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LLM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1. 營運摘要
美律 2025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受到外部因素顯著影響。合併營收為 103.27 億元,年增 0.31%,基本與去年同期持平。然而,此數據掩蓋了因新台幣升值所帶來的衝擊。若排除匯率因素,以美元計價的營收實際成長約 8%。
獲利方面,毛利率降至 11.71%,營業利益率為 2.36%,主要受新台幣升值、年度降價、關稅分攤及東南亞地區工資上漲等多重壓力影響。業外方面,因美元走貶產生高達 4.72 億元 的匯兌損失,導致單季業外淨損失 1.97 億元。最終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僅 262 萬元,單季 EPS 為 0.01 元,較去年同期的 2.24 元大幅下滑。
展望第三季,預期將進入傳統出貨旺季,營收可望較第二季成長,但受匯率及關稅不確定性影響,年增率預估持平。公司強調,若排除匯率因素,全年及 2026 年的營運成長趨勢不變,主要動能來自於持續增加的開案數量。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2025Q2 產品營收佔比為:耳機 (Headset) 70%、揚聲器 (Speaker) 23%、其他產品 7%。
- 耳機 (Headset):營收年增 1%。成長動能來自 Audio 耳機(年增 4%) 及 TWS 耳機(年增 4%),主要受惠於英國及中國新客戶的頭戴式耳機與 TWS 產品進入量產。電競耳機(年減 9%) 則因第一季客戶為規避關稅而提前拉貨,導致第二季需求相對疲弱。
- 揚聲器 (Speaker):營收年減 12%。主要受 手機用揚聲器(年減 29%) 需求下滑影響,同樣與第一季提前拉貨有關。然而,電腦用揚聲器(年增 35%) 因筆記型電腦市場需求穩健,表現亮眼。其他類別(如 Hi-Fi 音響)則因舊產品進入生命週期末期而下滑,新一代產品預計於 Q4 量產。
- 其他產品:營收年增 2%。成長主要由 助聽器產品 貢獻,年增率高達 84%,反映美國 OTC 助聽器市場的強勁需求。此類別亦包含麥克風、電池產品等。
3. 財務表現
- 2025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收:103.27 億元,年增 0.31%。
- 毛利率:11.71%,較去年同期的 13.14% 下滑 1.43 個百分點。
- 營業利益:2.44 億元,年減 40.2%。
- 業外淨損:1.97 億元,去年同期為業外淨利 1.09 億元。
- 歸屬母公司淨利:262 萬元,年減近 100%。
- EPS:0.01 元。
- 獲利挑戰分析: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四大因素影響:
- 新台幣升值:相較去年同期升值 7.9%,直接侵蝕以新台幣計價的毛利率。
- 年度降價:對客戶的例行性價格調整。
- 關稅分攤:與部分客戶共同承擔關稅成本。
- 成本上漲:東南亞(越南、泰國)設廠需求增加,導致當地工資快速上漲。
- 營業費用增加:年增 2.12%,主因是用人費用增加,包括擴充研發團隊、支付中國至東南亞的產線移轉費用(差旅、人力支援),以及為音響、VC、日本市場等新業務投入的資源。
- 鉅額業外損失:主因為第二季產生 4.72 億元 的匯兌損失,與去年同期的匯兌利益 1.29 億元相比,差異達 6 億元。業外收入包括利息收入 6962 萬、投資利益 1.57 億等,但不足以彌補匯損。
- 毛利率下滑:主要受四大因素影響:
- 現金流量與資產負債:
- 營運現金流出 18.35 億元,主因應收帳款增加及為第三季旺季備貨支付貨款。
- 資本支出增加至 3.04 億元,用於擴充越南及泰國產能(泰國建置二廠)。
- 自由現金流為負 21.39 億元,因此增加銀行借款 18.88 億元以支應資金需求。
- 存貨由 57.3 億元增至 60.14 億元,反映為旺季備料。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能移轉趨勢:為應對關稅及地緣政治風險,公司正積極將產能由中國移往越南及泰國。預計 2025 年中國境外營收佔比約 40%,2026 年將超過 50%。
- 重點產品動態:
- 助聽器:為今年成長最快的產品線,受惠於美國 OTC 市場開放,需求持續成長。除了現有品牌業務,公司正積極爭取全球六大助聽器品牌廠的代工訂單,視為未來重要的成長引擎。
- 電競耳機:第三季將有新客戶及新機種出貨,預期較去年同期大幅增加。
- 電池產品:配合美國手機大廠客戶新品週期,第三季進入出貨旺季,營收預期將有大幅成長。
- 策略併購與合作:
- 年初宣布收購日本 MWT Holdings 公司,旨在深化日本電聲消費市場的佈局。目前此案仍在等待主管機關核准,尚未完成交割,原預計時程為 9 月,但仍有不確定性。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成本與效率優化:透過精實管理、提升稼動率及改善工時,應對毛利率壓力。預計產線移轉相關的費用高峰將在 10 月後趨緩。
- 產品組合優化:持續導入高附加價值的新產品與新客戶,例如音響系統、VC 產品及日本市場。
- 風險控管:
- 匯率:採取自然避險與衍生性金融商品並行策略,避險比例約維持在美元淨部位的 50% 至 70%。
- 關稅:透過與客戶及供應商的商業談判來應對,並加速產能轉移至低關稅地區。
- 競爭優勢:
- 憑藉穩固的客戶關係與研發實力,開案數量持續增加,為 2026 年的成長奠定基礎。
- 積極的全球產能佈局,能靈活應對供應鏈變化與關稅政策。
6. 展望與指引
- 第三季展望:
- 整體:進入消費電子旺季,出貨量將較 Q2 成長,但因匯率逆風,營收預估與去年同期持平。
- 毛利率:若匯率穩定,因稼動率提升與成本優化,毛利率有望較 Q2 改善,目標回到 12% 以上。
- 產品線:電競耳機、電池、助聽器預期將有大幅成長;TWS 耳機、手機揚聲器、麥克風則因提前拉貨或產品週期因素,預期將較去年同期衰退。
- 全年及未來展望:
- 2025 全年:若不計匯率因素,以美元計價營收將成長;但若以當前匯率估算,以新台幣計價的營收可能微幅年減。上下半年營收佔比預估約為 45:55 或 46:54。
- 2026 年展望:基於目前龐大的開案數量,公司對 2026 年的營收成長抱持信心,但匯率與關稅政策仍是最大的不確定因素。
7. Q&A 重點
Q: 公司如何應對關稅及新台幣升值的衝擊?
A: 內部會透過成本優化、提升稼動率等方式改善毛利。針對關稅,會與客戶進行商業談判;針對匯率,除了在新產品報價時反映,也會透過衍生性金融商品進行部分避險。同時也在評估將美元資產移至境外公司等財會操作。
Q: 收購日本 MWT 公司的進度與預期貢獻?
A: 目前交易尚未完成交割,仍在等待各國主管機關核准。但公司已開始積極佈局日本市場,預期未來幾年耳機產品在日本的滲透率將逐步提高。
Q: 與客戶分攤關稅的細節?
A: 此為商業機密,不便透露。基本上會透過多元的商業談判進行協商,例如換取新案子等方式來處理,而非單純的分攤比例問題。
Q: 第二季的匯率基礎及對毛利率的影響?第三季毛利率展望?
A: 第二季財報評價匯率為期末的 29.9。新台幣每升值 1%,對毛利率影響約 0.3 個百分點。若匯率穩定,第三季因營收規模擴大,稼動率提升,毛利率應會比第二季好,目標回到 12% 以上。
Q: 第二季業外收支的詳細組成?
A: 業外淨損 1.97 億元。主要項目包括:利息收入 6962 萬、其他收入 6356 萬、投資利益 1.57 億(其中蘇州美特貢獻 987 萬、惠州廠 5073 萬、美律資本 CVC 9002 萬)、匯兌損失 4.72 億元,以及財務成本 2286 萬。
Q: 財報中少數股權淨利 1.03 億元(應為減項)的來源?
A: 財報中認列的少數股權損失約 1.9 億元,主要來自持股 51% 的越南廠。因越南廠為合資,其獲利的 49% 需分配給合資方。推估越南廠 Q2 獲利約 3.8 億元。
Q: 公司在外幣的避險策略為何?
A: 採自然避險(美元資產與負債對沖)搭配衍生性金融商品。避險比例約為美元淨曝險部位的 50% 至 70%。
Q: 越南廠的產能與營收貢獻規劃?
A: 2025 年,中國境外(越南+泰國)營收佔比約 40%。預計 2026 年將提升至 50% 以上,屆時越南與泰國的佔比約略相當。
Q: 第三季及下半年展望保守的原因?
A: 主要有兩大原因:1. 匯率不利:新台幣大幅升值直接衝擊營收數字。2. 關稅不確定性:政策變動使客戶下單策略趨於保守,可能影響下半年旺季效應。
Q: 助聽器產品長期營收佔比是否有機會達 10% 以上?
A: 兩、三年內不太可能。要達到此目標,關鍵在於打入全球六大品牌廠的代工業務,這是有機會的方向,目前已開始出貨配件給這些大廠。
Q: 將營收從中國轉至越南是否會稀釋獲利?
A: 不會。惠州廠(持股 49%)轉至越南廠(持股 51%),認列方式改變但影響不大。深圳廠(持股 100%)轉至泰國廠(持股 100%),持股比例不變,因此不會稀釋獲利。
Q: 明年的股利政策?第二季的匯損是否會影響配息?
A: 公司股利配發率政策維持在 60% 至 80%。配息是基於 EPS,匯損若影響 EPS,會影響最終配發的絕對金額,但配發率政策不變。公司傾向將盈餘分配給股東,避免繳納未分配盈餘稅。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的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之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