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材料設備
美股觀點摘要
法說會備忘錄
消費性電子
量化分析
金融知識
投資心法
投資入門
其他
軟體
能源
生醫
民生消費
電子零件
記憶體
IC 封測
IC 製造
IC 設計
半導體
個股分析
其他
民生消費
生醫
軟體
消費性電子
車用
AI
產業分析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Oracle(NYSE: ORCL) 於 2025 年 9 月 9 日召開 FY2026Q1(CY2025/6~8 月)電話會議,儘管單季營收與 EPS 未達分析師預期,公司卻揭露了高達 4,550 億美元的剩餘履約義務(RPO),年增 359%,引爆市場熱烈反應,帶動股價盤後飆升近 30%。此一驚人數字宣告了 Oracle 在 AI 時代下,已成功轉型為雲端基礎設施的關鍵玩家。以下為市場核心觀點更新:

市場核心觀點

  1. FY2026Q1 營收獲利表現平淡,然 RPO 爆炸性增長徹底改寫市場預期
  2. OCI 雲端業務成唯一亮點,拿下 OpenAI 等巨頭大單,未來五年展望極其樂觀
  3. AI 策略雙軌並行:以高效能 OCI 搶攻 AI 訓練市場,並憑藉資料庫護城河主導企業 AI 推論
  4. 鉅額資本支出導致短期現金流轉負,營運槓桿與執行風險成為關注焦點
  5. AI 轉型故事成功,然股價已反映未來數年完美預期,高估值帶來巨大壓力

FY2026Q1 財報平淡,但 OCI 的 RPO 爆炸性增長

Oracle FY2026Q1 總營收為 149.3 億美元(以下同),YoY+12%,略低於市場預期。Non-GAAP EPS 為 1.47 元,同樣未達預期。

然而,市場完全忽略了這些短期數字,焦點全部集中在公司揭露的剩餘履約義務(RPO,Remaining Performance Obligation)上。RPO 代表已簽約但尚未認列的未來收入,是衡量未來業務能見度的關鍵指標。Oracle 的 Q1 RPO 從去年同期的 991 億元,暴增 359% 至 4,550 億元。這個數字不僅遠超市場想像,也超越了 Microsoft(3,750 億元) 、AWS(1,950 億元)和 Google(1,082 億元)的在手訂單數值。這表明 Oracle 已成功鎖定未來數年的巨大收入來源,徹底扭轉了市場對其成長性的看法。

OCI 雲端業務成唯一亮點,拿下 OpenAI 等巨頭大單,未來五年展望極其樂觀

本季 RPO 的驚人增長,完全來自其雲端基礎設施業務 (Oracle Cloud Infrastructure, OCI) 的巨大成功。Q1 OCI 營收達 33 億元,YoY+55%,是公司內部成長最快的業務。

ORACLE 1Q26 損益表

Source:Oracle、富果研究部

更重要的是,公司證實已與 AI 領域的眾多領導者簽訂了鉅額合約,客戶名單包括 OpenAI、xAI、Meta、NVIDIA、AMD 等。CEO Safra Catz 更進一步給出了 OCI 未來五年的驚人財務預測:

  • FY2026:OCI 營收預計將成長 77%,達到 180 億元
  • FY2027 ~ FY2030:OCI 營收預計將依序成長至 320 億、730 億、1,140 億,最終達到 1,440 億元

此一前所未有的長期展望,顯示管理層對其 OCI 在 AI 算力市場的競爭力充滿信心,並預期 Oracle 將在未來五年內成為雲端基礎設施的巨頭之一。

AI 策略雙軌並行:以高效能 OCI 搶攻 AI 訓練市場,並憑藉資料庫護城河主導企業 AI 推論

Oracle 的 AI 策略主要建立在兩大支柱上:

  1. AI 訓練(Training):針對 AI 模型訓練需要的大規模 GPU 算力,Oracle 宣稱其 OCI 數據中心在效能與成本效益上優於所有競爭對手。技術長 Larry Ellison 強調,Oracle 的網路架構能以更快的速度移動數據,「如果我們的速度是兩倍,成本就是一半」,這正是吸引 OpenAI 等頂尖 AI 公司的主因。
  2. AI 推論(Inferencing):這是 Larry Ellison 認為規模將遠大於訓練的市場。Oracle 的核心優勢在於其長期以來作為全球企業數據最大託管者的地位。公司推出的
    Oracle AI Database,能將企業的私有數據「向量化」,使其能被大型語言模型(LLM)理解和運用,同時確保數據的絕對安全與隱私。企業用戶將能直接在 Oracle Cloud 上,結合自身的私有數據與 ChatGPT、Gemini、Grok 等頂尖 LLM,提出「最新關稅對下一季利潤有何影響?」這類高度客製化的商業問題,這是競爭對手難以複製的獨特價值主張。

鉅額雲端基礎設施資本支出導致短期現金流轉負,營運槓桿與執行風險成為關注焦點

為了支撐龐大的 RPO 訂單並建構足夠的 AI 基礎設施,Oracle 正進行前所未有的大規模資本投資。公司預估 FY2026 的 CapEx 將高達 350 億元,導致 Q1 的自由現金流轉為負數。

儘管管理層強調其投資屬於「輕資產」模式(主要投資於伺服器設備,而非土地與建築),並能快速將資本投入轉化為收入,但如此巨大的前期投入,無疑帶來了龐大的執行風險利潤壓力。市場將密切關注,這些鉅額合約的利潤率,以及公司能否在快速擴張的同時維持其營運效率。

AI 轉型故事成功,然股價已反映未來數年完美預期,高估值帶來巨大壓力

綜合來看,Oracle 憑藉其數十年在企業資料庫市場的深厚積累,成功抓住了 AI 掀起的算力革命,將自身定位為不可或缺的雲端基礎設施供應商。其龐大的 RPO 不僅提供了未來數年極高的營收能見度,也證明了其技術與策略已獲得市場領導者的認可。

然而,公司也面臨兩大挑戰:

  1. 執行與利潤風險:將 4,550 億元的訂單轉化為實際的營收與獲利,需要近乎完美的執行力。鉅額的資本支出已對短期現金流造成壓力,而這些大型合約的最終利潤率仍是未知數。
  2. 極端高昂的估值:法說會後股價的暴漲,使得目前 Oracle 的股價已處於歷史高位,任何執行上的差池或市場需求的變化,都可能引發劇烈的估值修正。

總結以上,Oracle 此次財報無疑是其企業史上最重要的一次轉捩點,宣告了這家傳統軟體巨頭已成功躋身 AI 雲端戰爭的核心,其獨特的資料庫護城河與高效能 OCI 基礎設施,使其具備了挑戰現有雲端三巨頭的潛力。儘管執行風險與高估值是顯著的隱憂,但其驚人的在手訂單、清晰的長期展望,以及在企業市場難以撼動的客戶關係,共同確立了其明確的產業地位與成長前景。

本篇文章參考以下專家觀點,搭配 AI 進行內容改寫。文章內容僅作為學習參考之用,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


Alex Huang
Author

Fugle 富果研究團隊 / 臺大材料系 / Alex 的投資研究記事本版主
跨足商管領域的理工青年,持續培養跨域思維和能力
相信價值投資,喜歡從科技趨勢中找尋投資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