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新光金控於 2024Q1 實現合併稅後淨利 NT$ 55.4 億,每股盈餘 (EPS) 為 NT$ 0.45。儘管因去年同期資本利得基期較高,導致稅後淨利年減 65.9%,但受惠於新光人壽股債市未實現利益回升,合併綜合損益大幅改善至 NT$ 302 億,相較去年同期的負 NT$ 77 億有顯著進步。
- 核心子公司表現:新光人壽貢獻稅後淨利 NT$ 38.5 億;新光銀行獲利穩健,稅後淨利 NT$ 11.9 億;元富證券因自營業務表現亮眼,稅後淨利達 NT$ 4.8 億,年增 28%。
- 主要業務成長:新光人壽初年度保費 (FYP) 達 NT$ 303 億,年增 13.2%;新光銀行放款餘額年增 7.7% 至 NT$ 5,754 億。
- 資產與權益:金控總資產成長 9.8% 至 NT$ 3.78 兆。股東權益因綜合損益回升而增加至 NT$ 1,744 億,年增 11.1%。
- 隱含價值 (EV):公布 2018 年底新光人壽隱含價值 (EV) 結果,換算金控每股 EV 為 NT$ 20.1 (未計入銀行及其他子公司淨值)。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新光金控業務涵蓋人壽、銀行、證券三大核心。
-
新光人壽:
- 營運核心:為金控最主要的獲利來源。2024Q1 總保費收入達 NT$ 718 億,年增 6.2%。
- 產品策略:持續推動外幣保單與保障型商品銷售。2024Q1 外幣保單 FYP 達 NT$ 163 億,佔比近 54%;保障型商品 FYP 成長近 25% 至 NT$ 17 億。此策略有助於控管避險成本並提升新契約價值 (VNB)。
- 通路結構:分期繳初年度保費佔比提升至 40%,有助於提升保單品質。
-
新光銀行:
- 營運核心:獲利表現穩健。2024Q1 淨利息收入為 NT$ 28.8 億,財富管理收入年增 2.9% 至 NT$ 5.6 億,其中保險銷售動能最強,貢獻年增逾 29%。
- 放款組合:總放款餘額為 NT$ 5,754 億。企業貸款為主要成長動能,季增 3.1%,其中國內大型企業放款及海外聯貸分別成長 7% 及 8.6%。消費金融因客群結構調整,增長較為趨緩。
-
元富證券:
- 營運核心:成為金控第三大獲利引擎。2024Q1 稅後淨利 NT$ 4.8 億,年增 28%。
- 業務表現:自營業務為主要成長動能,收入達 NT$ 8.9 億,年增 44.5%,主要來自債券資本利得及利息收入。經紀業務市佔率 3.56%,市場排名第六。
3. 財務表現
-
金控整體財務:
- 2024Q1 合併稅後淨利:NT$ 55.4 億
- 2024Q1 合併綜合損益:NT$ 302 億
- 2024Q1 每股盈餘 (EPS):NT$ 0.45
- 股東權益 (不含非控制權益):NT$ 1,744 億 (年增 11.1%)
- 合併資產報酬率 (ROA,未年化):0.15%
- 合併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未年化):3.47%
-
新光人壽:
- 獲利與綜合損益:2024Q1 稅後淨利 NT$ 38.5 億。受惠股債市回溫,其他綜合損益高達 NT$ 237 億,帶動合併綜合損益達 NT$ 276 億。
- 股東權益:合併股東權益自 2018 年底大幅回升 NT$ 276 億,達到 NT$ 978 億。
- 投資收益:2024Q1 投資收益為 NT$ 296 億。年化投資報酬率為 3.68%。
- 負債成本:持續下降至 4.06%,較 2018 年底再降 2 bps。
-
新光銀行:
- 獲利能力:2024Q1 稅後淨利 NT$ 11.9 億。若排除去年同期因稅率調整產生的一次性利益,獲利表現持平。
- 利差:受美元資金成本上升影響,淨利差 (NIM) 降至 1.49%,存放利差 (NIS) 降至 1.86%。
- 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逾放比降至 0.22%,呆帳覆蓋率提升至 599.73%。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品策略重點:
- 外幣保單:為新光人壽今年策略重點,2024Q1 銷售達 NT$ 162.6 億,佔初年度保費比重近 54%。第二季起將嚴格控制臺幣躉繳儲蓄險,預期外幣保單比重將進一步提高,以利控管避險成本。
- 保障型商品:持續推動銷售,雖然 FYP 金額僅 NT$ 17 億,但其對新契約邊際利潤 (CSM) 貢獻顯著,預估超過三成,有助於接軌 IFRS 17。
- 健康險:初年度保費達 NT$ 10.5 億,年增近 35%,顯示市場需求強勁。
-
投資市場動態:
- 經常性收益:2024Q1 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為 3.68%,較去年同期提升 22 bps。預估全年國內外現金股利收入將達 NT$ 140 億,與去年持平。
- 海外固定收益:為主要資產配置,佔比 65%。截至 2024Q1 底,避險前平均息收達 4.8%。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新光人壽:
- 資產負債管理:透過銷售外幣保單進行自然避險,並動態調整避險工具比重。2024Q1 避險成本降至 1.59%。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已增提至 NT$ 70 億,近期更已超過 NT$ 100 億。
- 提升淨值:若將投資性不動產 NT$ 503 億 的未實現利益(稅後)以公允價值入帳,淨值資產比將從 3.5% 大幅提升至 5.3%。
- 隱含價值:2018 年底新契約價值 (VNB) 成長 5% 至 NT$ 241 億,顯示產品轉型策略具成效。
-
新光銀行:
- 維持利差:將透過增加活期存款以降低資金成本,並穩定擴張海外放款及投資業務。
- 業務擴展:持續推動外幣存款,以支持理財與海外業務需求。財富管理業務目標為達成雙位數成長。
- 風險控管:客群結構調整以控制消金風險,並持續嚴控授信品質。
-
金控整體:
- 強化綜效:元富證券已成為 100% 持股子公司,其穩定獲利將挹注金控,成為人壽與銀行外的第三具獲利引擎。
- 數位轉型:以「數位優先,行動引航」為策略目標,推動創新服務。
6. 展望與指引
-
新光人壽:
- 負債成本:預計 2019 全年將下降 5 至 9 bps。
- 經常性收益:預期國外固定收益的再投資收益率約在 4.8% 至 4.9% 之間,全年經常性收益率可微幅提高。
-
新光銀行:
- 放款成長:2019 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為 6%。
- 利差展望:預期 NIM 與 NIS 將趨於平穩,但要維持 2018 年水準具有挑戰性。
- 手收成長:財富管理收入目標為雙位數成長。
7. Q&A 重點
-
Q1:關於經常性收益率 (recurring yield),今年是否預期比去年改善?海外新錢投報率 (new money yield) 的趨勢如何?
A:今年至今國外固定收益的再投資收益率約在 4.8% 至 4.9% 之間,預期全年經常性收益率可微幅提高。
-
Q2:簡報第 18 頁提到約 NT$ 503 億的不動產未實現利益,是否已包含在第 34 頁 EV 計算中的 NT$ 714 億調整後淨值內?
A:是,NT$ 503 億已包含在 NT$ 714 億的數字中。(註:財報揭露的 NT$ 503 億為投資性不動產稅後未實現利益,EV 計算中的 NT$ 714 億另包含自用不動產增值)
-
Q3:EV 的投資報酬率假設下調,其中一個原因是避險成本提高。請問 EV 模型中隱含的長期避險成本假設水準為何?
A:上次 EV 假設的避險成本約 1.5%,本次提高至 1.75%,此為第一年的假設。長期的避險成本假設則在 1% 至 1.5% 之間。
-
Q4:避險策略中,傳統避險工具 (CS/NDF) 佔比 55.1%,比例偏低。今年是否會維持在 60% 以下?另外,是否會考慮調降新臺幣保單的宣告利率?
A:
- 避險策略:公司採彈性避險策略。除傳統工具外,加上外幣保單自然避險 (約 20%) 及替代性避險 (proxy hedge),整體避險比例約 75%。第一季因臺幣趨貶趨勢明確,曝險部位稍多。第二季傳統避險加上自然避險的比重會比第一季高。
- 宣告利率:目前銷售商品的 CSM 皆為正,且臺幣利變商品的區隔資產投報率足以支撐現行宣告利率,尚有一定利潤空間,因此目前宣告利率維持平穩。未來會持續觀察市場及同業狀況進行評估。
-
Q5:關於不動產未實現利益,年底評估的數字與財報揭露似乎有落差,可否說明增值來源?
A:2017 年底 EV 評估的不動產未實現利益為 NT$ 682 億,2018 年底增至 NT$ 714 億,增加的 NT$ 32 億主要來自南港軟體園區大樓完工及內湖地區租金率提升帶動的評價回升。財報揭露的數字為稅前,而簡報提供的是稅後數字。
-
Q6:今年 FYP 成長 13%,VNB margin (新契約價值利潤率) 相較去年有何變化?
A:2024Q1 的 VNB margin 維持穩定,因此 VNB 的成長幅度與 FYP 成長幅度相近,約為 13%。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