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富邦金控於 2016 年前三季稅後淨利為 NT$ 403 億,每股盈餘 (EPS) 為 NT$ 3.94,持續領先同業。儘管獲利較去年同期衰退 30.6%,主要受台幣強勢升值導致避險成本增加,以及為推動分期繳保單導致初年度費用提高所影響,但單季獲利呈現逐季改善的趨勢。
各主要子公司營運重點如下:
- 富邦人壽:投資收益表現穩健,經常性收益與資本利得皆有貢獻。產品策略成功轉向分期繳商品,帶動新契約價值 (VNB) 大幅成長。
- 台北富邦銀行:核心收益(淨利息收入與淨手續費收入)維持穩定成長,淨利差 (NIM) 保持穩定。
- 富邦產險:保費收入市佔率達 22.9%,穩居市場龍頭,但獲利受年初地震及颱風等三次重大天災理賠影響。
- 富邦證券:在經紀、自營及承銷業務方面表現穩健,營收與獲利均較去年同期成長,並積極拓展財富管理與 ETF 業務。
近期重要進展包括:
- 永續經營:富邦金控首度入選道瓊永續新興市場指數 (DJSI) 成分股,為台灣唯一入選「多元金融服務與資本市場」類別的金控公司。
-
中國市場佈局:
- 於 10 月 20 日完成收購上海浦發銀行持有之富邦華一銀行 20% 股權,使富邦華一銀行成為 100% 全資子公司。
- 富邦華一銀行於 11 月 8 日獲上海銀監局批准,將可對中國境內公民開辦人民幣業務,成為首家取得人民幣業務全執照的台資銀行。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富邦金控透過旗下子公司提供多元化的金融服務,2016 年前三季各主要業務獲利貢獻佔比為:富邦人壽 (55.7%)、台北富邦銀行 (30.0%)、富邦產險 (5.9%)、富邦銀行(香港) (4.5%) 及富邦證券 (3.9%)。
-
富邦人壽:
- 業務表現:為集團最主要的獲利來源。總保費收入年增 10%,其中續年度保費佔比提升至 57.6%,顯示業務結構更趨穩健。初年度保費 (FYP) 年增 11.1%,市佔率 16.4%,位居市場第二。
- 產品策略:成功推動產品轉型,聚焦於高價值的分期繳傳統壽險,其佔 FYP 比重從去年同期的 26.3% 大幅提升至 43.3%。此策略帶動新契約價值 (VNB) 年增 75%。
-
台北富邦銀行:
- 業務表現:核心收益穩健成長,其中財富管理業務手續費年增 8.8%,主要由保險產品帶動。
- 放款組合:放款策略維持審慎,總放款餘額略為縮減。房貸業務為主要成長動能,年增 10%;企業放款則因人民幣貶值影響外幣放款需求而年減 9.7%。中小企業 (SME) 放款佔比持續提升至 38.9%。
-
富邦產險:
- 市場地位:簽單保費市佔率 22.9%,穩居市場第一,主要成長來自車險、商業火險及健康險。
- 營運挑戰:獲利受到 2016 年初台南地震及麥德姆、梅姬颱風等重大天災理賠的影響,自留綜合率上升 2.3 個百分點至 91.9%。
-
富邦證券:
- 業務表現:主要業務線市佔率穩定,受惠於自營與承銷業務表現較佳,營收與稅後淨利均顯著成長。
- 多元化發展:積極拓展財富管理及海外 ETF 業務,ETF 資產規模年增 80%。
-
富邦華一銀行:
- 業務表現:資產規模溫和成長,獲利表現與去年同期持平。
- 策略進展:取得對中國公民的人民幣全業務執照,為未來發展奠定重要基礎。
3. 財務表現
-
合併財務數據 (2016 年前三季):
- 稅後淨利:NT$ 403 億,較去年同期減少 30.6%。
- 每股盈餘 (EPS):NT$ 3.94。
- 總資產:NT$ 6.2 兆,年增 6.1%,創歷史新高。
- 淨值:NT$ 4,650 億,年增 31%,主要受惠於獲利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未實現利益回升。
- 資產報酬率 (ROA):0.88% (年化)。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12.9% (年化)。
-
子公司財務亮點:
-
富邦人壽:
- 投資收益:經常性收益為主要來源,佔總投資收益約 70%。
- 避險成本:因台幣升值,前三季避險成本(含外匯損益)約 109 bps。預估全年避險成本可維持在 90-100 bps 的區間。
- 負債成本:持續改善,年減 7 bps 至 3.79%,與投資收益率維持正利差。
- 損益兩平點:因銷售較多高成本的分期繳保單,損益兩平點升至 3.19%,但預計年底將降至近 3%。
- 未實現利益:備供出售金融資產之未實現利益已回升至 NT$ 317 億。
-
台北富邦銀行:
- 利差表現:2016Q3 存放利差季增 2 bps 至 1.34%;淨利差 (NIM) 則因資金運用於較低收益資產而季減 1 bp 至 1.00%。
- 資產品質:逾放比 (NPL) 維持在 0.19% 的低檔,優於市場平均的 0.29%。
- 呆帳提存:前三季提存金額為 NT$ 6.83 億,其中包含約 NT$ 12 億 的 TRF 相關提存。
-
富邦人壽: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品策略轉型:富邦人壽的策略重心已從追求保費規模轉向提升新契約價值 (VNB)。透過大力推動分期繳與保障型商品,2016 年前三季 VNB 較去年同期大幅成長 75%,展現顯著成效。
- 財富管理業務深化: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業務持續成長,手續費收入年增 8.8%。其中,保險商品為主要動能,佔財管手收比重達 74.7%,顯示集團內部的交叉銷售綜效。
- ETF 產品線擴張:富邦證券積極發展 ETF 業務以應對經紀業務的挑戰。透過發行涵蓋台灣、中國、日本、印度、美國及香港等市場的 ETF 產品,其資產規模在一年內大幅成長 80%,達到 NT$ 592 億。
- 中國市場突破:富邦華一銀行取得對中國公民的人民幣全業務執照,是台資銀行的首例。此舉將使其能夠直接服務中國廣大的零售客戶,為未來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開拓了全新的空間。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計畫:
- 壽險業務:持續以價值導向為核心策略,推動高利潤率的保障型與分期繳商品,預期明年利率敏感型商品將更受市場歡迎。
- 銀行業務:在放款方面,將持續強化風險控管與定價紀律,並將資源配置於報酬率較佳的中小企業與消費金融領域。在存款方面,將致力於提升活期存款佔比以降低資金成本。
- 中國佈局:在完成對富邦華一銀行 100% 持股後,將利用其全執照優勢,深耕中國零售與企業金融市場。
-
競爭優勢:
- 多元化業務平台:完整的金融產品線與子公司間的交叉銷售,是富邦金控的核心競爭力。
- 投資管理能力:富邦人壽擁有龐大的現金部位 (6.2%) 及海外投資額度 (約 4-5%),在利率上升環境中具備靈活配置資產以提升經常性收益的能力。
-
風險與應對:
- 利率波動:管理層表示,若利率走升,雖然短期可能對債券部位造成評價損失,但公司可運用高現金部位及到期資金進行再投資,長期有利於提升經常性收益。
- 匯率風險:透過動態調整避險比例(2016Q3 提高至 80% 以上)來應對匯率波動,並預期在美元升值趨勢下,第四季避險成本將顯著降低。
6. 展望與指引
-
富邦人壽:
- 全年新契約價值 (VNB) 預計將維持雙位數成長。
- 由於產品策略調整,全年 FYP 預估將為持平或個位數下滑。
- 全年避險成本預計可控制在 90 至 100 bps 的目標區間內。
- 預計 12 月發行次順位債,年底資本適足率 (RBC) 將提升至 300%。
-
台北富邦銀行:
- 第四季放款成長動能預期將維持溫和。
- 將持續透過調整放款組合及優化存款結構,以改善淨利差表現。
-
富邦華一銀行:
- 目標在年底前透過出售不良資產給資產管理公司 (AMC),將逾放比降至 1.5% 左右。
7. Q&A 重點
Q1:關於台北富邦銀行,2016Q3 企業放款季減 4.8%,原因為何?對未來放款成長及利差的展望?
A:放款結構調整:企業放款減少主要來自於策略性降低對低利率的政府部門放款。同時,公司將資源轉向報酬率較高的 SME 放款,其佔企業放款比重已從 36.8% 提升至 38.9%。
市場競爭:市場資金過於充裕,導致利率競爭激烈,公司在放款上維持審慎的定價紀律。
展望:預期第四季放款成長將維持溫和。儘管放款成長放緩,但透過結構優化,2016Q3 存放利差仍季增 2 bps,顯示利差並未受到顯著侵蝕。
Q2:關於富邦華一銀行,淨利差從上半年 1.54% 下降至前三季的 1.45%,原因為何?
A:主要原因是 2016Q3 有一筆金額高達 30 億人民幣、利率較高的國有企業貸款發生非預期的提前還款,導致利差下滑。
預期第四季放款動能將回升,利差將維持在與第三季相似的水平,或僅微幅下降 1-2 bps。
Q3:在利率上升的環境下,富邦人壽的投資組合將如何調整以受惠?另外,利率上升可能導致未實現損失,對 RBC 的淨影響是正面還是負面?
A:資產配置彈性:目前帳上有超過 6% 的現金及 4-5% 的海外投資額度可供運用。這些資金可投入收益率更高的海外固定收益資產。若將 5% 的資產從現金轉為收益率高 350 bps 的資產,預估可提升整體經常性收益率至少 15 bps。
RBC 影響:預計年底前發行次順位債,屆時 RBC 將從上半年的 260% 左右提升至 300%,足以應對市場波動。
Q4:富邦人壽的現金部位為何總是高於同業?2016Q3 在實現部分固定收益獲利後,現金部位反而下降,是否立即進行再投資?為何增加國內固定收益部位?
A:高現金部位原因:今年全球收益率環境極具挑戰性,尤其在第二、三季利率處於低點,因此在投資上採取較保守的態度,並保留海外投資額度以待更好的時機。
現金運用:第二季有大量保費流入,推升了現金水位。第三季為了部署部分資金,增加了對台灣國際板債券的投資。這些債券多為短期或中期,且發行機構為大型國際銀行,信評良好。
Q5:台北富邦銀行交易及其他收益年減,是否主要來自 TMU 業務?2017 年是否會進一步下滑?TRF 提存方面,第四季是否會增提?
A:TRF 業務:目前 TRF 的未平倉部位已較去年高峰期大幅減少,因此即使近期美元升值,預期未來不會有大規模的增提需求。
(簡報者未直接回應 TMU 業務的細節)
Q6:富邦人壽截至九月底約 NT$ 320 億的未實現資本利得,其中股票和債券的佔比為何?近期市場利率反彈對此部位的影響?
A:組成結構:截至九月底,未實現利益主要來自固定收益部位,其貢獻大於股票部位。
近期影響:九月後市場出現多空因素交錯(利率上升、美元升值、股市盤整),影響複雜,公司暫不提供具體看法。
Q7:富邦人壽海外固定收益投資組合中,歐洲部位有所增加,主要投資於哪些國家或證券?亞洲部位為何減少?
A:2016Q3 增加的主要是由大型歐洲金融機構(如 HSBC)在台灣發行的國際板債券,皆為高信評,並無低於投資等級的曝險。
Q8:鑒於利率環境可能改變,明年壽險的銷售策略為何?
A:明年策略將持續聚焦於價值成長,推動分期繳與保障型等高價值商品。由於宣告利率已處於低位,預計傳統保證利率商品將會停止銷售,而利率敏感型商品將更受市場歡迎。
Q9:富邦人壽的美元無避險部位從 8.6% 降至 5.4%,在美元升值預期下,是否會考慮提高此部位?
A:進入第四季後,因應匯市趨勢反轉,已減少部分美元避險部位。第三季部分避險工具成本高達 300-400 bps,而 10、11 月的避險成本已大幅下降至約 50 bps 上下,這將有助於拉低全年的總避險成本。
Q10:台北富邦銀行 NIM 仍季減 1 bp,是否已觸底?未來如何改善?
A:NIM 下滑部分原因是將多餘資金配置於短期低利工具,但同時透過換匯交易 (Swap) 賺取利得,此部分收益認列於交易收入而非利息收入,若還原此因素,約當貢獻 NIM 9 bps。
未來改善策略包括:1) 持續聚焦 SME 及消金放款;2) 提升活存佔比以降低資金成本;3) 在利率走升時,將流動性部位配置於收益率更高的長期固定收益資產。
Q11:富邦華一銀行 NPL 上升的原因及改善計畫?
A:2016Q3 NPL Ratio 上升主要是因為分母的總放款餘額減少所致。
改善計畫是將部分有疑慮的貸款以八折的價格出售給 AMC,預計年底前可將 NPL Ratio 降至 1.5% 以下。
Q12:英國脫歐與川普當選,是否影響富邦人壽未來 6-12 個月的海外不動產投資評估?
A:富邦人壽目前在北美並無不動產投資,因此川普當選事件尚無直接影響。公司會持續評估各種投資機會。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