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研華 2021 年第一季營運表現強勁,受惠於全球市場需求復甦及基礎建設商機。公司在手訂單動能顯著,然短期營運仍面臨全球供應鏈零組件短缺的挑戰。
- 財務表現: 2021Q1 合併營收達新台幣 132 億元,年增 17%,季增 3%。毛利率為 39.6%,營業利益率為 17.4%。稅後淨利達新台幣 19 億元,年增 48%,單季 EPS 為 2.48 元。業外收益包含處分資產的一次性獲利約新台幣 7,200 萬元。
- 訂單狀況: 2021Q1 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高達 1.66,遠高於往年約 1.1 的水準。管理層分析,此現象主要來自兩大因素:(1) 零組件缺貨導致客戶提前下單;(2) 公司預告第二季將調漲售價,促使客戶提前備貨。公司評估,扣除預先下單及重複下單的部分後,反映真實需求的 B/B Ratio 約為 1.3。
- 第二季展望: 公司預期 2021Q2 合併營收將介於 4.8 億至 5.0 億美元之間,毛利率預估為 37% 至 39%,營業利益率預估為 16.5% 至 18.5%。展望未來,基礎建設商機及半導體產業的智慧製造升級需求依然強勁,但供應鏈緊俏的狀況將持續影響出貨。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研華的業務遍及全球,三大主要市場為北美、歐洲及大中華區,合計貢獻近 70% 的營收。各事業群的表現反映出不同市場區塊的復甦力道。
-
各地區表現 (以美元計):
- 大中華區表現最為亮眼,年增 76%,主要受惠於電動車 (EV) 電池製造、Apple 相關設備及新能源等領域的強勁需求。
- 北美年增 11%,歐洲年增 8%,兩地市場穩定成長。
- 北亞地區整體年增 13%,其中韓國市場成長 40%,表現突出。
- 其他亞洲及新興市場合計年增 36%,顯示新興市場的廣泛復甦。
-
各事業群表現 (以美元計):
- 工業物聯網事業群 (IIoT): 成長最為強勁,年增 54%。主要動能來自基礎建設商機與半導體產業的智慧製造升級需求。
- 嵌入式物聯網事業群 (EIoT): 營收年增 7%。
- 服務物聯網事業群 (SIoT): 營收年增 18%。
- 雲端物聯網事業群 (CIoT): 營收年增 37%。
- 應用電腦事業群 (ACG): 唯一衰退的部門,年減 14%,主要原因是去年大型醫療專案基期較高、部分專案結束,以及日本子公司 (ATJ) 表現不佳。
3. 財務表現
-
2021Q1 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 新台幣 13,161 百萬元 (年增 17%)
- 毛利率: 39.6% (與去年同期及前一季持平)
- 營業利益率: 17.4% (年增 2.7 個百分點)
- 稅後淨利: 新台幣 1,913 百萬元 (年增 48%)
- 每股盈餘 (EPS): 2.48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成長動能: 營收成長主要由 IIoT 事業群及大中華區市場帶動。經濟規模效益與較佳的產品組合使營業利益率年對年提升。
- 成本壓力: 由於零組件價格上漲 10% 至 15%,預估將使銷貨成本增加約 1.8%。為應對此壓力,公司已於第二季起調漲售價,板卡類產品調漲 3%,系統類產品調漲 6%。預期第二季毛利率將因漲價時間差而面臨短期壓力,但全年目標仍維持在 40% 左右。
- 零組件短缺: 目前短缺的零組件主要集中在音訊編解碼器 (Audio Codec)、NAND Flash、電源管理 IC 等。第二季供貨滿足率僅約 40% 至 50%,預計將有營收遞延至下半年認列。管理層預期第三季供貨狀況將有所改善。
-
資產負債表與現金流:
- 2021Q1 期末現金及約當現金達新台幣 78 億元,創下歷史新高,顯示營運資金充足。
- 現金循環週期 (CCC) 回歸正常水位,降至 98 天,主要受惠於存貨週轉天數改善,顯示資產負債表狀況健康。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後疫情時代復甦: 醫療領域中與生命維持較無關的應用 (如牙科、眼科設備) 及博弈、彩票等市場需求已逐漸回溫。
- 基礎建設商機: 中國與美國的基建計畫將帶來新需求,尤其在再生能源 (風電、太陽能)、交通運輸 (軌道車輛) 及 電動車 (EV) 相關領域。
- 電動車與電池製造: 中國電動車市場帶動相關供應鏈需求,特別是電池製造設備,成為研華在中國市場的重要成長動能之一。此趨勢亦同步發生在韓國市場。
- 智慧製造: 半導體產業及倉儲物流自動化的需求持續強勁。
-
競爭態勢:
- 管理層指出,與主要競爭對手如 Ennoconn (樺漢) / Kontron 的競爭主要集中在歐洲及中國市場。
- 在歐洲,Kontron 品牌具在地優勢,競爭激烈。研華透過設立德國設計中心,提供在地化設計服務與完整的產品組合 (嵌入式產品加上工業通訊產品) 來應對。
- 在中國,與 Ennoconn 的直接競爭近年已趨緩。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併購策略 (M&A):
-
公司的併購策略分為三類 (H1, H2, H3):
- H1: 核心業務擴張,專注於技術平台與區域拓展,過去多數併購案屬於此類。
- H2: 尋找以解決方案為導向的併購目標,目前尚無明確對象。
- H3: 針對 AIoT 價值鏈中的共創夥伴 (Co-creation Partner) 進行少數股權投資,以避免與客戶產生利益衝突。
- 公司預期在 2021 年及 2022 年不會有大型併購案。
-
公司的併購策略分為三類 (H1, H2, H3):
-
風險與應對:
- 重複下單風險: 公司估計約有 20% 的訂單可能為重複下單,但由於多數為標準品,庫存風險較低。對於客製化 (ODM) 專案,則會透過要求 NCNR (不可取消不可退貨) 協議或簽訂意向書來降低風險。
- 營運費用 (OpEx): 預期全年費用將年增 5% 至 6%,但因營收成長,費用率將保持平穩。
-
長期目標:
- Service IoT (SIoT) 事業群: 期望在未來三年內,其營收佔比能從目前的約 8% 提升至雙位數。
6. 展望與指引
-
2021Q2 財務預測:
- 營收: 4.8 億至 5.0 億美元
- 毛利率: 37.0% 至 39.0%
- 營業利益率: 16.5% 至 18.5%
-
全年展望:
- 毛利率: 全年目標維持在 40%。第二季將是毛利率最具挑戰的一季。
- 成長動能: 下半年營運表現取決於零組件供應狀況,若供應緩解,遞延的訂單將有助於營收成長。北美市場預期下半年表現將優於上半年。
-
主要機會與風險:
- 機會: 強勁的在手訂單、全球基礎建設計畫、電動車與新能源趨勢。
- 風險: 零組件短缺是當前最大挑戰,可能導致營收遞延。歐洲市場的復甦仍受 COVID-19 疫情不確定性影響。
7. Q&A 重點
Q:目前公司的訂單動能及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為何?哪些應用需求較強?
A:2021Q1 的 B/B Ratio 高達 1.66,遠高於過去的 1.1。主要原因有二:(1) 零組件缺料導致客戶為確保供應而提前下單;(2) 公司通知客戶第二季將調漲價格,引發提前下單潮。我們分析,反映真實需求的 B/B Ratio 約為 1.3。其中,約 20% 的超額訂單可能為重複下單 (double booking),但多為標準品,庫存風險可控。
Q:若全球 COVID-19 疫情好轉,對需求的影響是短期的急單還是長期的溫和復甦?
A:我們確實看到部分市場已開始復甦。去年表現強勁的半導體、智慧製造、倉儲物流等領域今年持續成長。此外,去年表現較弱的市場,如非攸關生命的醫療設備 (牙科、眼科)、博弈、彩票等,今年已看到訂單回流。中國市場在電動車電池製造及新能源領域的需求尤其強勁。
Q:中國與美國的基礎建設計畫對研華業務有何影響?
A:兩國的基建計畫都將帶動能源與交通領域的需求。
- 在中國,除了交通運輸,我們更關注再生能源 (風電、太陽能) 帶來的商機,研華提供相關的控制器、閘道器等產品。另外,電動車電池製造設備的需求也很強勁。
- 在美國,交通運輸方面,我們專注於鐵道車輛 (Rolling Stock) 的升級;能源方面,同樣是再生能源領域,我們與歐美能源巨頭已有長期合作。
Q:因零組件短缺造成的營收遞延情況,是否會從第二季延續到第三季?
A:是的。目前短缺的零組件在第二季的供貨滿足率僅約 40% 至 50%。我們預期第三季的供貨配給率會改善,但新訂單的交期已拉長至 30 週以上。因此,第二季的營收會受影響,但若零組件問題緩解,第三、四季狀況會越來越好。
Q:第二季毛利率指引低於第一季的原因為何?全年毛利率目標?
A:主要是因為零組件成本已在第一季上漲,但我們的售價調整是從第二季開始生效,存在時間差。我們已通知客戶,板卡類產品漲價 3%,系統類產品漲價 6%。因此,第二季毛利率壓力最大,但我們有信心將全年毛利率維持在 40% 的目標。
Q:服務物聯網 (Service IoT) 事業群的營業利益率是否有提升空間?
A:Service IoT 的營業利益率逐年都在改善。今年在醫療及物流倉儲領域的帶動下,預期其營業利益率表現會比去年更好。
Q:可否澄清第一季的 B/B Ratio 及產品漲價幅度?
A:第一季 B/B Ratio 是 1.66。四月份的訂單動能依然非常強勁。漲價幅度方面,板卡類產品調漲 3%,系統類產品調漲 6%,但會根據不同地區的市場競爭情況彈性調整。
Q:北美和歐洲市場的展望如何?
A:
- 北美: 預期下半年表現會優於上半年。半導體、雲端物聯網 (資料儲存)、醫療及倉儲物流等領域將是主要成長動能。美國疫苗施打進度良好,有助於市場穩定復甦。
- 歐洲: 能源、設備等基礎建設相關需求正在回溫,博弈與醫療訂單也將在下半年出貨。但歐洲各國疫情狀況不一,是復甦的主要不確定性風險。
Q:公司如何看待與 Ennoconn (樺漢) / Kontron 的競爭?
A:競爭主要在歐洲和中國。在中國,近年與 Ennoconn 的競爭已減少。在歐洲,Kontron 是當地強勢品牌,競爭激烈。研華的策略是透過在德國設立的設計中心提供在地化服務,並以更完整的產品組合 (嵌入式加上工業通訊產品) 進行競爭。
Q:服務物聯網 (Service IoT) 未來幾年的營收貢獻展望?
A:Service IoT 的成長率預期會高於其他事業群。目前其營收佔比約 8%,我們希望在未來三年內能提升至雙位數。
Q:如何管理客戶重複下單 (double booking) 的風險?
A:我們估計約有 20% 的超額訂單可能屬於重複下單,但因為多數是標準品,所以庫存風險不高。對於非標準品的 ODM 專案,我們會要求客戶簽訂 NCNR (不可取消不可退貨) 或意向書,以確保特殊料件的責任歸屬,將研華的風險降至最低。
Q:應用電腦事業群 (Allied DMS) 的展望如何?
A:該事業群今年設定的成長目標較低,僅個位數。主要是因為去年因疫情帶動的病患監護終端專案,導致基期非常高。雖然該專案需求趨緩,但其他醫療設備 (如手術、牙科) 的需求正在回升,預期下半年會有所改善。
Q:公司未來的併購策略是什麼?
A:我們的併購策略分為三類 (H1, H2, H3):H1 是核心技術與區域擴張;H2 是解決方案導向的併購;H3 是對共創生態系夥伴進行少數股權投資。目前沒有明確的大型併購目標,預期 2021 年及 2022 年不會有新併購案。
Q:未來的營運費用趨勢?
A:我們預期全年費用總額將年增 5% 至 6%,但由於營收規模擴大,費用率將維持平穩。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