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東元電機於 2022 年 7 月 22 日舉行法人說明會,說明 2022 年第一季營運成果及第二季展望。由於第二季財報預計於 8 月中旬經董事會通過,本次簡報財務數字以第一季為主,並輔以第二季業務狀況的口頭補充。
- 2022Q1 營運表現:合併營收為 138 億 元,年增 20.4%。毛利率為 21.9%,受原物料及運費上漲影響,年減 1.6 個百分點。然而,透過費用控管,營業利益率年增 1.1 個百分點至 8.3%。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 0.17 元,主要受金融資產評價損失 5.4 億 元影響,導致較去年同期衰退。
- 會計政策變動:自 2022 年起,將「透過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之金融資產損益」由「營業收入」改列至「營業外損益」,以更公允地反映本業經營績效。歷史財報數據已同步重編。
-
第二季展望:預期第二季毛利率將優于第一季,主要受惠於產品價格調整效益顯現。各事業群營收成長預估如下:
- 機電系統:年增 13% 至 17%,實際表現接近預估區間上緣。
- 智慧能源:年增 35% 至 39%,受惠於離岸風電、IDC 及儲能案挹注。
- 智慧生活:年增 8% 至 12%,因「班班有冷氣」專案結束,成長回歸正常水準。
- 策略發展重點:公司積極把握全球「節能減排」趨勢,聚焦於再生能源、儲能、節能產品及電動車等四大領域,並結合台灣「2050 淨零碳排」政策與美國基建法案帶來的商機,推動長期成長。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東元電機核心業務分為三大事業群,產品組合持續朝向高值化與綠能解決方案發展。
-
機電系統事業群 (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
- 業務內容:涵蓋高低壓馬達、變頻器、歐洲子公司 Motovario 的減速機、自動化產品,以及新興的電動車動力系統 (T-power train)、無人搬運車 (AGV) 等。
- 2022Q1 表現:營收佔比 52.4%,年增 19.9%。受惠於全球工業需求強勁,在中國、北美及歐洲市場均有顯著成長。
-
智慧能源事業群 (Smart Energy)
- 業務內容:以工程統包為核心,包含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網路數據中心 (IDC) 機房建置、儲能系統 EPC 與維運、太陽能電站等。
- 2022Q1 表現:營收佔比 11.7%,年增 13.7%。主要貢獻來自離岸風電、IDC 及南港生技園區等工程案。2022Q2 因儲能案開始認列,營收佔比預計將提升至 15% 以上。
-
智慧生活事業群 (Smart Home & Appliances)
- 業務內容:包含家用與商用空調、各類家電產品,以及持股的宅配通物流服務。
- 2022Q1 表現:營收佔比 29.6%,年增 27.9%。成長主因是認列「中小學班班有冷氣」專案營收。此為一次性專案,2022Q2 起該事業群成長將回歸常態,營收佔比預估降至 25% 左右。
3. 財務表現
-
2022Q1 關鍵財務指標:
- 營業收入:138.97 億 元,年增 20.4%,季增 1.1%。
- 營業毛利率:21.9%,年減 1.6 個百分點,季增 0.9 個百分點。
- 營業利益率:8.3%,年增 1.1 個百分點,季增 0.1 個百分點。
- 稅後淨利:3.48 億 元,年減 68.4%。
- 基本每股盈餘 (EPS):0.17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營收成長:主要由各事業群業務需求強勁所帶動,尤其在北美、歐洲及台灣工程市場。
- 毛利率壓力:自 2021 年下半年起,原物料價格及海運費用上漲持續對毛利率造成壓力。公司自 2021Q4 起陸續調漲產品售價,效益已於 2022Q1 後半季浮現,預期 2022Q2 毛利率將持續改善。
- 獲利挑戰:2022Q1 本業獲利(營業利益)因費用控管得宜而維持成長,但稅後淨利及 EPS 因認列 5.4 億 元的金融資產(持有之上市櫃股票)評價損失而大幅下滑。此為未實現損失,未來可能隨股市波動回沖。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
- 台灣淨零碳排政策:政府預計於 2030 年前投入 9,000 億 元預算,東元在再生能源、儲能、節能及運具電動化等領域皆有佈局。
- 美國基建法案:法案規模達 1.2 兆美元,其中約 5,300 億 美元商機與東元業務相關,特別是在 O&G 產業電氣化、電網升級及 IDC 建置等領域。
- 中國新基建:聚焦 5G、大數據中心、電動車等,為東元相關產品提供市場機會。
-
關鍵產品進展:
- 儲能系統:與全球儲能龍頭 Fluence Energy 合作,於 2022 年 4 月標得台電龍潭變電所 60MW 儲能案,合約金額 26 億 元,為全台最大案場,已於第二季開始施工並認列營收。
- 離岸風電:在離岸風電陸域變電站統包工程市佔率近 40%,為台灣市場領導者,未來將持續爭取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釋出的訂單。
-
電動車動力系統:
- 電動貨卡:與國內貨卡龍頭合作開發之 3.5 噸 電動貨卡預計於 2022 年底上路,將優先導入旗下宅配通使用。
- 電動巴士:已開發符合政府「設計暨製造在台灣 (DMIT)」規範的動力系統,國內六家主要電巴製造商中,已有 四至五家 採用東元產品進行設計,預計 2023 年 可見到相關產品推出。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東元的長期策略是將自身從傳統機電製造商轉型為綠能解決方案提供者。公司將持續投資於節能、儲能及電動化技術,並整合集團資源,提供從產品到系統整合的全方位服務。
-
競爭優勢:
- 品牌與通路:擁有悠久的品牌歷史與全球化的銷售網絡。
- 技術實力:在馬達、電力工程領域具備深厚技術基礎,並延伸至儲能、電動車等新興應用。
- 市場實績:在台灣離岸風電變電站及儲能市場已取得領先地位。
-
風險與應對:
- 市場風險:全球經濟放緩,特別是中國市場的不確定性,可能影響工業產品需求。公司透過全球佈局分散風險,目前北美、歐洲及台灣市場需求依然穩健。
- 成本波動:原物料價格波動對毛利率造成影響。公司透過策略性備貨、產品價格調整及提升營運效率加以應對。長交期訂單(如大型馬達)在原物料價格下跌趨勢中,反而對毛利率有利。
6. 展望與指引
-
2022Q2 營運展望:
- 機電系統:營收年增 13% 至 17%。
- 智慧能源:營收年增 35% 至 39%。
- 智慧生活:營收年增 8% 至 12%。
- 全公司毛利率:預估區間為 21% 至 25%,預期將高於第一季的 21.9%。
- 下半年展望:公司表示台灣、美國、歐洲等主要市場需求仍穩定健康,但中國大陸市場因先前封城及內部政策調整,復甦力道仍需觀察。更詳細的下半年展望將於 8 月中旬的法說會上說明。
7. Q&A 重點
-
Q: 台電自身虧損是否會影響儲能標案的釋出時程?未來儲能案改為價格標,是否會加劇競爭?
A: 目前未觀察到台電標案有延遲跡象。台電自建案場(如龍潭案)因規格要求高,造價也較高(約 4,000 多萬/MW),而民間為主的輔助服務市場規格要求不同,造價較低,因此存在市場區隔。東元會評估合適的成本與利潤才會投標,不會惡性競爭。
-
Q: 電動巴士國產化的產品主要針對國內市場嗎?預計何時開始出貨?
A: 東元提供的是動力系統(馬達加驅動器),產品已準備就緒。合作的巴士製造商預計 2023 年 產品會問世。政府「十年一萬台」計畫主要針對國內客運汰換,但我們的客戶也計劃將開發出的電巴產品拓展至海外市場。
-
Q: 第二季原物料價格下跌,對公司的庫存和毛利率有何影響?效益何時顯現?
A: 公司原物料庫存週轉約 二至三個月。對於短交期產品,客戶會要求降價,公司會控制在合理毛利水準。對於長交期訂單(如大型馬達,交期約六至八個月),因接單時價格已固定,原物料成本下跌反而有利於毛利率提升。此效益預計在第三季會更明顯反應。
-
Q: 請提供下半年的訂單或未來展望方向。
A: 目前觀察到台灣、美國、歐洲市場相對穩定,但中國大陸市場的掌握度疑慮較多。公司整體的詳細展望,將在 8 月中旬的法說會上說明。
-
Q: 第三季各區域市場的營收成長動能是否有變化?例如歐美需求下滑或中國復甦?
A: 從第二季接單狀況來看(將影響三、四季出貨),除了中國大陸市場較辛苦外,其他市場的接單情況都相當健康。北美成長強勁,歐洲子公司 Motovario 業務也維持正常。中國市場雖已解封,但產業調整仍在進行,復甦情況尚不確定。
-
Q: 智慧生活事業群未來的成長性如何?是穩定成長還是集中在特定年度認列?
A: 智慧生活事業群中,約五成是傳統空調家電業務,市場成熟,預期維持中位數的穩定成長。另外約二至三成是宅配通,雖疫情帶來的高速成長趨緩,但民眾消費習慣已改變,仍能維持一定成長動能。整體而言,預期該事業群在正常情況下,能維持如第二季預估的 8% 至 12% 的年成長水準。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