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18 年營運回顧:2018 年全年營收約 3.12 億美元,年增 10%。然而,受中美貿易戰及半導體下行週期影響,第四季市場需求疲軟,首次出現單季營收年減,導致全年業績未達預期。
- 獲利能力:2018Q4 Proforma(非國際財務報導準則)毛利率維持在 48%,淨利率約 26%。受營收下滑影響,整體淨利率較前幾季有所下降。
- 近期挑戰與展望:2019 年初市場需求依然疲弱,公司預期下半年可能隨市場回溫而恢復正常成長。公司管理層反思過去幾年過於倚重消費性電子市場,未來將加強佈局較穩定的工業與汽車電子領域。
- 長期成長動能:公司自 2017 年起重點投入汽車電子、資料中心、智能機器人等新興領域,預計這些長期佈局的產品將在 2021 年開始對營收產生顯著貢獻,並帶動公司重返長期成長軌道。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公司為專業的類比 IC 設計公司,採用虛擬 IDM (Virtual IDM)模式,兼具設計與自有製程技術的優勢。產品遍佈全球,並在美國、韓國、印度等地設有研發中心。
-
2018 年產品應用佔比:
- 消費性電子:45%
- 工業應用:39%
- 資訊產品:12%
- 網路通訊:4%
- 主要產品應用領域:公司的電源管理晶片廣泛應用於固態硬碟 (SSD)、LED 照明、智慧電表、筆記型電腦、行動電源、智能音箱、電視機及視頻監控等數十種應用。目前已發布的產品 SKU 接近 3,000 種。
-
新產品亮點 (2018):
- 智能照明:推出行業首顆單電感多通道 LED 智慧調光晶片,以及無電感、無 MLCC 的高效率可控矽調光驅動晶片。
- 物聯網 (IoT):開發出超低靜態功耗的降壓 DCDC 晶片,適用於長效電池供電的傳感器模組。
- 高功率應用:發表行業首顆單晶片整合 60W 功率輸出的 PD 升降壓 DCDC 晶片。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8):
- 全年營收:3.12 億美元,較 2017 年的 2.82 億美元成長 10%。以新台幣計價約為 94 億元。
- 營收趨勢:2018 年前三季營運穩定,但第四季因市場急凍,營收顯著下滑,未能延續過往第四季為最旺季的季節性表現。
- 獲利指標:2018Q4 Proforma 毛利率為 48%,淨利率為 26%。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成長驅動:2018 年消費性電子、工業及通訊產品線均有成長,僅資訊產品持平。
- 主要挑戰:2018Q4 突發的市場疲軟,導致全年成長放緩。此外,2018Q3 及 Q4 存貨提列呆帳金額較高,主要與數年前併購 Maxim 智慧電表部門的庫存屆滿兩年全數提列有關,對毛利率造成約 1-2 個百分點的影響。財務長表示此狀況目前已趨於穩定。
- 股東結構:經營團隊與員工持股穩定在 23-24% 左右,外資持股比例持續提升,已超過 70%。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電源管理 IC 技術趨勢:持續朝小型化、高效率、高整合度及可編程化發展。
- 供應鏈轉移:中美貿易戰促使中國大陸的設備與汽車領域客戶尋求供應鏈多元化,為矽力*-KY 等非美系供應商帶來切入高端應用的機會。
-
重點產品市場進展:
- 汽車電子:為公司中長期重點發展方向。目前已成功打入 Tier 1 客戶的車載資訊娛樂系統 (Infotainment)、T-Box 等終端產品,單一模組的晶片價值約 3 至 5 美元,目標未來提升至 10 美元。車身控制、ADAS 相關及車燈產品仍在開發中。
- 資料中心:目前產品主要應用於機櫃 (Rack) 的電源供應,尚未進入伺服器主機板。主機板電源管理 IC 市場價值超過 20 美元,相關產品預計 2020 年推出。
- 固態硬碟 (SSD):Flash 價格下跌將刺激市場需求,但同時也帶來價格壓力。消費級 SSD 市場面臨白牌產品的競爭,而企業級 SSD 市場因資料中心需求而前景看好。預期 SSD 市場需求在 2019Q2 開始反彈。
- LED 照明:成長動能來自智能照明與中高階室內照明。然而,市場季節性異常,2018 年底至 2019 年初需求非常清淡,仍在等待市場復甦。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發展藍圖:自 2017 年起,公司已確立四大新興發展方向,並持續投入研發資源:
- 智能交通 (以汽車電子為核心)
- 雲端運算 (資料中心、充電樁等基礎設施)
- 人工智能應用 (如工業機器人)
- 智能醫療
-
核心競爭優勢:
- 技術領先:擁有超過 1,000 項授權專利,並具備自有製程技術的虛擬 IDM 模式。
- 高效研發:基於平台化開發模式,縮短產品開發週期。
- 高整合度設計:累積豐富的 IP,能將多種功能整合於單一晶片,降低客戶方案成本。
- 全球化佈局:已初步建立全球銷售通路,並擁有結合東西方文化的高效國際化團隊。
- 風險與應對:管理層意識到過去對消費性市場依賴較深 (合併資訊產品佔比近 60%),導致營運易受景氣波動影響。未來將透過拓展客戶群體(目前全球客戶已達 4,000 家),並加強佈局市場較穩定的工業與汽車領域,以分散風險。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19 年):
- 整體市場:上半年市場需求疲弱,能見度不高。公司期望下半年市場能逐步復甦。
- 成長目標:由於 2019 年的營收主要取決於已完成的設計導入 (Design-in),公司能主導的空間有限。今年的努力重點在於為 2020 年及之後的成長佈局,包括擴大客戶基礎及開發新產品。
-
中長期展望 (2021 年後):
- 公司對重返長期成長目標(如年增 20%)抱持信心。
- 來自汽車電子與基礎設施 (如資料中心)等新領域的營收貢獻預計將在 2021 年顯現,成為公司未來主要的成長引擎。
7. Q&A 重點
-
Q: 公司何時能恢復到過去如 20% 的年增長速度?因應貿易戰,中國客戶的合作進展如何?
A: 短期內恢復成長需視整體市場狀況,或許在 2019 下半年。但要回到長期成長目標,預計要等到 2021 年,屆時公司在汽車和基礎設施等領域的長期投資將開始貢獻營收。貿易戰確實為我們帶來了機會,中國高端設備和汽車客戶正尋求供應商多元化,這部分的營收貢獻也預計在 2021 年左右浮現。
-
Q: 如何看待中國半導體策略?公司在汽車領域的佈局與目標?目前類比 IC 的庫存狀況如何?
A:
- 中國市場:中國類比晶片市場規模巨大,我們市佔率仍低於 1%,成長空間廣闊。供應鏈本土化及多元化趨勢,尤其在核心設備和汽車領域,對我們是利多。
- 汽車領域:已打入 Tier 1 客戶的單一終端產品,每台貢獻 3-5 美元營收,目標是提升至 10 美元。同時正開發車身控制、ADAS 及車燈相關產品。低階客戶明年可能量產,大品牌客戶則預計後年。
- 庫存:在中國大陸和韓國市場,我們主要採直銷或無帳期的代理模式,因此通路庫存極少。台灣代理商因應 ODM 需求會備貨。一旦市場需求恢復,中、韓市場的營收反彈速度會更快。
-
Q: 今年工業產品線的成長展望如何?
A: 今年整體消費者需求疲弱,將影響企業的資本支出 (CAPEX),因此預期工業產品需求不會特別旺盛。長期的成長機會來自於物聯網及 AI 帶動的設備更新換代,但營收上量過程會比較緩慢。
-
Q: 手機市場的機會在哪裡?
A: 過去幾年手機業務表現不佳,主因是 SoC 廠商高度整合電源管理功能,壓縮了獨立晶片的空間。目前的機會點在於手機品牌廠為追求差異化設計,願意採用新的技術或客製化晶片,而非依賴標準公版設計。
-
Q: SSD 市場的看法?
A: Flash 降價會刺激需求,但也帶來價格壓力。企業級 SSD 因資料中心需求而前景看好。市場在 2018Q4 和 2019Q1 持續下跌,我們預期 2019Q2 會開始反彈。
-
Q: 為何這次半導體下行週期對公司的衝擊比以往更大?
A: 這是管理層正在反思的問題。主要原因是過去幾年對消費性電子市場(含資訊產品,佔比近 60%)的依賴較深,而這類市場波動性較大。同時,我們有很大一部分客戶群體受到貿易戰的直接衝擊。未來需要加強對工業等較穩定市場的客戶開發。
-
Q: 近期財報中存貨呆帳提列較高的原因?未來毛利率展望?
A:
- 存貨提列 (財務長回答):2018Q3、Q4 提列金額較高,主因是數年前併購 Maxim 業務的庫存,庫齡滿兩年需 100% 提列。目前此狀況已趨於穩定。
- 毛利率 (董事長回答):短期毛利率將維持穩定,有季節性波動。未來毛利率要實現較大提升,需等待汽車、基礎設施等高價值產品開始放量出貨。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