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佳世達 2021 年第二季營運表現強勁,營收、營業淨利及歸屬母公司淨利均創下十年單季同期新高。單季 EPS 達 1.93 元,創十年單季歷史新高;累計上半年 EPS 為 3.01 元,不僅創下十年同期新高,更已超越過去十年任何一年的全年水準。
營收與獲利同步大幅成長,2024Q2 營收年增 28%,營業淨利年增 33%,歸屬母公司淨利年增 301%。成長主因來自於高附加價值事業的轉型效益顯現,以及資通訊事業中商用與工業用需求的增加。
展望未來,公司對第三季及下半年持審慎樂觀的態度。第三季雖為傳統旺季,但仍面臨缺料、原物料漲價及海運成本高漲等挑戰,供應鏈不確定性高。公司將持續推進高附加價值事業轉型,目標於 2022 年實現營收過半,並逐步推動獲利過半。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佳世達集團已轉型為橫跨四大事業領域的全球科技集團,高附加價值事業(醫療、智能方案、網通)的營收佔比持續提升,為公司長期成長的核心動能。
-
事業群營收佔比 (2021Q2):
- 資通訊 (ICT):60%。包含顯示器(電競、高端)、投影機、工業自動化、車載應用產品等。
- 網路通訊 (NCG):13%。包含資訊中心交換器、無線寬頻網路設備、網路攝影機等。
- 智能方案 (BSG):12%。提供智慧醫療、智慧製造、智慧零售等領域的軟硬整合解決方案。
- 醫療 (Medical):7%。包含南京與蘇州明基醫院、醫療設備(手術檯、超音波)及耗材(血液透析、酒精)。
- 其他 (Others):8%。包含材料(偏光片)、轉投資等。
-
高附加價值事業表現:
- 2021Q2 營收年增 94%,佔合併營收比重達 32%,已連續四季超過 30%。
- 累計 2021 上半年,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達 33%,持續朝 2022 年營收過半的目標邁進。
3. 財務表現
公司 2021 年第二季及上半年財務表現亮眼,本業與業外皆有顯著貢獻,毛利率、營業淨利率、稅後純益率呈現「三率三升」。
-
2021Q2 關鍵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新台幣 560 億元,年增 28%。
- 營業毛利:新台幣 83 億元,毛利率為 14.8% (年增 1.2 個百分點)。
- 營業淨利:新台幣 19 億元,年增 33%,營業淨利率為 3.4%。
- 歸屬母公司淨利:新台幣 38 億元,年增 30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1.93 元。
-
2021 上半年累計財務數據:
- 合併營收:新台幣 1,069 億元,年增 29%。
- 營業淨利:新台幣 36 億元,年增 47%。
- 歸屬母公司淨利:新台幣 59 億元,年增 401%。
- 基本每股盈餘 (EPS):新台幣 3.01 元。
-
財務驅動因素與挑戰:
- 業外收益:第二季業外收益達 33 億元,主因是將對友達光電的投資由權益法改為 FVOCI(透過其他綜合損益按公允價值衡量),產生一次性評價利益約 24 億元。
- 存貨管理:因應缺料狀況,公司提前備貨,季底存貨金額增至 420 億元,但存貨週轉天數僅微幅增加 2 天至 77 天,仍在可控範圍。
- 毛利率:高附加價值事業的毛利率高於公司平均,其營收佔比提升是帶動整體毛利率持續改善的關鍵。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各事業群在市場需求強勁的背景下,面臨不同的機遇與挑戰,共同的挑戰是全球性的供應鏈瓶頸。
-
資通訊事業:
- 市場趨勢:顯示器與 IT 產品需求依然強勁,但受限於面板和半導體短缺,部分需求未能滿足。商用產品需求已明顯回溫,但部分消費性產品(如高端電競顯示器)需求略有轉弱。
- 策略: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優先供應高端及大尺寸產品,以優化營收與獲利。
-
醫療事業:
- 市場趨勢:第二季因台灣疫情爆發,酒精、口罩等防疫產品需求暴增,成為主要成長動能。隨著疫情解封,預期助聽器、醫院耗材等受影響的產品線將逐步回溫。
- 產品發展:血液透析產品在中國及海外的佈局進展順利,將成為未來重要的成長動能。
-
智能方案事業:
- 市場趨勢:企業數位轉型(雲端化、行動化、數據化)為剛性需求,市場前景看好。
- 營運狀況:先前受缺貨及疫情影響,預期第三季將有較大貢獻。近期友通完成對羅昇的公開收購,持股比例提升至近 50%,深化在 OT(營運技術)領域的佈局。
-
網路通訊事業:
- 營運挑戰:第三季將是零組件缺料衝擊最嚴峻的一季,部分料件交期無法掌握,可能導致第三季營收較去年同期衰退或與第二季持平。
- 因應策略:將有限的零組件優先用於毛利較高的產品,並持續改善營運體質(如關閉眾琦蘇州廠),預期毛利率將逐季改善。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佳世達以明確的願景及「大艦隊」策略為核心,持續推動價值轉型,目標從營收成長轉向更為紮實的獲利提升。
-
長期計畫:
- 第一階段:2022 年實現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過半。
- 第二階段:推動高附加價值事業獲利過半,徹底改變公司獲利結構。
-
大艦隊策略:
- 持續透過併購與投資,整合台灣及國際的「隱形冠軍」企業,擴大艦隊規模與戰力。
- 近期透過公開收購提升對羅昇的持股,即是為了將其營運成果更有效地回饋給母公司。
-
新興領域佈局(電動車):
- 採取「通路先行」策略,不會盲目跟進製造。
- 羅昇代理 ABB 高速充電樁,切入基礎設施通路。
- 友通開發充電樁所需的高階主機板。
- 明基材料耕耘多年的電池隔離膜已取得進展,切入關鍵材料供應鏈。
- 集團內多家公司已加入 MIH 電動車開放平台。
6. 展望與指引
公司對下半年營運保持「審慎樂觀」,認為傳統旺季效應仍在,但外部環境充滿挑戰。
-
成長動能:
- 高附加價值事業將維持成長趨勢。
- 醫療事業在防疫物資需求及常規醫療服務回溫的雙重帶動下,將維持高度成長。
- 智能解決方案事業將受惠於企業數位轉型的強勁需求。
-
潛在風險:
- 供應鏈挑戰:零組件缺料情況依然嚴重,「有料者得天下」成為產業常態。
- 成本壓力:原物料及海運成本持續上漲。
- 需求變數:通膨可能影響終端消費者的購買力,需密切觀察。
- 疫情影響:變種病毒的威脅仍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不確定性。
7. Q&A 重點
-
Q:2021 上半年營收較高,是否因客戶擔憂船運問題而提前拉貨?
A:不可能發生。目前產業普遍面臨嚴重缺料,許多訂單都因缺少關鍵零組件而無法出貨。公司是盡力追料生產,而非提前出貨。訂單能見度良好,挑戰在於供應。
-
Q:高附加價值事業營收佔比由 2021Q1 的 34% 降至 2021Q2 的 33%,是否會影響 2022 年營收過半的目標?
A:不會影響。佔比微幅變動主因是季節性因素(第一季為醫療淡季)以及部分原有事業(如投影機)因奧運等賽事需求轉強,此為「快樂的負擔」。公司整體營收仍在快速成長,達成 2022 年目標的信心不變。
-
Q:越南疫情對佳世達的製造基地是否有影響?
A:影響不大。佳世達的生產基地主要位於越南北部的荷蘭省與海防市,而疫情最嚴峻的地區是南部的胡志明市,兩地相距超過 1,000 公里。
-
Q:疫情對明基醫院的營運影響?上市計畫進度如何?
A:有短期影響。例如南京疫情導致醫院需調派大量醫護支援篩檢,影響正常門診業務,但預期很快會受控並回溫。上市的大方向不變,但考量疫情及目標上市地點的政經情勢不確定性,時程會做合理觀察與調整。
-
Q:關於電動車的佈局細節?
A:集團採取通路先行策略。旗下羅昇代理 ABB 充電樁,友通開發充電樁主機板,明基材料則供應電池隔離膜。多個子公司也已加入 MIH 平台,從通路、關鍵零組件等多方面切入。
-
Q:公司未來的毛利率展望?
A:預期毛利率將持續提升。資通訊事業毛利率已達雙位數,而高附加價值事業的毛利率顯著高於公司平均水平,隨著其營收佔比增加,將持續優化整體獲利結構。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