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佳世達 2022 年第一季營運表現呈現營收成長但獲利下滑的狀況。合併營收達 609 億元,年增 20%,創下十年同期新高。然而,受原物料成本上漲、產品組合變動及業外收益減少等因素影響,歸屬於母公司淨利為 5.3 億元,年減 75%,每股稅後純益 (EPS) 為 0.27 元。
-
主要發展:
- 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維持在 40%,其中醫療事業與智能方案事業營收與獲利均創同期新高,顯示轉型策略持續見效。
- 策略性資產處分:董事會通過處分香港明基電通 100% 股權,交易金額暫定為人民幣 27.53 億元,預估處分利益約人民幣 12 億元,旨在挹注本業獲利並聚焦核心事業。
- 策略投資:持續擴張醫療與綠能佈局,包括合資成立數位牙科管理公司「明躍智醫」,以及旗下羅昇投資德國不斷電系統 (UPS) 廠商 BlueWalker。
-
未來展望:
- 公司預期 2022 年第一季將是全年營運谷底,後續營收與獲利將逐季改善。
- 將持續應對供應鏈挑戰,特別是中國封控帶來的影響,並加速越南廠區的產能擴張以分散風險。
- 長期目標為推動高附加價值事業的獲利貢獻過半,具體時程將於 2023 年初公布。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佳世達集團業務橫跨四大領域,並持續推動高附加價值事業轉型,以優化獲利結構。
-
核心業務:
- 資訊通訊 (ICT) 事業:佔 2022Q1 營收 63%。主要產品為顯示器 (佔 44%)、投影機及其他資通訊產品。近年策略性將顯示器營收比重由近六成降至四成左右,並發展專業顯示模組、高階監控攝影機等高附加價值產品。
- 醫療 (Medical) 事業:佔 2022Q1 營收 7%。佈局涵蓋醫療服務 (南京、蘇州明基醫院)、設備耗材 (手術檯、超音波、透析產品) 及醫療管理顧問。
- 智能方案 (BSG) 事業:佔 2022Q1 營收 13%。提供智慧醫療、製造、零售、能源等場域的軟硬整合解決方案。
- 網路通訊 (NCG) 事業:佔 2022Q1 營收 11%。整合明泰 (ODM)、仲琦 (品牌) 與互動 (系統整合),提供 5G、低軌衛星等端到端解決方案。
-
近期變動:
- 組織優化:新任總經理黃漢州上任後,強調「聚焦」與「淬煉」,進行組織整併,將明基逐鹿軟體事業與明基能源分別整合至聚碩與羅昇,以發揮通路與產品綜效。
- 高階人事:任命薛道隆先生為資訊產品事業群總經理,林裕欽先生為商業暨工業用產品事業群總經理。
-
各事業群表現:
- ICT 事業:2022Q1 營收年增 25%,但因市場需求從毛利較高的家用/電競產品轉向商用產品,導致產品組合改變,影響整體毛利率。
- 醫療事業:2022Q1 營收年增 20%,創同期新高,營業淨利同步提升。防疫產品 (快篩、口罩) 需求強勁,透析與醫材設備在海外市場回溫。
- 智能方案事業:2022Q1 營收年增 30%,創同期新高,營業淨利亦提升。企業數位轉型與新基礎建設需求穩健。
- 網路通訊事業:2022Q1 營收雖小幅年減 4%,但透過優化產品組合,毛利率年增 4 個百分點,帶動營業淨利成長。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指標 (2022Q1):
- 合併營收:609 億元,年增 20%。
- 營業毛利:79 億元,毛利率為 12.9%,較去年同期的 14.7% 下滑 1.8 個百分點,主因是顯示器產品組合變動。
- 營業淨利:13 億元,淨利率為 2.2%,較去年同期的 3.4% 下滑。
- 歸屬母公司淨利:5.3 億元,年減 75%。
- 每股稅後純益 (EPS):0.27 元,去年同期為 1.07 元。
-
驅動與挑戰因素:
-
獲利下滑主因:
- 本業:顯示器產品組合由高毛利的電競/家用市場轉向商用市場,加上原物料與費用上漲,侵蝕獲利。
- 業外:業外收益年減 11.7 億元,主因是去年同期認列友達光電權益法投資收益 8 億元,今年轉為 FVOCI 後無法認列;此外,去年同期有處分投資及資產利益 3.6 億元,本期則無。
-
資產負債表變動:
- 存貨:季增 62 億元至 563 億元,主因是持續缺料、運輸時間拉長導致在途存貨增加,以及原物料價格上漲。存貨週轉天數增至 92 天。
- 權益:總權益季減 50 億元,主因是將已宣告發放的現金股利 49 億元,自權益項目重分類至負債項下的其他應付款。
-
獲利下滑主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需求轉移:資通訊市場需求明顯從居家辦公/娛樂 (Consumer) 轉向商用 (Commercial)。特別是 Gaming (電競) 相關產品需求自 2021 年下半年起顯著下滑,此變化對以高階電競顯示器為強項的佳世達獲利結構產生直接衝擊。
- 供應鏈挑戰:半導體缺料狀況依然嚴峻,特別是類比 IC (尤其電源相關)、網通 IC 及車用 IC仍處於「天缺」狀態。數位 IC (如 CPU) 則因消費性電子需求放緩而有所緩解。中國封控政策對蘇州生產基地造成重大衝擊,影響可能延續至下半年。
- 醫療需求強勁:防疫產品需求持續暢旺,預期將延續至第三季。同時,隨著各國解封,海外醫療設備與耗材市場需求全面回溫,尤其在東南亞、歐洲及南美洲。
-
產品與合作:
- 網路通訊:NCG 事業群預期 2022 年重返營收成長軌道,關鍵在於一項消費型 IP Camera 新機種將於第二季開始量產,銜接舊機種的空窗期。
- 醫療佈局:與康科特合資成立「明躍質疑」,切入產值達千億的牙科管理市場,預計 6 月份開始貢獻營收。此為醫療管理佈局的第一步,未來將擴展至更多科別與醫院管理。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長期計畫:
- 高附加價值轉型:堅定推動高附加價值事業(醫療、智能方案、網通)的發展,長期目標是讓其獲利貢獻佔比超過 50%。
- 全球佈局優化:因應地緣政治與供應鏈風險,將加速越南河內廠區的客戶認證與產能放大,以降低對單一地區(蘇州)生產的依賴。
- 「聚焦與淬煉」策略:新經營團隊將透過擴張(策略投資)、收縮(處分非核心資產)及整併(內部組織優化)三大方向,提升集團整體營運效率與獲利能力。
-
競爭優勢:
- 大艦隊平台:利用集團的經濟規模與資源,在供應鏈管理、技術整合等方面互相支援,降低外部環境衝擊。
- 醫療領域深度佈局:從醫院經營、醫材研發製造到通路與管理服務,已建立完整的生態系,為台灣資通訊大廠中投入最深且最廣的企業。
-
風險與應對:
- 主要風險:中國封控政策的不確定性、關鍵半導體持續缺料、全球通膨對終端需求的影響。
- 應對措施:透過多元化生產基地佈局分散風險、利用集團採購優勢爭取料源、並透過處分非核心資產等方式強化財務結構與獲利表現。
6. 展望與指引
-
短期展望 (2022Q2):
- 管理層明確表示,第一季為全年營運谷底,預期第二季起營收與獲利將逐季好轉。
- 顯示器業務訂單優於第一季,利潤將逐漸恢復。
- 醫療事業在防疫產品與海外需求帶動下,將維持高成長。
- 網路通訊事業預期將重返營收成長。
-
長期目標:
- 營收目標:力求在 2022 年達成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過半的目標 (2022Q1 為 40%)。
- 獲利目標:將於 2023 年初,針對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佔比過半的目標,提出明確的達成年份。
7. Q&A 重點
- 管理層針對投資人提問進行了匯總回覆,重點如下:
-
Q:缺料情況何時可以舒緩?目前主要缺哪些料件?
A:目前看來,供應鏈的衝擊可能擴及到下半年。佳世達因生產基地集中於蘇州地區,受影響時間可能較長,正加速越南廠區產能來應對。
缺料狀況方面,半導體仍是主要瓶頸:
- 嚴重短缺:類比 IC (特別是電源相關 IC)、網通相關 IC、車用 IC。
- 逐步緩解:與消費性電子 (如 PC、筆電) 相關的數位 IC (如 CPU) 缺料狀況已見放緩。
-
Q:為何市場需求從家用轉向商用,會導致獲利下滑?商用產品的毛利較差嗎?
A:關鍵在於高毛利的「電競 (Gaming)」產品需求大幅下滑。過去兩年,電競產品是家用市場中需求與毛利最高的區塊,佳世達在高階電競顯示器市佔率極高。自 2021 年下半年起,此類產品需求急凍,產品組合的改變對獲利造成明顯衝擊。
-
Q:高附加價值事業的獲利何時能過半?
A:目前尚無明確時間表。公司 2014 年設定的目標是 2022 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過半,目前正朝此目標努力。關於「獲利」過半的具體達成年份,將在 2023 年初正式對外公布。
-
Q:高附加價值事業各領域的毛利率目標是多少?
A:我們的目標是:
- 醫療、IoT 解決方案、網通等事業的毛利率都應在 20% 以上。
- 醫療事業的基本門檻更高,毛利若做不到 30% 算是不及格。許多醫療產品的毛利可達 60-80%。
- 網通事業 (如明泰、仲琦) 也正透過產品組合優化,快速朝 20% 的目標靠近。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