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Generic selectors
Exact matches only
Search in title
Search in content
Post Type Selectors
Search in posts
Search in pages
Filter by Categories
軟體
其他
生醫
投資入門
民生消費
投資心法
其他
金融知識
個股分析
量化分析
半導體
消費性電子
IC 設計
法說會備忘錄
IC 製造
IC 封測
材料設備
記憶體
電子零件
產業分析
民生消費
AI
生醫
車用
能源
消費性電子
軟體
時事短評
未分類
logo 註冊/登入 logo
test
  1. 2024 Q2 財務數字
    1. 營收:332.9 億,YoY-10.7%,QoQ+16%,主因消費性市場修正及策略性汰弱導致營收較去年同期減少。
    2. 毛利率:22.2%,YoY-1.1 ppts,QoQ+1.9 ppts,受惠高價值事業比重提升,優化產品組合,較上一季成長。
    3. 營業費用中研發佔營收 5.5%,季增近一成,聚焦雲端、光電、5G 及新事業等投入。
    4. EPS:1.36 元新台幣,YoY-26%,QoQ+30%。
  2. 產品組合:
    1. 雲端及 IoT:營收占比 36%(上季35%),QoQ+21%。主要成長來自 AI 伺服器電源、雲端運算電源。
    2. 光電:營收占比 22%(上季23%),QoQ+10%。其中車用與不可見光的核心應用持續提升。
    3. 資訊及消費電子:營收占比 42%(上季同),QoQ+15%。高階產品比重持續成長,高階電源、智慧輸入裝置出貨年成長。
  3. 成長策略及佈局:
    1. 精實聚焦已經告一段落,將往成長的方向加速進行。
    2. 未來成長建立在營運體質優化的基礎上,打造公司中長期營運成長的動能,一方面聚焦研發資源,另一方面持續進行策略投資。
    3. 聚焦研發資源:透過新事業提高獲利,毛利率提高,將獲利再投入研發達成良善循環。
    4. 策略投資:與高度互補的公司合作,如Cosel 。近期光寶底下光林智能(LEOTEK)亦收購英國 LED 工業照明巨頭 Dialight 底下的交通事業部,光林智能將取得全球交通號誌服務商的領先地位,從照明業務發展到交通號誌、系統管理、交通監測、電動車充電站、AI 智能管理平台的新賽道。光寶已開始策略投資,以併購來持續驅動未來成長。
  4. 第三季展望:
    1. 有信心三大事業部皆會較第二季持續成長
    2. 成長動能主要來自高價值業務,尤其雲端業務較 Q1 有 21%增長,預計 Q3 還會有兩成以上的成長。目前新客戶、新產品發展很順利。
    3. 雲端電源部分,B 系列 AI Power shelf 33kW,下半年進入量產。
    4. Liquid to Air 的 side car 已獲得 Nvidia RVL 認證,預計下半年出貨,且公司為全球唯三供應商,另外兩間為國外廠商(其中一間應該是 Vertiv),光寶科為台灣獨家。
    5. Liquid to Liquid 目前正在經 Nvidia 驗證,期待八月份得到 RVL 資格,且於下半年出貨。
    6. Rack 機櫃下半年小量交貨,預期明年液冷解決方案佔總業務營收一成。
    7. 光電半導體部分,持續受惠穿戴、安防、工控、新能源市場的回溫。
    8. IT 部門:AI PC 帶動 AI 電源、Mini LED 背光鍵盤。遊戲機第三季逐步在拉貨、低軌衛星與工業電源產品下半年有增速趨勢,營收逐季增長態勢明確。
    9. 整體下半年營收預估兩成成長。
    10. 核心事業營收逐季成長外,也皆步入年成長的軌道,獲利結構繼續優化。

 

QA

  1. 到第二季精實聚焦告段落,上半年營收 YoY 衰退,整年也會因為上半年受到影響。這部分受到消費性市場影響、遊戲機、部分機種的 end of life,上半年已反應完,下半年相對上半年會正成長。
  2. AI 第一代電源是 3kW,下半年 5.5kW。AI Power 會從 7~8%提升到今年 12~15%(這裡的佔比分母是雲端與物聯網部門的營收,且還沒加入下半年 Liquid to Liquid)。今年影響度不大,明年會比較明朗看到整個液冷整合 Solution 營收,預計未來能佔總營收一成比重。
  3. 承上,Total solution 包含電源、機構、機殼、Power shelf、Cold plate。其中液冷分成液對氣、液對液。
  4. 液冷產能 2024、2025 年在高雄,越南廠兩年後基地會啟動,預計 2025、2026 以後會將產能轉移到越南。液冷下半年少量出貨,營收放量在 2025 年。
  5. CDU 屬於新產品,與客戶討論產品當中,競爭優勢第一個在 MCU 改成數位控制,可以把溫度控制更精準,其領域本身屬於 Power,是光寶的專長。第二個是系統整合的 solution,整合為客戶痛點。第三,因為光寶在全球各地製造,可以提供更廣的供應鏈;至於設計部分,所有設計、開發都是光寶自己本身,部分尋求外部合作;市占率部分,液冷 Rack solution 還在初期階段,談市佔率不太有意義。
  6. Cosel 併購部分,最終希望要有一定的控制權,此屬於雙方共識。取得控制之前第一步是觀察雙方配合有沒有綜效,是否對雙方業務、設計、supply chain、製造等真正有幫助。目前已經組合雙方的資源,討論如何從業務、產品設計、怎麼利用光寶本身大規模優勢幫助 cosel 擴大市場。電供整體市場 1400 多億,雖然 Cosel 是日本第一但也只有 60.70 億而已,光寶期望能與 Cosel 將整個餅做大,基於與對方的合作,促進光寶在工業用電源領域的成長。
  7. 全年雲端業務營收成長預估 double digit。
  8. 基於雲端業務成長 double digit,且 AI 提升至 12~15%,AI 營收翻倍成長。
  9. 液對氣 Side Car 是通過 Nvidia 的產品認證,最終會透過 ODM 廣達、緯穎、Supermicro 等出貨。目前對手有三個,光寶是唯一台商。Liquid to Liquid 也是 Nvidia。光寶掌握核心的設計,包括機構能力、電源能力、Liquid to Liquid 設計、MCU 等都是自己做,部分零件會與外部配合。
  10. 整個櫃子PSU 佔 20%,機構佔最大 65%。整體解決方案佔營收 10%的數字有包含雲端部門裡的 PSU 營收貢獻。
  11. EOL 的部分分兩塊,一塊是 ODD 的部分,是因為市場上沒有需求了。另一塊是光寶策略型停止某些代工服務,像是車用的車燈代工、Motherboard 的代工。
  12. 第三季 QoQ 不到 20%,成長來自 (a.) 光電部門來自光電半導體;(b.) 雲端物聯網部門主要成長來自電源、AIoT(安防、互聯網); (c.) 資通訊來自 AI PC,電源需求來到 800W(AI Desktop)、2kW(工作站),代表提高了 ASP。此外 Mini LED 單價較  LED高,且用量更多(過去一顆變四顆),帶動整個鍵盤 ASP 提高。最後,全球三大遊戲機都是我們的客人,在去年第四季有相當多庫存,第一季在消耗中,目前第三季有看到開始拉貨。
  13. 車用部分,a. 車燈部分停止代工,往 ADAS Camera solution 做轉型,目前有兩個主要的 Tier1 客人。代工比重下降,在 Camera sensor 生意比重會上來;b. EV Charger部分,從 EV Service Provider 轉到與北美車廠合作,未來也會與歐洲車廠合作。EV Fast Charger 目前以 30kW 為主,以車隊作為主要生意來源。第二季 30kw、60kw 都經過 UL 認證,第三季已有小訂單往車隊交貨。整體而言代工比例下降,DC Fast Charger、AC charger、ADAS Camera 逐步增加。
  14. 液冷系統部分,服務 CSP 是光寶不是 ODM。
  15. 北美會先佈置好team。光寶的思維是先把產品做好,能降低後續的服務負擔。所以整合是關鍵,假使是使用不同供應商就容易出問題,這是我們滲透進市場的方式。
  16. LEOTEK 是屬於光寶的子公司,營收占比事實上不大,主要業務是交通燈、路燈,全球市占超過三成。過去正積極轉型,把目標瞄準到將來智慧城市的應用,交通會是智慧城市最大的問題。希望透過能力的增加,在這方面透過 AI 將資訊管理起來,藉此才有可能解決交通問題,整理城市交通碳排。此項併購是買對方的團隊、能力,往智慧城市路上去做轉型。此併購案不會有太大營收貢獻,目的是未來的城市商機。
  17. 因為是個客製化的方式,不是工規,市佔率部分很難做比較。系統完整認證上面沒有看到台達,台達那是不同的認證,另外兩家都是國外的。
  18. 今年稅率會較去年略微提升,大約 23~24%左右,主要是因為在海外有營運據點,所以合併稅率會受到全球最低稅負法規變更的影響,有些國家提高最低稅負時會連帶受到影響。
  19. 光寶不是做整個系統,是做系統裡的液冷散熱,不是和廣達、緯穎等競爭。
  20. AI 不可能一家獨大。除了 CSP 外,企業也會在 Edge 上有部署的需求,不會都在雲端上面這樣成本很高,這是必然的趨勢。
  21. 併購策略角度來看,會著重在 a. 雲端 b.光電。未來事業會集中在 IoE 架構,軟體、系統整合的能力是核心,最終目標是 3~5 年維持 10%的增長。
  22. 未來不會再有精實聚焦策略,目前已經落地。未來聚焦在既有市場如何增長,以及 H2 新事業如何去落地,也是下半年能不能回到年增長的指標。

閱讀進度


Author

深信投資的威力,而商業是投資的本質,故踏入金融領域的前廣達工程師,致力於成為懂技術的產業分析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