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台光電 2023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強勁,多項財務指標創下單季歷史新高。
- 財務表現:2023Q3 合併營收達 119 億元,季增 29.3%,年增 20.2%,創下單季歷史新高。毛利率、營業利益率及稅後淨利率呈現「三率三升」,分別達到 30.2%、21.1% 與 17.0%,均創單季新高。單季稅後淨利為 20.2 億元,季增 102.2%,每股盈餘 (EPS) 為 6.04 元。
- 主要動能:營收成長主要來自各類伺服器與網通產品出貨持續增加、美系新手機出貨動能增強、中系手機需求自谷底回溫,以及低軌衛星產品出貨增加。產品組合優化,高毛利的基礎建設相關產品營收佔比已超過 50%,是推升毛利率的關鍵。
- 第四季展望:公司對第四季看法樂觀。伺服器與網通產品需求穩定成長,接單狀況優於第三季,尤其在高階運算 (HPC) 伺服器方面需求明確且持續暢旺。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台光電為全球環保無鹵素銅箔基板 (CCL) 的領導廠商,專注於高階材料的研發與生產,核心技術涵蓋高密度連接 (HDI)、高速與高頻材料。
-
核心業務與市場地位:
- 全球 CCL 市場:市佔率 9%,全球排名第四。
- 無鹵素材料市場:市佔率 28%,全球排名第一。
- AI 伺服器材料:市佔率高達 60%,為主要供應商。
- 400G 交換器:市佔率約 30%。
- 手機材料:全球市佔率約 70%,5G 手機市佔率達 90%。
-
2023Q3 產品營收組合:
- 基礎建設 (伺服器、交換器):佔比約 50% – 55%。
- 手持式裝置 (手機、平板、筆電):佔比約 30% – 35%。
- 車用、工規與其他:佔比約 10% – 15%。
- 業務發展:公司持續深化在高階市場的佈局,從消費性電子的 HDI 技術延伸至伺服器、交換器等基礎建設領域,並積極開拓車用電子市場,期望成為未來成長動能之一。
3. 財務表現
-
2023Q3 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118.8 億元 (季增 29.3%,年增 20.2%)
- 營業毛利:35.8 億元 (季增 41.9%,年增 40.6%)
- 營業毛利率:30.2% (創單季歷史新高)
- 營業利益:25.1 億元 (季增 54.8%,年增 56.8%)
- 營業利益率:21.1% (創單季歷史新高)
- 稅後淨利:20.2 億元 (季增 102.2%,年增 54.6%)
- 稅後淨利率:17.0% (創單季歷史新高)
- 每股盈餘 (EPS):6.04 元
-
財務驅動因素:
- 產品組合優化:高階伺服器、交換器等基礎建設產品佔比提升,其毛利率高於手持式裝置,顯著改善整體獲利結構。
- 新材料應用:應用於高階交換器、伺服器及新世代手機的新材料開始量產,由於技術門檻高、競爭者少,帶來較佳的獲利率。
-
資產負債表重點:
- 現金減少:第三季現金減少約 34 億元,主因為支付 30 億元現金股利。
- 長期借款下降:因可轉換公司債 (CB) 持有人執行轉換,長期借款減少近 20 億元。
- 存貨水位:存貨金額季增 16 億元至 56 億元,公司評估成品庫存水位健康,約當兩週存量。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根據高盛資料,高階 CCL 市場預計在 2023-2025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 (CAGR) 將高達 27%,遠優於整體 CCL 市場的 10%。台光電憑藉在高速材料領域的領先地位,預期成長將超越市場平均。
- 各應用領域均有材料升級趨勢,如手機製程邁向 M-SAP、筆電導入更高階 HDI 設計、記憶體模組為支援 PCIe Gen 5 而升級材料。
-
重點產品進展:
- AI 伺服器:需求持續強勁,為公司主要成長動能。
- 伺服器新平台:Intel Eagle Stream 與 AMD Genoa 平台出貨量在第四季預期將較第三季成長。
- 低軌衛星:出貨量逐季成長,第四季預期將優于第三季。公司為美系客戶外唯一的材料供應商。
- 車用電子:雖處於打基礎階段,但已與美系、陸系新創車廠合作,並持續拓展日、歐市場。
- 策略合作:與北美最大 CCL 通路代理商 Insulectro 簽訂合作協議,有助於加速拓展美國市場業務。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擴張計畫:
- 總產能:預計 2023 年底總月產能達 450 萬張。
- 昆山廠:2023Q4 新增 45 萬張/月產能,新產能具備生產載板等級材料的能力。舊廠拆遷時程可與政府協商延後,確保產能供應無虞。
- 馬來西亞檳城廠:為公司首座東南亞工廠,分兩期擴建,總產能規劃為 90 萬張/月。第一期 45 萬張/月產能預計於 2025 年第一季量產,以銜接未來昆山舊廠的產能。
-
競爭優勢:
- 技術與產能並重:在高階 AI 伺服器材料領域,台光電是唯一通過認證的台系廠商,且具備充足產能,相較於產能受限的日、韓同業更具優勢。
- 客戶群分散:客戶涵蓋各領域國際一線大廠,避免過度依賴單一客戶,降低營運風險。
-
風險與應對:
- 原物料供應:針對 low-DK 玻纖布等關鍵材料,公司表示雖供應有些緊張,但憑藉其為各供應商主要客戶的地位及多元的供應來源,預期不會出現短缺狀況。
- 美中貿易禁令:管理層認為,目前美方管制主要針對上游半導體,對 CCL 產業影響有限。台光電享有與台積電相似的美系客戶優勢,但未受到同等的中國市場限制。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公司對 2023Q4 營運維持樂觀看法,主要成長動能來自伺服器及網通產品,其接單量預計將較第三季成長。
-
長期成長動能:
- AI 伺服器與 HPC:持續看好 AI 伺服器需求,並已投入 PCIe Gen 6 等下一世代產品的研發。
- 材料升級趨勢:不論是消費性電子或基礎建設,對材料傳輸速率、低損耗的要求持續提高,有利於公司高階產品的滲透。
- 財務指引:公司未提供具體的營收或毛利率預測數據。毛利率的表現將取決於未來產品組合的變化。
7. Q&A 重點
Q:公司 2023Q3 營收大幅季增的主要動能為何?
A:主要來自各類伺服器與網通產品出貨增加、美系新手機動能增強、中系手機需求谷底回溫,以及低軌衛星出貨增加。
Q:2023Q3 毛利率創歷史新高的原因?是否主要由 AI Server 材料貢獻?
A:毛利率創新高是因新材料應用開始量產發酵,如高階交換器、伺服器等產品佔比提升。目前基礎建設類營收佔比已超過 50%,對產品組合及毛利率有很大幫助。公司不評論單一產品的毛利率。
Q:第四季的營運展望?毛利率能否持續增加?
A:伺服器與網通產品需求穩定成長,接單狀況比第三季好,對第四季看法樂觀。公司不做財務預測,毛利率需待結算後公布。
Q:華為最新手機 Mate60 Pro 是否由台光電提供 CCL 材料?
A:不對單一客戶評論。公司在全球手機材料市場佔有率超過 70%,國際一線手機大廠多為客戶,因此較關注整體手機市場需求,而非單一客戶的消長。
Q:Intel Eagle Stream 或 AMD Genoa 等伺服器新平台的出貨看法?
A:我們看到第四季這兩個新平台的出貨量都會比第三季成長。
Q:是否會擔心明年 AI Server 產能供不應求?
A:不會。以目前規劃,明年的產能可以滿足客戶需求。
Q:馬來西亞擴產的規劃與時程?
A:地點在檳城,分兩期建設,總產能 90 萬張/月。第一期 45 萬張/月,預計 2025 年第一季量產。
Q:交換器產品中,100G 與 400G 的出貨佔比?
A:目前出貨以 400G 為主,若以營收角度看,400G 產品佔交換器營收超過 70%。
Q:如何看待 AI Server CCL 的毛利率趨勢及如何保持競爭優勢?
A:在高階材料方面,台系廠商僅台光電獲認證,日韓同業則產能受限。我們在技術與產能上皆能滿足未來成長所需,預期競爭優勢可持續。
Q:第三季手持式裝置與基礎建設產品線,何者毛利率較高?
A:基礎建設的毛利率比手持式裝置高一些。
Q:B100 在明年設計可能減少板層數,是否對 CCL 不利?
A:不評論客戶未發表之產品。未來傳輸速率要求越來越高,產品降規的可能性低。主流產品應會朝更高階發展。
Q:目前 low-DK 玻纖布是否供應不足?
A:因 AI Server 需求強勁,供應鏈有些緊張,但我們是各供應商的主要客戶且有多個供應來源,目前看來還不到短缺的狀況。
Q:目前的產能利用率有多少?
A:以設計產能計算,第三季稼動率約 75% – 80%,第四季預計維持此水準。但張總補充,此數據是基於舊產品組合的理想產能,考量到現今高階伺服器產品製程複雜,產線實際上已是全滿載狀態。
Q:如何評估美中高階算力禁令的影響?
A:禁令主要針對上游半導體,對 CCL 產業影響有限。我們的客戶群與台積電相似,享有美系客戶的優勢,但未受同等的中國市場限制,相對幸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