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中銀行 2021 年前三季營運表現穩健,各項核心業務均呈現成長。
- 獲利表現:2024 前三季累積稅後淨利達 35.67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21.45%。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0.82 元,年增 13.89%。
- 資產品質:資產品質維持良好,2024Q3 逾期放款比率為 0.24%,備抵呆帳覆蓋率為 560.64%。
- 資本結構:資本適足率充裕,合併資本適足率為 15.06%,第一類資本比率為 13.99%,皆高於法定標準。
-
業務亮點:
- 存款結構持續優化,活期性存款比重提升至 48.51%,有效降低資金成本。
- 放款業務轉型,消費金融放款餘額已超越企業金融。
- 子公司獲利貢獻顯著提升,佔集團稅後淨利比重自去年同期的 8.72% 增至 11.21%。
- 積極響應新南向政策,於馬來西亞成立第三處據點「檳城行銷服務處」。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中銀行的主要業務為存款、放款、財富管理及金融市場操作,並透過子公司經營租賃、證券及保經業務。
-
存款業務:
- 截至 2021Q3,總存款餘額為 6,479 億元,年增 4.69%。
- 存款結構優化成效顯著,臺幣活期存款年增 13.67%,達 3,143 億元;臺幣定期存款則年減 4.98%,降至 2,635 億元。活存比重已由去年同期的 44.68% 提升至 48.51%,有助於穩定並降低資金成本。
-
放款業務:
- 截至 2021Q3,總放款餘額為 4,714 億元,年增 3.35%。
- 業務結構出現轉變,消費金融放款餘額達 2,391 億元,已超越企業金融的 2,323 億元。其中,購置住宅及修繕貸款年增 9.61%,個人消費性貸款年增 10.34%,成長動能強勁。
- 放款擔保結構穩健,有擔保放款佔比達 85.3%,其中以不動產為擔保品的比重高達 77.5%,有助於降低信用風險並提高未來可能的回收率。
-
手續費收入:
- 主要來自放款、信託、財富管理(基金、保險、證券)等業務。2021 前三季,放款手續費與信託手續費為主要成長動能。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佔總手收比重約六成。
-
子公司業務:
- 子公司包含台中銀租賃、台中銀證券及台中銀保經。2021 前三季,租賃與證券業務獲利成長顯著,帶動子公司整體獲利貢獻年增 56.25%,達 4 億元。
3. 財務表現
-
獲利能力:
- 稅後淨利:2021 前三季為 35.67 億元,較去年同期 29.37 億元成長 21.45%。
- 每股盈餘 (EPS):2021 前三季為 0.82 元,優於去年同期的 0.72 元。
- 資產報酬率 (ROA):年化後為 0.65%,高於去年同期的 0.57%。
- 淨值報酬率 (ROE):年化後為 8.09%,高於去年同期的 7.47%。
-
收入結構分析:
-
淨收益:2021 前三季達 91.32 億元,年增 16.64%。
- 利息淨收益:受惠於放款成長及存款結構優化,年增 10.96% 至 64.8 億元。
- 手續費淨收益:因放款及信託業務帶動,年增 20.79% 至 18.42 億元。
- 其他淨收益:主要因子公司獲利表現佳,年增 74.57% 至 8.1 億元。
- 成本效率比率:營業費用佔淨收益比率自去年同期的 52.75% 降至 48.99%,營運效率提升。
-
淨收益:2021 前三季達 91.32 億元,年增 16.64%。
-
利差與淨利差 (NIM):
- 存放利差維持穩定,2021 年 9 月總存放利差為 1.73%。
- 淨利息收益率 (NIM) 逐季提升,2021 前三季累積 NIM 為 1.24%,較去年同期的 1.17% 增加 7 個基點,反映資產運用效率的提升。
-
資產品質:
- 逾期放款比率:2021Q3 為 0.24%,維持在低檔水準。
- 備抵呆帳覆蓋率:2021Q3 為 560.64%,風險承受能力充足。
- 呆帳費用:2021 前三季提列 5.69 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主要基於穩健原則,預先提存以維持資產品質。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海外佈局:
- 積極配合政府「新南向政策」,持續深耕東南亞市場。
- 繼馬來西亞納閩分行及吉隆坡行銷服務處後,於 2021 年 9 月成立「檳城行銷服務處」,擴大服務當地台商及民眾,並於同年 10 月榮獲金管會頒發「新南向政策目標國家授信」績優銀行肯定。
-
永續發展 (ESG):
- 致力推動綠色金融與環境永續,連續三年通過 BSI 溫室氣體盤查外部查證。
- 2020 年擴大盤查範圍,納入總行大樓、南台中分行、太平分行、員工宿舍及研訓中心,並導入系統化方式完善能源與碳排管理。
- 於部分自有行舍頂樓增設太陽能光電系統,落實低碳營運。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核心策略:
- 優化資產組合:持續推動消費金融業務成長,同時優化企業金融客戶結構。
- 降低資金成本:透過提升活期性存款佔比,有效控制利息支出,擴大利差。
- 強化多元收益:提升財富管理與信託業務動能,並仰賴子公司(租賃、證券)創造穩定獲利貢獻,降低對利息收入的依賴。
-
競爭優勢:
- 穩健的風險控管:高比例的不動產擔保放款(佔總放款 77.5%)提供了強大的風險緩衝,即使面臨逾期放款,也能確保較高的回收率。
- 多元化的獲利來源:子公司獲利佔比已超過 10%,成為集團重要的成長引擎。
-
資本規劃:
- 公司於 2021 年辦理現金增資與盈餘轉增資,預計年底股本將提升至 453 億元,以支持業務持續成長並維持強健的資本結構。
6. 展望與指引
-
利率展望:
- 臺幣:預期央行短期內升息空間有限,臺幣存放利差將維持現有水準。
- 外幣:美國聯準會雖開始縮減 QE,但對升息態度仍保守,預期外幣存放利差亦將保持穩定。
- 整體而言,預期 NIM 將維持在目前水平。
-
業務目標:
- 管理層表示,目前存款與放款業務均按照內部設定的進度穩定發展,樂觀看待能夠達成年度目標。
7. Q&A 重點
-
Q1: 請說明利息淨收益與手續費收入成長的主要來源與原因?
A1: 回答內容。
- 利息淨收益:成長主要來自兩方面。首先,利息收入本身有所成長;其次,利息費用節省更多,主因是活期性存款比重增加,有效降低了資金成本。
- 手續費淨收益: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信託業務,特別是基金銷售的手續費收入貢獻顯著。
-
Q2: 簡報第 21 頁(手續費收入組合)與第 22 頁(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的差異為何?
A2: 回答內容。
- 第 21 頁是全銀行的總手續費收入,包含放款、信託(一般信託及基金)、保險、證券、存匯及其他手收。
- 第 22 頁則僅聚焦於財富管理相關業務的手收,排除了放款手收、存匯手收及一般信託手收,主要包含基金、保險、證券及其他金融商品(如特別股、固定收益債)的銷售收入。
-
Q3: 財務投資部分對淨收益的貢獻,以及與去年的比較變化?
A3: 回答內容。
- 在股權投資方面,相關損益(包含已實現及未實現)較去年同期成長約 74%。
- 在固定收益商品(如債券、短期票券)方面,收益較去年小幅成長。
-
Q4: 不動產相關放款成長較大,後續是否會受到央行打房政策的影響?另外,個人貸款與非消費性貸款的組成是什麼?
A4: 回答內容。
- 央行的信用管制主要針對「炒房」而非自住需求。本行購置住宅貸款的客群以自住剛性需求為主,部位約 616 億元,佔總放款比重不大,預期影響有限。
- 簡報第 13 頁的「其他個人非消費性貸款」(餘額 1,615 億元),主要用途是提供客戶以農地或土地進行週轉金或購置的需求。
-
Q5: 對於存放利差及淨利差的展望?
A5: 回答內容。
- 國內央行目前沒有升息的預期,因此臺幣利差將維持現狀。
- 國外美國聯準會雖縮減 QE,但對升息仍持保守態度,外幣利差預期也會維持穩定。
- 整體來看,未來利差表現將與目前水準大致持平。
-
Q6: 存放款業務的成長是否可以達成年度目標?
A6: 回答內容。
- 目前存款與放款業務都按照每月規劃的進度在進行,樂觀預期可依進度達成目標。
-
Q7: 財管手收的比重變化如何?
A7: 回答內容。
- 2021 年前三季,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佔全行總手收的比重穩定維持在約六成,沒有太大變化。
-
Q8: 對於臺開的授信金額及其事件對公司的影響?
A8: 回答內容。
- 本行與臺開自 2011 年即有業務往來,目前仍有授信餘額。此案件在本行屬於擔保放款。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