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華碩 2017 年第二季營運面臨谷底,公司經營團隊對此成果表示不滿意,並已啟動組織架構、營運策略及產品藍圖的調整。
- 財務表現:2024Q2 品牌合併營收為新台幣 865 億元(季減 12%,年減 8%),營業利益 17.5 億元(季減 54%,年減 54%),稅後淨利 20.1 億元(季減 45%,年減 51%),單季 EPS 為 2.7 元。營業毛利率 11.6%,營業利益率 2.0%。
- 主要挑戰:獲利衰退壓力主要來自手機與電腦兩大產品線。手機業務因產品新舊交替、缺乏經濟規模而虧損擴大;電腦業務則受零組件價格上漲、台幣升值及歐美市場激烈價格競爭影響。
- 組織改革:公司已啟動重大改革,核心為強化「價值溪流」(Value Stream),成立跨部門核心團隊 (Core Team),以獲利為導向,並培育新一代人才。
- 未來展望:預期 2017 年下半年營運將穩定改善,第三季營收與獲利將較第二季成長。然而,整體營運動能的完全恢復,預計需要較長時間,可能落在 2018 年第二季左右。公司對長期營運有信心,並考慮在 2017、2018 財年維持每股 15 元的穩定現金股利基礎。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華碩主要業務涵蓋個人電腦 (PC)、行動運算產品 (手機)、零組件及物聯網 (IoT) 設備。業務遍及亞洲、歐洲及美洲。
-
2017Q2 營收組合:
- PC:佔 63%,其中電競 PC 佔 PC 營收比重約 20% 至 25%,且佔比持續增加。
- 行動裝置 (Mobile):佔 17%。
- 零組件 (Component):佔 17%,第二季受惠於繪圖卡及挖礦卡需求,營收佔比較高。
- 物聯網 (IoT):佔 3%。
-
2017Q2 區域組合:
- 亞洲:佔 39%。
- 歐洲:佔 37%。
- 美洲:佔 24%。
3. 財務表現
-
2017Q2 關鍵財務數據:
- 品牌合併營收:865 億元 (季減 12%,年減 8%)
- 營業毛利:100 億元 (毛利率 11.6%)
- 營業利益:17.5 億元 (營業利益率 2.0%)
- 稅後淨利:20.1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2.7 元
-
獲利衰退原因:
- 手機業務:因處於產品交替期,缺乏經濟規模,導致虧損金額較大。
- PC 業務:面臨零組件成本上漲、台幣匯率升值等外部壓力,以及在歐美市場的激烈價格競爭。
-
業外收益與資產負債表:
- 第二季業外收益為 7.2 億元,包含 5.1 億元的匯兌收益。
- 預計第三季將認列來自和碩、研華的現金股利收入,金額約 28 億元。
- 截至季末,存貨金額增至 888 億元,主要為因應第三季旺季及新產品上市的原物料備貨,存貨週轉天數為 102 天。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PC 產品策略:
- 未來將避免積極參與價格競爭,專注於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線。
- 兩大主軸:電競 (Gaming) 機種與高階輕薄 (ZenBook) 機種。
- 主流產品 VivoBook 系列將強化成本結構,並導入輕薄化設計,預計第四季將有顯著改善。
-
電競 (Gaming) 產品策略:
- 成立專屬事業單位 (Dedicated BU),目標是建立完整的 ROG (玩家共和國) 生態系統。
- 生態系統涵蓋內容發行商、聯賽、活動、戰隊及媒體,並透過「Join the Republic」及「ROG Masters」等活動培養社群。
- 推出 Aura Sync 技術,讓旗下所有產品(主機板、顯卡、週邊等)的燈光效果同步,強化使用者體驗。
- 創新產品如 GX501 (搭載 GTX1080 的輕薄電競筆電) 獲得市場高度評價。
-
手機產品策略:
- 採整合聚焦策略,專注於「英雄產品」(Hero Product) 與「英雄國家」(Hero Country),目標是在特定市場成為要角。
- ZenFone 4 系列將於 8 月 17 日發表,主打 “WE ❤️ PHOTO”,相機性能據稱將超越 iPhone 7。
- 策略調整後,除了仍在調整中的中國與印度市場,手機業務在全球其他市場已實現獲利。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組織改革:建立以「核心團隊」驅動的決策模式,強化產品藍圖、行銷規劃與成本控管,目標是提升創新速度與營運效率。
- 策略核心:以獲利成長為主要目標,銷量成長為輔。
- 人才培育:透過新的組織架構,培養下一代的管理人才。
-
競爭定位:
- PC:從追求市佔率轉向追求高階市場的領導地位,透過 ZenBook 和 ROG 建立品牌價值。
- Gaming:不僅是銷售硬體,更是經營一個完整的電競生態圈,建立長期競爭護城河。
- 手機:採取選擇性市場深耕策略,在目標國家建立穩固地位,而非全球性的規模競賽。
-
風險與應對:
- 為應對零組件價格波動,公司已針對預期漲價的關鍵零組件(如 DRAM)增加備貨,同時對可能跌價的零組件維持正常庫存水位。
6. 展望與指引
-
2017Q3 營運展望 (季對季成長預估):
- PC:預計成長 10% 至 20%。
- Mobile:在新機 ZenFone 4 的帶動下,預計成長 20% 至 30%。
- Component:因 Q2 基期較高,預計成長 5% 至 10%。
-
長期展望:
- 管理層預期 2017 年下半年營運將逐步改善,但改革成效完全顯現、公司重回健康獲利區間,預計需要 3 至 4 個季度,時間點約在 2018 年上半年。
-
股東回饋:
- 考量公司長期營運信心與現金狀況,財務部門將提議在 2017 及 2018 財年維持每股 15 元的現金股利作為對股東的基本回饋(需經董事會及股東會同意)。
- 若股價出現異常劇烈波動,不排除實施庫藏股以維護公司及股東長期價值。
7. Q&A 重點
-
Q:第三季或下半年的營業利益率展望如何?組織調整對費用的影響?
A:無法提供具體財務預測。但預期第三季及第四季的營收與營業利益率將較第二季改善。要回到過往健康的獲利區間,預計需要 3 到 4 個季度的時間,可能在 2018 年上半年才能完全實現改革效果。
-
Q:若股價有較大波動,公司是否會考慮實施庫藏股?
A:公司已收到股東關於現金股利及庫藏股的建議。內部評估後,對營運改善有信心,財務部門將提議在 2017、2018 年營運調整期間,維持每股 15 元的現金股利基礎。至於庫藏股,會密切觀察市場狀況,若股價異常波動影響長期價值,不排除此選項。
-
Q:相較於擁有自有產線的同業,華碩在電競 PC 的競爭優勢為何?
A:產品上市速度的關鍵在於品牌廠的專注度與規劃能力,而非是否自有產線,台灣的代工分工體系已相當成熟。此次改革成立專屬的電競事業單位,將能確保產品開發的節奏與速度。
-
Q:Aura Sync 技術要與遊戲發行商深度結合,需要多久時間?
A:目前華碩內部各產品線的整合已接近完成,但與外部遊戲發行商的合作時程尚未評估。
-
Q:ROG 品牌對玩家的核心吸引力與市場定位是什麼?
A:ROG 的策略是建立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包括與內容商、聯賽、戰隊的合作。在產品面,透過持續的創新(如 GX501)來引領市場。ROG 的定位如同汽車界的保時捷,提供頂級的性能與品牌榮譽感。
-
Q:公司對 Windows on ARM 的機會與挑戰有何看法?
A:這可能是一個新的市場區隔。華碩已參與其中,希望能掌握機會。相較於過去的 Windows RT,這次的產品在行動性(隨時連網)與使用者體驗上預期會有很大改善。
-
Q:與威盛達成和解的背後考量是什麼?
A:主要基於商業考量。在美國進行長期的專利訴訟,律師費用可能超過和解金。此外,訴訟過程需要祥碩及華碩的核心人員頻繁前往美國,將嚴重影響產品開發進度。因此,和解是雙方都能接受的務實方案。
-
Q:為何今年 PC 市場在需求穩定、成本上漲的情況下,價格競爭反而加劇?
A:從今年第一季開始,感受到歐美市場的競爭壓力變大。競爭對手因其更大的經濟規模,在關鍵零組件的採購上更具優勢,抵銷了華碩在研發設計上的成本優勢。這也是此次改革的動因之一。
-
Q:電競 PC 營收佔比已達 20-25%,PC 業務的利潤率何時能回到正常水準?
A:高階的 Gaming 與 ZenBook 產品線預期將有雙位數成長。主要壓力來自主流的 VivoBook 系列。目標是在新產品策略經過一個完整週期後,約在 2018 年第二季讓 PC 業務重回正軌。
-
Q:第二季毛利率下滑的主因是手機業務嗎?虧損金額大概多少?
A:第二季獲利衰退的壓力,手機與 PC 業務大約各佔一半。手機因量縮導致經濟規模不佳;PC 則同時受到產業淡季、零組件漲價及台幣升值等多重因素衝擊。
-
Q:為何將 PC 與 Gaming PC 分成不同事業單位?
A:成立獨立的 Gaming 事業單位是為了投入更多資源,專注發展。Gaming 業務內部再分為建立生態系的 ROG,以及應對主流零售市場的 ASUS Gaming 系列,後者在部分區域會與 PC 團隊協同作戰。
-
Q:面對中國品牌在東南亞的激烈競爭,未來兩年手機部門的展望為何?
A:以目前的精簡組織與聚焦的「英雄機種」策略來看,若不計入仍在調整的中國和印度市場,手機業務在其他國家整體已可實現全年獲利。包括台灣、東南亞多國、俄羅斯、巴西及歐洲部分市場都呈現成長且獲利的狀態。
-
Q:華碩在手機雙鏡頭的策略是什麼?
A:雙鏡頭是趨勢,華碩會跟進,但更重要的是功能創新(細節將於 8/17 發表會說明)。我們更專注於主鏡頭的畫質表現。根據內部以 Power User 標準制定的評分,ZenFone 4 的相機分數為 85.5 分,高於 ZenFone 3 的 79.9 分及 iPhone 7 的 83-84 分。
-
Q:零組件業務的獲利能見度如何?
A:獲利相當穩定。雖然今年中國市場整體衰退,但華碩的主機板等業務從獲利角度來看仍維持穩定。
-
Q:2017Q2 電競 PC 的成長狀況?
A:第二季的成長較為平緩 (flat)。電競產品線也遇到了產品推出的節奏問題,這也是此次組織改革希望解決的重點之一。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