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富邦金控 2016 年第一季稅後淨利為 新台幣 88 億元,較前一季成長 51%,但較去年同期衰退 56.3%。每股盈餘 (EPS) 為 新台幣 0.86 元,連續八年蟬聯同業第一。
- 獲利結構:2024Q1 獲利主要來自台北富邦銀行,貢獻佔比 56.4%,其次為富邦人壽,佔比 25.4%。
- 人壽業務:稅後淨利年減主要因應初年度保費 (FYP) 強勁成長,導致佣金與負債準備金成本增加,抵銷了投資收益。然而,經常性收益持續改善,新契約價值 (VNB) 亦大幅成長。
- 銀行業務:台北富邦銀行核心收益(淨利息收入與淨手續費收入)維持穩健成長,資產品質保持良好。
- 產險業務:富邦產險保費收入穩定成長,市佔率 22.2%,維持市場領先地位。
- 資產與淨值:總資產年增 7.8%,淨值則較 2015 年底成長 8.4%。
- 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年化後為 9.16%。
- 資產報酬率 (ROA):年化後為 0.59%。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富邦人壽
- 保費收入:2016Q1 總保費收入年增 28%。策略上持續專注於銷售分期繳產品,續期保費佔比已超越初年度保費。
- 初年度保費 (FYP):2016Q1 FYP 年增 60%,主要由分期繳保單及去年同期基期較低所帶動。全年 FYP 成長目標約為 10%。
- 新契約價值 (VNB):受惠於產品組合優化,VNB 與 FYP VNB 均成長超過 100%。預期全年 VNB 成長率將高於 FYP 成長率。
- 投資組合:持續增加海外固定收益部位,目前仍有約 5 個百分點 的海外投資額度。投資重點為北美地區的投資級公司債與金融債。
台北富邦銀行
- 核心收益:2016Q1 淨利息收入年增 5.1%,淨手續費收入年增 9.6%。
- 手續費收入:主要由財富管理業務帶動,年增 16.5%,其中保險佣金為主要貢獻來源。
- 放款業務:第一季整體放款成長趨緩,但房貸業務仍有 9.6% 的成長。中小企業放款貢獻度逐季提升。
- 資產品質:2016Q1 不良貸款率 (NPL Ratio) 微幅上升,主要來自特定個案且無產業集中風險,整體仍遠低於同業平均。預期未來數月將逐步改善。
富邦產險
- 保費與市佔:2016Q1 直接簽單保費年增 13.5%,市佔率 22.2% 穩居市場龍頭。
- 綜合成本率:第一季自留綜合成本率上升,主要因台南地震產生之賠款所致。
富邦證券
- 業務表現:主要業務線市佔率維持穩定。第一季因股市波動導致營收放緩。
- 未來策略:將持續推動財富管理及海外 ETF 業務,以實現收入來源多元化。
富邦華一銀行
- 獲利表現:2016Q1 淨利年增 81%,主要由投資收益與淨利息收入驅動。
- 淨利差 (NIM):年增 19 個基點,受惠於資金成本改善及債券組合收益提升。
- 資產品質:第一季不良貸款率上升符合預期,公司已於去年底提列人民幣 1 億元準備金,第一季未再增提。預期年底前不良貸款率將逐步改善。
3. 財務表現
集團關鍵數據 (2016Q1)
- 稅後淨利:新台幣 88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0.86 元
- 年化 ROE:9.16%
- 年化 ROA:0.59%
子公司財務亮點
-
富邦人壽:
- 負債成本:持續改善,年減 6 個基點至 3.82%。
- 損益兩平點:因 FYP 強勁成長導致初年度費用增加而暫時上升,預期未來將逐步下降。
- 避險成本:第一季總避險成本(含匯兌損益)略高於 100 個基點。
- 未實現收益:截至第一季末,備供出售 (AFS) 金融資產未實現收益回升至 新台幣 74 億元;持有至到期日 (HTM) 及無活絡市場部位之稅前未實現收益則改善至 新台幣 339 億元。
-
台北富邦銀行:
- 淨利差 (NIM):受央行降息及人民幣流動性寬鬆影響,季減 3 個基點。若利率政策穩定,NIM 可望持穩。
- 存放比:截至三月底約為 75.2%,高於同業平均。
富邦人壽 2015 年隱含價值 (Embedded Value, EV)
- 隱含價值:成長 2% 至 新台幣 4,051 億元。
- 調整後淨值 (ANW):減少 6.6% 至 新台幣 1,832 億元,主要因未實現利益減少。
- 有效契約價值 (VIF):成長 11% 至 新台幣 2,219 億元,主要來自新契約價值貢獻。
- 新契約價值 (VNB):在反映較低的經濟假設後,仍成長 2%。
- 精算評估價值 (Appraisal Value):達 新台幣 7,196 億元,相當於每股金控股權價值 新台幣 70.3 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產品策略:富邦人壽成功推動產品轉型,以分期繳高價值保單為銷售主力。第一季因特定熱銷分期繳產品帶動 FYP 大幅成長,該產品已於四月停售,並推出降低首年佣金的新產品替代,以減緩對獲利的短期影響。
- 投資策略:富邦人壽持續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固定收益商品,以提升經常性收益率。今年目標投入至少 25 億美元 於台灣的國際板債券市場,目前已投入約 16 億美元。
- 財富管理:台北富邦銀行財富管理業務動能強勁,成為手續費收入的重要支柱。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成長動能:富邦人壽將持續以價值為導向,推動高利潤產品銷售,並透過海外投資佈局,穩健提升經常性投資收益。
-
風險管理:
- 人壽避險:將維持約 75% 的海外資產完全避險部位,並動態調整避險策略以應對匯率市場變化。
- 銀行資產品質:台北富邦銀行與富邦華一銀行皆預期不良貸款率將逐步改善。華一銀行的不良貸款主要為收購前的既有舊案,新承作業務品質良好。
6. 展望與指引
- 富邦人壽:預期 2016 全年 FYP 成長約 10%,VNB 成長率將高於 FYP 成長。損益兩平點預期將逐步下降。
- 台北富邦銀行:若央行利率政策維持穩定,NIM 可望持穩於現有水準。第二季房貸利率將進一步反映降息影響。不良貸款率預期將逐步改善。
- 富邦華一銀行:預期不良貸款率將在年底前逐步改善。
7. Q&A 重點
Q1:富邦人壽 EV 模型中,為何新契約 (VNB) 的投資報酬率曲線下修幅度遠大於有效契約 (VIF)?台北富邦銀行其他收益成長動能?TRF 相關提存狀況?富邦華一銀行 NPL 上升原因及展望?
A1:
- EV 投報率:VNB 的投報率是基於全新投入的資產,無法享受 VIF 所包含的既有高收益遺產資產 (legacy assets) 的效益。此外,公司針對美元保單的資產配置進行了去風險化,降低了股票等成長型資產的佔比,是美元投報率曲線下修的主因。
- 銀行其他收益:主要來自富邦華一銀行獲利貢獻增加,其淨利息收入及金融市場交易相關收益均有成長。
- TRF 提存:第一季提存約 6 億元,累計提存約 12 億元,並未額外增加提存。因人民幣匯率趨穩,市場狀況已穩定,未見更多違約事件。
- 華一銀行 NPL:NPL 均為收購前的既有不動產放款舊案,這些案件在過去 12 個月惡化。公司有信心 NPL 比率已達高峰並將逐步下降,因富邦併購後承作的新放款品質良好。
Q2:富邦人壽第一季投資收益年減原因?未來如何提升?今年海外投資計畫與全球市場展望?
A2:
- 收益年減原因:主要因資本利得減少。去年同期全球股債市大漲,實現了可觀的資本利得;今年第一季初期市場不穩,缺乏實現收益的機會。然而,經常性投資收益仍有雙位數成長。
- 未來計畫:首要目標是提升經常性收益。將持續佈局海外投資級公司債與金融債(尤其在北美地區),並積極參與台灣的國際板債券市場,今年目標投入至少 25 億美元。
- 市場展望:預期全球經濟與金融市場將呈現溫和健康成長,但非特別強勁。資產配置仍以固定收益為主,股票部位目標維持在 15% 左右。
- 風險管理:目前並未特別增加高收益債券的配置,投資標的仍以投資級債券為主。
Q3:針對 520 新總統就職可能帶來的兩岸政治動盪,公司是否採取任何避險措施?
A3:公司不評論短期交易活動。
Q4:第一季及四月 FYP 銷售強勁,對獲利的壓力是否會持續?第一季 NIM 是否已反映央行三月降息的影響?
A4:
- FYP 獲利壓力:第一季熱銷的分期繳產品已於四月停售,並推出一款降低首年佣金的新產品替代,因此未來對獲利的壓力將不如先前大,預期分期繳保費銷量將回歸正常水準。
- NIM 展望:第一季 NIM 已反映央行降息影響,但 NIM 承壓主因是存放比 (LDR) 與人民幣放款下降,而非降息本身。預期降息對房貸利率的影響在第二季會更明顯。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