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同欣電 2023 年第二季因應半導體市況不明朗,進行了體質調整。雖然營收僅微幅季減,但因提列存貨備抵、人力精簡費用,以及針對手機相關應用產品線進行一次性資產減損約 2.77 億元,導致毛利率與獲利大幅下滑。
- 營收表現:2023Q2 合併營收為 28.44 億元,季減 2%,年減 21%。
- 獲利狀況:受一次性費用影響,毛利率降至 17.1%,營業利益率為 5.9%。稅後淨利僅 1,200 萬元,年減 98.8%,單季 EPS 為 0.08 元。
- 策略調整:公司主動進行人力精簡與資產減損,特別是針對前景不明的手機應用業務,以改善未來財務結構與營運效率。
- 未來展望:公司預期 第三季營收將是全年谷底,但因一次性影響因素已在第二季反映,財務指標將有所改善。第四季營運可望回溫,恢復相對健康的成長狀態。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公司營收主要來自四大產品線,並依應用領域劃分。2023 上半年,汽車電子已成為最主要的營收來源,佔比大幅提升。
-
核心業務依產品線劃分 (2023Q2 營收佔比):
- 影像產品:佔比 54%,營收 15.28 億元。主要應用於車用感測器,但受客戶庫存調整影響,營收季減 4%,年減 24%。
- 混合積體電路模組 (Hybrids):佔比 24%,營收 6.74 億元。表現穩健,季增 5%,年增 12%。
- 陶瓷電路板 (Ceramic):佔比 18%,營收 5.09 億元。季增 6%,但因工業照明等應用疲軟,年減 35%。
- 高頻無線通訊模組 (RF):佔比 4%,營收 1.01 億元。受低軌衛星客戶發射進度延遲影響,營收顯著下滑。
-
核心業務依應用領域劃分 (2023 上半年營收佔比):
- 汽車 (Auto):佔比大幅成長至 67%,為公司最重要的成長引擎。
- 工業 (Industrial):佔比 14%。
- 智慧型手機 (Smartphone):因市場持續疲軟,佔比已降至 10%。
- 通訊 (COMM):佔比 4%。
- 醫療 (Medical):佔比 4%。
3. 財務表現
2023Q2 的財務數據主要反映了市場需求放緩及公司一次性的體質調整措施,導致獲利指標顯著低於去年同期與前一季度。
-
關鍵財務指標 (2023Q2):
- 營業收入:28.44 億元,季減 2.0%,年減 21.1%。
- 營業毛利:4.85 億元,毛利率 17.1%,相較 2023Q1 的 28.0% 下降 10.9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1.67 億元,營業利益率 5.9%。
- 業外收支:淨損失 1.48 億元,主因為提列資產減損 2.77 億元 (含固定資產 2.25 億元及商譽 0.52 億元)。
- 稅後淨利:1,200 萬元,年減 98.8%。
- 稅後 EPS:0.08 元,遠低於 2023Q1 的 2.31 元及 2022Q2 的 5.59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主要挑戰:毛利率下滑的主因包括存貨備抵政策調整及人力精簡相關費用,合併影響毛利率約 5% 至 7%。此外,對手機應用相關產線的資產減損,是導致業外虧損與淨利大幅縮減的關鍵。
- 資本支出與折舊:2023 上半年資本支出為 18.82 億元,主要用於八德廠建置與機器設備。上半年折舊費用約 16.24 億元。公司預期下半年資本支出將會下修。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車用影像感測器 (CIS):
- 市場從供不應求轉為客戶踩剎車,庫存調整預計將持續至第三季,導致 Q3 相關營收可能微幅下滑。
- 管理層預期 第四季需求將回溫,恢復健康狀態。
- 在技術競爭上,同欣電的 IBGA 封裝技術在 ADAS 等高階應用市場佔有超過三分之二的份額,相較於 WLCSP 技術,在熱變形控制與上板可靠度方面具備顯著優勢,技術護城河穩固。
-
功率半導體:
- 為公司未來重要成長動能,佈局分為兩部分,預計皆在 2023Q4 進入樣品階段。
- 分離式元件封裝:於菲律賓廠進行,專注於 TO247 等大瓦數產品。
- 功率模組:於八德新廠進行,專注於客製化水冷式散熱模組,應用於車用及工業領域。
-
AI 相關光通訊模組:
- 受惠於 AI 伺服器需求強勁,客戶需求展望良好。
- 目前佔公司整體營收比重仍為低個位數,但預期未來將穩定成長。
-
RF 低軌衛星模組:
- 業務集中於單一美系大客戶,因其新火箭發射進度延遲近一年,導致相關需求下滑,目前佔營收比重極低。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公司策略明確,將資源集中於具成長潛力的車用電子與功率半導體領域,並逐步降低對前景不明朗的手機市場的依賴。
-
體質改善:2023Q2 的資產減損與人力精簡是主動的策略性調整。
- 資產減損:一次性處理手機相關設備的帳面價值,可降低未來折舊費用,有助於改善毛利結構。
- 人力精簡:將人力規模調整至「輕度加班」的健康狀態,維持團隊士氣與營運效率。
- 資本支出策略:經歷近兩年八德廠建置與併購後的高峰期,公司表示未來資本支出將趨於謹慎,預計明年起將回到與年度折舊費用相當的平衡狀態。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3Q3):
- 傳統旺季不旺,主因車用影像及手機業務持續進行庫存去化。
- 預期 Q3 營收將是 2023 年的谷底。
- 雖然營收探底,但因第二季已提列一次性費用,毛利率等財務指標預期將會改善。
-
中期展望 (2023Q4):
- 營運將重回復甦軌道,車用影像感測器需求預計回溫。
7. Q&A 重點
Q:第二季提列的一次性費用,未來是否有回沖可能?
A:資產減損後,相關設備的折舊費用將消失,未來若接到手機相關訂單,成本結構更具優勢,有助於毛利率表現,但已減損的資產不會回沖。
Q:人力精簡與存貨備抵等一次性因素對毛利率的影響數字約多少?
A:這些因素合計影響毛利率約 5% 至 7%。
Q:公司在車用 CIS 領域的競爭情形?IBGA 與 WLCSP 技術的優劣勢?
A:同欣電在 IBGA 技術,特別是 ADAS 等高階應用市場,市佔率超過三分之二。IBGA 因有載板緩衝,熱膨脹係數差異問題較小,上板可靠度高,尤其適用於較大尺寸的晶片;WLCSP 在這方面則有較大挑戰,因此高階車用客戶傾向採用 IBGA。
Q:今年與明年的折舊費用預估?
A:今年的折舊費用預計與去年相當。明年的折舊費用則需視八德廠完工與啟用進度而定,目前尚無法提供明確預估。
Q:關於日系 CIS 大廠可能外包後段製程的傳聞,公司是否有爭取計畫?
A:經管道確認,目前未收到此事的正式回應。公司有在接觸 RW (晶圓重佈) 相關業務,並安排拜訪,但與日本客戶建立合作關係需要較長時間。
Q:本次資產減損是否包含先前火災的影響?火災保險理賠進度?
A:不包含。本次減損是針對手機應用產線,與去年火災無關。火災的保險理賠因廠房面積龐大,公證行仍在評估中,尚無確切理賠金額與時程。
Q:公司在功率半導體的佈局細節?
A:分離式元件專注於高功率產品 (如 TO247),在菲律賓生產。功率模組則在台灣八德廠,以客製化水冷散熱設計為主。主要應用領域為車用與工業。
Q:RF 低軌衛星業務的展望與佔比?
A:因主要客戶火箭發射延遲,需求下滑。目前營收佔比為低個位數。
Q:戶外照明與植物照明的現況?
A:戶外照明仍相對疲軟。植物照明市場狀況不明朗,客戶需求時常變動,追加訂單後又可能放緩。
Q:光通訊相關產品的營收佔比與未來展望?
A:佔比為低個位數。因與熱門的 AI 應用直接相關,後續展望看好,預期會穩定成長。
Q:全年資本支出是否會因市況而調降?
A:是。公司對資本支出一向謹慎,下半年的支出確實會下降,全年資本支出金額將會下修。
Q:車用營收佔比未來是否會持續增長?
A:是的,預期車用產品的佔比在未來一段時間會繼續上升。同時,公司也希望新佈局的功率半導體業務能順利成長,成為另一個營運支柱。
Q:股票股利為何與現金股利分開發放?發放時間點?
A:現金股利已於 7 月發放。股票股利因需經主管機關核准及辦理變更登記,程序較長,故分開發放。董事會已通過時程規劃,將於稍晚公告,但確切發放日期需待主管機關核准後才能公布。
Q:Q3 和 Q4 的季度展望?
A:數字不便提供,但趨勢上 Q3 應為今年的谷底,Q4 會相對於 Q3 回到復原的狀態。
Q:明年資本支出展望?
A:過去幾年因建置八德廠與併購案,資本支出較高。預計明年起會回到過去的模式,即年度資本支出與折舊金額趨於平衡。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