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9 全年表現亮眼:開發金控 2019 年稅後淨利達新臺幣 128 億 元,較 2018 年成長 63%,創下近 13 年新高。每股盈餘 (EPS) 為 0.88 元。淨值成長至 1,876 億 元,每股淨值為 12.85 元。
- 股利政策穩定:董事會擬議配發每股現金股利 0.6 元,現金股利配發率為 68%。以 60 天均價計算,現金殖利率約 6.78%。
-
2020Q1 營運受市場衝擊: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資本市場於第一季劇烈波動,導致開發金控 2020Q1 自結稅後淨損 4.88 億 元。虧損主要來自中華開發資本及凱基證券的投資部位評價損失,管理層表示多數已透過
mark-to-market
反映在損益中。 - 未來展望:管理層認為,隨著 3 月底以來資本市場逐步回穩,若疫情能受控,預期 2020Q2 營運表現將優於第一季,對轉虧為盈持樂觀態度。然而,全年展望仍因疫情帶來總體經濟的不確定性而保持審慎。
- 合併中壽進度:主管機關已同意將完成合併中壽的期限延至 2022 年 6 月 13 日。公司將每三個月向董事會、每半年向金管會提報具體計畫,並積極規劃包含現金、換股或發行特別股等多元方案,以兼顧雙方股東權益。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開發金控旗下四大業務引擎於 2019 年貢獻獲利來源均衡,各子公司營運重點如下:
- 凱基證券 (獲利貢獻 32%):為 2019 年獲利貢獻最多的子公司。業務重心由傳統經紀業務轉型為財富管理,並持續推動國際化發展,海外獲利佔比已達 20%。旗下凱基投信資產管理規模 (AUM) 年成長 4.5 倍,達 1,692 億 元,業界排名晉升至第七名。
- 中國人壽 (獲利貢獻 26%):2019 年稅後淨利 136 億 元,創歷史新高,總資產突破 2 兆 元。公司持續推動高價值保單策略,帶動新契約價值 (VNB) 利潤率提升至 23%。
- 凱基銀行 (獲利貢獻 24%):核心收益穩健成長,2019 年稅後淨利 36.1 億 元,年增 68%。透過積極調整存款結構,活存比提升至近 30%,有效降低資金成本。資產品質維持穩定,逾放比 0.17%,優於同業平均。
- 中華開發資本 (獲利貢獻 16%):成功轉型為資產管理模式,持續募集主題式基金,截至 2019 年底資產管理規模達 423 億 元。同時,持續處分自有直接投資部位,2019 年底已降至 308 億 元。
3. 財務表現
-
2019 全年度關鍵數據:
- 稅後淨利:127.98 億 元 (年成長 63%)
- 每股盈餘 (EPS):0.88 元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7.4%
- 資產報酬率 (ROA):0.7%
-
2020 第一季自結損益:
- 金控合併稅後淨損:4.88 億 元
- 中國人壽 (認列獲利):11.98 億 元
- 凱基銀行 (貢獻獲利):5.32 億 元
- 凱基證券 (貢獻虧損):3.22 億 元
- 中華開發資本 (貢獻虧損):17.17 億 元
-
財務表現驅動與挑戰:
- 2019 年驅動因素:四大業務引擎均衡發展,凱基證券獲利成長強勁,凱基銀行金融投資收益回穩,中壽獲利創歷史新高。
- 2020Q1 挑戰因素:新冠疫情導致全球資本市場大幅下跌,中華開發資本及凱基證券的直接投資部位產生未實現評價損失,是造成第一季虧損的主因。
- 授信資產品質:管理層表示,目前已全面盤查授信及投資組合,尚無發生任何與疫情相關的違約事件。凱基銀行於 2019Q4 已全數打銷上海國儲相關授信,目前無潛在曝險。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中國人壽:為提升利潤率,產品策略聚焦於高價值的分期繳與保障型商品。2019 年傳統型分期繳商品佔初年度保費 (FYP) 比重已提高至 40%,帶動新契約價值利潤率由 2018 年的 18% 提升至 23%。
- 凱基銀行:致力於優化負債結構以降低資金成本,2019 年底活存比已提升至 29.9%,為近三年新高。同時運用數位科技優化客戶體驗,推動財富管理業務。
- 凱基證券:子公司凱基投信表現突出,透過轉型計畫,2019 年底資產管理規模達 1,692 億 元,年成長 451%,成為重要成長動能。
- 中華開發資本:持續推動資產管理轉型,積極募集具前瞻性的主題式基金,如生醫基金、Global Opportunities Fund 等,以擴大管理規模並提升管理費收入。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完成收購中壽:在 2022 年 6 月 13 日 前完成對中國人壽的 100% 收購,是金控最重要的策略目標。公司將審慎評估市場時機與融資方案,以保障雙方股東權益。
- 中華開發資本轉型:持續降低自有資金直接投資部位,目標維持在金控淨值的 20% 以下,並專注於資產管理業務,擴大基金規模。
- 數位金融與 ESG:各子公司將持續投入數位金融服務,以應對疫情並提升營運效率。同時,集團將 ESG 議題全面納入投資決策流程,推動永續發展。
-
競爭定位:
- 開發金控具備保險、銀行、證券及私募股權四大業務引擎,提供多元化且均衡的獲利來源。
- 凱基證券在亞洲區域市場具備領先地位,海外業務穩定貢獻。
- 中華開發資本在私募股權領域擁有豐富經驗,轉型資產管理模式有助於穩定獲利。
-
風險與應對:
- 市場波動風險:因應疫情帶來的高度不確定性,集團已加強風險監控頻率與壓力測試,並密切關注投資及授信部位的品質。
- 利率下行風險:凱基銀行將透過調整存款結構、推動財富管理等方式,減緩降息對利差的衝擊。
6. 展望與指引
- 整體展望:管理層對 2020Q2 轉虧為盈持樂觀看法,但全年表現仍視疫情發展與總體經濟狀況而定。
- 中國人壽:預期整體壽險業 FYP 將因疫情衰退,但中壽將透過推動高價值保單維持 VNB 利潤率。預估年底負債成本 (COL) 可望介於 3.05% 至 3.1% 之間。
- 凱基銀行:在降息環境下,將盡力維持利差穩定。授信業務將採取審慎保守的策略,以維持資產品質為優先。
- 中華開發資本:疫情雖對市場造成衝擊,但也帶來低檔投資的機會。公司將利用新募集的基金資金,尋找具投資價值的標的。
7. Q&A 重點
Q1: 對於未來獲利展望及未來 12 個月的看法?
A: 2020Q1 表現不佳主因是 3 月全球資本市場的劇烈波動,導致投資部位產生未實現評價損失。隨著市場自 3 月底回穩,若疫情受控,第二季的展望會比第一季好。但未來 12 個月因疫情對總體經濟的影響仍充滿不確定性,難以精準預測。
Q2: 第二季轉虧為盈是否樂觀?
A: 若市場能維持目前的穩定狀況,我們對第二季的表現比較樂觀。
Q3: 中華開發資本的直接投資部位預計將減持到多少?
A: 我們會持續減持既有資產部位。目標是將此部位維持在開發金控淨值的 20% 以下,目前已低於此水位。
Q4: 凱基銀行 2020 年的業務展望?2019 年利差逆勢擴大的原因為何?
A: 2020Q1 放款規模、利差及資產品質均符合預期,但對 Q2、Q3 持審慎態度。2019 年利差擴大主因有二:一是追求資產報酬率較好的資產,二是積極降低資金成本,特別是提升活期存款比重。
Q5: 疫情下,中國人壽的資產配置策略?
A: 核心策略仍是資產負債匹配 (ALM) 管理。在信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把握固定收益市場浮現的機會。同時,在全球股市修正後,也看到值得投資的價值浮現,會在既有投資策略下把握機會。
Q6: 中國人壽目前固定收益投資的存續期間 (duration)?
A: 在 ALM 原則下,將所有資產特性納入考量後,目前資產的存續期間約在 10.5 至 12 年之間。更詳細的資訊將在 5 月 21 日中壽的法說會說明。
Q7: 有關合併中壽的具體計畫?
A: 主管機關已核准延期至 2022 年 6 月 13 日前完成。未來將每三個月向董事會、每半年向金管會報告進度。融資方式不排除現金、換股或發行特別股等組合,目標是在保障開發金與中壽雙方股東權益下,尋求最佳平衡點。
Q8: 中國人壽在 3 月市場大跌時,是否有增加股票部位?
A: 雖然看到投資機會,但團隊仍以非常審慎的態度看待投資。國內外市場我們都會持續關注。
Q9: 中國人壽利率變動型商品佔比及負債成本展望?
A: 利率變動型商品佔準備金比重約 45% 以上。預期到今年底,負債成本 (COL) 可望介於 3.05% 至 3.1% 之間。
Q10: 開發金控總部大樓搬遷後,舊大樓的處分計畫?
A: 該大樓產權屬於中華開發資本。對於都更、處分或繼續持有出租等方案,我們都不排除,預計在年底前會做出決定。
Q11: 疫情對金控整體營運策略的影響?
A: 整體策略不變。中壽強調 ALM 及信用風險管理;銀行將調整存款結構並推動數位金融;證券加強風險控管;資本則會尋找低檔投資機會。3 月份的評價損失會隨著行情回升而回沖。
Q12: 第一季帳上未實現損失有多少?
A: 大部分的投資部位都已採市價評估 (mark-to-market),因此相關損失已主要反映在第一季的損益數字中。
Q13: 為併購中壽,未來是否考慮發行新股增資?
A: 為兼顧雙方股東權益,我們不排除任何可能性,包括部分現金搭配普通股換股或發行特別股等。具體方案將定期提報董事會。
Q14: 凱基銀行今年的授信業務展望?
A: 去年底企業放款小幅衰退屬季節性因素。今年第一季放款已微幅上揚,但考量疫情,全年將維持審慎保守的放款策略,以維護資產品質為優先。
Q15: 中國人壽對今年 FYP 的預估?
A: 新冠疫情確實對新契約業務造成衝擊,但觀察到 3 月的業績動能已較 2 月成長。我們相信隨著疫情受控,整體 FYP 動能會逐步回升。
Q16: 疫情對私募股權 (PE) 市場的影響及開發資本的募資計畫?
A: 疫情對已上市投資部位造成短期評價影響,但對未上市公司的實際營運影響相對不大。反而,市場波動有利於我們以更好的價格去洽談新的投資案。
Q17: 中華開發資本的直接投資部位規模?
A: 2019 年底為 309 億 元;2020 年第一季底已降至 281 億 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