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大聯大 2019 年第二季營運成果超越公司財測目標。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292 億元,季增 15.5%,年減 7.4%。稅後純益為新台幣 16.3 億元,季增 24.9%,年減 26.1%,單季基本每股盈餘 (EPS) 為 0.97 元。累計 2019 前二季 EPS 為 1.75 元。
公司策略核心為數位轉型,旨在透過科技賦能,從傳統通路商轉型為數據驅動的企業。為應對不同客戶需求,推出「大大倉」(服務大客戶)、「大大邦」(服務中小客戶)、「大大通」(技術支援社群) 及「大大網」(電商平台) 等數位平台,並提出「工業 3.5」概念,強調以科技強化而非取代人力。長期目標是將數位平台與智能倉儲與同業共享,建立共榮的供應鏈生態圈。
近期重要事件包括於 2019 年 6 月 28 日股東會通過每股配發現金股利 2.7 元,並於同日經董事會通過辦理現金增資發行甲種特別股,該案已於 7 月 30 日獲金管會核准生效。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大聯大為全球領先的半導體零組件通路商,業務遍及全球。根據 2019Q2 財報,營收結構如下:
- 按銷售區域:主要營收來自中國及香港地區,佔比高達 78%;其次為台灣佔 10%,東南亞佔 8%,其他地區佔 4%。
- 按客戶類型:中資客戶為最大宗,佔營收 52%;台商客戶佔 36%,外商及其他客戶佔 12%。
- 按產品應用:產品應用廣泛,其中以通訊電子為最大應用領域,佔 36%。其次為消費性電子佔 23%,工業電子佔 16%,電腦週邊佔 9%,車用電子則佔 4%。公司持續投入新興技術,技術支援工程師佔比已達 16%,顯示對物聯網相關應用的重視。
3. 財務表現
2019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1,291.76 億元,較 2019Q1 成長 15.5%,較 2018Q2 減少 7.4%。
- 營業毛利:56.87 億元,毛利率為 4.40%,與去年同期持平,較上季略減 4 個基點 (bps)。
- 營業淨利:25.65 億元,營業利益率為 1.99%,較去年同期及上一季分別提升 5 bps 及 14 bps。
- 稅後純益:16.29 億元,較 2019Q1 成長 24.9%,較 2018Q2 減少 26.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0.97 元,優於上一季的 0.78 元,但低於去年同期的 1.21 元。
2019 前二季累計表現:
- 營業收入:2,410.08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8.3%。
- 稅後純益:29.33 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 28.4%。
- 基本每股盈餘 (EPS):1.75 元。
關鍵財務比率 (2019Q2 年化):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12.1%。
- 營運資產報酬率 (ROA):9.8%。
- 淨營運現金週期天數:由上一季的 86 天顯著改善至 72 天。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公司積極佈局物聯網 (IoT) 趨勢,涵蓋智能家居、汽車電子、工業電子、智慧城市、醫療電子、穿戴裝置等多個領域。
為支持市場及客戶需求,大聯大在 2019Q2 共推出 57 個解決方案,展現其技術支援與產品開發能力。重點應用領域包括:
- 電源相關:推出超過 20 款解決方案,涵蓋 AC-DC 適配器、無線充電、鋰電池管理系統 (BMS) 及快充行動電源等。
- 汽車電子:推出 12 款解決方案,包括 LED 車用頭燈、車載資通訊系統、ADAS 方案(疲勞監測、前方碰撞預警等)及智能無鑰匙進入系統 (BLE+NFC)。
- 穿戴裝置與智能家居:推出多款 TWS 無線藍牙耳機、主動降噪 (ANC) 耳機、智慧門鈴及智能鎖等方案。
這些解決方案顯示公司專注於高成長潛力的市場,並透過整合技術協助客戶縮短產品開發週期。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大聯大的長期發展策略核心是數位轉型,目標是成為數據驅動的企業,以應對未來十年互聯網平台的挑戰。
- 核心策略理念:執行長提出「專注客戶、科技賦能、協同生態、共創時代」十六字方針。策略上從傳統的 B2B 思維轉向 C2B (Customer-to-Business),不僅滿足客戶需求,更要主動為客戶創造需求。
-
數位平台佈局:
- 大大網 (WPG DADAWANT):標準電商平台。
- 大大倉 (WPG DADAWAREHOUSE):服務大型客戶。
- 大大邦 (WPG DADABANG):服務中小型客戶。
- 大大通 (WPG DADATONG):提供技術支援的工程師社群平台。
- 工業 3.5 概念:此概念並非追求完全自動化取代人力,而是透過數位工具與平台為員工打造「鋼鐵衣」,強化其專業能力與效率,實現人機協作。
- 生態圈共榮:公司的終極目標是將其建立的數位平台(如大大網)和智能倉儲系統,與同業及供應鏈夥伴共享。透過「拉幫結派」的思維,建立一個基於科技信任、互利共榮的「大競合」生態圈。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 2019 年第二季的營運成果全面超越先前發布的財務預測:
- 營業收入:實際為 1,292 億元,高於財測區間 1,250 ~ 1,330 億元。
- 毛利率:實際為 4.40%,達到財測區間 4.2% ~ 4.4% 的高標。
- 營業利益率:實際為 1.99%,超越財測區間 1.75% ~ 1.95%。
- 稅後純益:實際為 16.3 億元,高於財測區間 10.6 ~ 13.8 億元。
- EPS:實際為 0.97 元,優於財測區間 0.66 ~ 0.85 元。
本次法說會未提供 2019 年第三季的財務預測。
7. Q&A 重點
註:本段落根據對談內容整理,問題部分為依據上下文推斷重構。
Q1: 大聯大推動數位轉型的策略與階段性目標為何?
A: 數位轉型的動機是為了應對下一個十年可能被互聯網平台「去中間化」的風險,確保公司永續經營。目標是轉型為數據驅動的企業,透過科技賦能,從滿足客戶需求提升至創造客戶需求。具體實踐是建立「大大網」、「大大邦」、「大大通」等數位平台,並將 IT 部門從成本中心轉型為業務引擎 (Business Engine)。
Q2: 大聯大如何導入「工業 3.5」的概念?
A: 「工業 3.5」的核心精神不是用機器取代人,而是在現有的強項基礎上,利用科技為員工打造「鋼鐵衣」,強化人的功能與效率。「大大網」等數位服務平台,就像是為不同規模的客戶量身打造的鋼鐵人,提升其運營能力。
Q3: 在半導體產業強調「短鏈」的趨勢下,大聯大如何發揮通路商的角色與優勢?
A: 關鍵在於建構一個敏捷的智慧製造網絡並佈局全球。策略是將「大腦」(核心智慧與決策)留在台灣,同時將「手腳」(執行與運營)延伸至海外市場,以靈活應對全球市場變化。
Q4: 數位轉型與「工業 3.5」的應用,將如何推動大聯大下一階段的成長?
A: 長期目標是將公司建立的數位平台(大大網)與智能倉儲系統,與同業共享,實現垂直整合與水平合作。這是一個從善念與利他主義出發的策略,希望透過科技建立企業間的信任,最終形成一個「志同道合、共存共榮」的供應鏈生態圈,這將是大聯大長期的努力方向。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