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告內容使用 AI 技術,根據 台灣證券交易所及櫃買中心法說會之官方影音檔 進行摘要整理。本文件的目標是協助讀者快速理解各公司法說會之重點,包括營運狀況、財務表現及未來展望。
1. 營運摘要
- 2023Q3 營運表現:第三季營收為 1.54 兆 新台幣,季增 18%,年減 12%,表現大致符合預期。獲利能力顯著提升,毛利率、營業利益率、淨利率呈現季增及年增,分別達到 6.66%、2.99% 及 2.79%。單季 EPS 為 3.11 元,年增 11%。毛利率改善主因來自於產品組合優化 (雲端服務供應商 CSP 與零組件佔比提升) 及有利的匯率條件。
- 2023 全年展望:維持全年營收「約略持平至微幅衰退」的看法。其中,「元件及其他產品」類別因部分非核心業務影響,展望由「顯著成長」下修至「約略持平」。然而,公司預期 2023 全年毛利率將超越去年的 6.04%。
- 2024 年展望:公司對 2024 年四大產品領域初步展望維持「中性」,主要考量貨幣政策、通膨及地緣政治等宏觀經濟變數。伺服器業務,特別是 CSP 及 AI 伺服器,預期將成為主要成長動能。電動車方面,Model C 進入量產並即將開始交付,將成為新的營收貢獻來源。
-
新事業進展:
- 電動車 (EV):目前有 23 個專案正在積極洽談或已進入簽約、量產階段,對應 14 家潛在客戶。
- AI 伺服器:公司在 GPU 模組與基板市場佔據關鍵地位,預期 2024 年 AI 伺服器業務將有非常強勁的成長。
- 資本支出:2023 年前三季資本支出為 776 億元,預計全年將超過 900 億元。2024 年資本支出預計與 2023 年持平,2025 年則可能略為下降。
2. 主要業務與產品組合
鴻海業務主要分為四大領域,2023Q3 營收佔比分別為:
- 消費智能產品 (Smart Consumer Electronics) – 54%:受惠於主要美系客戶新品發表,進入傳統旺季,為第四季營收季增的主要動能。
- 雲端網路產品 (Cloud and Networking) – 22%:CSP 客戶需求保持穩定,品牌伺服器經過約一年的庫存去化後,需求開始回溫。AI 伺服器為此領域最主要的成長動能。然而,網路產品需求尚未恢復。
- 電腦終端產品 (Computing) – 18%:第三季受惠於返校需求及新品上市,基期較高,因此預期第四季表現將與第三季持平。
- 元件及其他產品 (Components and Others) – 6%:核心零組件業務(如手機鈦金屬機殼、相機模組)表現依然強勁。全年展望下修主因是物流、租賃等非核心業務表現不如預期,而非零組件本業。
3. 財務表現
-
關鍵財務數據 (2023Q3):
- 營業收入:1 兆 5,432 億元 (季增 18%,年減 12%)
- 營業毛利:1,028 億元 (季增 23%,年減 5%)
- 營業利益:462 億元 (季增 49%,年減 5%)
- 歸屬母公司淨利:431 億元 (季增 31%,年增 11%)
- 每股盈餘 (EPS):3.11 元 (優於去年同期的 2.80 元)
- 三率三升:毛利率 6.66%、營業利益率 2.99%、淨利率 2.79%,皆優於上一季及去年同期。
-
累計財務表現 (2023 前三季):
- 累計營收:4.3 兆元。
- 累計毛利率:6.37%,優於去年同期的 6.2%。
-
財務驅動與挑戰:
-
獲利驅動因素:
- 產品組合優化:CSP 與 AI 伺服器等高毛利產品貢獻增加。手機零組件方面,鈦金屬機殼與相機模組的滲透率提升,亦對毛利率有正面貢獻。
- 成本控管:持續的營運效率改善。
- 匯率因素:新台幣兌美元貶值帶來有利影響。
- 資本支出:為支持全球擴張與新事業發展,2023 年資本支出預計超過 900 億元,2024 年預計維持相似水平。
-
獲利驅動因素:
4. 市場與產品發展動態
-
AI 伺服器:
- 公司在此領域佔據產業鏈上游的關鍵位置,GPU 模組市佔率為 100%,GPU 基板市佔率約 50%。
- 管理層觀察到半導體及封裝的供應瓶頸正逐漸緩解,預期 2024 年出貨將有非常強勁的成長。
- AI 伺服器相關業務營收佔比雖仍在個位數,但其較高的毛利率已對整體獲利結構產生正面影響。
-
電動車 (EV):
- Model C 已通過台灣掛牌認證,進入量產階段,預計 2024 年 1 月開始交車。
- 透過 CDMS (委託設計與製造服務) 商業模式,持續拓展客戶基礎,目前有 23 個專案正在洽談或執行中,對應 14 家潛在客戶。
- 鴻華先進 (Foxtron) 預計於 11 月 20 日於創新板掛牌上市。
- 軟體方面,ADAS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取得 ISO-26262 ASIL D 功能安全認證。
-
半導體:
- 晶圓廠已取得車用製造 IATF16949 認證。
- 發表首顆自研車用 MCU (微控制器) 測試晶片,並推出全系列 EV 電驅動 1200V 碳化矽 (SiC) 模組。
-
三大智慧平台:
- 公司於鴻海科技日提出三大智慧平台:智慧城市 (Smart City)、智慧製造 (Smart Manufacturing)、智慧電動車 (Smart EV),並將由 AI 工廠 (AI Factory) 的概念驅動其未來發展。
5. 營運策略與未來發展
-
全球布局策略:
- 產能配置將依客戶需求進行調整,持續推動全球化布局。
- 印度:聚焦於消費智能產品。
- 越南:擴大電腦終端產品產能。
- 美國:以雲端網路產品為重心。
- 墨西哥:擴展電動車零組件產能。
- 台灣與中國:將作為電動車與半導體等新事業的研發與發展中心。
-
長期獲利目標:
- 維持 2025 年毛利率達到 10% 的長期目標不變。
-
達成路徑主要依賴:
- 產品組合轉型:持續提升零組件、電動車、半導體等高毛利業務比重。
- 垂直整合:將 ICT 產業的成功經驗複製到電動車領域,目標內部零組件自製率達 40% 以上,以實現高雙位數的毛利率。
- AI 伺服器:AI 伺服器業務的強勁成長與高毛利特性,將是實現目標的重要貢獻者。
-
競爭優勢:
- 憑藉在供應鏈中的關鍵地位與龐大規模,具備強大的議價能力,能在關鍵零組件短缺時為客戶確保供應穩定,進而擴大市佔率。
- 在 AI 伺服器產業鏈中,掌握上游高技術門檻的模組與基板製造,確立了穩固的競爭護城河。
6. 展望與指引
-
2023Q4 展望:
- 整體營收:預期將較第三季顯著成長,但較去年同期衰退。
- 各產品線 (QoQ):消費智能產品與元件產品預期顯著成長;雲端網路與電腦終端產品則預期持平。
-
2023 全年展望:
- 整體營收:微幅衰退。
- 毛利率:預期將超越 2022 年的 6.04%。
- 各產品線 (YoY):消費智能、雲端網路、電腦終端產品皆為衰退;元件及其他產品由「顯著成長」下修至「持平」。
-
2024 全年展望:
- 初步看法:對四大產品線均維持中性看法,實際表現將取決於宏觀經濟情勢。
- PC 與伺服器市場:庫存去化已近尾聲,預期將逐步復甦。
- 智慧型手機市場:第三方機構預估可能恢復低個位數成長,但仍需觀察通膨與利率影響。
- 主要成長動能:AI 伺服器預期將有強勁成長,而 Model C 的量產交付也將開始貢獻營收。
7. Q&A 重點
Q1:第三季毛利率回升的原因,產品組合與匯率的貢獻各佔多少?
A:公司不單獨拆分兩者貢獻,但此兩項確實是主要因素。產品組合方面,高階手機的鈦金屬機殼、相機模組滲透率提升,以及 AI 伺服器相關零組件(GPU 模組與基板) 均帶來較高的毛利。匯率方面,新台幣貶值亦是正面因素。
Q2:為何將「元件及其他產品」的全年展望從「顯著成長」下修至「持平」?是哪個部分的需求較弱?
A:此次下修並非來自核心的零組件業務,零組件本身依然強勁。主要是因為此類別中包含的非核心業務,例如物流或租賃等服務的表現不如預期所致。未來在機殼、光學、聲學、電動車零組件及半導體等核心業務上,公司仍預期會持續成長。
Q3:關於 AI 伺服器的成長動能,是否有更具體的數字或展望?
A:公司無法代表客戶提供具體數字,但從子公司 FII (工業富聯) 第三季毛利率顯著改善可見一斑。公司觀察到上游 GPU 供應瓶頸正逐漸緩解,預期 2024 年 AI 伺服器將迎來非常強勁的成長。
Q4:鴻海在 GPU 供應鏈中的議價能力如何?是否能幫助下游客戶取得更多 GPU 資源?
A:公司目前的策略重心是放在利潤較佳的上游 GPU 模組與基板業務。雖然無法直接評論是否能幫助客戶取得 GPU,但回顧疫情期間的 IC 缺料潮,鴻海憑藉其供應鏈管理能力與議價能力,協助客戶取得更多晶片,進而擴大市佔。未來若擴大 AI 伺服器整機組裝業務,此能力將成為一大優勢。公司長期目標是讓 AI 伺服器整機的市佔率達到與通用型伺服器相當的水平 (超過 40%)。
Q5:公司提到 GPU 基板市佔率約 50%,似乎比之前更高,原因為何?
A:公司在 GPU 模組 (module) 的市佔率為 100%,地位穩固;在 GPU 基板 (baseboard) 的市佔率約 50%。公司認為基板業務未來仍有成長潛力,這與公司的技術能力和全球布局有關。
Q6:對於明年 PC 與智慧型手機市場的復甦展望?
A:目前看法偏中性。PC 與企業伺服器市場庫存去化已持續數季,正處於谷底,預期將逐步回溫。智慧型手機市場則仍受通膨與利率等宏觀因素影響,復甦力道待觀察。鴻海主要專注於高階機種,受影響程度相對較小。
Q7:關於全球產能配置,未來中國以外地區的營收佔比目標為何?
A:產能配置主要依循客戶需求,沒有設定具體的營收佔比目標。策略上,會將高毛利的新事業如電動車、半導體留在台灣與中國發展,同時依客戶要求將其他產品線逐步分散至印度、越南、美國、墨西哥等地。
Q8:公司重申 2025 年毛利率 10% 的目標,達成路徑為何?
A:目標維持不變。主要達成方式是透過改善產品組合,包括提升零組件佔比、發展電動車與半導體業務。電動車業務是關鍵,目標是透過垂直整合,使毛利率達到高雙位數。同時,AI 伺服器業務的強勁成長與高毛利特性,也將是達成目標的重要助力。
Q9:AI 伺服器整機組裝業務的利潤率如何?是否會稀釋公司整體毛利率?
A:不會稀釋。AI 伺服器整機的毛利率與 CSP 伺服器相當,約在高個位數至雙位數之間,優於品牌伺服器的中個位數。因此,發展 AI 伺服器業務對整體毛利率是正面的。
免責聲明
本備忘錄之數據及陳述根據現有公開資訊與初步檢核,可能因實際財務報表或管理層後續公告更新資訊而調整。本文件僅作為參考之用,不構成投資建議。
閱讀進度