED 導入速度減緩,未來產業推手仍為蘋果
2022Q3 Mini LED 佔富采營收 20%,較上季(佔比 25%) 減少。
觀察蘋果 2022 年除了 12.9 吋 iPad Pro 更新版外,並無其他新品搭載 Mini LED,且三安光電已於本季正式打入蘋果供應鏈,瓜分富采 25~30% 之訂單,加上電視、電腦需求轉弱,降低 Mini LED 的滲透速度。
Mini LED 依照晶粒大小及品質高低,競爭狀況也不同。比如蘋果採用的 Mini LED 就屬於 ASP 較高、技術難度較高的晶粒,需在 13 吋的面板塞入 1 萬顆的晶粒。
此部分進入門檻高、利潤也較高,目前供應商由富采、三安光電瓜分,訂單比例約 7:3。
而在 TV 方面,觀察目前市售 Mini LED 電視即使是 75 吋,採用的晶粒數也多在 1 萬顆以下(以 75 吋電視來說,Mini LED 晶粒搭載數需達 10 萬顆才能與 OLED 電視品質相當)。因廠商採用尺寸較大的晶粒,此部分利潤較低,目前除了富采、三安外,還有包括 Osram 在內的 3~5 家供應商,競爭相對激烈。
根據訪查,目前電視廠商策略大多是以這種成本較低的「類 Mini LED」 TV 搶市,各廠商導入高成本 Mini LED 的動機尚不高。
綜合以上,Mini LED 產業滲透率不如原先預期,判斷 2023~2024 年帶動 Mini LED 產業成長的推手仍為蘋果,非蘋陣營雖也有新品推出,但普遍用的是較低階的 Mini LED 晶粒,整體規模仍不如蘋果。
至於坊間謠傳蘋果將於 2024 年在 iPad、Macbook 導入 OLED,根據供應鏈訪查,目前蘋果仍持續與 Mini LED 廠商合作開發,並未有捨棄 Mini LED 技術的跡象。此外,目前 Mini LED 成本已降低至與同尺寸 OLED 相當,並預估將持續下降,因此從成本優勢來看,判斷蘋果不太可能全面捨棄 Mini LED。
三安正式打入蘋果供應鏈,後續可能發生價格競爭
從供需來看,目前 Mini LED 晶粒供應以台灣的富采、中國的三安光電為主,兩家公司的月產能分別為 12.5 萬片及 6.8 萬片約當四吋晶圓,換算全年約可供應 2,000 萬台的裝置。(假設單台設備搭載 1 萬顆 Mini LED 晶粒)
Mini LED 成本在過去一年來約降低 15%,但仍略高於 OLED,因此若要顯現價格優勢,勢必繼續降低成本。先前判斷富采因先進者優勢,有望在第二供應商進場前獲得成本優勢,等競爭者進場後產業已開始放量生產,即使 …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