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新光金控 2020Q1 營運表現穩健,合併稅後淨利達 新台幣 66.7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20.3%,主要受惠於核心子公司新光人壽獲利成長 47%。每股盈餘 (EPS) 為 新台幣 0.53 元。
然而,受 COVID-19 疫情衝擊全球金融市場,第一季合併綜合損益為負 455.7 億元。惟管理層指出,截至 4 月底,金融資產未實現虧損狀況已大幅改善,OCI、PL 及 AC 部位合計回升逾 1,200 億元,帶動新光人壽單月淨值回升 280 億元 至 960 億元 以上,淨值比亦回到 3% 以上。
在業務方面,新光人壽持續調整商品結構,聚焦分期繳與保障型商品,雖導致初年度保費 (FYP) 年減 32.2% 至 205 億元,但 FYPE/FYP 比率顯著提升,有助於新契約價值 (VNB) 穩定成長。新光銀行放款餘額年增 6.9%,資產品質維持優異。集團總資產規模穩定成長 5.8%,已逼近 新台幣 4 兆元。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新光金控透過旗下子公司提供壽險、銀行、證券等多元金融服務。
-
新光人壽:
- 核心業務: 為台灣主要壽險公司之一,提供傳統型、投資型、利變型及健康意外險等商品。
-
近期策略:
- 商品結構優化: 大幅提高分期繳保費佔比,由去年同期的 40% 提升至 2020Q1 的 66%,以提升保單價值。
- 外幣保單推動: 持續以銷售外幣保單為核心策略,以控管避險成本。2020Q1 外幣保單 FYP 達 144 億元,佔整體 FYP 比重高達 70%。
- 負債成本管理: 透過銷售較低利率之保單,持續降低負債成本,2020Q1 已降至 3.95%。
-
新光銀行:
- 核心業務: 提供企業金融與消費金融服務,財富管理為手續費收入主要來源。
-
近期策略:
- 放款均衡成長: 企金與消金業務同步擴展,2020Q1 放款餘額較 2019 年底成長 1.5%。
- 財富管理轉型: 產品組合重心由保險轉向基金與海外有價證券,兩者合計手收佔比已超過六成。
- 數位金融發展: 預計於 2020 年下半年推出智能理財平台,以拓展新客源。
-
元富證券:
- 核心業務: 經紀、自營、承銷為主要業務。
- 市場地位: 經紀業務市佔率 3.54%,市場排名第六。公債次級交易與公司債承銷業務維持市場前三大的領先地位。
- 近期表現: 2020Q1 經紀業務受惠於市場成交量放大,手續費收入年增 51%;然而,自營業務因市場劇烈波動而出現虧損。
3. 財務表現
-
新光金控 (合併)
- 2020Q1 稅後淨利: 66.7 億元 (年增 20.3%)
- 2020Q1 EPS: 0.53 元
- 股東權益: 1,493 億元
- 總資產: 近 4 兆元 (年增 5.8%)
- ROE (未年化): 3.86%
-
新光人壽
- 2020Q1 稅後淨利: 56.5 億元 (年增 47.0%)
- 總保費收入: 680 億元 (年減 5.3%),其中續期保費年增 14.3%,有效抵銷初年度保費的下滑。
- 投資收益: 317 億元 (年增 7.2%)
- 年化投資報酬率: 2020Q1 為 4.41%,優於 2019 全年的 4.20%。
- 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 2020Q1 為 3.36%,受全球利率下滑及現金部位較高影響而下降。
- 避險成本: 2020Q1 為 154 bps,控制良好。
- 負債成本: 持續下降至 3.95%。
-
新光銀行
- 2020Q1 稅後淨利: 13.3 億元 (年增 12.0%)
- 淨利息收入: 29.1 億元 (年增 1.0%)
- 淨手續費收入: 8.2 億元 (年增 0.6%),其中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成長近 8%。
- 資產品質: 逾放比 0.19%,呆帳覆蓋率 663%,均優於同業平均。
- 淨利差 (NIM): 1.38%;存放利差: 1.75%。
-
元富證券
- 2020Q1 稅後淨損: 3.5 億元,主因為市場波動導致自營業務虧損。
- 經紀業務收入: 9.2 億元 (年增 45.9%)。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壽險隱含價值 (EV) 報告 (截至 2019 年底)
- 隱含價值 (EV): 成長 19% 至 2,927 億元。
- 調整後淨值 (ANAV): 成長 30% 至 1,969 億元,主要受惠於不動產未實現利益增加及股東權益提升。
- 一年新契約價值 (VNB): 成長 3% 至 249 億元。儘管 FYP 下滑,但因產品結構優化 (分期繳佔比提升),VNB 仍維持正成長。
- 金控每股 EV: 23.3 元。
-
不動產公允價值評估
- 新光人壽已向主管機關申請採用公允價值續後衡量投資性不動產,此舉若獲核准並追溯至 2020 年 1 月 1 日,預計可增加淨值 469 億元,並使淨值資產比提升約 1.5 個百分點。此案尚待主管機關核准後方可入帳。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穩定獲利,增加淨值:
- 人壽業務將持續推動高價值保單,並透過不動產公允價值入帳及現金增資計畫強化資本結構。2020 年預計對人壽增資約 100 億元。
- 銀行業務將透過拓展利基市場及優化資金結構以穩定利差。
-
資源整合,深化綜效:
- 善用金控平台,整合各子公司資源,尤其在財富管理與客戶經營方面。
-
數位轉型,優化體驗:
- 新光銀行計畫於下半年推出智能理財平台,結合網路行銷活動,開拓數位客群。
-
壽險投資策略:
- 資產負債配合: 依據負債特性進行策略性資產配置 (SAA),並持續投入投資等級債券以增加固定收益。
- 控制避險成本: 擴大外幣保單銷售,並動態調整避險工具組合,將避險比率維持在 75% 以上。
- 強化風險控管: 嚴格監控市場、信用及作業風險,以應對市場變化。
6. 展望與指引
-
新光人壽:
- 預期 2020 年負債成本下降幅度不亞於去年,若市場利率持續走低,降幅可能更大。
- 預估全年現金股利收入約 160 億元,與 2019 年的 163 億元水平相當。
- 經常性收益率全年將低於 2019 年,但隨著現金部位的運用,下降幅度將較第一季收斂。
-
新光銀行:
- 預期 2020 年淨利差 (NIM) 及存放利差將低於 2019 年水平,主因市場降息及競爭壓力。
- 全年放款成長目標維持 6%。
- 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目標為力求與去年持平。
- 全年信用成本目標控制在 20-22 bps 之間。
7. Q&A 重點
-
Q1:關於銀行 NIM 壓力、人壽經常性收益率、不動產增值對 EV/RBC 的影響,以及 VNB 經濟假設變動等問題。
A:
銀行 NIM: 2020 年的壓力會比 2019 年更大,主要受美、台央行降息及再投資收益率下降影響。
銀行有效稅率: 2020Q1 偏低主因 OBU 有較多免稅的債券資本利得實現。
人壽經常性收益率: 2020Q1 下降較多是因現金部位偏高 (約 6%),隨著資金運用,全年降幅會收斂,但仍會低於去年水平。
不動產公允價值評估影響: 對 EV 無影響,因 EV 已採市價評估。對 RBC 的正面幫助尚待主管機關確認。
VNB 經濟假設變動: 影響主要來自投資報酬率假設調降,但因新契約多為利變壽險,可透過宣告利率調整,故對 VNB 的衝擊小於對有效契約價值 (VIF) 的衝擊。 -
Q2:關於不動產增值利益的特別準備金回收、未實現利益回升細項、銀行財管業務展望及信用成本等問題。
A:
不動產增值利益: 本次申請採用公允價值續後衡量,其會計處理與過往提列特別準備金後分年回收的機制不同。未來損益將直接反映不動產價值的波動,而非固定攤銷。
未實現利益回升 1,200 億元: 此為 4 月份 OCI、PL 及 AC 三大類金融資產的合計回升金額,主要來自股票部位市價回升,以及 AC 債券部位因信用利差收斂帶來的價值回升。
銀行財管展望: 4 月是谷底,5 月動能已回溫。考量市場不確定性,全年目標是力求與去年持平。
銀行信用成本: 全年目標維持在 22 bps 的水準。 -
Q3:關於 4 月淨值回升細節、不動產增值來源,以及不動產評估方法等問題。
A:
4 月淨值回升: 新壽 4 月淨值增加 280 億元 至 967 億元。其中 AC 部位未實現利益約回升 900 億元,OCI/PL 合計使淨值回升約 280 億元。截至 4 月底,OCI/PL 仍在水面下。
不動產增值來源: 2019 年的增值主要來自新板傑仕堡及站前摩天大樓。
不動產評估方法: 主管機關要求的續後衡量方法(收益法折現)與 EV 評估方法(包含市場比較法等多種方法)不同,因此算出的增值金額有差異(淨值影響數 469 億元 vs. EV 內含不動產未實現利益 748 億元)。若獲核准,淨值資產比約可增加 1.5 個百分點。 -
Q4:關於負債成本結構、投資部位收益率與存續期間,以及國際板債券持有狀況等問題。
A:
負債成本: 利變保單佔準備金約 26%。近一年美元保單宣告利率由最高 4% 降至 3% 以下,台幣保單由近 3% 降至 1.9% 左右,有效帶動負債成本下降。
投資部位: 國外固收 book yield 高於 3.5%;國際板債券約 4.3%-4.4%;整體固定收益資產存續期間約 12-13 年。
國際板債券: 持有規模超過 5,000 億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