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中銀行 2018 上半年營運表現穩健成長。
- 獲利能力:2018 上半年稅後淨利達 19.1 億元,年增 14.4%。每股稅後盈餘 (EPS) 為 0.57 元,年增 16.3%。股東權益報酬率 (ROE) 為 8.72%,資產報酬率 (ROA) 為 0.56%。
- 資產品質:資產品質持續改善,逾期放款比率自去年高點 0.42% 降至 0.37%。呆帳覆蓋率則由 344.14% 提升至 378.28%。
- 資本適足性:資本結構穩健,合併資本適足率為 12.41%,第一類資本比率為 10.99%,皆符合法定標準。
-
重大發展:
- 海外佈局:於 2018 年 4 月取得馬來西亞納閩分行設立核准函,為首家海外分行,目標擴增外幣授信及國際金融業務。
- 國內據點擴張:為平衡南北業務發展,於新北市新店區及高雄市左營區增設分行。
- 未來展望:下半年將持續強化風險控管與法遵、善用中小企業客戶優勢拓展高利差業務(如二順位房貸、外幣放款),並提升人力素質。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以存放款為主要業務,深耕中台灣地區的中小企業客戶,並積極拓展財富管理、消費金融及國際金融業務。
- 存款組合:截至 2018Q2,總存款餘額為 5,813 億元,年增 3.9%。存款結構以台幣定存 (50.4%) 及台幣活存 (40.6%) 為主。外幣存款因美元強勢及部分大額放款客戶還款,年減 2.1%。
- 放款組合:截至 2018Q2,總放款餘額為 4,493 億元,年增 3.4%。放款結構以中小企業 (40%) 及其他個人貸款 (33%) 為大宗。公司於 2018Q2 透過促使客戶動撥額度及追蹤新核准案件,成功拉升放款餘額。
- 手續費收入組合:2018 上半年手續費淨收入為 16.91 億元,年增 10.7%。主要來自保險 (45%) 及信託 (25%) 業務,兩者合計佔比達 70%。公司策略性推動長天期分期繳保單與投資型保單,使保險手收在主管機關停賣類定存保單後回穩。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18 上半年):
- 淨營業收入:56.6 億元,年增 6.1%。
- 營業費用:32.08 億元,年增 10.8%。
- 呆帳費用:2.67 億元,年減 36.9%。
- 稅前淨利:21.85 億元,年增 8.4%。
- 稅後淨利:19.1 億元,年增 14.4%。
-
利差表現:
- 存放利差:2018Q2 台幣存放利差維持在 1.69% 的穩定水準,公司表示不進行低價競爭。外幣存放利差因策略性推動貿易融資與國際聯貸業務,大幅提升至 2.45%。
- 淨利差 (NIM):2018Q2 為 1.23%,與去年同期的 1.24% 約略持平。NIM 未能完全反映存放利差的擴大,主因是外幣存款及 2017 年發行之 40 億次順位債拉高了整體資金成本。
-
財富管理表現:
- 2018 上半年財富管理手續費收入達 11.7 億元,年增 3.9%。
- 受中美貿易戰影響,市場不確定性增加,客戶偏好保本及固定收益型產品。基金銷售年減 8.3%,但其他金融商品(如海外債、特別股)大幅成長 79.2%,保險商品亦有顯著成長。
- 稅務影響:2018 上半年所得稅費用較低,主因是台灣營所稅率由 17% 調升至 20%,公司認列了約 1 億元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利益。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海外市場:取得馬來西亞納閩分行設立許可,為海外第一家分行。納閩分行為境外金融中心,業務範疇包括外幣存、放款、貿易融資及國際聯貸,符合公司發展高利差外幣業務的策略。
-
國內市場:
- 據點調整:為平衡區域發展,增設新北市新店分行及高雄市左營分行。左營分行定位為南區旗艦店,整合分行、消金中心及租賃公司,主攻高資產客戶的財富管理業務。
- 消費金融:成立北、中、南區消金中心,專注發展二順位房貸業務。此業務非傳統購屋貸款,而是以信用貸款角度切入,並追加房產第二順位抵押,目標利率約 4.5%,利差顯著高於一般房貸。目前餘額約 100 億元,為未來重要獲利動能。
-
營運流程優化:
- 集中撥貸中心:為降低人為作業風險並確保債權,成立集中撥貸中心,統一處理放款撥貸作業,實施後作業缺失已明顯減少。
- 數位金融:積極參與行動支付市場,已加入 台灣 Pay、LINE Pay、街口支付,並規劃導入 Apple Pay,提供客戶多元支付選擇。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策略:朝向國內第一線銀行邁進,成為社會期待、顧客信賴的金融機構。
-
業務發展策略:
- 鞏固核心優勢:持續深耕中台灣的中小企業客戶,發揮在地利基。
- 拓展高利差業務:重點發展中小企業放款、外幣放款、貿易融資、國際聯貸及二順位房貸等高收益業務。
- 提升手續費收入:擴充財富管理產品線,引入海外債、特別股等多元化商品,滿足不同客戶需求,持續拉高手續費收入佔比。
- 風險管理:因應亞太防制洗錢組織 (APG) 實地查核,將風險控管與法遵列為首要任務,強化內部控制。
-
人力資本:
- 人才培育:設立研修中心,對新進人員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完整訓練;同時強化內部人員專業提升。
- 人才拔擢:採取績效導向的晉升制度,拔擢優秀人才,而非僅依年資。
- 資本規劃:董事會已於 2018 年 7 月 12 日通過,規劃辦理 15 億元現金增資及發行 15 億元次順位金融債券,以強化資本結構,目前正準備向主管機關送件。
6. 展望與指引
- 利差展望:預期下半年台幣存放利差將維持穩定;外幣存放利差則可能隨美國升息及公司業務策略而有機會持續擴大。
- 股利政策:管理層表示,股利政策將參考過往慣例,傾向維持穩定,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最終仍需由董事會決議。
-
下半年重點:
- 風險控管與法遵:列為第一要務。
- 業務拓展:善用中小企業優勢,並強化南北據點業務,持續推動高利差產品。
- 人力提升:質量並重,透過教育訓練與內部晉升強化團隊戰力。
7. Q&A 重點
Q1: 關於發行次順位債與現金增資的目的,以及對明年股利政策的看法?
A1: 此次合計 30 億的募資計畫(註:簡報者口誤為 45 億,後續由財務主管更正為各 15 億),是為提升資本適足率,預計發行後可達到法定要求再加 2% 的水準。至於股利政策,將依循往例,預計不會有太大變動,但最終仍需由董事會決議。
Q2: 存放利差明顯上升,為何未有效反映在淨利差 (NIM) 上?下半年及明年的利差展望?放款相關手續費大幅成長的原因?上半年稅負較低的原因?
A2:
- 利差:NIM 未隨存放利差同步上升,主因是資金成本提高,包括外幣存款利率上揚以及去年底發行 40 億元次順位債的利息費用。展望未來,台幣利差預期持穩,外幣利差則有機會隨美國升息而擴大。
- 手續費:放款手續費大幅成長,主因是上半年有數個大型聯貸案入帳,並非違約金收入。
- 稅務:因營所稅率從 17% 調升至 20%,公司原有的遞延所得稅資產可認列迴轉利益,金額約 1 億元。
Q3: 關於積極推展的二順位房貸業務,其利差雖高,但風險也較大,公司的風險控管機制為何?
A3: 公司的二順位房貸業務並非國外的次級房貸。風控設有三道防線:
- 第一道:評估客戶的還款能力 (5P) 與資金用途,以信用貸款的角度審核。
- 第二道:視情況增加保證人機制。
- 第三道:設定第二順位抵押權。
核心邏輯是,在客戶還款能力無虞的前提下,因其追加了擔保品,公司願意提供較優惠的利率或較高的額度,並非單純只看擔保品價值。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