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柏文公司(市:8462) 2025 上半年營運表現優於預期,預測今年目標將可順利達成。
- 財務表現:2025 上半年合併營收超過新台幣 28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超過 15%。2025Q1 毛利率已站穩 30%,達 30.28%,且預期 2025Q2 毛利率及單季 EPS 將優於 Q1。公司整體營運預期將逐季成長。
- 會員與據點:截至 2025 年 6 月底,總據點數達 80 家,會員數達 33.1 萬人。上半年會員淨增加 3.1 萬人,預估全年會員數可達 35.5 萬至 36 萬人,全年淨增長挑戰 5.5 萬至 6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
- 展店計畫:2025 年預計開設 9 家新據點,上半年已完成 3 家,下半年預計再開 6 家。公司提出長期目標,計畫於 2027 年突破 100 家,2035 年突破 150 家。
- 市場展望:公司對台灣健身市場長期發展保持樂觀,認為產業處於成長週期,滲透率將持續提升。主要成長動能來自消費者對健身的剛性需求形成、政府政策支持(如運動部成立)及氣候變遷促使室內運動需求增加。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柏文的核心業務為經營「健身工廠」會員制連鎖運動健身中心,據點遍布全台灣(花東地區除外)。
- 核心業務營收結構 (2025Q1):
- 健身及娛樂服務(會籍使用費):佔比約 63%,為最主要的營收來源。
- 運動保健服務(私人教練課程):佔比約 34%。
- 入會費(含手續費):佔比約 2%。
- 其他(商品銷售、芳療課程等):佔比約 1%。
- 公司指出,此營收結構穩定,即使私人教練課程佔比微幅變動,對整體毛利率影響不大。
- 多品牌發展:除了核心品牌「健身工廠」,集團亦發展其他品牌以擴大市場覆蓋:
- Sklub 運動俱樂部:原為兒童體適能,已轉型為全齡運動球館,提供場租、課程等服務。2025 年將在桃園開設第二家分店。
- Buddy Body Workshop:提供運動按摩與身心療癒服務。
- 茁健活力班:針對銀髮樂齡族群設計的團體課程,旨在降低健身房進入門檻,深耕銀髮市場。
- 股東結構:公司董事及創始股東持股穩定,合計超過 64%,自公司公開發行以來未賣出任何股票,顯示對公司長期發展的信心。
3. 財務表現
公司財務狀況穩健,營收與獲利能力在疫情後顯著回升,並持續增長。
- 關鍵財務指標 (2025Q1):
- 營業收入:新台幣 13.54 億元,年增 18.49%。
- 營業毛利:新台幣 4.1 億元,毛利率為 30.28%,連續兩季站穩 30% 水準。
- 營業利益:新台幣 1.71 億元,年增 109.8%。
- 每股稅後盈餘 (EPS):新台幣 1.55 元。
- 上半年整體表現:
- 合併營收:超過新台幣 28 億元,年增率超過 15%。
- 獲利能力:財務長表示 2025Q2 的毛利率與 EPS 表現將優于 Q1,且超出市場預期。
- 成長驅動因素:
- 會員人數增長:會員數與營收呈絕對正相關。2024 年會員淨成長 4.7 萬人,創下單年度最高紀錄。2025 上半年已淨增 3.1 萬人。
- 會員續約率提升:會員續約率從疫情前的 53% 提升至目前的 65% 以上,是同店營收(Same-Store Sales)能持續成長的關鍵因素。
- 新據點貢獻:新開設的據點平均約 3 至 6 個月可達損益兩平,為營收與獲利帶來穩定貢獻。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認為台灣健身市場仍有相當大的成長潛力,並透過多元策略滲透市場。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市場滲透率:根據體育署資料推估,2024 年台灣付費健身人口滲透率約 4.81%(近 100 萬人),相較於韓國、香港等市場(6% 以上)仍有成長空間。公司預估台灣中大型健身房市場規模可達近 400 家,目前與同業合計約 230 家,尚有倍數成長空間。
- 潛在客群:目前在家健身(約 200 萬人)及在國民運動中心運動(約 36 萬人)的人口,是未來轉向商業健身房的龐大潛在客群。
- 產業集中化:市場已朝向大者恆大的趨勢發展,由「健身工廠」與「世界健身」(World Gym) 兩大品牌主導,合計市佔率(以會員數計)約 75%。
- 產品與通路:
- 自有商品:持續開發自有品牌服飾及健身相關商品。
- 通路擴展:除了在健身工廠內銷售,已將商品通路擴展至「寶雅」等實體通路,2025 年計畫透過自動販賣機進入更多通路。
- 海外市場:
- 透過轉投資大魯閣美國子公司,評估在美國設立「健身工廠」第一個海外據點的可能性,但目前尚無具體計畫。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柏文採取穩健的展店策略,並以維持服務品質為核心,逐步擴大市場領導地位。
- 長期展店計畫:
- 短期目標:2025 年底預計達到 85-86 家據點。
- 中長期目標:2027 年突破 100 家、2035 年突破 150 家。公司強調未來展店的 70 個地點皆已確定,將分年度完成。
- 展店策略:
- 維持每年 7-9 家的展店節奏,此策略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未改變。
- 不追求快速擴張,主因是為了確保服務品質與專業人才的培育。每開設一家新店需約 20-25 位私人教練,人才培育需要時間,公司不願為展店而降低專業標準。
- 競爭優勢:
- 高進入障礙:中大型健身房單點資本支出高達 6,000-8,000 萬元,加上專業人才難以快速複製,形成穩固的護城河。
- 品牌信任度:長年經營累積的品牌形象與會員信任。
- 規模經濟:據點數擴大帶來對供應商及場地出租方的議價能力。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未來營運持樂觀態度,預期營收與獲利將持續增長。
- 財務預測:
- 營收與獲利:預期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整體呈現逐季成長趨勢。
- 展店動能:下半年將有 6 家新店開幕,為營收注入新動能。
- 成長機會:
- 剛性需求:消費者已將健身視為生活習慣,而非衝動性消費。
- 政策支持:政府成立運動部,預計將推動相關政策(如運動幣),有利整體運動產業發展。
- 環境因素:極端氣候與空污問題,使室內運動成為更受歡迎的選擇。
- 風險與應對:
- 公司未明確提及重大風險,但其穩健的展店策略本身即是對快速擴張可能導致服務品質下降風險的應對措施。
7. Q&A 重點
- Q: 請問第一季和第二季商品銷售的營收與毛利狀況?A: 商品銷售歸類在「其他」收入,佔整體營收比重不到 1%,對營收結構影響不大。雖然商品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毛利率,但因佔比極低,對整體獲利影響很小。公司未單獨拆分各項業務的毛利率。
- Q: 會員合約以一年期或兩年期為主?新場館的會員增長模式為何?A: 「健身工廠」的會籍合約皆為一年期,無兩年合約。合約到期前會主動詢問會員續約意願,而非自動續約。新場館的會員人數增長最快的時期通常是開幕後的前三年,之後增長斜率會趨緩。
- Q: 近一兩年開設的新店,大約多久可以達到損益兩平?A: 新店的損益兩平時間視地點而異,平均約為 3 到 6 個月。例如,台南新市廠因位於南科,表現極佳,開幕滿兩個月即開始獲利。青埔廠預計一季即可損平。目前 2024 年上半年以前開設的據點,絕大多數都已實現獲利。
- Q: 既然獲利表現良好,為何不加快展店速度?例如有法人預估第二季 EPS 可能超過 2 元。A: 公司維持每年 7 到 9 家的展店節奏是出於策略性考量。最主要的原因是為了維持服務品質,確保新據點的專業人才(特別是私人教練與有氧老師)供給充足且訓練扎實。快速展店可能導致人才培育跟不上,進而影響服務水準。此穩健的展店策略從掛牌至今一直維持,即使在疫情期間也未改變,這也是公司能在疫情後迅速恢復並持續成長的基礎。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本摘要僅供參考,若有進一步需求,請查閱原始影音內容或公司官方公告。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