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中華開發金控於 2019 年前三季營運表現穩健,稅後淨利達新臺幣 106.9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26%,已超越 2018 全年獲利。四大業務引擎貢獻均衡,其中中國人壽佔 31%、凱基證券佔 26%、凱基銀行佔 24%、中華開發資本佔 18%。
金控淨值顯著回升,每股淨值自 2018 年底的 10.97 元,上升至 2019 年 9 月底的 12.71 元,為近六年來新高。為迎接下一個 60 年,金控延攬多位具國際經驗的專業經理人加入團隊,包括凱基銀行總經理曹惠書、凱基證券副董事長 Osama Abbasi 及中華開發資本總經理何志傑,期望透過新血帶動營運模式優化與新一波成長。
集團持續強化跨售綜效,並將其視為核心策略,期望深入成為同仁的 DNA。此外,在 ESG 方面,金控不僅獲選多項永續指數成分股,亦強調性別平等,四大子公司中有兩位總經理為女性。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開發金控旗下四大業務引擎各具發展重點,並共同推動集團成長:
-
中國人壽:
- 核心業務:提供壽險、健康險及年金等保險商品。
- 產品策略:積極調整商品結構,主力推動高價值、長天期的分期繳商品。2019 年前三季,分期繳商品佔初年度保費比重自去年同期的 24% 提升至 38%,絕對金額亦成長 50%。此策略旨在提升新契約價值與長期隱含價值。
- 通路發展:透過「i-Agent」專案推動業務通路數位轉型,強化行銷與增員動能,並優化通訊處營運模式。
-
凱基銀行:
- 核心業務:提供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服務。
- 營運重點:2019 年專注於資產的合理化配置,而非追求規模大幅成長。其中,中小企業放款成長最為迅速。
- 結構調整:策略性提升活期存款比重以有效控制並降低資金成本,並透過法金與個金的協同合作及多元化產品線增加客戶黏著度。
- 數位發展:對內完成新核心系統升級,建置全面性財富管理系統;對外則推動 Open Banking,並成為首家完成金融監理沙盒實驗的銀行。
-
凱基證券:
- 核心業務:經紀、財富管理、投資銀行及全球市場業務,在臺灣多項業務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 業務轉型:經紀業務成功轉型,財富管理營收佔比自 2015 年的 10% 提升至 2019 年前三季的 24%。
- 資產管理:凱基投信轉型成效卓著,資產管理規模 (AUM) 從約 100 億元大幅成長至 1,500 億元,進入業界前十名。
- 海外佈局:海外事業貢獻整體獲利 21%,其中香港業務在市場動盪下營收仍年增 21%,印尼市場亦有 51% 的營收成長。
-
中華開發資本:
- 核心業務: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與自有資金投資。
- 業務轉型:已成功轉型為資產管理模式,私募股權基金管理規模 (AUM) 達新臺幣 411 億元。
- 基金募集:2019 年積極募集四檔主題式基金,包括 Global Opportunities 基金、人民幣生醫基金、AI 人工智慧基金及第二檔新臺幣生醫基金。
- 自有部位:持續處分自有資金投資部位,2019 年前三季現金淨回收達新臺幣 28 億元,以提升資金效率與股東權益報酬率。
3. 財務表現
-
整體獲利:
- 2019 年前三季合併稅後淨利為 106.9 億元,較去年同期 85 億元成長 26%。
- 每股盈餘 (EPS) 為 0.7 元。
- 調整後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為 6.2%。
- 資產報酬率 (ROA) 為 0.6%。
-
淨值與資本水準:
- 每股淨值由 2018 年底的 10.97 元回升至 2019 年 9 月底的 12.71 元。
- 金控雙重槓桿比率維持在 114.6%(截至 2019Q2),遠低於法定上限 125%。
-
各子公司資本水準強健:
- 中國人壽:RBC 達 319%(截至 2019Q2)。
- 凱基銀行:資本適足率為 14.2%(截至 2019Q2)。
- 凱基證券:資本適足率達 321%(截至 2019Q2)。
-
子公司獲利表現 (2019 前三季):
- 中國人壽:稅後淨利 129.5 億元,年增 23%。受惠於穩健的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及股息入帳,年化投資收益率達 4.21%,維持正利差。
- 凱基銀行:稅後淨利 28.7 億元,年增 15%。主要因金融市場交易收益回穩。
- 凱基證券:稅後淨利 45.5 億元,年增 26%。受惠於債券業務與轉投資獲利表現亮眼。
- 中華開發資本:稅後淨利 21.5 億元。管理費收入隨 AUM 規模穩定成長。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跨售綜效深化:集團將跨售視為核心業務,透過設立共銷櫃檯及專案推動,績效已逐漸顯現。截至 2019 年 9 月,由中壽及凱基證券轉介的凱基銀行信用卡新卡數合計約 2 萬張,個人信貸新撥量逾 6 億元。
-
資產管理品牌強化:
- 凱基投信:產品線擴充迅速,2019 年募集四檔新基金,AUM 較去年同期成長 624% 至 1,500 億元,在多重資產、目標到期債及 ETF 產品均具市場領先地位。
- 中華開發資本:基金主題化與國際化,已完成 Global Opportunities 基金及華創毅達生醫基金募資,並正募集 AI 與新臺幣生醫基金,基金產品線涵蓋育成期至併購期,並橫跨美元、人民幣與新臺幣。
-
數位金融與科技應用:
- 凱基銀行:內部系統升級與外部開放銀行策略並行,透過 API 串接異業合作,並以 RPA 機器人、大數據分析等技術提升內部徵審與撥款效率。
- 中國人壽:深化數位轉型,以大數據分析及數位工具優化客戶體驗,提供更客製化的服務,並導入 i-Agent 專案提升通路效率。
- 凱基證券:因應明年逐筆交易新制,持續升級數位服務,減少交易延遲,並透過與 Social Trade 合作,擴大網路交易服務範圍至東南亞及大陸。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人才國際化:延攬具備國際視野及豐富經驗的高階主管,是開發金控為未來 60 年發展所做的重要佈局,旨在優化營運模式並帶動區域業務成長。
- 資本有效配置:持續致力於金控資本的優化分配,並充分利用集團資源,是金控層級的核心策略。
-
凱基證券四大策略支柱:
- 客戶投資業務成長:提供高附加價值的投資建議與服務,吸引高淨值及新世代客群。
- 鞏固臺灣市場領導地位:透過客戶分層、資源整合提供一站式服務。
- 優化區域業務發展:將臺灣成功經驗複製至海外,並選擇具競爭優勢的利基市場發展。
- 強化數位基礎建設:升級數位平台以因應市場及客戶需求的變化。
-
凱基銀行三大核心策略:
- 提升效率:簡化內部流程,並以數位策略提升客戶體驗。
- 降低資金成本:調節存款結構,吸收多元、穩定、優質的存款。
- 提升資產收益率:強化產品線,增加客戶黏著度與利差。
-
中華開發資本發展策略:
- 累積「乾火藥」(Dry Powder):持續募集新基金,為下一波景氣循環及投資機會做準備。
- 持續活化資產:處分自有資金投資部位,將現金上繳金控,提升股東回報。
- 擴大投資版圖:借助新任管理層的國際經驗,未來將更積極參與大型併購 (Buyout) 案。
6. 展望與指引
- 開發金控:維持四大引擎均衡發展,持續推動跨售,並透過新任國際化團隊,優化現有營運模式及發展區域利基業務,帶動新一波成長動能。
- 中國人壽:不追求新單保費成長,將持續優化商品結構,提高高價值商品佔比,並為接軌 IFRS 17 進行系統建置準備。
- 凱基銀行:以客戶為中心,專注於提升效率、降低資金成本、提升資產收益率等三大核心價值,期望長期展現成效。
- 凱基證券:專注於滿足客戶需求的產品組合及區域業務發展,透過四大策略支柱,鞏固市場地位並追求成長。
- 中華開發資本:在全球經濟動盪中,將採取更謹慎的資本配置,持續募集主題式基金,並把握適當時機進行投資。
7. Q&A 重點
-
Q: 關於中華開發資本,直投部位近年下降速度快,未來可能流動性較差的部位處理速度如何?明年預計可釋出的資本規模?另外,金控雙重槓桿比率約 115%,但凱基證券與凱基銀行資本適足率遠超法定標準,這是否影響 ROE?長期是否有計畫降低其資本適足率以釋出資本?整個金控目前可動用的額外資本有多少?
- A (王總):開發資本的直投部位帳上約 300 多億元,但扣除投資自家基金的 98 億元後,實際僅剩 200 多億元。雖然部分資產流動性較差,但仍有很大部分是流動的,公司會在適當時機持續進行處分。
- A (執行副總 許尚華):
- 子公司資本釋出:從子公司釋出資本需考量其業務發展需求。臺灣主管機關對銀行資本要求較高,因此短期內不會考慮從凱基銀行釋出資本。凱基證券目前的資本水準是其業務發展所需,除非業務有重大改變,否則暫不考慮調整。
- 開發資本:開發資本的資產處分會持續進行,但釋出資本的時機與規模需視市場狀況而定。
- 金控槓桿空間:目前金控的槓桿比率維持在較低水準,代表金控本身有較高的舉債能力。未來會根據資金用途與成本,來決定是從子公司釋出資本,還是由金控層級進行融資。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