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2 年前三季營運表現強勁: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34.69 億元,年增 22%;稅後淨利為 24.33 億元,年增 77%;每股盈餘 (EPS) 達 21.57 元,較去年同期的 12.27 元大幅成長 76%
  • 第三季毛利率顯著提升:2022Q3 毛利率表現亮眼,主要受惠於匯率影響、新產品良率提升及產品組合優化等因素。
  • VR/AR 業務展望:公司對 VR 產業前景抱持高度期待。雖然 2022 年 VR 相關產品營收佔比不大,但預期 2023 年隨著客戶陸續推出新機種,將對整體營收有顯著的加分效果
  • 手機鏡頭趨勢:手機鏡頭持續朝高畫素、潛望式設計、大光圈 (F number 變小)、自由曲面及前鏡頭微型化等方向升級。公司目前已有潛望式加變焦 (Zoom) 功能的鏡頭出貨,並配合客戶開發其他潛望式產品。
  • 第四季及明年展望:依目前客戶需求評估,2022Q4 及 2023Q1 營收有機會優於歷年同期。展望 2023 全年,公司持正面態度,成長動能來自光學零組件、手機及 VR 類的新產品,但強調因大環境不確定性,將審慎應對。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專注於光學鏡頭的研發與製造,特別是中高階手機鏡頭、VR/AR 相關光學元件等。生產基地主要位於廈門與台灣。
  • 2022 年前三季產品組合

    • 1000 萬畫素 (含) 以上鏡頭:佔營收比重 47%
    • 1000 萬畫素以下鏡頭:佔營收比重 13%
    • 其他產品:佔營收比重 40%,包含 ToF 鏡頭、閃光燈鏡頭 (Flash lens)、VR 產品及 LED 照明等。
  • VR 產品類型:依客戶需求提供多種出貨模式,包括單片鏡片、多片鏡片組合以及完整的鏡頭模組。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2 前三季)

    • 合併營收:新台幣 134.69 億元,年增 22%
    • 營業毛利:新台幣 51.46 億元,年增 34%
    • 營業利益:新台幣 25.65 億元,年增 42%
    • 稅後淨利:新台幣 24.33 億元,年增 77%
    • 每股盈餘 (EPS)21.57 元 (去年同期為 12.27 元)。
    • 業外淨收入:新台幣 6.83 億元,年增 422%,主要受匯率影響。
  • 季度表現 (2022)

    • 2022Q1:營收 33.8 億元,稅後淨利 3.28 億元。
    • 2022Q2:營收 29.1 億元,稅後淨利 3.77 億元。
    • 2022Q3:營收 71.76 億元,稅後淨利 17.27 億元,為營運高峰。
  • 財務結構: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公司總資產為 360 億元,總負債 170 億元,股東權益 190 億元,財務結構穩健。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VR/AR 技術趨勢

    • VR 鏡頭:未來技術路線圖將分為兩類:Fresnel (菲涅爾) 鏡片將應用於低階與中階產品,而 Pancake 鏡片因具備輕量化、高解析度及光學補償等優勢,將成為中高階產品的主流。
    • AR 發展:公司認為 AR 技術因面臨電子、散熱、電池及 Micro LED 等瓶頸,普及仍需 3 年或更長時間。過渡期間,智慧眼鏡 (Smart Glass) 將成為市場主流,協助使用者習慣 AR 應用。
  • 手機鏡頭技術升級

    • 潛望式鏡頭 (Periscope):為實現更長的拍攝距離,潛望式設計成為趨勢。公司已有含變焦功能之潛望式鏡頭出貨,並持續開發其他相關產品。其組裝難度高,但毛利率 (GP) 在可控範圍內。
    • 其他升級方向:包括大光圈 (F number 變小) 以提升夜拍效果、自由曲面 (Freeform) 鏡頭以擴大視野及清晰度、前鏡頭微型化與高畫素化,以及雜散光抑制技術。
  • 車用鏡頭:公司並未缺席車用市場,主要專注於 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及無人駕駛等中高階應用。由於目前車用鏡頭的毛利率普遍不高,公司會選擇性投入,並尋求技術突破。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核心業務:持續深耕光學本業,加強研發、生產技術與新產品開發。
    • 多元化佈局:對模具、醫療及車用等領域抱持開放態度,若有合適的投資機會將會評估。
    • 客戶分散:積極拓展手機業務的客戶群,預期明年可看到客戶分散的初步成果。
  • 產能與資本支出 (Capex)

    • 2022 年 Capex:主要用於新產品,包括光學零組件、VR 及手機鏡頭相關設備的添購。
    • 2023 年 Capex:尚未定案,將視大環境審慎評估,可能參考 2021 年的水準。
    • 產能佈局:廈門廠區主要生產鏡頭 (未來也將生產 VR),台灣廠區則負責光學零組件與 VR 生產。未來若需擴產,將優先考慮在台灣進行,但仍取決於客戶需求。目前產能利用率處於相對緊張的狀態。
  • 智慧財產權:公司擁有超過 1,000 項專利,以保護自身技術並鼓勵內部創新。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2Q4 & 2023Q1):根據目前客戶拉貨需求,營收有機會優於歷年同期。獲利表現則需視工廠良率的提升情況而定,目前無法預估。
  • 2023 年全年展望

    • 營運:公司正向看待明年整體營運,預期各產品線均有成長。
    •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光學零組件、手機鏡頭及 VR 領域的新產品推出。
    • 挑戰與應對:2023 年的總體經濟環境是主要挑戰。公司將以謹慎態度應對,持續與客戶溝通以確保產銷平衡,並致力於高品質、低成本的精實製造。



7. Q&A 重點

  • Q: VR 產品對公司未來營運的貢獻如何?競爭對手是誰?

    A: 公司對 VR 產業有很高的期待。雖然今年 VR 營收佔比不大,但明年客戶將有新機種上市,預期對營收有很大的加分效果。客戶不會採獨家供應模式,因此會有競爭對手,公司將透過研發及生產更好的產品來拉開差異。

  • Q: 未來手機鏡頭的發展趨勢,例如多鏡頭或潛望式鏡頭?

    A: 手機鏡頭朝高畫素升級的趨勢不會停止。為拉長拍攝距離,潛望式設計是重要方向。公司目前正在出貨潛望式加變焦功能的鏡頭,同時也在配合客戶開發單純的潛望式鏡頭。多鏡頭未來也可能應用於平價機種,增加鏡頭商機。

  • Q: 2022Q3 毛利率較高的原因?對 2022Q4 及 2023Q1 的營收與毛利率展望?明年第一季有機會淡季不淡嗎?

    A: 2022Q3 毛利率表現佳,主要原因是匯率影響、新產品良率提升及產品組合優化。依目前客戶需求,2022Q4 及 2023Q1 營收有機會比往年同期好,但最終成果視客戶實際拉貨情況而定。獲利無法預估,因取決於工廠良率。

  • Q: VR 鏡頭未來一兩年的規格提升空間?多片式 VR 鏡頭會成為主流嗎?

    A: VR 鏡頭有很多可突破的空間,如提升配戴舒適性、鏡片輕薄化、強化 3D 沉浸感、擴大視場角 (FOV) 等。未來的技術路線圖預計低階與中階產品採單片式 Fresnel 鏡片,而中高階產品將以 Pancake 鏡片為主,因其能做更多光學補償且重量更輕。

  • Q: 公司未來是否會像同業一樣進行垂直整合或業外投資,例如 VCM 等?

    A: 公司會持續專注於光學本業,並在研發與生產技術上紮根。同時,會以開放的態度評估模具、醫療及車用領域的投資機會。

  • Q: 2022Q3 毛利率改善的因素中,產品組合與匯率的貢獻各佔多少?

    A: 第三季毛利率改善是多重因素造成的,包括匯率、產品組合及良率改善。這幾個都是關鍵因素,但公司沒有精算各因素的具體貢獻比例,因此難以拆分。

  • Q: 如何看待手機鏡頭市場的競爭與 ASP、毛利率趨勢?

    A: 手機鏡頭的競爭一直都存在。公司專注於較難生產的中高階鏡頭,這些產品面臨高解像力、大光圈、自由曲面、潛望式等技術挑戰,這些挑戰就是公司的機會。ASP 方面,有持平也有上漲的產品,公司對此正面看待。

  • Q: 潛望式鏡頭的製造難度、設計差異及對毛利率的影響?

    A: 潛望式鏡頭為實現長焦或連續變焦,生產難度較高。公司已有相關出貨經驗,技術嫻熟。其 ASP 會比一般鏡頭高。若需外購玻璃鏡片或稜鏡,會由客戶指定或公司採購,但因組裝難度高,整體毛利率 (GP) 仍在可控範圍內

  • Q: 今明兩年的資本支出 (Capex) 規劃及用途?

    A: 今年的 Capex 已陸續公布,主要用於新產品。明年的 Capex 金額尚未確定,因大環境需審慎評估,或可參考 2021 年的水準。廈門廠區主要生產鏡頭,台灣廠區生產光學零組件與 VR。

  • Q: 明年的營收產品組合是否會改變?

    A: 對明年各類產品(如 ToF、VR 等)的成長持正向看法,大部分都有成長動能,主要來自新產品。但因大環境不明朗,仍需謹慎規劃產銷。產品組合比例預期與今年差不多

  • Q: 公司在手機客戶分散方面是否有新進展?

    A: 有在進行客戶分散的規劃,明年有機會看到更多元的客戶群

  • Q: 除了鏡頭外,公司是否也做 VR 貼合等模組生意?AR 產品的看法?

    A: 公司主力在光學鏡片開發,若客戶有模組驗證或服務需求也會配合,但比例不高。AR 因技術瓶頸(散熱、電池等)仍需 3 年或更長時間才能成熟,過渡期會有 Smart Glass 等產品出現。

  • Q: VR 產品的毛利率是否比公司平均毛利率高?明年是否有提升空間?

    A: VR 鏡頭因生產工藝(如潔淨度、薄度、射出、鍍膜技術)難度較高,毛利率表現正向。公司會持續努力,透過技術差異化來維持或提升毛利率。

  • Q: 明年手機鏡頭的主要升級方向有哪些?

    A: 主要升級方向包括:潛望式長焦鏡頭、大光圈 (F number 變小)、自由曲面、前鏡頭微型化與高畫素化,以及雜散光抑制。整體升級趨勢穩定。

  • Q: 目前產能利用率如何?未來擴產計畫?

    A: 公司產能一向蠻緊張的,尤其下半年。會透過產銷平衡規劃來應對。今年的 Capex 佈局已完成,明年可順利生產。

  • Q: 因應地緣政治風險,產能佈局是否有調整?

    A: 持續與客戶溝通,目前趨向於在台灣擴充產能,但仍需視客戶最終需求與大環境變化而定。

  • Q: 公司在專利訴訟方面的佈局?

    A: 公司一直有在進行專利佈局,擁有超過 1,000 項專利,主要用於保護自己及鼓勵內部創新。

  • Q: Fresnel 與 Pancake 這兩大類 VR 鏡頭技術的未來趨勢與優缺點?

    A: Fresnel 是一片式,成本較低,適合低階與中階應用,優點是薄,缺點是成像清晰度有挑戰。Pancake 是兩片以上鏡片,成本較高,但可解決重量問題、提升解析度 (上看 4K/8K) 並擴大 FOV,是中高階主流。

  • Q: 公司在汽車鏡頭的佈局與展望?

    A: 公司並未缺席,但專注於中高階的 ADAS 及無人駕駛領域,目前出貨量不大。主因是目前汽車鏡頭的毛利率不如預期,公司會持續尋找技術突破點,並在合理利潤下投入。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法說會簡報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