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富邦金控 2017 年前三季稅後淨利達 新台幣 443 億元,較去年同期成長 9.7%,每股盈餘 (EPS) 為 新台幣 4.23 元。獲利成長主要來自於富邦人壽現金股利收入增加,以及核保業務的改善。同時,包含台北富邦銀行在內的其他子公司獲利亦呈現成長。
-
核心子公司表現:
- 富邦人壽:投資收益及核保業務改善為主要成長動能,避險成本逐季下降。
- 台北富邦銀行:淨利息收入成長,放款業務恢復正向動能。
- 富邦產險:維持市場領先地位,綜合率低於 90%,核保績效強勁。
- 富邦證券:經紀業務市佔率提升至 6.14%。
- 永續經營成果:公司連續第二年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並於 2017 年首次入選最高等級的「道瓊永續世界指數」,在全球多元金融服務與資本市場類別中名列第四。
- 未來展望:公司預期銀行放款動能將持續,人壽業務將專注於高價值保單及外幣保單,並預期 2018 年整體避險成本有望較 2017 年改善。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富邦金控旗下主要子公司業務表現穩定,各業務板塊均有成長。
-
富邦人壽:
- 保費收入:2017 前三季總保費收入達 新台幣 3,899 億元,年成長 4%,主要由續年度保費強勁成長 18% 所帶動。初年度保費 (FYP) 因 2016 年基期較高而年減 15.3%,但季對季已見跌幅收斂。
- 產品策略:持續推動高價值保單,新契約價值 (VNB) 對初年度等價保費 (FYPE) 的比率從 46% 提升至 50.6%。健康險與傷害險佔 FYPE 比重由 10.6% 增至 14%。外幣保單為未來發展重點。
-
台北富邦銀行:
- 營收結構:若不計富邦華一銀行,2017 前三季淨收益年成長 7.1%。淨利息收入佔比提升至 44.1%。
- 放款業務:總放款年成長 2.2%,主要由房貸 (年增 10.3%)及其他消費性貸款 (年增 11.4%)帶動,表現優於市場。企業放款則因價格紀律考量而略有下滑。
- 手續費收入:因保險佣金率調降,整體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下滑,但聯貸手收成長超過 35%,共同基金等其他財管業務亦有強勁成長。
-
富邦產險:
- 市場地位:市佔率穩居市場龍頭。2017 前三季直接簽單保費年增 11%,優於市場平均的 8%。
- 核保績效:自留綜合率 (Retained Combined Ratio) 進一步改善至 89.2%,核保利潤表現優異。
-
富邦證券:
- 業務表現:受惠於台股成交量增加超過 20%,加上經紀業務市佔率提升,整體營運收入有所改善。在 SPO 承銷、ETF 資產規模及興櫃交易等領域均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
富邦華一銀行:
- 營運概況:總資產年成長逾 10%。存放款業務穩定,存款季增 9%。資產品質持續改善,逾放比降至 1.48%。
- 業務發展:已於 2017 年 9 月在上海地區取得對本地居民的全面零售銀行業務執照,預計年底前擴展至其他三個分行,將成為未來新的成長動能。
3. 財務表現
-
金控合併財務數據 (2017 前三季):
- 稅後淨利:新台幣 443 億元 (年增 9.7%)
- 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4.23 元
- 總資產:新台幣 6.73 兆元 (年初至今成長 6%)
- 股東權益:新台幣 4,710 億元 (年初至今成長 10%)
- 資產報酬率 (ROA):0.90%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13.14%
-
富邦人壽:
- 投資報酬率:2017 前三季總投資報酬率為 4.08%。避險前經常性收益率為 3.72%。
- 負債成本與利差:負債成本持續下降至 3.73%,損益兩平點為 2.88%。與總投資報酬率及經常性收益率相比,皆已轉為正利差。
- 避險成本:避險成本逐季改善,2017Q3 單季避險成本降至 88 個基點。
-
台北富邦銀行:
- 資產品質:資產品質維持穩健,逾放比為 0.17%,備抵呆帳覆蓋率達 797.38%,皆優於市場平均。
- 淨利差 (NIM):2017Q3 淨利差微幅回升至 0.99%。
-
富邦華一銀行:
- 資產品質:逾放比自去年同期的 1.92% 改善至 1.48%,備抵呆帳覆蓋率提升至 169.3%。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永續金融 (ESG):富邦金控在 ESG 領域的表現獲國際肯定,2017 年首度入選「道瓊永續世界指數 (DJSI World)」,並獲 MSCI ESG A 級評等,為台灣金融業最佳。
-
產品策略調整:
- 富邦人壽:因應監管政策與市場變化,產品重心轉向保障型及外幣保單,以提升 VNB 利潤率。
- 台北富邦銀行:在企業放款方面,面對激烈的價格競爭,採取嚴格的價格紀律,寧可犧牲部分市佔以維持收益率;同時,將資源轉向成長動能較佳的中小企業 (SME) 及消費金融領域。
-
數位金融與合作:
- 公司已與騰訊 (Tencent) 合作,於 2017 年 10 月取得執照並開始在中國市場分銷保險產品,初期發展符合預期,但管理層表示目前尚無太多具體成果可分享。
-
中國市場佈局:
- 富邦華一銀行取得對中國本地居民的全面零售金融業務執照,象徵其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將從企金擴展至個金,為長期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計畫:
- 銀行業務:將持續調整放款結構,強化中小企業與消費金融業務,並透過財務操作優化資產配置。
- 人壽業務:投資策略將維持一貫性,逐步增加海外固定收益資產配置。在避險方面,將維持高避險比率,並考慮採用代理避險 (Proxy Hedge) 等多元工具以降低成本。
-
資本管理策略:
- 公司於法說會前宣布發行特別股,主要目的為配合廈門銀行股權重組,並確保金控的雙重槓桿比率維持在 110% 至 115% 的目標區間,以符合對中國大陸投資的監管要求。
-
風險與應對:
- IFRS 9 影響:管理層表示,由於台灣將採用「覆蓋法 (Overlay Approach)」,IFRS 9 上路後對富邦人壽的會計實務與投資策略影響不大,對金控合併報表的整體影響接近零。
- 利率風險:面對美國升息可能擴大台美利差,進而增加避險成本的風險,公司將密切監控市場動態,採取最具成本效益的避險策略。
6. 展望與指引
- 銀行放款:預期 2017 年底企業放款將維持穩定成長,表現優於第三季。2018 年外幣存放比 (LDR) 有望回升。
- 人壽 VNB:由於 FYP 銷量不如預期及產品組合調整,預計 2017 全年 VNB 將衰退 30% 至 40%,幅度大於先前預期。
- 人壽經常性收益率:2017 年與去年同期的差距已顯著縮小,預期 2018 年將趨於穩定。
- 人壽避險成本:管理層預期,相較於 2017 年的高基期 (尤其第一季的市場波動),2018 年的整體避險成本有望改善。然而,由利差驅動的經常性避險成本可能持續面臨壓力。目前內部仍在進行預算規劃,暫不提供具體指引。
7. Q&A 重點
Q1:關於銀行放款成長,上半年法說會指引下半年動能將回升,但第三季季對季成長仍緩慢,特別是企業放款下滑。原因為何?未來展望如何?
A1:2017 年市場資金流動性充裕,許多頂級企業客戶亦不缺資金。第三季許多大型企業的貸款展期要求價格非常競爭,基於定價紀律考量,公司並未承作部分案件。然而,中小企業 (SME) 與消費金融放款成長強勁。預期年底前企業放款將恢復穩定成長,表現會優於第三季。此外,銀行已將部分多餘存款資金轉配置於證券投資。
Q2:第三季 VNB 利潤率季對季似乎進一步下滑,但分期繳 FYP 佔比卻是增加的。原因為何?全年 VNB 衰退 20-30% 的指引是否維持?
A2:第三季 VNB 利潤率下滑可能是因為躉繳保費佔比較第二季高。全年 VNB 預計將衰退 30% 至 40%,衰退幅度大於原先預期。主要原因有二:一是 FYP 銷量不如預期;二是產品組合改變,今年已無法銷售過去的高利潤產品。
Q3:人壽的經常性收益率 (Recurring Yield) 在第三季顯著回升,全年是否有機會與去年持平?2018 年是否可能季對季改善?
A3:上半年經常性收益率年減 30 個基點,但前三季差距已縮小至 7 個基點,改善幅度顯著。預期全年不會再有大幅下滑。未來要有顯著回升,需視市場利率走勢而定。對 2018 年的初步預期是達成穩定。
Q4:從簡報第 16 頁來看,台幣存放比已達 83%,未來是否只能調整放款組合?外幣存放比為何偏低?是否包含香港和中國子行?
A4:簡報第 16 頁的數據為台北富邦銀行個體基礎,不含海外子行。外幣存放比偏低,主要是因為外幣存款成長強勁,超越預期,而外幣放款成長約 5%,仍在預期範圍內。預期 2018 年外幣存放比能回到去年的水準。
Q5:第三季避險成本降至 1% 以下,但 NDF 和換匯成本都高於 1%,公司避險比率約 80%,2018 年是否能維持低於 1% 的避險成本?
A5:公司從未提供明年避險成本低於 100 個基點的指引。2017 年的避險成本基期很高,主要是受第一季市場劇烈波動影響。預期 2018 年整體避險成本趨勢將會改善,但具體指引將在預算確定後提供。
Q6:外幣放款下滑的原因是價格紀律,可否詳述?富邦華一銀行的資產品質改善進度如何?財富管理手續費的展望?
A6:
- 外幣放款:公司傾向於主導聯貸案後再進行分散,賺取手續費收入,而非將所有額度留在帳上,這與部分同業不同。此外,海外 SME 業務的基礎建設需要時間建立。
- 富邦華一銀行:目前的壞帳主要來自收購前的歷史遺留資產,多為房地產相關。公司對這些資產已相當熟悉並持續處理。隨著業務轉向更多元化領域,預期逾放比將持續改善,目前未見資產品質惡化跡象。
- 財富管理:手續費下滑主因是監管機構要求調降銀行保險佣金。但其他業務如結構型商品、ETF 及共同基金的 AUM 與收入均有強勁成長。預期明年財管手收將溫和成長。
Q7:房貸風險權重調降對北富銀資本適足率的助益有多大?IFRS 9 對富邦人壽投資策略的影響?與騰訊合作的初步發展?
A7:
- 資本適足率:房貸風險權重調降,可提升北富銀資本適足率約 55 個基點。若再計入股權投資的節省,合計可提升 70 個基點。
- IFRS 9:台灣將採用覆蓋法 (Overlay Approach) 至少三年,會計處理方式與現行作法相似,因此對人壽的投資策略影響不大。對金控合併報表的整體影響接近零。
- 騰訊合作:剛取得執照並開始提供服務,初期發展符合預期,但目前尚無太多具體成果可分享。
Q8:關於昨晚宣布的特別股發行,背後的原因是什麼?是為了併購或鎖定低利率?
A8:此次發行是為了配合廈門銀行的股權重組。根據台灣法規,金控對中國大陸的投資,雙重槓桿比率需在 115% 以下。發行特別股是為了增加股東權益規模,以滿足此項監管要求。公司的目標是將雙重槓桿比率維持在 110% 至 115% 之間。
Q9:對於 2018 年的避險成本有何預期?鑑於台美利差可能擴大,是否有進一步增加的風險?新錢投報率 (稅前稅後) 為何?
A9:
- 避險成本:目前市場預期升息的壓力確實存在,經常性避險成本可能持續承壓。但 2017 年的整體避險成本因第一季的匯損而墊高基期,因此預期 2018 年整體成本有望改善。
- 避險策略:未來會嘗試利用代理避險 (Proxy Hedge),並維持相似的避險比率,同時密切監控利差與匯率動向,採取最有效率的策略。
- 新錢投報率:目前主要投資的海外固定收益,避險前收益率約在 4% 以上。
Q10:富邦華一銀行第三季淨利差僅下降 2 個基點,但淨利息收入卻大幅季減,原因為何?
A10:淨利息收入與淨利差雙雙下降,主因是資金成本上升,且無法完全轉嫁給客戶。淨利差降幅較小,部分原因是受到財務操作活動的支撐。
Q11:富邦人壽的外匯價格變動準備金餘額約為多少?
A11:截至 2017 年 9 月底,餘額約為 新台幣 17 億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