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聯詠科技於 2023 年第二季繳出優於預期的成績,營收與毛利率雙雙超出財測。展望第三季,因總體經濟環境能見度有限,客戶拉貨轉趨保守,公司預期營收將溫和下修,但部分產品線如 OLED DDIC、車用及 VR 等仍將維持成長動能。
-
2023Q2 財務表現:
- 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303 億元,季增 26%,年減 3.7%,達到財測高標。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各應用領域需求增加及新產品量產。
- 毛利率為 41.74%,優於公司 38.5% 至 40.5% 的指引,主要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與成本降低。
- 稅後每股盈餘 (EPS) 為新台幣 11.29 元。
-
2023Q3 營運展望:
- 公司預估合併營收將介於新台幣 281 億元至 291 億元 之間。
- 毛利率預計介於 38% 至 40% 之間。
- 營業利益率預計介於 21.5% 至 23.5% 之間。
- 營收預期下滑,主要因過去三季連續成長基期較高,且客戶庫存管理更趨謹慎,多以急短單因應。
-
庫存狀況:
- 2023Q2 季底庫存金額降至 105 億元,存貨天數由第一季的 92 天改善至 80 天。客戶庫存水位已逐漸恢復健康,但終端銷售狀況仍是關鍵。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聯詠科技為全球領先的顯示與影像解決方案 IC 設計公司,產品涵蓋面板驅動晶片 (Driver IC) 與系統單晶片 (SoC)。公司憑藉多元化的產品組合與技術優勢,維持市場競爭力。
-
2023Q2 產品營收比重:
- 中小尺寸驅動 IC (SMDDIC):佔營收 37%。
- 系統單晶片 (SoC):佔營收 36%。
- 大尺寸驅動 IC (LDDIC):佔營收 27%。
-
2023Q3 各產品線展望:
- 成長動能:中小尺寸驅動 IC 預期將持續成長,主要來自 OLED DDIC、VR 驅動 IC 及車用 TDDI 等新產品放量,以因應客戶第四季的銷售備貨需求。
- 預期下滑:SoC 與大尺寸驅動 IC 則預期將季對季衰退。主要原因是 IT 需求疲軟,特別是高階筆記型電腦在第二季提前拉貨後,第三季訂單進行調整,影響了相關的 T-con 與驅動 IC 業務。
3. 財務表現
-
2023Q2 關鍵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303 億元 (季增 26.0%,年減 3.7%)
- 營業毛利:126 億元,毛利率 41.74%
- 營業利益:75.5 億元,營業利益率 24.9%
- 稅後淨利:68.7 億元 (季增 44.6%,年減 19.0%)
- 每股稅後盈餘 (EPS):11.29 元
-
2023 上半年累計財務數據:
- 營業收入:543 億元 (年減 20.1%)
- 稅後淨利:116 億元 (年減 40.8%)
- 每股稅後盈餘 (EPS):19.10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Q2 業績驅動:營收成長來自廣泛應用的穩健需求及新產品放量。毛利率優於預期,主因為產品組合優化與成本降低。NRE 收入與存貨跌價回升利益對毛利率的貢獻有限。
- Q3 展望挑戰:總體經濟前景較預期疲弱,高利率環境影響消費電子需求。中國解封後經濟復甦緩慢,加上客戶庫存管理謹慎,導致能見度有限。
-
資產負債表重點:
- 存貨:季底金額降至 105 億元,存貨週轉天數自 92 天下降至 80 天,預計第三季庫存金額將持續微幅下降。
- 現金:季底現金及約當現金部位增至 634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聯詠持續關注新興技術趨勢,並在多個領域佈局未來成長機會,尤其看好 AI 帶動的高階產品需求。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AI 應用:公司主要專注於 Edge AI 應用,部分產品已導入 AI 引擎,以提升影像畫質、辨識能力與處理速度。雖然生成式 AI 仍在起步階段,但預期未來將帶來創新的商業機會。
-
2024 年成長動能:
- 手機 OLED DDIC:預期將有不錯的成長機會。
- PC/NB:因應 AI 潮流,預期將出現換機潮,高階產品佔比可望顯著提升。
- TV SoC:預計將有新客戶加入。
- 車用電子:將持續成長,特別是車用 TDDI 產品。
- VR/AR:雖處於萌芽階段,但未來發展值得期待。
- 顯示相關 ASIC:看好其成長機會。
-
價格與成本動態:
- 價格壓力:手機 TDDI 因市場參與者較多,競爭激烈,售價壓力相對較大。
- 價格穩定:SoC 產品售價相對穩定。大尺寸驅動 IC 因面板價格回升,ASP 有望趨於穩定。
- 成本結構:第三季部分產品成本持續下降,已反映在毛利率指引中。公司亦透過多元供應商及提升自身設計技術與良率來降低成本。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聯詠透過多元化產品佈局、專注高階市場及提供完整解決方案,維持優於同業的獲利能力與市場地位。
-
長期發展計畫:
- 技術研發:將現金主要投入長期技術研發與擴充產品線。
- 供應鏈韌性:為因應客戶需求,已與中國大陸的晶圓代工及封測廠合作多年,以建立穩定且具韌性的供應鏈。
- 先進製程:將持續採用先進製程,以發揮技術與競爭優勢。
-
競爭優勢:
- 多元化產品線:涵蓋 TV、IT、手機、車用、VR 等多元應用。
- 偏重中高階產品:產品結構專注於附加價值較高的市場區隔。
- 提供完整解決方案:透過產品配套組合,提供客戶具競爭力的 total solution。
- 堅強的研發團隊:是維持技術領先與高毛利率的基石。
6. 展望與指引
-
2023Q3 財務預測:
- 營收:預計介於 281 億元至 291 億元 (以 1 美元兌 31 元新台幣匯率計算)。
- 毛利率:預計介於 38% 至 40%,略低於第二季,主要受產品組合改變及部分產品售價調整影響。
- 營業利益率:預計介於 21.5% 至 23.5%。
-
第四季與未來展望:
- 由於總體經濟能見度有限,客戶下單行為保守,第四季的營運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 長期來看,公司對 AI 帶動的 PC 換機潮、OLED 滲透率提升及車用市場的持續成長抱持樂觀看法。
7. Q&A 重點
-
Q: 第三季哪些應用別的營收會季對季成長?
A: 主要有 OLED DDIC、VR 驅動 IC、車用產品以及 TV SoC。這些成長主要是為了因應客戶第四季的銷售備貨。
-
Q: 第三季哪些應用別的營收會季對季下滑?
A: 主要為 IT 相關產品 (特別是高階筆電) 及手機 TDDI。IT 需求下滑是因訂單調整,而手機 TDDI 的部分需求則轉移至 OLED DDIC。
-
Q: 第四季的營收展望及庫存趨勢?
A: 客戶端的庫存已恢復健康,但終端銷售是關鍵。由於大環境能見度有限,客戶多下急單,因此第四季狀況仍需持續觀察。
-
Q: Android 手機品牌市佔率變動對公司的影響?
A: 影響不大。聯詠的產品線完整且具競爭力,客戶群涵蓋廣泛。
-
Q: 2024 年的主要成長機會為何?
A: 包括手機 OLED DDIC、AI 帶動的 PC/NB 換機潮、TV SoC 新客戶、車用 TDDI、VR 應用及顯示相關 ASIC。
-
Q: AI 相關產品的營收佔比及成長機會?
A: 公司專注於 Edge AI,部分產品已導入 AI 引擎。目前未提供具體營收佔比,但認為生成式 AI 將帶來新的商機。
-
Q: 第二季存貨天數及第三季庫存趨勢?
A: 第二季存貨天數為 80 天,較第一季的 92 天改善。預計第三季的庫存金額將較第二季略減。
-
Q: 第二季毛利率優於預期的原因?三大產品線的毛利率趨勢?
A: 主要原因是產品銷售組合優化與成本降低。相較第一季,第二季的 NRE 收入 (5,100 萬元) 和存貨跌價回升利益 (9,000 萬元) 貢獻有限。
-
Q: 第三季毛利率指引較第二季低的原因?
A: 主要因為產品組合改變以及部分產品售價調整。
-
Q: 公司毛利率持續高於同業的原因?
A: 主要有四點:(1) 產品線應用多元;(2) 產品結構偏重中高階;(3) 提供客戶完整的配套解決方案;(4) 擁有堅強的技術研發團隊。
-
Q: 下半年何種產品的價格壓力較大?
A: 手機 TDDI 因競爭者多,價格壓力相對較大。SoC 相對穩定,大尺寸驅動 IC 的 ASP 則因面板價格回升而有望趨於穩定。
-
Q: 下半年成本是否會持續下降?
A: 第三季部分產品成本仍在下降,並已計入毛利率指引。公司亦會透過多元供應商與提升自身設計、良率來降低成本。
-
Q: OLED DDIC 的晶圓產能供需狀況?
A: 目前供需接近持平。明年狀況需持續觀察。聯詠會持續採用具競爭力及先進的製程來發揮優勢。
-
Q: 中國大陸競爭對手的影響?
A: 聯詠將透過提升設計技術、開發差異化產品、提供高階應用、優化配套解決方案及嚴謹的庫存成本管控來應對競爭。
-
Q: 與日韓、美國新客戶的合作進展?
A: 持續拓展客戶群是公司的目標,目前部分計畫皆按進度順利進行。但無法針對單一客戶提供細節。
-
Q: 目前中國大陸供應商在晶圓與封測的比重?
A: 公司已使用中國大陸供應商一段時間,涵蓋晶圓與封測,主要是為了因應客戶對穩定及具韌性供應鏈的需求。目標是配合客戶需求進行安排。
-
Q: 第二季營業費用率及所得稅率下降的原因?第三季稅率指引?
A: 營業費用率下降是因為營收成長 (26%) 高於費用成長 (15%)。所得稅率下降是因研發投資抵減金額增加。預估第三季所得稅率約 18% 至 19%。
-
Q: 第二季業外收入的細項?
A: 第二季業外收入共 7.21 億元,主要來自利息收入 (3.45 億元)、兌換利益 (2.74 億元) 及股利收入 (0.9 億元)。
-
Q: 公司現金除了發放股利外,是否有其他計畫或併購方向?
A: 現金主要用於長期技術研發、擴充產品線,並保留彈性。目前沒有具體的併購方向。
-
Q: 關於 ESG 評級的改善計畫?
A: 公司持續投入開發 clean tech 產品,2022 年相關產品營收達 246 億元,佔總營收約 23%。會將此更新資訊提供給 MSCI 參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