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富邦媒 2024 年第二季面臨整體零售市場成長趨緩的挑戰,消費者支出傾向餐飲、旅遊等休閒活動,並對高單價耐久財(如 3C、家電、精品)需求疲軟。此趨勢導致公司平均客單價下滑,電商業務營收成長放緩。
- 營收與獲利:2024Q2 合併營收為 NT$ 267 億,年增 1.7%。電商業務營收年增 2.2%,若還原 mo 幣會計處理差異,調整後年增率為 3%,略優於產業平均。然而,因應市場競爭及促銷活動增加,毛利率承壓,導致稅後純益年減 8.8% 至 NT$ 7.7 億,單季 EPS 為 NT$ 3.20。
- 營運效率與現金流:公司透過優化營運效率,有效控制營業費用,2024Q2 營業費用年減 6.5%。截至第二季末,淨現金部位達 NT$ 76 億。2024 上半年自由現金流增至 NT$ 19 億,顯示財務狀況穩健。
-
重要發展:
- 物流建設:南區物流中心 (SDC) 已於 7 月開始試營運,預計 2024Q4 全面啟用並開始提列折舊,將顯著提升南部地區的配送效率與客戶體驗。
- 新業務進展:三大新業務,包括 3P 商家(Mo Shops Plus)、零售媒體聯播網 (Retail Media Networks) 及直播電商,皆取得良好進展,為未來成長注入動能。
- 未來展望:公司對 2024Q4 持審慎樂觀態度,預期在雙 11 促銷檔期、iPhone 及 AI PC 等新品上市的帶動下,需求將回溫。全年無提供具體財務指引。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富邦媒的核心業務為電子商務,其營收與獲利佔比最高。根據簡報資料,2024Q2 電商業務的 EBITDA 佔比高達 94.2%。
-
電商產品組合表現 (2024Q2):
- 美妝保健:表現最為強勁,年增 8.3%,顯示消費者對此類別的需求穩固。
- 運動休閒:維持良好動能,年增 7.1%。
- 生活用品:穩定成長,年增 2.4%。
- 3C 家電及流行精品:受消費者預算排擠效應影響,成長較為平緩,分別年增 1.9% 及 0.3%。
- 客戶經營指標:儘管客單價下滑,但客戶黏著度持續提升。2024Q2 的季度活躍用戶數年增 8%,為近六季以來最高增幅,主要由男性及年輕客群帶動。訂單總量年增 12%,App 累計下載量年增 15%,顯示平台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依然強勁。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4Q2):
- 合併營收:NT$ 26,657 百萬 (年增 1.7%)
- 營業毛利:NT$ 2,427 百萬 (年減 6.9%)
- 營業淨利:NT$ 924 百萬 (年減 7.6%)
- 歸母稅後純益:NT$ 768 百萬 (年減 8.8%)
- 每股盈餘 (EPS):NT$ 3.20 (2023Q2 為 NT$ 3.51)
-
關鍵財務數據 (2024 前二季):
- 合併營收:NT$ 53,535 百萬 (年增 4.3%)
- 歸母稅後純益:NT$ 1,677 百萬 (年減 3.1%)
- 每股盈餘 (EPS):NT$ 6.98 (2023 前二季為 NT$ 7.20)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挑戰:第二季整體零售業成長 2.7%,電商產業成長 2.3%,皆為近三年最低。市場競爭加劇,同業採低價策略,壓縮了民生快消品 (FMCG) 的利潤空間。加上電視購物業務疲軟,對毛利率造成壓力。
- 營運效率:公司成功控制營運成本,營業費用率下降,部分抵銷了毛利率下滑的衝擊。
-
資產負債與現金流量:
- 截至 2024 年 6 月底,帳上淨現金部位為 NT$ 76 億,較 2023 年同期的 NT$ 52 億顯著增加。
- 2024 上半年,營運現金流入約 NT$ 27 億,資本支出為 NT$ 7.79 億,自由現金流達 NT$ 19 億,較去年同期的 NT$ 8 億大幅成長。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台灣電商滲透率仍有成長空間,市場競爭雖壓縮短期利潤,但長期有助於加速消費者從線下轉往線上。
- 公司觀察到消費者「降級消費」(Trading Down) 的趨勢,偏好價格較低的替代品。
-
新業務發展:
- 公司積極發展 3P 商家平台 (Mo Shops Plus)、零售媒體聯播網及直播電商等三大新業務。這些業務以手續費為基礎,有助於提升商品交易總額 (GMV),並已獲得商家與消費者的正面迴響。
- 3P 商家已招募數千家業者進駐;零售媒體在精準廣告投放上展現成效;直播電商也已建立穩定的收視群。
-
永續經營 (ESG):
- 公司積極推動永續發展,榮獲 2024 年台灣永續行動獎金獎 (SDG 13)。
- 「綠活會員」計畫已吸引超過 52 萬名會員加入,推廣循環包裝生態系。目前與台灣大哥大、中華郵政、7-Eleven 及美廉社合作,在全台設有超過 15,000 個循環袋回收站。
- 啟動永續供應鏈專案,邀請供應商進行 ESG 自我評鑑,並舉辦企業碳管理說明會,與超過百家供應商共同打造綠色電商生態系。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計畫:
- 物流基礎建設:繼北區物流中心 (NDC) 後,南區物流中心 (SDC) 將於 2024Q4 全面啟用,而中區物流中心 (CDC) 也於 2023Q4 動工。完整的倉儲物流網絡是公司下一階段成長的核心驅動力,目標是提升全台配送速度、可靠性與顧客滿意度。
- 新業務拓展:持續投入資源開發三大新業務,以創造新的成長曲線。
-
競爭優勢:
- 憑藉強大的品牌合作關係、豐富的商品選擇 (SKU) 及高效的營運管理,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 不斷優化的物流網絡將進一步鞏固其在配送服務上的競爭壁壘。
- 穩固的客戶基礎與高互動率,為平台帶來持續的流量與訂單。
-
風險與應對:
- 風險:總體經濟不確定性、消費者信心疲弱及市場競爭加劇。
- 應對:透過多元化的促銷策略活絡買氣、持續提升營運效率以控制成本,並藉由新業務與物流投資,鞏固長期競爭力。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管理層對 2024Q4 抱持審慎樂觀的看法。預期成長動能將來自:
- 季節性促銷:雙 11 等大型購物節。
- 新品上市:新款 iPhone 及 AI PC 等高單價商品有望刺激消費。
- 供應鏈強化:持續引進更多品牌與商品。
- 長期指引:公司未提供 2024 全年度的具體財務預測,因市場能見度較低。長期而言,管理層將專注於維持高客戶互動、產品競爭力及營運效率,並相信在新業務與物流基礎建設的持續投資下,能驅動未來的成長。
7. Q&A 重點
- 提問者:富邦投顧 Mandy Lin (代客戶提問)
-
Q1:2024Q2 momo 的 1P (自營) 業務客單價趨勢如何?
A1:客單價確實呈現下滑趨勢。主因是消費者支出轉向休閒服務,導致對智慧型手機、PC、時尚精品等高單價商品的需求降低。儘管如此,管理層對營運仍具信心,因為活躍用戶數與購買頻次持續成長,App 下載量年增 15%,訂單量年增 12%,顯示客戶參與度依然非常強勁。
-
Q2:下半年的展望為何?全年的營收成長指引是否不變?
A2:累計今年 1-8 月的營收為低個位數年增,符合先前預期,暑假期間因民眾出國旅遊,消費力道較弱。由於市場能見度低,公司不提供今年的具體財務指引。不過,對 Q4 抱持審慎樂觀,預期在雙 11 促銷及 iPhone、AI PC 等新品帶動下需求將回溫。公司將持續優化營運效率與成本控制。
-
Q3:請更新三大新業務 (3P 商家、零售媒體、直播) 的進展與可能的貢獻?
A3:三大新業務皆展現良好進展與潛力。這些業務屬於手續費基礎 (fee-based) 的收入模式,有助於提升整體商品交易總額 (GMV),為未來成長奠定良好基礎。目前已收到來自客戶與商家的正面回饋:3P 業務已招募數千家商家;零售媒體聯播網在精準廣告投放上展現效益;直播業務也吸引了穩定的收視群。
-
Q4:如何看待淘寶免運策略對 momo 的影響?
A4:預期不會有直接衝擊。momo 與淘寶的產品組合有顯著差異。淘寶的免運活動主要針對跨境的時尚與休閒類商品。momo 的商品主力來自於各大品牌,如 3M、P&G、L’Oréal、Estée Lauder 等,產品類別與淘寶有明顯區隔。跨境電商在疫情前就已相當普遍,momo 的競爭優勢在於其品牌信譽與產品結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