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果關鍵觀點
- 近年在政府推動及疫情催化下,台灣行動支付採用率逐年上升,預估市場未來還有 20% 成長空間
- 受惠於解封後訪台旅客增加,悠遊卡 2023 年業務將較 2022 年明顯成長
- 中長期悠遊卡具兩大催化劑(1)悠遊付挾帶交通潛在客群廣之優勢將擴張市佔率(2)悠遊卡赴日發展,預期未來據點滲透率將成長十倍
- 預期悠遊付 2023 年~2024 年為加速成長期,悠遊卡營收將上升,目前估值位於同業、歷史之股價營收比下緣
公司簡介
悠遊卡(興:6035)創立於 2000 年,為臺灣儲值卡龍頭,營收地區以臺灣。公司營收來自「手續費」、「卡片銷售」、「權利金及其他」三大類,其中手續費佔比達 40%,其模式為公司向合作通路收取清分帳款手續費及商家收單手續費;卡片銷售佔 30%,包含一般悠遊卡、造型悠遊卡及政策卡片(市民卡、學生證)銷售收入,營收;權利金及其他營收佔比 30%,分別為向悠遊卡聯名銀行收取授權金,及儲值金存放於信託帳戶所產生的利息收入。
目前悠遊卡已和全台 35 萬個通路合作,應用場景包含交通單位(如捷運、公車)、百貨超市、連鎖餐飲、線上商城等。
近年公司積極發展新業務,包含電子支付-悠遊付與海外擴張計畫,預期將成為未來主要成長動能。
悠遊卡主要股東為臺北市政府,以過往悠遊卡配合政策提升悠遊卡使用率,股權集中現象可正向看待
悠遊卡前身為台北智慧卡票證股份有限公司,是由臺北大眾捷運、北市府停管處、神通科技、台新銀行、國泰世華銀行、中國信託銀行、台北富邦銀行等公司轉投資設立。
目前主要股東為悠遊卡投資控股公司,持股 60%。因悠遊卡投資控股公司與悠遊卡公司的股東高度重疊,包含官方機構(臺北大眾捷運、臺北市政府)、銀行與客運業者,其中臺北市政府直間接持有悠遊卡 32.05% 之股權,觀察過去臺北市政府與悠遊卡多次合作(例如推行 1,280 月票、臺北市政府敬老悠遊卡),判斷悠遊卡因政府支持,可受惠政策調整而提升悠遊卡的使用率,因此對此股權集中之現象應可正面看待。
Source:悠遊卡公開說明書、富果研究部整理
台灣行動支付市場主要由政府政策及法規推動,近年因疫情加速提升消費者採用意願,未來台灣行動支付市場將持續成長
臺灣政府自 2017 年開始推動行動支付(包含 NFC 感應支付、電子支付、電子票證),以提供租稅優惠、調整金融法規與擴大應用場域三大誘因吸引店家與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其中租稅優惠對於推動行動支付吸引力較小,截至目前申請租稅優惠店家比例僅有 3%;而在擴大應用場域中,民眾可以使用行動支付來繳納規費、稅費,以臺北市政府智慧支付平台 pay.taipei(註)為例,2021 年透過此平台繳納件數年增 44%,顯示此政策有效推動民眾採用多元支付。
註:台北市政府智慧支付平台 pay.taipei 可以使用橘子支付、街口支付、悠遊卡數位付、LINE Pay Money、蝦皮購物、發票存摺等多元支付工具進行繳費。
Source:臺北市政府智慧支付平台
近年更因疫情加速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據資策會 2021 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消費者首選行動支付為支付工具比例於疫情後增長最快,反映台灣消費者因疫情改變支付習慣,支付工具轉往無接觸支付。
Source:資策會 MIC、富果研究部
觀察 2021 年臺灣行動支付普及率為 69%,距離政策目標(於 2025 年行動支付常用率達 90% 以上)仍有約 20% 提升空間,預期在政策推動下,臺灣行動支付市場將持續成長。
以下將針對悠遊卡原有業務、悠遊付與海外發展逐步分析。
一、2023 年悠遊卡原有業務受惠於實體消費量、交通運輸量與國外旅客人數成長,營運相較 2022 年明顯成長
隨台灣於 2022/10 月全面解封,帶動實體消費量、交通運輸量與國內外觀光人數上升,根據統計,臺北捷運客運量已回到疫情前(2019 年)的 74%。
悠遊卡原有業務中與店家拆分手續費收入和卡片銷售收入,將直接受惠於線下消費活動與觀光復甦,觀察悠遊卡 2023/1 月營收為 1.3 億元新台幣(以下同),YoY+11.82%。
Source:交通部統計查詢網
其中卡片銷售收入將明顯成長,過去每年約有 200 萬外國旅客旅台貢獻 2 億元營收,然疫情後旅台人數銳減,悠遊卡轉以銷售造型悠遊卡維持營收,隨近期外國旅台人數增加(目前每月旅台人數約 20 萬人),預期 2023 年悠遊卡實體卡銷售營收將創新高。
二、悠遊付為公司未來主要發展目標,競爭優勢為交通既有用戶多,潛在客群廣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