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陣子很多人問富果研究員,要如何投資金融股比較適合自己,如何存股、何時才算便宜價來進場以降低存股成本。因此富果研究團隊就以下這篇分析,和大家分享金融如何運用財務數據了解金融業的公司、以及選擇合適標的進行投資。
我們將會了解到可以運用哪些歷史資料,來了解金融業公司業務及體質,並且對自己的存股更有信心!
金融產業的商業模式與發展趨勢
金融產業中的公司根據其商業模式主要可以分為銀行、證券、保險及租賃,而因為金融行業大多需要取得政府許可(屬特許行業)且運用大眾資金,故金融業的營業特性為高度監管和高槓桿。而近年來金融業發展趨勢為數位化並減少實體據點,此趨勢在消費金融方面更是明顯,不論是網路銀行、純網銀、網路券商等,目標都是帶給用戶更好的體驗,同時降低服務成本、提高營運效率,目前國內代表數位化金融業公司包含王道銀行 O-Bank、台新 Richart Bank、將來銀行和 LINE Bank 等等。
通常分析一家公司,我們常以下列架構進行分析:
- 基本概況:公司的基本資料、經營團隊、股權結構等。
- 營運概況:商業模式、營收佔比等。
- 所屬產業分析:整體產業趨勢、上下游關係、技術及法規狀況等。
- 歷史財務數據:三大報表、以金融股而言,還有其他重要的資訊需要掌握,本文將另外介紹資本適足率、逾期放款比率、淨利差。
1. 基本概況:
- 股東結構
我們可以從公司年報查詢前 10大股東名單(每年一次),也可以查到董監事及重要經理人持股狀況(每月更新),例如永豐金(市:2890)。可以從股權的結構進行判斷該金控是否被某特定家族所把持(例如辜家、蔡家、林家等),或是以專業經理人為主的營運模式(例如玉山金(市:2884)),又或是幾乎可以說是不會倒的泛國營金控/銀行(例如兆豐、合庫)。
此外,有些金融股的股東名單中有國家的主權基金、員工持股信託或是家族做為大股東,籌碼較為穩定,股價不易大幅波動。反之,若是由少數持股就把持大型金控的結構,再每三年一次的董事改選,就比較有可能出現為保衛經營權而在市場上收購的現象,造成股價波動。
- 實收資本額(股本)
金融業的另一個重要的觀察指標是該金控的股本,因為金融業本質是一個以錢賺錢的行業,有更多的股本,才能經營更多的業務,因此,台灣的各個金控可依股本的大小(每500億元一個階段)進行簡單的劃分,在股本500億元以下的金融股,在業務上可以較為單純,例如純做銀行、租賃或是保險,通常獲利性較好,因為業務單純,可以把業務做得更精,且小股本的公司在長大的過程中,通常會透過發放股票股利的方式把股本慢慢擴大,或是透過併購跨入其他業務(例如從證券跨銀行、或是從銀行跨保險),而參與這樣的成長過程,是可以讓存股的投資人每股成本持續降低,隨公司成長。
- 經營團隊
除了股權結構外,是誰在主導這間公司悠關公司的營運成果,同時這些成果是不是跟這些經營者或大股東習習相關,則是反應了代理問題的嚴重程度。
以國內金控為例,若是掌握實權的經營者,其實只是小股東,那麼這家金控就更容易頻繁發生把金控(股東)的錢,利用各種手段,搬到自己口袋的情況,進而大大損及股東權益,而有這種狀況的金控,其市場給予的評價(本益比)通常都較低,且這樣的公司文化及營運方式也更難吸引好的人才,公司的競爭力自然也就比較弱。
2. 營運概況:
金融業公司商業模式相對單純,主要可以分為銀行類、證券類、保險類及租賃類,由於金融股中不少是以控股公司存在,,因此需要了解公司旗下的事業體有哪些,並且進一步查詢各事業體營收占比分別佔了多少,以營收占比最高的作為所屬類別。舉例來說,玉山金控裡銀行獲利佔比超過 95% ,為最大事業體,因此玉山金控以銀行為其主要業務。
了解一家金融公司的業務中心是了解公司特性的重要環節,因為營運模式不同會導致公司在遇到同樣的大環境變動下產生不同的表現。舉例來說,在 2008 …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