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技觀點更新 2024/10/28
富果 2023/12/05 發布的晶技(市:3042)報告,提到隨汽車走向電動及智能化,對石英元件的需求將上升,加上高階產品帶動 ASP 提升,以及新產能陸續開出,公司獲利有望止跌回升。公司目前 2024Q1-Q3 累計營收 YoY+19.6%,EPS 約 4.6 元,YoY+0.34 元,實際情況符合富果預期(先前預期公司 2024 年營收 YoY +19%),且 2024 年還引進了華新集團入股。股價自發佈報告以來也累計上漲了 15.5%(含息)。本篇文章將更新公司目前近況:
透過私募引進華新集團資源,除改善財務結構,也將結合集團優勢拓展客群
晶技此次辦理私募在 2024/04/15 公告,並在 2024/06/20 宣布由華新集團入股,分別由華新科拿下 2,080 萬股(6.1%)、佳邦拿下 420 萬股(1.2%),總計增資 2,500 萬股,股本膨脹 7.9%,以私募價 93.5 元計算,合計募資 23.38 億元新台幣(以下同)。
華新集團此次入股,主要期望能在電子元件領域佈局更加完整。從集團成員來看,與電子元件供應鏈相關的包含被動元件廠華新科(市:2492)及信昌電(市:6173)、天線廠佳邦(櫃:6284)、PCB 廠精成科(市:6191)、瀚宇博(市:5469)及嘉聯益(市:6153)等。晶技加入後,剛好能補足過往所沒有的石英元件的業務,以提供客戶更完整的解決方案。
於晶技而言,隨著石英元件進入半導體製程,以及終端對分散供應鏈佈局的需求,所需的設備、海外新廠成本也持續上升,透過華新集團資金的挹注,便能有效減緩資金壓力,同時也有機會在未來整合後,發揮集團綜效。
透過增加資本支出,除了提升公司規模,也拉高產業競爭門檻
據晶技 2024/09 法說會所述,2024 年資本支出預估達 18.7 億元,當中主要包含平鎮廠的轉型與技術升級 5.56 億元、寧波車用新廠設備及工程支出 7.34 億元及印尼泗水廠改建 2.5 億元等,大量的新廠除了擴充產能,提升規模效應,用於平鎮廠的半導體製程技術升級也拉高了產業門檻,從台灣其他石英元件廠(希華(市:2484)、台嘉碩(櫃:3221)、安碁(櫃:6174)、加高(櫃:8182)、泰藝(櫃:8289))的財務數據來看,以上五家企業 2023 年稅後淨利總和也才 4.41 億元,較平鎮廠的 5.56 億元低,顯示未來石英元件若跨入半導體製程,產業進入門檻將更高。
隨產業對規格要求及需求持續提升,預估公司營收及獲利都將穩定成長
本次財測營收及毛利較前次預估均無調整,主要是在營業費用方面,隨著公司加大擴廠力道及投入半導體製程研發,調升營業費用佔比,使營業利益率較前次預估下降,且由於引進私募以及可轉債到期,故股本也會有所稀釋。
綜合以上,預估 2024 / 2025 年營收為 128.1 億 / 155.8 億元,YoY +18% / +22%,毛利率 2025 年隨稼動率持續提升,成長至 38.98%,EPS 2025 年因為股權稀釋,故 EPS 僅有 8.52 元,未超過 2022 年的 9.06 元。以 2024/10/22 公司 116 元股價計算,2025 年 Forward P/E 為 13.6 倍,位於歷史本益比 12-18 倍下緣,考量公司為產業龍頭,且持續提高產業門檻,目前估值尚屬合理。
資料來源:富果研究部
晶技(市:3042)除了是全球石英元件的領導廠商,也是蘋果供應商當中的一員。晶技所生產的石英元件是電子產品不可或缺的零組件,從手機、筆電、汽車到網通設備等電子產品當中都會有它的存在,隨著石英元件走向半導體製程發展,將會讓產業往哪一個方向成長?
富果觀點
- 公司經營層經驗及人脈豐富,使公司能穩健成長獲利
- 隨著石英元件走向半導體製程,將逐漸提升產業門檻,建立公司護城河
- 隨著汽車智能化及電動化,以及寧波廠擴產,公司將受惠石英元件需求量提升
- 5G、WiFi 技術、滲透率提升下,將使公司相關高階產品需求提升,ASP也有望提高
晶技公司簡介
晶技(市:3042)成立於 1983 年創立之初便對標了一線的日本石英元件大廠,望能建立台灣石英元件供應鏈。過數十年的努力,公司從初期只能進口日本退役設備生產,到如今已有自主生產技術,與日商並駕齊驅,成為了全球石英元件領導廠商。
晶技的石英元件產品依構造主要分成兩大類:石英晶體(石英諧振器)及石英振盪器。石英晶體需要依靠外部電壓才能產生振盪信號;石英震盪器則是在石英晶體的基礎上加上了控制 IC,因此可以主動輸出振盪信號。
讀者可以把振盪信號想像成是節拍器打出的節拍,指揮家需要節拍才能演奏出音樂,電子產品也是如此,需要震盪器輸出的信號,才能有序無誤地進行運作。
Source:晶技官網、富果研究部
由於石英元件具以上所提重要的特性,因此幾乎所有電子產品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從一般生活中常見的手機、智慧手錶、筆電,到伺服器、基地台、電動車等,石英元件都是不可或缺的角色。
Source:微机分WekiHome
經營團隊皆任職多年,且學歷背景豐厚,而公司股權也多為基金持股,股權集中穩定
晶技董事長兼執行長林萬興與董事林進寶是公司的核心人物,兄弟倆曾在公司成立前經營電子零件貿易商良興電子,並結識許多電子代工廠創辦人,為後續晶技的客戶打下的基礎。而近年為因應石英元件小型化、走向半導體製程的趨勢,公司在 2017 年延攬了在半導體業界經驗豐富的朱志勳博士來擔任公司的技術長,藉以加速升級產線。
此外,公司的股權除了林家兄弟外(3.57%),其餘皆為壽險公司、基金持股(13.7%),股權結構相當穩定。
Source:晶技年報
石英元件產業過去雖由日廠壟斷,但晶技依靠合作、努力及機遇成功打下一片天
石英元件過去多由日廠主導的一大原因,是因為日廠曾憑藉石英危機(註),成功打下了豐厚的石英製造技術基礎,像日廠 Epson 的母公司精工就是日本鐘錶製造商。而晶技雖然技術與日廠仍有些許落差,但依靠和台灣代工廠(如鴻海、廣達、仁寶)的密切合作,成功讓公司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逐步升成為領導廠商。
註:石英危機源於 1960 年代末,當時日本精工推出了史上第一支石英錶,由於石英錶成本較機械錶低,精準度也較高,因此隨著技術發展於 1970 年代開始迅速搶佔手錶市場,許多日商(精工、星辰、卡西歐等)就在當時迅速崛起。
Source:晶技法說會簡報
雖然公司目前市占率高達 11.8%,但還是相當依賴日本供應鏈,製造成本中有近 40% 來自日本,這也是公司相對弱勢的區塊,因此公司在過去十幾年來,也積極培養中國當地供應商,希望分散供應鏈風險。
但在客戶方面,晶技就較競爭對手有較大的優勢,由於台灣電子業發展完整且成熟,加上林進寶董事、林萬興董事長和許多台灣電子業重量級人士結識,因此早期就獲得了許多電子代工廠的訂單、資金支援,甚至在 2006 年蘋果就打入了蘋果 iPod 供應鏈,後也成功打入 iPhone,成為目前蘋果 200 大供應商之一。
此外,公司廠房多設在中國及台灣,可協助客戶分散區域風險、優化供應鏈調度,且在成本上也能比日商較具優勢、與陸商站在同一陣線,同時使用在地化產品也能減少碳排,更加貼近節能減碳的趨勢,使公司能在成熟市場當中仍能有穩定獲利。
Source:富果研究部
石英元件產業將跟隨被動元件產業,朝高附加價值、半導體製程的方向發展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