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華碩 2023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顯著改善,品牌營運重回正軌。單季營收回升至 1,262 億元,季增 17%,毛利率因產品組合優化及銷貨折讓改善,由前一季的 12.5% 大幅提升至 17.4%。營業利益達 84.4 億元,季增近 6 倍,稅後淨利為 111 億元,單季 EPS 達 14.9 元。
展望未來,公司預期 2023 年第四季 PC 業務將呈現季節性下滑,季減約 15%,而零組件業務則預期季增 5%。儘管短期市場浮現「旺季不旺」的現象,但公司對長期發展充滿信心,認為 2024 年起 AI PC 將帶動長達數年的產業換機循環。基於營運動能改善,公司有信心將長期營業利益率維持在 4% 至 5% 的水準。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華碩業務主要分為系統、開放平台及智慧物聯網三大事業群。根據 2023 年第三季財報,營收組合為 PC 佔 67%、零組件 (Component) 佔 32%、手機 (Phone) 佔 1%。就地區別而言,亞洲為主要市場,佔 48%,其次為歐洲 31% 及美洲 22%。
-
系統事業群 (System Business Group):
2023Q3 營收雖較去年同期衰退 10-15%,主要受全球經濟不確定性壓抑消費力道影響。然而,在電競市場表現突出,市佔率穩居全球第一,並實現年增 12% 的出貨成長。公司看好 AI 技術將為 PC 產業注入新動能,並已投入開發 AI PC 解決方案,目標成為市場領導品牌。
-
開放平台事業群 (Open Platform Business Group):
2023Q3 營收受惠於電競與新平台產品推出,年增達 15-20%。主機板與顯示卡業務均實現雙位數年成長。伺服器業務被視為未來關鍵成長引擎,本季營收年增超過 40%,公司設定了未來五年成長五倍的積極目標。
-
智慧物聯網事業群 (AIoT Business Group):
2023 年前三季累積營收年增達 30%。本季重要進展為正式接手 Intel NUC 產品線,並成立全新 NUC 事業部,將擴大在工業、商用市場的佈局。此外,在智慧醫療領域,其手持式超音波設備在台灣市佔率已超過 50%,位居第一。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3Q3):
- 品牌合併營收:1,262 億元,季增 17%,年減 5%。
- 毛利率:17.4%,較 2023Q2 的 12.5% 及 2022Q3 的 11.6% 顯著提升。
- 營業利益:84.4 億元,季增 592%,年增 176%。
- 營業利益率:6.7%,遠高於 2023Q2 的 1.1% 及 2022Q3 的 2.3%。
- 稅後淨利:111 億元,季增 329%,年增 79%。
- 每股稅後盈餘 (EPS):14.9 元。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第三季獲利大幅改善,主要歸因於:
- 產品組合優化與新產品週期帶動。
- 銷貨折讓佔營收比重自 17.7% 降至 15.4%。
- 存貨跌價回轉利益佔營收比重由 2.6% 提升至 3.1%。
- 庫存水位已恢復正常,約 1,200 億元。
- 第三季獲利大幅改善,主要歸因於:
-
業外損益:
- 第三季業外收益達 49 億元,主要來自股利收入 28.5 億元及匯兌利益 10.2 億元。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趨勢與機會:
公司認為 AI PC 是驅動產業下一波成長週期的關鍵。AI 技術將賦予 PC 更強的生產力與個人化體驗,例如處理影片編輯、圖像處理等複雜任務。華碩憑藉其內部研發團隊,致力於開發具競爭力的 AI 解決方案,搶佔市場先機。
-
重點產品與市場地位:
- 電競領導地位:ROG 品牌持續鞏固其在電競筆電、主機板、顯示卡、電競螢幕及路由器等領域的領導地位,連續九年獲歐洲 EHA 評為最佳主機板品牌。ROG Ally 掌上型遊戲機的推出,成功開創全新市場格局。
- NUC 業務整合:接手 Intel NUC 產品線後,華碩將擴大 Mini PC 產品陣容,強化在工業、商用及專業消費市場的佈局。
- 伺服器解決方案:積極發展全方位資料中心解決方案,包括 AI HPC 基礎設施、浸沒式散熱方案及企業級本地端 AI 解決方案,目標成為全方位解決方案供應商。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與多重成長引擎:
華碩設定了明確的長期成長目標,將透過多重引擎策略推動營收與獲利。
- 商用 PC:目標 2 倍成長。
- AIoT、伺服器、AI 伺服器、AIHPC:目標 5 倍成長。
- 電競 PC、ROG Ally、顯示卡:維持穩健成長 (Robust Growth)。
- AI PC、ProArt 創作者系列:追求創新與產品領導地位。
- 主機板:鞏固品牌地位與使用者價值。
-
競爭優勢:
華碩的核心優勢在於強大的內部研發能量與產品創新能力。公司過往曾成功推出 EPC、Nexus 7、PadFone 等創新產品,面對 AI PC 時代快速多變的技術更迭,有信心能及時推出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成為領導品牌。
-
風險與應對:
公司坦言短期市場復甦力道疲弱,尤其在美國及中國市場,且終端需求仍受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對此,華碩的策略是專注於高成長潛力的領域,如電競、伺服器及 AIoT,並積極佈局即將到來的 AI PC 產業革新,以實現長期穩健的獲利能力。
6. 展望與指引
-
2023Q4 財務預測:
- PC 業務營收:預計將較第三季衰退 15% (QoQ -15%)。
- 零組件業務營收:預計將較第三季成長 5% (QoQ +5%)。
-
長期展望:
- 營業利益率:公司有信心長期維持在 4% 至 5% 的健康水準。
- 產業趨勢:預期 PC 需求將在 2024 年出現反轉,AI 應用將為產業注入新的成長動力,開啟長達數年的換機循環。華碩將憑藉多重成長引擎,進一步推動營收和獲利成長。
7. Q&A 重點
本次法說會簡報後未提供問答環節的錄音內容。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