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國巨 2024 年第三季營運表現穩健,營收與上一季約略持平,主要受惠於電腦及企業系統領域的需求韌性,抵銷了工業領域的疲軟。公司財務結構持續改善,淨金融負債對權益比率下降。
展望第四季,公司預期因傳統淡季效應,營收將呈現個位數百分比的季減。因應營收下滑,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預計將低個位數百分比季減。儘管短期面臨季節性調整,管理層對 2025 年的潛在成長仍持審慎樂觀態度,特別看好 AI 伺服器帶動的電腦與企業系統業務。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 核心業務: 國巨是全球領先的被動元件供應商,為全球最大的晶片電阻和鉭質電容供應商,並在積層陶瓷電容 (MLCC) 和電感領域位居全球前三。產品廣泛應用於汽車、工業、電信、電腦與企業系統、消費電子及航太/國防/醫療等領域。
-
產品組合表現:
- 2024Q3 營收佔比: 磁性元件 (29%)、MLCC (19%)、鉭質電容 (19%)、電阻 (14%)、感測器 (9%) 及其他 (10%)。與前一季相比,MLCC 和鉭質電容佔比微幅上升,而磁性元件和感測器則略有下降,整體變動不大。
-
應用領域組合:
- 2024Q3 營收佔比: 工業 (29%)、電腦與企業系統 (25%)、汽車 (20%)、消費電子 (12%)、電信 (9%)、航太/國防/醫療 (5%)。
- 主要變動: 工業領域因市場需求疲軟,營收佔比較前一季下滑 3 個百分點。電腦與企業系統則因 AI 伺服器等需求帶動,佔比提升 3 個百分點。
3. 財務表現
-
第三季關鍵指標:
- 合併營收: 新台幣 317.4 億元,季增 1.0%,年增 15.9%。年增長主因是去年同期尚未完全併入感測器業務。
- 毛利率: 35.2%,與前一季的 35.1% 約略持平。
- 營業利益率: 20.9%,較前一季的 20.6% 微幅提升 0.3 個百分點。
- 歸屬母公司稅後淨利: 新台幣 56.5 億元。
- 每股盈餘 (EPS): 新台幣 11.01 元,優於前一季的 10.85 元。
- EBITDA 利潤率: 27.9%,較前一季的 27.6% 略有增長。
-
前三季累計表現:
- 累計營收: 新台幣 916.6 億元,年增 14.2%。
- 累計毛利率: 34.7%,較去年同期的 33.1% 提升 1.6 個百分點。
- 累計 EPS: 新台幣 31.06 元,較去年同期的 25.31 元增長 22.7%。
-
財務結構與挑戰:
- 現金餘額: 截至季末,現金及約當現金為 新台幣 942 億元。
- 存貨天數: 約 120 天,為今年以來低點,管理層認為庫存水位控制良好。
- 負債比率: 淨金融負債對權益比率自前一季的 16.7% 降至 14.7%,顯示公司持續去槓桿化,財務結構趨於穩健。
- 業外收益: 第三季業外收益為新台幣 5.56 億元,較前一季減少,主因是美元走弱。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市場趨勢與機會:
- AI 伺服器: 為目前最主要的成長動能,帶動電腦與企業系統業務顯著成長。公司在 AI 相關應用領域的營收佔比約為高個位數百分比。相關產品如高容 MLCC、鉭質高分子電容及 Nanomet 技術的電感產品需求強勁。
- 工業市場: 持續疲軟,尤其在歐洲地區,客戶下單保守且庫存仍待去化。管理層預期此狀況可能還需持續 6 個月,至 2025 年上半年才有望看到顯著復甦。
- 汽車市場: 呈現區域性差異。歐美品牌電動車 (EV) 市場趨緩,但中國 EV 市場依然活躍,公司在兩大市場均有佈局,整體汽車業務表現持平。
- 區域動態: 亞洲其他地區(中國以外)營收佔比提升 1%,反映了製造業供應鏈從中國轉移至東南亞(如泰國、越南)的趨勢,特別是電腦與企業系統產品的組裝。
-
通路庫存:
- 全球大型經銷商: 庫存水位約 5 至 5.5 個月,略高於公司認為理想的 4 至 5 個月。
- 大中華區經銷商: 庫存已回升至 3 至 3.5 個月的健康水位,反映當地業務雙位數增長後的補貨需求。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產能利用率與庫存管理:
- 2024Q3 產能利用率:標準品約 65%,高階品約 75%。
- 公司計劃在第四季維持相似的產能利用率,主要為農曆新年前的庫存預作準備,以應對長假期間的生產中斷。
-
多元化生產佈局:
- 公司在全球擁有多個生產據點,以應對地緣政治風險。例如,鉭質電容在中國、泰國、墨西哥皆有設廠;MLCC 則在台灣、中國、墨西哥等地生產。此策略讓公司能靈活調度產能,滿足客戶需求並降低潛在關稅衝擊。
-
主動元件業務進展:
- 公司持續與鴻海集團旗下的國創半導體 (APAC) 及訊芯 (UBI) 合作,探索主動元件市場機會。目前處於初步市場研究與產品導入階段,已針對 MOSFET 等產品與通路夥伴進行小規模合作,預計 2025 年將有更明確的發展計畫。
6. 展望與指引
-
第四季展望:
- 營收: 預計將較第三季個位數百分比下滑,主因是傳統電子產業淡季。
- 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 預計將較第三季低個位數百分比下滑,主要反映營收規模縮小的影響。公司將透過成本及費用控管計畫來減緩衝擊。
- 市場動能: 電腦與通訊領域需求維持穩健,產品價格穩定,且近三個月的訂單出貨比 (B/B Ratio) 接近 1。
-
2025 年展望:
- 管理層對 2025 年整體表現持審慎樂觀態度。
- 成長動能: 預期電腦與企業系統將是成長最快的領域,其次為汽車(特別是 ADAS 與自動駕駛相關的 AI 應用)、電信及消費電子。
- 挑戰: 工業領域預期將是復甦最慢的市場,管理層對其保持謹慎看法。
7. Q&A 重點
-
Q: 第三季毛利率與營業利益率表現不如預期(原預期為低個位數季增,最終為持平),原因為何?
A: 主要原因是產品組合的改變。第三季工業領域的需求下滑,而該領域部分產品的利潤率較高,其營收佔比下降影響了整體的利潤率表現。
-
Q: 工業與汽車市場的復甦時間點為何?
A: 工業市場目前最為挑戰,尤其在歐洲,預期可能需要再 6 個月(即到 2025 年上半年)才能看到顯著復甦。汽車市場則呈現分歧,歐美品牌 EV 疲軟,但中國 EV 市場仍具動能,兩者相互抵銷下,短期內預期表現持平。
-
Q: 對 2025 年的初步看法為何?哪個終端市場最為樂觀?
A: 整體持審慎樂觀看法。最看好電腦與企業系統領域,預期將有最高的成長率,主要受 AI 趨勢帶動。航太/國防/醫療領域雖然基期小,但預期也會有不錯的發展。
-
Q: 第四季的產能利用率規劃為何?
A: 儘管預期第四季營收將下滑,但公司計劃維持與第三季相似的產能利用率(標準品 65%、高階品 75%)。此舉是為了提前為農曆新年假期準備庫存。
-
Q: 公司目前的存貨天數是多少?是否為舒適的水位?
A: 第三季存貨天數約 120 天,是今年以來的低點。管理層對此庫存水平感到舒適且有信心。
-
Q: 鉭質電容業務的產能利用率如何?
A: 用於電腦及企業系統的高分子鉭質電容 (Polymer) 產線,利用率約在 70-75% 之間,處於良好狀態,並保有足夠的產能緩衝以應對未來需求增長。
-
Q: 美國大選後潛在的關稅風險對公司有何影響?
A: 公司在全球各地擁有多元化的生產基地,例如鉭質電容和 MLCC 在亞洲及墨西哥皆有工廠。這種佈局能有效分散風險,滿足客戶對供應鏈韌性的要求,因此公司有信心能妥善應對相關情況。
-
Q: 台灣電價上漲對利潤率的影響?
A: 對於台灣的營運會有一些影響,但經過內部評估,考量到公司整體規模與營運環境,衝擊仍在可控範圍內,影響輕微。
-
Q: AI 相關應用主要帶動哪些產品線的成長?
A: AI 趨勢幾乎滲透所有產品線。若以 AI 伺服器為例,高容 MLCC 的材料清單 (BOM) 價值增長顯著。此外,鉭質高分子電容、電阻和電感也將是第一波受惠的產品。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