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玉晶光電 2019 年前三季營運表現亮眼,累計營收達 新台幣 82.64 億元,年增 42%;稅後淨利為 15.28 億元,年增 139%,每股盈餘 (EPS) 達 15.13 元。公司將此歸因於生產達到經濟規模、良率提升、產品組合優化及成本控制。
展望未來,管理層對 2020 年抱持正面看法,主要動能來自 5G 換機潮 及 手機多鏡頭趨勢。公司預期 2020Q1 表現將優於 2019Q1,且高階鏡頭市場將持續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為因應市場需求,公司不排除擴大資本支出,但會審慎評估。近期已規劃現金增資,部分資金將用於償還借款以降低利息費用,其餘則支應擴產所需之資本支出。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玉晶光為專業光學鏡頭設計與製造商,主要產品應用於智慧型手機。公司策略上專注於中高階鏡頭市場,鎖定業界排名前五的指標性客戶。
-
產品組合 (2019 前三季):
- 10M (含) 以上畫素鏡頭: 營收佔比 47%
- 10M 以下畫素鏡頭: 營收佔比 37%
- 其他產品: 營收佔比 16%
-
新業務發展:
- 車用鏡頭: 持續佈局,預計 2021Q3 至 2022 年開始有較明顯的發酵。
- AR/VR 鏡頭: 已深耕 3 年以上,掌握多項核心技術。VR 產品已有營收貢獻,而 AR 產品因相關微小化技術尚待成熟,預期未來 3-5 年將有更好發展。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9 前三季):
- 合併營收: 82.64 億元,年增 42%。
- 營業毛利: 37.44 億元,年增 62%。2019Q3 單季毛利率達 49%。
- 營業利益: 21.69 億元,年增 124%。
- 稅後淨利: 15.28 億元,年增 139%。
- 每股盈餘 (EPS): 15.13 元 (去年同期為 6.47 元),年增 134%。
-
季度表現:
- 2019Q3 營收達 50.57 億元,季增 142%,年增 113%,為主要獲利貢獻季度。
- 2019Q1 因季節性因素,營收 11.13 億元,較去年同期下滑。
- 2019Q2 營收 20.94 億元,季增 88%,年增 29%,營運開始回溫。
-
財務結構與 notable events:
- 截至 2019 年 9 月 30 日,資產總計 172 億元,負債總計 81.89 億元,股東權益 90.1 億元。
- 公司規劃辦理現金增資,其中約 10 億元 將用於償還銀行借款,可望明顯降低未來利息費用。其餘資金將用於支應先前公告的 23 億元 機器設備資本支出。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5G 換機潮: 管理層認為 5G 將帶動手機規格升級,客戶傾向採用中高階甚至更高階的鏡頭,對公司是正面機會。
- 多鏡頭趨勢: 手機搭載多鏡頭的趨勢明確,增加整體鏡頭需求。
- 高階鏡頭供需: 技術門檻高,市場持續供不應求。
-
關鍵產品與技術:
- 7P 鏡頭: 開發進度正常,符合客戶時程規劃,主要優勢在於大光圈表現。
- 混合鏡頭: 公司具備相關核心技術,但目前客戶仍傾向使用全塑膠鏡頭,因其在成本上較具優勢。
- 前鏡頭技術: 為實現全螢幕設計,公司已開發超小頭、水滴型及屏下鏡頭等產品。技術挑戰主要在於機構設計、組裝及溫度敏感度。
- 潛望式與防手震 (OIS): 公司具備相關設計與製造能力,潛望式鏡頭可實現更高倍率的光學變焦,而防手震則透過預留補償像高來達成。
- TOF (飛時測距) 鏡頭: 公司視為光學應用的趨勢之一,且已有相關產品出貨。此類鏡頭因體積極小,在結構與溫度控制上仍有其製造難度。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聚焦核心: 持續專注於技術門檻較高的中高階鏡頭產品。
- 客戶多元化: 持續努力開拓新客戶,但產能分配仍是考量重點。
- 應用領域擴展: 除了手機應用,積極佈局車用、AR/VR 等新興領域,尋求長期成長動能。
-
競爭優勢:
- 技術深耕: 在光學設計、模具、鍍膜、射出、組裝測試等環節全面提升,並導入大數據與 AI 應用,奠定深厚技術基礎。
- 智慧財產權 (IP): 非常重視 IP 保護,每年約有 1,000 個 專利進行滾動式管理。
- 人才穩定: 透過完善的留才與培訓計畫,維持工程人員的高穩定性。
-
產能與資本支出:
- 目前產能利用率良好 (管理層表示「還不錯」)。
- 若市場需求強勁,不排除擴大資本支出,但決策會非常審慎,以避免產能閒置。
- 從決定擴產到投產的準備時間 (Lead Time) 約需 7 至 8 個月。
- 關鍵的模具絕大部分為廠內自製,以確保技術 know-how 與精度。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 預期 2020Q1 營運表現將優於 2019Q1,淡季效應可能較往年和緩。
-
全年展望:
- 對 2020 年整體看法樂觀,主要受惠於 5G 手機換機潮與多鏡頭趨勢。
- 高階鏡頭市場需求強勁,預期將維持供不應求的狀況。
- 最終營運表現仍需視客戶實際拉貨狀況而定。
-
資本支出:
- 公司將依據市場需求審慎評估擴產計畫,目前尚無明確的年度資本支出指引。
7. Q&A 重點
Q: 2019Q3 毛利率大幅提升至近 50% 的原因為何?未來是否可持續?
A: 主要原因包括:1) 生產達到經濟規模;2) 良率提升,新產品能及時量產;3) 產品組合優化;4) 樽節開支;5) 汰換老舊設備。未來將持續優化各方面製程,期待在市場需求旺盛下,毛利率能再有突破。
Q: 未來手機鏡頭的技術發展藍圖?(如:畫素、超小頭、屏下鏡頭、潛望式等)
A:
- 後鏡頭: 客戶需求分為提升畫素與追求成像品質兩派,鏡頭廠會隨感光元件的演進及客戶需求設計,短期內升級不會停止。
- 前鏡頭: 超小頭、水滴型、屏下鏡頭等光學設計沒問題,挑戰在於機構、組裝與溫度敏感度。
- 潛望式/防手震: 相關技術並非全新概念,公司皆有能力開發,主要視客戶設計需求。
- VCM 整合: 目前僅少數產品需搭配 VCM 出貨,大部分整合由模組廠完成。
Q: 公司在客戶與產品分散方面的策略?
A: 公司策略是專注於技術門檻高的中高階鏡頭,客戶佈局已有良好策略。產品方面,車用鏡頭預計 2021-2022 年發酵;AR/VR 已深耕多年,掌握核心技術,靜待市場成熟。
Q: 如何應對同業競爭與人才挖角?
A: 公司非常注重 IP 保護,每年滾動管理約 1,000 個專利。同時,透過良好的留才計畫與培訓制度,讓工程人員看到職涯發展,人員流動率穩定。
Q: 2020 年的展望與資本支出計畫?
A: 2020 年因 5G 換機潮與多鏡頭趨勢,展望樂觀。產能利用率目前不錯,若市場有需求,不排除擴大資本支出,但會審慎評估。
Q: 高階鏡頭市場的供需狀況?
A: 因技術門檻高,高階鏡頭市場目前仍是供不應求。且鏡頭應用領域越來越廣,不存在供過於求的問題。
Q: 各產品線的毛利率分佈?
A: 理論上 10M 以上鏡頭的毛利率較好。但部分 10M 以下或「其他」類別的產品,若技術難度高 (如特殊小頭設計),毛利率也相當不錯。公司接單會以技術門檻與毛利率為主要考量。
Q: 現金增資的用途為何?
A: 約 10 億元用於償還借款,以降低利息費用。其餘資金將透過轉投資支應大陸廠區 23 億元的資本支出。
Q: 7P 鏡頭與混合鏡頭的進度與比較?
A: 7P 鏡頭開發進度正常,符合客戶時程。公司同時具備混合鏡頭技術,但考量成本與量產性,目前市場仍以全塑膠鏡頭為主流。
Q: 擴產的準備時間多長?模具是自製還是外購?
A: 從規劃到實現約需 7-8 個月。為掌握核心技術與精度,關鍵模具絕大部分為公司自製。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